摘要:目的 分析仁懷市農村已婚婦女宮頸癌篩查結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仁懷市農村居住并參與宮頸癌篩查的農村已婚婦女30000例為研究對象,均接受婦科檢查、白帶分析后,選取部分感染宮頸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進行TCT檢測,TCT檢測陽性的高危患者再進行陰道鏡活檢。對篩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結果 婦科檢查結果顯示,9219例宮頸外觀出現異常,占30.73%,其中429例(1.43%)為宮頸萎縮,3351例(11.17%)為宮頸糜爛樣改變,1527例(5.09%)為宮頸肥大,2043例(6.81%)為宮頸納囊;1761例(5.87%)為宮頸息肉,108例(0.36%)為宮頸增生。白帶檢查結果顯示6405例為白帶異常者,占21.35%,其中1590例(5.30%)為滴蟲性陰道炎,1224例(4.08%)為霉菌性陰道炎,3375例為細菌性陰道炎,占11.25%;其中216例為老年性陰道炎,占0.72%。6000名對象進行TCT檢查,其中ASC-US 159例,占總人群的2.65%,;ASC-US-H 43例,占總人群的0.72%;LSIL 110例占,總人群的1.83%;HSIL 92例,占總人群的1.53%。正常5596例,占總人群的93.27%。篩查結果為ASC-US及ASC-US-H為TCT陽性,TCT陽性共202例,占總人群的3.37%。202例患者經TCT檢測結果為陽性并接受陰道鏡活檢,結果顯示,宮頸上皮內瘤變I級(CINI)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CINⅡ)2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CINⅢ)6例,慢性宮頸炎32例。結論 仁懷市農村已婚婦女宮頸癌發病率偏高,當地醫院、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宮頸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培養農村地區女性進行宮頸癌篩查的意識,并通過常規婦科檢查、宮頸脫落細胞、陰道鏡下組織活檢等對農村地區女性進行宮頸癌篩查,從而降低宮頸癌患者的死亡率,保障農村婦女生殖健康。
關鍵詞:宮頸癌;宮頸上皮內瘤變;癌前病變;農村;已婚婦女
宮頸癌是女性群體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相關統計資料,全球每年宮頸癌的患病人數已經達到47萬人次以上。其中,發展中國家宮頸癌患病率持續升高,我國宮頸癌每年患病人數已經達到13.3萬人次,在全球發病率中占比達到28.1%,每年宮頸癌死亡人數占比達22.7%[1]。宮頸癌發病早期,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往往會延誤早期治療。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陰道會出現不規則出血、白帶惡臭等癥狀,待患者就診時病情往往已經發展到晚期,導致患者存活率下降[2]。
研究表明,宮頸癌進展緩慢,癌變時限需要6~15年,如果在疾病早期對患者進行干預,可及時阻止癌細胞蔓延到其他組織,患者5年內治愈率達到90%[3]。近年來,宮頸癌患病率持續升高,特別是在邊緣農村地區,這主要是由于農村地區宮頸癌篩查還未實現完全覆蓋。因此,加強農村地區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篩查尤為重要。本研究特收集仁懷市農村居住并參與宮頸癌篩查的農村已婚婦女30000例,并對篩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仁懷市農村居住并參與宮頸癌篩查的農村已婚婦女3000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2.5±3.2)歲;孕次0~3次,平均孕次(1.5±0.3)次。
納入標準:已婚,有性生活史;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自愿參與宮頸癌篩查,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子宮手術史;骨盆放射治療史;子宮解剖結構異常;先天性生理缺陷;近1個月接受婦科干預治療;妊娠、哺乳女性;精神疾病、認知、溝通障礙;依從性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對象均在仁懷市婦幼保健院參考《宮頸癌初級篩查方案流程》接受婦科常規檢查、液基薄層細胞檢測(TCT檢測),TCT檢測結果為陽性者接受陰道鏡活檢查確診。
(1)婦科檢查:30000例對象均接受常規問詢,包括生育史、既往病史、月經史、性生活史和家族腫瘤史等,觀察受試者外陰、陰道、陰道分泌物性狀、宮頸是否存在潰瘍、接觸性出血、宮頸是否存在生殖器腫物、疣狀物、新生物。觀察受檢對象外陰陰道壁、宮頸、子宮及雙側附件區是否存在增厚、壓痛、包塊,并對陰道分泌物進行采樣備查。
(2)宮頸癌篩查:所有受檢對象均采取TCT檢測法進行宮頸癌篩查。檢查時,將宮頸采樣器緩慢插入至受檢對象子宮頸內,保持同一方向轉動5圈,將樣品保存在液基薄層細胞保存液,然后送至檢驗科進行檢測。參考2001年國際癌癥協會推薦的TBS分級系統對正常范圍 (NILM)、低度鱗狀病變(LSIL)、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高度鱗狀病變(HSIL)進行細胞學診斷,TCT結果超過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判定為細胞陽性,TCT結果低于ASC-US判定為細胞學陰性,CT檢測陽性則初篩為陽性。
(3)宮頸癌確診:所有初篩陽性對象詢問其醫院后,根據對象需要選擇醫院,或在我院再接受陰道鏡及宮頸活組織檢查。陰道鏡檢查異常的對象在陰道鏡輔助下采集宮頸活組織病檢,如果組織外觀未發現異常者,在3、6、9、12點進行取材;如果組織外觀出現異常者,需要在異常區域多點進行取材并送檢。參考WTO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系統進行診斷,病理結果超過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判定為病理陰性。所有病理為陽性的對象接受宮頸錐切治療,并定期進行回訪,病理為陰性的對象注意做好預防措施,定期接受篩查。
2結果
2.1 婦科檢查結果分析
9219例宮頸外觀出現異常,占30.73%,其中429例為宮頸萎縮,占1.43%,3351例為宮頸糜爛樣改變,占11.17%,1527例為宮頸肥大,占5.09%,2043例為宮頸納囊,占6.81%;1761例為宮頸息肉,占5.87%,108例為宮頸增生,占0.36%。白帶檢查結果顯示6405例為白帶異常者,占21.35%,其中1590例為滴蟲性陰道炎,占5.30%,1224例為霉菌性陰道炎,占4.08%,3375例為細菌性陰道炎,占11.25%;其中216例為老年性陰道炎,占0.72%。
2.2 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
6 000名對象進行TCT檢查,其中ASC-US 159例,占總人群的2.65%;ASC-US-H 43例,占總人群0.72%;LSIL 110例占,總人群的1.83%;HSIL 92例,占總人群的1.53%。正常5596例,占總人群的93.27%。篩查結果為ASC-US及ASC-US-H為TCT陽性,TCT陽性共202例,占總人群的3.37%。
2.3 陰道鏡加活檢檢查結果分析
202例患者經TCT檢測結果為陽性并接受陰道鏡活檢,結果顯示,宮頸上皮內瘤變I級(CINI)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CINⅡ)21例,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CINⅢ)6例,慢性宮頸炎32例。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全球范圍內,女性宮頸癌的患病率均較高,且發病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因此,育齡女性群體必須定期接受宮頸病變篩查[4]。研究表明,宮頸癌在女性群體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2位。高危人類乳頭瘤病毒是導致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癌重要因素[5]。據相關資料,普通群體中HPV感染率在30%~40%,部分年輕群體在感染HPV后可以自動清除,引發宮頸癌、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概率較低。但如果患者為高危型HPV感染,很可能演變成宮頸上皮內瘤變,最終誘發宮頸癌[6]。
宮頸癌的病情發展過程較長,患者從宮頸上皮內瘤變演變為宮頸癌的時間約2~10年,如果患者在病情早期接受篩查、治療,可以有效提升預后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7]。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年齡達到18周歲以上且存在性生活的女性,需每年定期接受宮頸細胞學檢查。我國在2003宮頸癌篩查指南中提出,如果存在多個性伴侶、性生活不潔時,應將宮頸癌篩查年齡提前[8]。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群體外出務工,農村女性群體壓力增加。由于人們對宮頸癌疾病知識的認知度不夠,缺乏兩癌防治方面知識,因此許多人諱疾忌醫,拒絕定期篩查,在宮頸癌篩查時多為被動參與,導致農村地區宮頸癌患病率居高不下[9]。
本研究結果說明,農村地區宮頸癌發病率仍然較高,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當地政府和醫院對宮頸癌知識的宣傳還不到位,且當地女性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對個人衛生的重視,當出現婦科炎癥性疾病時沒有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宮頸組織長時間在炎癥環境下,抗感染能力下降,受到HPV病毒感染后,宮頸癌患病風險就會升高。(2)相較于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較為落后,陽性追蹤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癌變前期患者沒有及時接受診治,宮頸癌治愈率偏低[10~11]。
針對這種情況,農村地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宮頸癌防治工作:(1)政府部門在宮頸癌防治工作中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協調多個部門積極配合工作,不斷完善宮頸癌篩查制度、普及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并加強宮頸癌疾病知識、HPV疫苗等方面的宣傳,幫助農村地區女性群體建立正確的宮頸癌疾病認知觀念,以此強化農村女性群體宮頸癌防治意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個人衛生,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一旦發現宮頸癌,應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提升預后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2)不斷完善宮頸癌陽性追蹤管理體系,確保宮頸癌患者能及時就醫。針對經濟條件比較差的患者,可以申請婦聯部門幫助,為患者提供治療基金,從而減輕其治療經濟壓力,提升患者治療主動性、依從性。(3)宮頸癌疫苗是一種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手段,政府應加強疫苗接種宣傳,提醒適齡女性群體積極接種宮頸癌疫苗,并建立早期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防線,從而降低宮頸癌發病率[12]。
綜上所述,仁懷市農村已婚婦女宮頸癌發病率偏高,當地醫院、政府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宮頸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培養農村地區女性進行宮頸癌篩查的意識,并通過常規婦科檢查、宮頸脫落細胞、陰道鏡下組織活檢等對農村地區女性進行宮頸癌篩查,從而降低宮頸癌患者死亡率,保障其生殖健康。
參考文獻
[1]羅慶,羅銀波,龔言紅,等.海南省農村婦女宮頸癌認知和篩查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20,37(1):74-78.
[2]吳慧芳,陳曉紅,馬學華,等.東鄉族自治縣農村婦女對宮頸癌、HPV及其疫苗認知狀況調查[J].甘肅科技,2021,37(2):153-156.
[3]李娜,錢立杰,代聰偉,等.2015—2017年衡水地區農村婦女宮頸病變篩查情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21,48
(21):3861-3865.
[4]李娜,鄭振茹,張獻波,等.2015—2017年河北省農村婦女宮頸病變篩查項目數據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21,25(10):1206-1209.
[5]廖秀芬,林海.農村婦女“兩癌”篩查政策執行中存在的不足及應對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3,
23(24):129-133..
[6]李新毅,趙鐘鳴,范麗梅,等.云南省20012名農村婦女HPV新發感染狀況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22,49
(14):2565-2569.
[7]梁明斌,陸鳳,方樂,等.浙江省農村試點地區婦女宮頸癌篩查結果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腫瘤,2019,28
(11):816-820.
[8]李沁梅,劉晴,柏揚,等.湖北省五峰地區漢族和土家族農村婦女宮頸癌認知及篩查態度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8):722-726.
[9]楊曉霞,李曉春,楊天琳,等.2013—2016年天祝藏族自治縣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32(2):26-27.
[10]林紅梅.2012—2017年大豐區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結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8,5(13):52-53.
[11]曹霞,曹璐姚.2016—2018年如東縣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結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98):221-222.
[12]李龍欣,李清春.2015—2016年東營市南部地區農村中老年婦女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9,
26(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