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皮影戲傳承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也具備湖南的地域文化特征,有著重要的文化、歷史、藝術研究價值。本文以旅游文創產品研發為主線,以鄉村、紅色、城市、民俗旅游文創產品研發為載體,通過湖南皮影戲的造型藝術的創新再設計,將皮影戲造型藝術與旅游文創產品相結合,助推湖南旅游和經濟發展。
一、湖南皮影戲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一)湖南皮影戲的發展歷史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通過人物剪影來表達民間故事的戲劇形式。中國皮影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中東部三個區域,各自具有獨立且完整的美學系統,中東部皮影戲以湖南為代表。湖南皮影戲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起源于漢代,著名史學家顧頡剛提出湖南的紙影傳承了宋代技藝,南宋時多以“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與之丑貌”來雕刻影人,到了元明,皮影戲人物造型逐漸豐富,明萬歷年間湖南已有皮影演出的有力證據,辛亥革命之后,皮影戲逐漸沒落。湖南皮影在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獨具魅力的藝術風格,精巧的造型和豐富的內涵再現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湖南人民的情感記憶和生活的縮影。
(二)湖南皮影戲的發展現狀
在中國文明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財富。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古老、傳統的非遺民間文化后繼無人,面臨消亡。對于皮影戲來說,皮影戲藝術的娛樂性和教育性等實用功能也被現在的多種方式所代替,大眾失去對皮影戲的興趣,皮影戲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雖然皮影戲會隨著各地民俗活動仍然存在,但是在現代經濟下,人們的價值觀發生改變,審美和品位逐步提高,民間藝術受到極大的沖擊。皮影戲制作不僅工藝煩瑣,而且對傳承人各方面的要求較高,導致皮影戲藝人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皮影戲傳承人逐漸減少,皮影工藝逐漸沒落。
我國的旅游文創產品研發還處在初級階段,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成為當代人所青睞的旅游項目,旅游文創產品也逐漸興起。但許多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忽視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缺乏傳統文化的融入。將皮影戲造型藝術與當地旅游文創產品相結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對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湖南皮影戲的藝術特征
(一)造型藝術的表現形式
皮影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皮影造型“外簡內繁”,“外簡”指皮影戲外部輪廓造型簡潔,“內繁”指內部裝飾刻畫精細。皮影需要透過光線表演,因而形成了皮影內部鏤空的雕刻手法,人物的外輪廓造型十分概括而精簡,而內部的鏤刻精細而繁雜,整體造型上窄下寬,頭部較少雕刻,不刻意追求流暢順直,也不崇尚外形的真實。
皮影造型采用“寫意”造型方式,影型的線條簡潔扼要,圖案耳目昭彰,色彩對比強烈,給予明顯的視覺沖擊力。湘潭皮影戲影人的線條采用吳氏“異性刀法”,刻鏤出的人偶渾厚淳樸,整體線條孔武有力,保留了刀刻的韻味,頗有“寫意”的風釆。此外,湖南皮影戲中的衣物雕刻也頗為有趣,其圖案的運用細致入微,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突出了湖湘皮影特色。湖南皮影的造型大多是以戲曲人物為載體,將其轉變為平面圖形。平面化造型方式和中國傳統繪畫一脈相承,湘潭影戲中采用“七分面”和“七分身段”的造型形式加強了面部的刻畫,有利于人物性格和身份的表達。
(二)造型藝術的表現題材
1.戲曲化題材
在湖南皮影戲中角色按生、旦、凈、丑分類,生分為小生、老生、文生、武生四類。生角多為男主角,小生多為青年男人,比較細致清秀。老生多年紀大,性格剛毅,文生溫文爾雅,武生著重武藝。旦分為小旦、老旦、武旦、正旦四類。小旦為年紀較小的女子,武旦指會武功的女性,正旦為結婚的女子,老旦多為老年女性。凈為“大花臉”“二花臉”等,演出多渾厚有力。丑為滑稽的角色。針對不同人物角色性格特征,皮影的刻畫處理方式也不同。影人分為頭茬和身段,同時帽飾大多與頭茬分開,帽飾一般分為冠、巾、盔、帽四種。湖南影人帽飾頭冠為俯視,面部為平視效果,頭茬大多采用最能體現人物面部優美的五分側面,而影身一般采用不同于頭部的七分側面。影人的穿著可分為袍類、靠子類、褶子類、宮裝類等,皮影戲服裝紋樣受戲曲服飾的影響,與戲曲服飾有異曲同工之處。戲曲中人物的官階和身份不同,所穿服飾就會有所不同,如此可以看出角色的身段地位。皮影的用色一般以紅、黃、綠、黑、白為主,根據人物的不同身份、官階、性格、臉譜分別穿用。
2.傳統民俗題材
湖南皮影的藝術造型一直保持傳統的形象特點,比較重視吉祥福瑞的體現,而現代的皮影造型表現深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更加重視創新創造。傳統皮影藝術題材又可以分為吉祥瑞兆題材、平安康寧題材、福壽綿延題材、神仙奇俠題材等。在皮影造型中出現了大量的民俗傳統吉祥圖案,具體來說,男性發飾和衣紋多用水、云、龍、虎等紋樣,女性則多用花、草、云、鳳等紋樣。在吉祥瑞兆題材中,影人的服飾通常雕以祥云、靈芝(與古時如意同形)等紋飾來代表吉祥。在福壽連綿題材中,老生老旦的服飾多用“五福捧壽”的圖案或“松”“鶴”“龜”等形象作為長壽的寓意。這些吉祥福瑞的紋樣融入皮影戲的造型中,使這一古老藝術更加貼近生活,也體現人類對于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
3.寓言故事題材
現代的皮影造型中,寓言故事題材出現的較多,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劇院也開始以現代寓言故事題材進行創作,以預言性童話劇目為主,注重在玩中學,更注重小朋友的喜好。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了皮影戲動畫《八仙過海》《孫悟空》《南郭先生》等,現在人們在這些人物的基礎造型上進行現代化的創新,越來越卡通的皮影戲形象深入大家的內心。
三、湖南皮影色彩與裝飾圖案介紹
湖南皮影戲在制作圖形時運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來傳達裝飾性,表達方式多是人們從祖輩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精神的寄托。湖南皮影造型藝術中的裝飾圖形主要分為動物圖形、幾何圖形和植物圖形。湖南皮影的人物面部重彩繪而少雕鏤,這與北方皮影以用色與雕鏤同重的手法大不相同。其人物臉部主要用色彩描繪出生動的五官,彩繪風格比較綿和,人物面部少量暈染,以平涂為主,眉目細長、敷以淡粉。在設色上多表現為重原色、少復色,幾乎僅有紅、黃、藍、綠、黑、白幾色,紅綠兩色頗多,在燈光照射下格外醒目。影偶身段設色簡潔,整體上塊面統一,用色較為整潔,不表現明暗變化。
四、湖南皮影造型藝術與旅游文創產品相結合的意義
(一)保護與傳承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中國文明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寶貴財富。隨著時代的變遷,皮影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各方面的發展。將湖南皮影與旅游文創產品相結合,一方面為皮影提供了更多的傳承方式和發展機遇,傳承人可以在創新的領域中發現新的機遇進行傳承與推廣,如皮影文化創意產業、皮影旅游業等。另一方面,用創新的方式傳承和發展皮影文化,有利于皮影在當代創建出更有價值的造型藝術,有利于湖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文旅融合發展,旅游業得以飛速發展。將湖南皮影文化與旅游文創產品相結合,充分挖掘湖湘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有助于進一步弘揚湖湘傳統文化。并且,借助非遺文化的發展與傳播,能夠提升湖南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加速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依據皮影發展現狀,以旅游文創產品研發為主線,使皮影文化符合當代審美,能夠滿足游客對當地文化特色旅游產品的需求,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和文化認同感,讓游客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和歷史,彰顯地方特色,豐富旅游文化內涵,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湖南省旅游業和經濟的發展。
五、湖南皮影造型藝術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一)鄉村旅游涉農文創產品創新應用
可將皮影戲中平安康寧的題材與湖湘農產品相結合設計出產品包裝禮盒,并應用到湖南安化黑茶、湖南醬板鴨、永興冰糖橙等農產品中,以安化黑茶產品包裝為例,可利用皮影的造型形式對采摘安化黑茶的場景進行包裝設計,也可設計出卡通皮影戲形狀的茶餅以供選擇。另外,還可以將皮影戲與各個傳統節日結合起來,設計出專用節假日禮盒、旅游紀念包裝產品,如端午節的包裝禮盒可以用屈原皮影造型形象,同時可以當地旅游場景為背景,做出層層疊加的
效果。
(二)紅色旅游文創紀念品創新應用
可將皮影造型藝術與當地文化相結合,設計出當地的紀念卡、帆布包、勛章、手機殼、立體小卡等紀念品。同時可以紅色文化為背景,設計紅色皮影人物造型手辦與盲盒,吸引更多青年人感受皮影的文化魅力。另外,可將在皮影戲造型中提取的吉祥瑞兆元素應用到旅游文創紀念品中,表達對游客的美好祝福。
(三)城市旅游文創產品創新應用
一是旅游城市圖標設計,可以設計出以省會為中心的一系列旅游城市圖標。二是旅游地區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可將湖南皮影戲文化特色融入旅游城市的文化建設。三是旅游地非遺文化館建設,可建設以皮影戲為主題的皮影文化體驗館,通過參與互動等方式,讓游客更好地了解皮影文化藝術。
(四)民俗旅游文創產品創新應用
在民俗旅游工藝產品設計中融入皮影造型藝術,如兒童玩具、生活用品、學習工具的創新設計等。可將皮影人物設計成精美的裝飾圖案,印刷在抱枕、鋼筆、掛墜等一系產品上,吸引當代年輕人的關注,也可以將湖湘傳統湘繡、面塑、剪紙等民俗文化與影人相結合,打造出湘繡皮影人、面塑皮影人、剪紙皮影人等多種精美工藝品。
六、結語
皮影戲作為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淵源深遠,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皮影面臨發展困境。筆者認為,將湖湘文化融入湖湘旅游,以湖湘旅游彰顯湖湘文化,有利于助推湖南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也能夠在全面推進湖南鄉村振興,建設湖南和美鄉村的征程中貢獻力量。
(湖南城市學院)
基金項目: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文塑旅背景下湖南皮影造型藝術的創新應用研究”(S202311527118);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地方高校美術教育實踐育人賦能和美鄉村建設路徑研究”(23A35);湖南城市學院校級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培育項目“基于和美鄉村建設藝術院系實踐育人體系構建與
探索”。
通信作者:李西洋,郵箱:491984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