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讀蘇軾的詩詞,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美。
上小學時,全班統一購買了一本《小學生蘇軾讀本》。課余時間,語文老師會翻出兩篇來講一講。《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我在那時所學的。
那是我第一次,從詩詞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美。學這首詞時,老師點名讓我上臺試讀,學了那么久的朗誦,我對自己很有信心。可是,由于之前沒見過這首詞,我一連讀錯了好幾個字,羞愧地走下了講臺。老師用柔和的聲音微笑著安慰了我,又繼續講課。孩童的情緒總是轉變得飛快,剛才的那點羞愧早已不知不覺轉化為對蘇軾的好奇,以及對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好奇。
蘇軾當時被貶黃州,與朋友們一起去買地,不料半路下起了雨,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蘇軾,不慌不忙地在雨中漫步,細細品味著這突然而來的風雨,然后吟出了這首傳誦至今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初讀這首詞,我感覺平淡無奇,再細細品讀卻給人一種不一樣的美。那時,小小的我只覺得這是一種樂觀精神,也只是一首雨中感慨,但我的語文老師將這首詞概括為兩個字:豁達。再看蘇軾,他的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但他卻極具靈心慧眼,所到之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雖然身處逆境,卻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以至于他在文、詩、詞乃至書法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學作品和思想都給后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原來,這不一樣的美,是豁達。它不是單純的樂觀、凡事都往好處想,而是心胸開闊,即使到了山窮水盡處,仍能柳暗花明,“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里有不一樣的美,就是豁達,是最美的思想境界之一。
(指導老師:陳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