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當前較為熱門的行業,許多高校都開設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但是由于諸多原因,當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推動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的建設,促進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的發展,文章對當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建設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探討,對如何將地方特色融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提出了建議。希望本研究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地方特色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當今高校的熱門專業之一。然而,由于不同地區的文化、經濟和技術背景存在差異,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也需要因地制宜,融入地方特色。首先,本研究分析了當前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現狀,即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需求沒有緊密結合。其次,提出地方特色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融合的理論,著重討論了本地產業和崗課賽證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策略的關系。最后,通過本地文化特色和行業發展對課程內容和實訓場景進行更新的案例,以及校企合作共同開展項目化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地方特色的數字媒體技術與專業課程體系相融入的目標。
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課程設置導向性不明顯,與產業需求脫節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需要以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需求為導向,如果只是沿用傳統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地方產業信息敏感度不高,課程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課程設置無法緊跟行業發展要求,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適應市場需求。
(二)課程建設實踐性不足,項目實訓場景匱乏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建設需要根據行業動態和產業特色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和項目實訓場景。缺乏項目實訓場景可能會導致課程與行業需求脫節,學生實踐技能發展不充分,無法應對真實的工作環境和項目需求的挑戰。
(三)課程內容缺乏系統性,不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門復雜的學科領域,涉及多項技術和概念的學習,實際工作場景中通常需要綜合運用多個知識點。由于課程內容的組織缺乏系統性,知識點分散,這會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無法形成完整的技能體系,限制學生的專業發展,不利于未來就業。
二、地方特色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融合的理論基礎
(一)地方特色
蘇州市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提到要聚焦數字內容、創意設計、影視娛樂、動漫游戲、電競、蘇工蘇作等細分行業,加快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提升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化水平,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激發文體旅消費潛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奮力開創蘇州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嶄新局面。蘇州有許多地方特色,可以融合到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從而服務于蘇州文化創意產業。
傳統手工藝:蘇州有許多傳統手工藝,如蘇繡、蘇州剪紙、蘇州園林石雕等,可以將這些傳統手工藝可以與數字技術相結合,從而推動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文化旅游資源:蘇州是一個融合了文化和旅游的城市,擁有眾多的文化遺址和旅游景點。比如,世界文化遺產級別的古典園林,如拙政園、留園等,通過結合數字技術、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可以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文化旅游體驗。
(二)地方特色融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的意義
1. 地方特色的融入可以使專業教育更加貼近地方需求和產業發展
根據蘇州地區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可以使教育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提升學生的專業競爭力和就業能力。同時,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提供實踐機會和培訓平臺,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總之,地方特色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進蘇州地區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和專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 地方特色的融入可以豐富專業教育的內涵和形式
將蘇州地域文化、傳統工藝、民俗風情等元素融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育中,可以開展更具創意和獨特性的實訓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3. 地方特色的融入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通過學習和傳承地方文化,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認同自己所屬的地域文化,增強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
三、融入地方特色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策略
(一)崗課賽證對數字媒體專業課程建設的要求
課程與崗位的對應關系:產業發展對應的崗位技能要求。
(二)確定課程體系設置
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從崗課賽證的角度,提煉技能要求,從而設置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四、融入地方特色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證分析
以VR項目實戰課程實施為例,研究如何將地方特色融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一)融合地方特色文化,更新課程實訓場景,發揚地方文化產業
1. 綜合分析蘇州地方特色文化和數字創意文化產業需求,將古典園林文化融入VR項目實戰課程設計中,制訂符合本地需求的課程內容和實訓場景。
(1)掌握專業核心課程基礎知識
針對數字建模、動畫制作、VR引擎等相關方向,以專業基礎、專業平臺、專業實踐課程為順序,次第開展課程模塊的學習任務。
(2)搭建地方特色(古典園林)實訓場景
首先,可以結合3D掃描儀或者是三維建模技術,選擇古典園林中的文物、建筑、圖片、文獻等相關物品進行數字化保存,最大程度還原真實信息和細節。
其次,通過三維動畫技術,將古典園林風格建筑,進行動態化展示,增強藝術視覺效果。
最后,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用戶可以在自由漫游中感受園林建筑的歷史沉淀,增強體驗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3)拓寬地方文化產業傳播渠道
通過視頻剪輯技術、交互設計等新媒體數字化的宣傳途徑,擴大影響力,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
2. 更新課程內容和實訓場景,及時關注行業動態,更新課程內容和實訓場景,以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
(二)加強校企合作,開展項目化教學,實踐真實產業場景
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開展項目化教學。學生可以在真實的項目環境中鍛煉技能,了解實際工作的需求和流程,提高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建立學校與本地企業的聯系,提高就業概率。
五、結論
融入地方特色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本地行業的需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對本地文化和行業需求深入挖掘的基礎上,引入本地企業項目,更新項目實訓場景并加強實踐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與本地企業的合作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蔣恩普.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8(07):100-103.
[2] 張曉明.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9(05):134-137.
[3] 李明.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20(02):104-107.
[4] 朱雪. 高職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19(18):81-83.
[5] 周向軍.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工作室集群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群為例[J]. 現代職業教育,2023(22):77-80.
[6] 羅立宏,劉豐,湯曉穎. 新工科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 大學,2022(2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