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中提出的重大戰略,是黨和國家聚焦“三農”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體育旅游也能為鄉村振興貢獻價值。本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主要對當前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的價值、現狀以及困境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對應的發展優化路徑。通過提高對鄉村體育旅游的認識,加強鄉村旅游發展建設,建立鄉村體育旅游的長效機制,最終發揮出鄉村體育旅游對農村產業的帶動作用,使得鄉村體育旅游更好的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 體育旅游" 發展路徑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8年發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其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具體到農業農村的產業上,要打造新的載體和新的模式,其中在農村開展鄉村旅游活動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體育旅游就是一種將體育與旅游進行產業結合的一種新模式,也是近年以來國家大力推進的新興產業。隨著人民群眾對于體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國家對相關產業的大力扶持,鄉村體育旅游將有望成為新的農村支柱產業,推動鄉村的全面振興。
1、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鄉村體育旅游的價值
1.1、實現鄉村文化多元發展
鄉村體育旅游是推動鄉村文化多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發展鄉村體育旅游為農村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激發了農村產業的生命活力;其次,鄉村體育旅游則是將優秀的鄉村傳統文化進行宣傳和推廣,將人民群眾們喜聞樂見的農村體育文化進行了發揚,起到了文化教育的功能。廣大鄉村地區是我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源之所在,也是我國進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陣地,發展鄉村體育旅游有利于文化的發展和整合,在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高速發展的今天,可以充分應對鄉村文化變遷所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反應,進而推動鄉村文化多元發展。
鄉村體育旅游的核心要素是體育,因此要從鄉村中存在的體育元素出發進行這種新型產業模式的探索,尋找可以融合鄉村文化和旅游文化的體育項目,重點彰顯鄉村文化的價值所在。在旅游形式上,重點的是要融入鄉村和民間的傳統或特色體育項目,吸引游客進行觀賞和體驗,感受鄉村文化和風土人情。另外,通過鄉村體育旅游的開發進行鄉村體育文化內涵的研究,整合最終形成有特色的文化價值符號,推動鄉村文化產業多元發展,可以借助和學校合作、和企業合作等形式,進行體育研學和特色旅游的產業打造。通過對鄉村文化的雕琢和對鄉村體育旅游的特色打造,使游客們體驗到區別于城市的鄉村特色,吸引游客前來旅游,通過收入的增加和文化的交融促進文化多元發展。
1.2、優化鄉村經濟結構
鄉村體育旅游除了具有相當的文化價值之外,更是能直接為鄉村地區產生經濟效應,并為鄉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做出貢獻。從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鄉村經濟就一直是以農業為主,即使是在當代社會,鄉村中的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也具有地域性,普遍的狀況仍然是以第一產業為主。而當前我國也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鄉村服務產業占比不斷加大。體育旅游就是鄉村服務產業的重點代表,其為鄉村經濟的轉型和優化提供了載體。全國各大知名景點,特別是傳統文化影響較深的,一般都有其特色的體育旅游項目,并且能夠結合本地的區域優勢,形成相應的產業,不僅帶動了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將經濟結構調整與趨向合理和高端。
除此以外,鄉村體育旅游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其作為綠色產業,不僅能夠通過增加收入來改善鄉村地區居民們的生活,還能夠通過其自身的發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升級,打造成圍繞鄉村體育旅游的新型鄉村產業鏈,帶動鄉村多產業齊頭并進。
1.3、實現鄉村政治建設的作用
除了文化和經濟價值以外,鄉村體育旅游還有實現政治建設的重要作用。首先在國家的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就提到了旅游業要和其他產業深度融合。而國務院在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了要推動民族和民間體育運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將旅游與體育進行融合。這些政策要求的內核,是因為鄉村體育建設有助于我國鄉村居民群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是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求。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講,鄉村體育旅游還是落實我國供給側改革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另外,由于鄉村體育旅游帶來的鄉村發展,還將有助于鄉村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這就優化了鄉村的各種資源配置,幫助各鄉村組織不斷完善鄉村的社會制度和體系,增加其不斷發展的動力。并且各地在鄉村體育旅游的開展實踐中,還能夠對于鄉村體育旅游本身相關的體系打造提供建議,進行完善。
1.4、保護和優化鄉村環境
鄉村體育旅游的重要內容是通過體育活動的形式進行呈現,包括但不限于騎行、漂流、騎馬、滑翔、攀巖、射箭、民俗文化運動等等內容。其主體是以體育服務業為主,以現代產業的概念來界定,鄉村體育旅游業屬于一種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體育旅游可開發的項目大都是屬于在原有的生態環境上進行的,首先維持了當地原始的生態環境,保護了開發地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景觀。并且在開發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的過程中,由于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注重當地環境資源的保護,就在整個過程中優化了鄉村的生態宜居的環境,對環境的影響很小甚至可以做到優化。例如,有些地區開發的山路越野比賽項目,整個比賽過程中不提供補給,也不對參賽人員進行一次性用品的發放,也就不會產生垃圾影響環境,在賽后還會根據地方特色向參賽選手發放特色產品如當地竹制品、瓷器等特產。除了探索了鄉村體育旅游的內涵之外,還找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有效途徑。
2、當前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優勢為我國鄉村體育旅游事業提供了優越的先天條件,而我們國家重視三農的政策也為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是必須認識到,現階段,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2.1、鄉村體育旅游產業還未形成一定的經濟規模
鄉村體育旅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各開發地的特色運動體驗項目。但是從全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的現狀來看,鄉村體育旅游的運動項目呈現出小而散的狀態。鄉村體育旅游作為一個整體的效應并沒有形成一定的影響規模,受眾數量也有限。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由于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時間較短,目前還處于成長期,并且將長時間處于這種不成熟的階段;另外,鄉村體育旅游的市場主體之間關聯和互動比較弱,沒有真正形成一個成熟產業的效應。目前我國的鄉村體育旅游主要為兩種,一種是主打體育和旅游的結合;另一種則是在成熟的景區進行體育旅游的項目開發。第一種模式下,當地的產業發展不足,規模小而分布散,相應的產品也就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而與之對應的則是當地也沒有整體的營銷概念,從旅客的衣食住行到游玩、采購、娛樂等等都沒有完整的方案和配套設施;而第二種模式下,由于其基于成熟的景區內進行體育旅游的開發,因此相應的配套設施往往較為完備,但是體育旅游區別于其他旅游種類的地方在于體育項目的特色和當地特色,在特色的打造上,當地的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相關的企業和機構都沒有合作意識,缺乏有效的合作平臺以及合作方式,也就造成了互相之間的積極影響和互相帶動的效應顯得尤為不足。
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沒有形成經濟規模還有鄉村產業發展基礎的原因,由于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長期是以第一產業為主,產業結構非常單一,因此鄉村的配套設施基本是基于鄉村民眾的基本需要以及農業相關的配套設施為主。而其他種類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就相應滯后,配套服務的能力更為不足,而在體育產業的發展初期,各地政府在資金和土地等資源的投入不足,也沒有相應的監管制度和管理體系,社會資本對鄉村體育旅游的投資意愿也就不強,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2.2、鄉村體育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不齊全
鄉村體育旅游究其本質是旅游,旅游業必須具備完善的設施來支撐。對于鄉村體育旅游而言,其旅游設施應該包括景區的交通工具、酒店、賓館、商店、娛樂設施以及鄉村體育特色相關的配套設施,成熟的旅游景區,各類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可以完全滿足游客的旅游觀光和衣食住行的需求。但是在當前的絕大多數鄉村體育旅游的場所,都難以實現體育旅游相關設施設備的齊全,其實用性也難以保證,景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就更加難以評價。鄉村體育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的水平,可以充分說明鄉村體育旅游業的發展程度,這一方面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當前鄉村體育旅游相關的配套設施的建設方面,我國目前的政策規劃以及法律法規沒有進行對應的支持和設置。由于鄉村體育旅游本身屬于近些年的新生產業,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其實是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支持的,但是我國各地政府需要進行財政扶持的領域很多,涉及面很廣,因此各地方政府在進行政策支持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傾向性。這就造成了支持鄉村體育旅游領域相關的政策和資金有限,不足以支撐行業健康發展。并且由于新生事物還需要一定時間去理解,很多地方政府對于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去發展鄉村體育旅游還沒有充足的認識,這也導致了各地的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中缺乏真正的長期及系統的規劃,建設目標和具體的執行措施也不夠細致和明確,最終的可操作性和持續性就變差了。而從體育旅游的角度來看,鄉村體育旅游依賴于戶外體育項目的開展,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從業人員和參與人員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還存在缺失,對于從業人員和參與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工作也不夠,沒有形成健全的安全保障體系。從市場角度看,也缺乏足夠的法律來對不規范的市場行為進行約束,規范市場秩序,這些都是鄉村體育旅游產業進行發展的障礙,制約了市場和產業的發展。
2.3、鄉村體育旅游產品沒有特色
鄉村體育旅游在我國一直處于較為小眾的領域,因此在這一領域中產品的開發也一直是弱項。而鄉村體育旅游產品因為其獨特性和文化性,其相關的體育旅游產品不一定能夠適應于所有游客群體的需求,最終造成受眾較少的現狀。而對于更多的開展鄉村體育旅游的景點來說,更應該思考的是打造具有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而不是為了開展體育旅游而開展體育旅游,盲目抄襲一些簡單的體育項目,比如雷同度很高的騎馬、射箭等體育旅游產品。這就沒有充分結合地區特色,體現出鄉村體育旅游的獨特魅力。
其實我國鄉村的各種資源都非常充足,只是欠缺開發,但是其本身具備著開發鄉村體育旅游的基本優勢,但是開發的過程中沒有顯現各地的優質資源優勢,特別是在對各地的社會文化特色上的重視程度還有待加強。這是由于我國鄉村在文化開發和保護上還做的不夠,但是今年來也出現一些可喜的現象,各地的政府和相關企業都開始重視在鄉村體育旅游中進行本地特色文化和品牌的建設和宣傳。
2.4、鄉村體育旅游資源尚需開發
其實我國的鄉村體育旅游資源是很豐富的,具有特色的鄉村在全國各地區都有相當的數量,但是我國目前,鄉村體育旅游業開展上,卻并沒有做到對這些優質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也就導致了這一行業的發展緩慢。
首先是在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上。對于自然旅游資源,應該從保護的角度出發,順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對鄉村自然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對自然資源進行盲目的破壞和改造,不必追求對一些模范景點的模仿和抄襲,而是重點去突出當地自然景觀的特色,通過特色吸引游客;
另外是在鄉村體育旅游人才資源的培養上。任何行業想要取得發展都離不開專業的人才,對于鄉村體育旅游這一行業來說,由于行業扎根于鄉村的特性,對于優質的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鄉村體育旅游行業的開發又必須要有前沿的行業眼光和科學的規劃能力,這就造成了人才嚴重缺失的現狀。目前我國在鄉村體育旅游方面,難以形成有組織的力量,也沒有一些專業的人才對于這方面進行重點的研究和宣傳,行業人才缺失的現狀就造成了目前鄉村體育旅游不為人所知,人民群眾也就難以產生相關的文化需求。
3、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路徑
3.1、搭建鄉村旅游平臺,提升鄉村產業融合度
農村的各項產業要取得有效的發展,必須要進行產業的有機整合,打造新型的農村經濟結構。通過對鄉村體育旅游產品的打造,將旅游和體育作為兩個重要支點,致力于打造一個聚集鄉村綜合資源的平臺,從而實現資源和產業的整合。例如,可以通過體育旅游來支撐其他旅游相關產業如度假休閑、農家樂、特色農業、餐飲住宿等的發展;推動鄉村整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另外,可以在體育的經濟性上做足文章,通過舉辦體育賽事,開展一些特色體育活動的同時,吸引游客,將鄉村中的資源集中起來對游客或參與人員提供服務,提高服務的水平,這也是將旅游和體育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特色體育品牌的打造,提高專業水平,通過對各地資源的充分開發,打造精品的鄉村體育旅游產品。舉例說明,我國廣大少數民族聚集地都有著強烈的民族特色,各民族都有著獨特的體育活動,例如,傣族潑水節、藏族賽馬會、蒙古族摔跤等等,開發者們就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資源,激活當地的基礎設施,并不斷完善體育旅游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帶動當地特色的旅游發展。
3.2、培育優質商戶和人才,助力鄉村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的農村地區,從事服務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少,且發展受限。但是值得高興的是在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方面,近年來已經得到了各地政府和社會上的廣泛關注。以體育賽事或體育活動來引進旅游從而帶動農村產業發展的情況,改變了我國鄉村中普遍存在的以農業為基本依托的現狀。而在新的發展規劃中,應該重點打造優質經營者,引進人才,只有這些經營者們的素質得到提高,才能使整個行業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通過引導當前的新型合作社進行多元化發展,進行鄉村體育旅游方面的有益探索,并推進新型合作社進行提高經營水平等一些規范化的建設,對此進行相應的政策資金的支持。支持一些商戶進入鄉村體育旅游的市場當中,增強市場活力,提高市場的競爭水平。另外,充分利用美食旅游、工業旅游等旅游模式的優點,吸引相關的專業人才進入鄉村體育旅游這一行業,并通過培育人才的手段推動行業發展,使他們學有所用,并且能夠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設計。最后可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鄉村體育旅游行業的建設當中來,在一些體育賽事的組織和宣傳、經營上,需要更加專業的大公司來進行運營,在此環節中應明確,最終的目的是使得本地特色的體育旅游得到充分的推廣和宣傳,并且可以通過專業的運營來完善本地的體育旅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并健全相應的體育旅游服務體系,進行行業規范性的調整。
3.3、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推進體育旅游持續發展
區別于傳統的旅游形式,體育旅游的受眾主要是生活在一、二線城市中的年輕人群,他們年輕且有著自身對于體育的獨特認知,往往屬于高知人群。與之對應的是,他們對于公共服務的要求比較高,但是我國現階段仍然存在較大的城鄉差距,兩者的公共服務水平以及配套設施上都存在著很大差別。如果要想推動體育旅游進行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吸引年輕人群到鄉村地區進行旅游和相關的消費,那么就必須要思考配套設施的建設對于他們消費意愿的影響,而鄉村配套設施的完善就是必須的一個步驟,鄉村的發展中,配套設施建設應該居于優先的位置,并且順應城鄉一體化的打造,這樣才能形成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除此之外,還有鄉村衛生醫療和基礎設施設備的完善,只有將這一系列的公共服務體系和設施進行了完善,潛在的城市消費人群才會為鄉村的體育賽事和體育旅游產品買單并獲得良好的體驗。
4、結語
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實施中,鄉村體育旅游這一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對行業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承認鄉村體育旅游具有其他旅游類型無法比擬的一些優勢和長處,但是也要意識到我國目前的鄉村體育旅游存在一些明顯的缺失。在后續的發展中,應該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布局,充分發揮鄉村獨特的優勢,打造特色產品,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并優化鄉村經濟和產業結構,使鄉村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付鈺,楊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邏輯與路徑選擇——以湖北蘄春縣為例[J].南方農機,2022,53(18).
[2]李濤,王磊,王釗,陶卓民,劉家明.鄉村旅游:社區化與景區化發展的路徑差異及機制——以浙江和山西的兩個典型村落為例[J].旅游學刊,2022,37(03).
[3]單福彬,程金陽.鄉村振興下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基于體育進入鄉村文化禮堂的實踐探索[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1,23(06).
[4]傅鋼強,耿文光,夏成前,楊明.我國農村體育助力農村社會發展的歷程回顧、使命延續和未來展望——基于浙江省鄉村振興的典型樣本分析[J].體育科學,2020,40(08).
[5]柯曉蘭.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困境及路徑優化——基于四川省17縣(區)25個鄉鎮的調查[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1,37(10).
[6]孫立,張夢云,霍英正,孫雪譜.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旅融合發展路徑探索——以北京市車廠村為例[J].小城鎮建設, 2021,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