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對于國企而言,既是熱點話題又是難點課題。近年來,萊鋼集團淄博錨鏈公司(以下簡稱淄博錨鏈公司)持續深化企業改革,創新優化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穩步構建起“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體系架構,實現了人力資源管理精細化、標準化,為激發企業內在活力、提升效率效能、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注入了強勁動力。
把穩企業改革“方向盤”
陽春三月,草木初生。走進淄博錨鏈公司,古樸的廠房與現代工業設備鱗次櫛比。微風拂過,道路上的樹枝輕輕舞動,猶如改革的春風,激蕩著這片齊魯土地。

淄博錨鏈公司有著65年歷史,是山東省國資委混改試點企業,也是山鋼集團“倒計時”改革重點任務目標落實單位。2020年5月26日,淄博錨鏈公司在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迅速掀起了三項制度改革的熱潮。
淄博錨鏈公司因改革而興,對改革的理解格外深刻,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的信念格外堅定。早在混改前,淄博錨鏈公司就開始考慮三項制度改革工作如何與企業實際情況有機融合,經過多次調研與研討,制定了翔實的工作方案,改革工作從混改完成后緊接著展開。
淄博錨鏈公司與青島錨鏈公司深度對標,對組織機構、人員情況、薪酬分配等工作進行全面梳理,按照推進扁平化管理的總體思路,對內部機構進行拆分、合并優化,并根據單位業務分工以及工作需要,設置部門負責人職數,采取市場化內部競爭上崗方式配備。同時,進一步理順業務流程,對績效考核方案進行全面修訂。經過整體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分配體制更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企業整體活力得到了持續提升。
劉娜是淄博錨鏈公司綜合業務部副經理。從配合制定混改方案到混改后的三項制度改革,她一直參與相關工作。在她看來,三項制度改革給淄博錨鏈公司帶來的是生機與活力。“通過實施虛擬股權激勵,企業和職工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職工和企業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讓企業的發展成果進一步惠及職工,有效增強了職工的凝聚力,促進了公司人力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劉娜說。
繪就政策落地“路線圖”
如何破除“官本位”,真正實現干部“能上能下”?這是三項制度改革中最硬的“骨頭”之一。淄博錨鏈公司制定了《關于“三項制度”改革的突破實施方案》,通過細化崗位職責、優化管控體系、推廣內部契約化管理等措施,打造精簡高效管控體系,重用有才者,激勵躺平者,淘汰擺爛者。
對具備相互交流條件的管理崗位人員,探索實行輪崗交流制度,通過互相交流加強部門間配合能力,培養一專多能人才,為公司培養和發現后備人員。在此基礎上,在年度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中,對當年考核評價為不適應或連續兩個年度考核評價為基本適應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對當年考核評價為不稱職或連續兩個年度考核評價為基本稱職的領導人員,通過免職、降職、調離崗位等方式進行調整。
同時,充分與混改股東青島錨鏈公司溝通探討,掌握行業狀況及未來走向,建立新型人事管理制度,進一步壓減機關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壓縮近30%。截至目前,已有8名同志退出中層管理崗位。
如何打破“鐵飯碗”,真正實現員工“能進能出”?淄博錨鏈公司修訂完善人員“三定”新方案,根據公司經營規模、未來市場發展預判,結合行業發展預測,嚴格控制定員。同步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替代和逐步優化輔助類人員,實現智能化制造轉變。
淄博錨鏈公司創新畢業生管理模式,全部新進員工均簽訂了導師帶徒責任書,旨在充分發揮技術骨干人才的“傳、幫、帶”作用。積極探索和豐富員工崗位技能培訓的有效途徑,加強對新員工的技術、技能培養,有效促進青年員工的技能提升和崗位成才,不斷提高員工專業技術水平,為新員工盡快融入企業打好堅實基礎。同時,持續推進崗位管理工作。各單位根據持續調整優化后的內部機構,在全面優化內部管控流程的基礎上,修訂崗位職責及工作標準,提升崗位管理質量。
針對打破“大鍋飯”,真正實現收入“能增能減”,淄博錨鏈公司開展了摸底調研,全面修訂績效考核方案,積極利用收入分配改革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流動,鼓勵廣大員工到一線操作崗位去工作,發揮薪酬政策的導向作用,對關鍵、重點等崗位薪酬考核機制調整,推進和引導勞動力資源的內部合理流動。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深化一專多能、兼崗作業、操檢合一等激勵措施,深入推進計件工資制,點面結合推廣全員契約化績效考核,以效益獎為杠桿,提升考核薪酬效果,適度提升員工收入水平,人均實物產量突破85噸/人。
“現在的收入是自己干出來的,以前等著活干,現在搶著活干,大家的積極性都上來了。”“山東冶金最美職工”“山鋼工匠”、淄博錨鏈公司職工商文杰說,“現在工資收入提高了,一線職工有時比領導掙得多,每天干多少件、掙多少工資自己都能算出來,績效考核制度讓我們更有干勁了!”
跑出群策群力“加速度”
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涉及全體員工的切身利益。機遇與挑戰同在,風險與壓力并存。如何在三項制度改革中化解風險,一直是三項制度改革中的老大難問題。
淄博錨鏈公司將職工放在心尖,對崗位需求進行調研,通過做好思想動員和政策宣貫,廣泛征求員工意見建議,凝聚起“擁抱改革,早改革、早受益”的思想共識,讓員工成為改革最直接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同時,為適應混改后機制體制需要,淄博錨鏈公司立足于構建職責清晰、權責明確、管理順暢、精干高效的組織架構,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高勞動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
結合企業全面成本以及預期績效等規劃,淄博錨鏈公司充分研究目前制造業普遍存在的缺員問題。加大科技投入,實現智能制造、自動生產,從本質上減少普工用量。精簡業務流程,減少后勤人員,因退養、退休等減員原則上不再補員,由各單位內部優化解決。重點進行一線及關鍵技術崗位人員補充優化,壓緊壓實“三定”用工總量需求,在壓實崗位需求上做好定員工作特別是將制鏈工等一線關鍵崗位定員、補員工作作為主要突破點加大工作力度。
在此基礎上,淄博錨鏈公司進一步加強內部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推進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制度,打破人員單位、部門所有,暢通內部人力資源流動渠道,實行余缺統一調劑,促進內部人力資源有序流動。搭建職工素質提升激勵平臺,激發職工在崗學習的積極性,啟動人才登高三年規劃編制工作,對學歷提升、職業資格及技能提升、職稱晉升的干部職工及所在單位進行激勵考核,激勵職工加快知識更新,提升學歷、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為企業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三項制度改革如春風細雨,洗去的是塵埃,留下的是生機和活力。淄博錨鏈公司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優化、運行效率不斷提高,職工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當年就打破了長達10年的虧損局面,實現利潤1371萬元,擺脫了僵尸企業的束縛。
經過近3年大刀闊斧的改革,淄博錨鏈公司生產經營實現了效益效率雙提升,“1+1>2”的混改成效進一步凸顯。
守舊未必風平浪靜,改革才有海闊天空。淄博錨鏈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洪濤表示:“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探索研究三項制度改革新形勢、新舉措,結合公司發展戰略,進一步細化和健全選聘使用、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職業發展等各項制度,使組織機構與用工結構更加優化,選人用人程序更加規范,收入分配、激勵約束更加突出,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理念,基本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良好局面。”
(作者單位:山東鋼鐵萊鋼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