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簡單來說就是同一個主題、目標的多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因為群文閱讀可以使多篇擁有共同點的文章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快速地進行閱讀,并在短時間內拓展一定的知識,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思維發散開來,所以教師要將其重視起來。那么教師應該怎么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呢?下文提供了三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確定文本關聯點再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的前提是文本的關聯點,因為有關聯的文章才能讓學生進行對比,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這樣的文章:《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這三篇文章是教材第一單元的文章。為什么編寫者要將其放在同一個單元呢?因為其有著一定的關聯,都是寫有關于季節典型景物的文章,而且描寫了一定的意境,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所以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分別閱讀這三篇文章,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感覺到這三篇文章有怎樣的相同之處。因為每個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都會獲得一定的感受,所以其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回答。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然后繼續發揮出引導作用,讓學生去分析其中的不同以及每個作家是怎么描寫景物的,是怎么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進行深入的思考,有的學生會說:“閱讀《春》的時候會感覺到一種生命力,仿佛所有的景物都有了生命,都成為了具體的人,而且會有一定的美感,讓人沉醉其中。”有的學生會說:“《濟南的冬天》的語言十分樸實,閱讀的時候可以感覺到生活的氣息,而且由于作者老舍是北方人,所以還會帶有一定的北方的口語,讓人閱讀的時候感覺到另一番趣味,覺得閱讀這篇文章就跟和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在對話一樣,可以讓人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對濟南的熱愛。”由此可見,將文本之間的關聯點找到,可以使原本零零散散的知識變成按照一定的邏輯組成的“知識群”,學生不再僅僅可以進行單一的閱讀了,而是可以通過不同的文章的閱讀、比較形成具體的知識結構。
方法二: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并不是說把幾篇文章放在一起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其進行閱讀,而是將同一主題、話題、特征的文章聚集在一起,讓學生進行閱讀。所以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將文章進行重新組合,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對文章進行閱讀。
例如教師可以將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有關于魯迅的文章聚集在一起,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如:《孔乙己》《故鄉》《社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魯迅先生不同的文章,看一看寫法上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學生可以發現,在描寫人物的時候,魯迅先生慣用的是對比法,即前期是怎樣,后期變成了什么樣,從而借助人物的轉變突出封建社會的“吃人”現象,并對其進行批判。在閱讀魯迅的文章的時候,可以發現國人身上的一種軟弱性,比如:事情不到自己頭上就會冷眼觀看、特別相信大流所主張的東西、不敢去改變,哪怕知道改變才是對自己來說最好的……在大社會背景下,人們都在愚昧地相信老一套的規矩,相信社會不管怎么變只要自己堅持老一套就不會被淘汰,從而對底層人民進行壓迫,給其施壓。通過群文閱讀,學生可以對魯迅文章的主題了解得更加的清楚,也會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為當時人們的愚昧而感到悲哀,為封建社會這一枷鎖感到憤怒,更能感受到魯迅先生想要給人們進行思想啟蒙的迫切心理。由此可見,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實現高效教學,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文章、獲得新的想法、感受。除此之外,教師想要更好地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就需要了解到學生的喜好,就需要了解到學生的興趣、思想。只有這樣,教師選出來的文章才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并且主動地對相應的話題進行探討。時間一長,學生的思維就能發散開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方法三: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傳授閱讀技巧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掌握了相應的技巧、技能,才能進行有效的閱讀,所以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要讓學生學會閱讀。
例如,在群文閱讀中,教師首先需要告訴學生要怎么將文本的共同點找到,一般會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即:作者、主體、體裁、寫作時運用的技巧等。其次,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思考,而且是帶有批判性的思考。假設教師將魯迅的文章聚集在了一起,讓學生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魯迅的文章結合了時代背景,雖然看起來能看懂,但是想要理解其中的內涵、深意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而言,閱讀魯迅的文章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有些人認為初中教材中應該去掉魯迅的文章。你認為這個看法正確嗎?為什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發動”自己的腦筋,說出自己的理由。比如有的學生說出了這樣的話:“我覺得這個看法是正確的,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相較而言沒辦法靈活地運用這些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能力還未發育成熟,魯迅先生的文章具有深度,雖然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有幾個學生能真正看懂魯迅先生的文章呢?誰不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明白魯迅先生的文章要講什么的呢?”有的學生說出了這樣的話:“我覺得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因為魯迅先生的文章描述的是我國歷史現象投影的故事,當時的人民確實在遭受這樣的迫害,人們的思想確實是愚昧的。通過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人們可以將其當做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而且當時的封建社會是“吃人”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也是“吃人”的社會,很多人身上還帶有那個時代的人身上的缺點。比如:怕事兒,卻美其名曰以和為貴等。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除了可以接受先進的思想,還可以看透現實,看明白人性。”在進行完群文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一篇讀后感。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將自己閱讀的文章與感受整合在一起,形成較為完整的認知。通過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可以學會一定的閱讀方法,在今后進行閱讀的時候將其運用起來。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很難發揮作用,教師需要將群文閱讀這種方法利用起來。因為其可以讓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散開來。上述提供了三種簡單有效地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不過教學的方法是不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情況進行實踐,使群文閱讀教學這種方法更加的完善,使其成為課堂教學取得較高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