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張謇科學治水思想的核心內容研究

2024-01-01 23:09:46沈大偉
水利經(jīng)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水利科學

沈大偉,王 英

(1.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2.江蘇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張謇是我國早期現(xiàn)代化歷程中的杰出開拓者,是中國近代的實業(yè)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由此,學界聚焦于張謇近代化思想、政治思想、經(jīng)濟思想和教育思想開展了系統(tǒng)研究。此外,張謇還是我國近代科學治水先驅,科學治水思想始終是其開拓創(chuàng)新現(xiàn)代治水的動力和重要內容。他把近代科學技術與治水興水緊密相連,畢其一生致力于淮河、黃河、長江等江河的治理,在豐富治水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內容豐富、內在精密關聯(lián)的科學治水思想體系,做出了“功追大禹”[2]、彪炳史冊的貢獻,其科學治水思想在我國近代治水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有學者已開始圍繞張謇導淮治江思想與實踐及其水利教育進行了研究。張謇“江海分疏”的導淮思想影響深遠,須景昌[3]從水利建設的視角介紹了張謇22年間導淮實踐經(jīng)歷與勘測方法;莊安正[4]通過歷史考證的方法,分析了張謇導淮實踐的動因與失敗原因;盧勇等[5]以張謇導淮實踐為基礎探究了其治淮思想的發(fā)展。張謇“治江三說”在長江水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謝效華等[6]結合張謇“治江三說”論述了其流域治理思想、實踐舉措與當代價值;胡勇軍[7]重點論述了張謇關于長江下游治理的理念以及具體實踐活動。水利教育是張謇水利人生中極其重要部分,須景昌[8]總結了張謇培養(yǎng)水利人才的舉措與成就;劉佳琪[9]系統(tǒng)論述了張謇水利教育的核心內容與經(jīng)驗啟示。這些研究對張謇的治水成就進行了全面清晰的梳理,但對張謇科學治水思想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尚不多見,亟須科學地審視和研究張謇及其科學治水思想,完整地呈現(xiàn)張謇科學治水思想的核心內容。

1 “以唯水流勢為主”:遵循規(guī)律的本質內涵

治水就是人類與自然做斗爭的過程,改造自然必須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認識水的脾性、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是科學治水的首要態(tài)度和根本前提。千百年來,人類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不斷探索水的運行規(guī)律,從中獲得的治水經(jīng)驗,主要有認識水性、審視地勢、酌商工程、權責利害這四大治水之道。張謇認為其中應尤以順水性、唯水流勢為要,這是科學治水的本質內涵。

a.遵循“先治水道”。張謇主張治水“惟先治水道”,因為水道不治“則水災尤必有之事”。張謇自幼生長于田間,習知水性,在40余年的治水實踐中,不斷總結、升華、運用水的運行規(guī)律,“悟”出了水患的病根在于水無道可走或水道不暢,“灣為水道之病,灣則泄水不暢,易塌易淤”[10]492,找到了“當進而究諸里”科學治水的“完備法則”。在《請速治淮疏》中,他從歷史與自然環(huán)境分別進行考察,指出淮河水災的原因是入海路斷、入江路淤。1915年,如皋、東臺、興化、阜寧等縣發(fā)生了4次水災,張謇推究原因,指出這都是由于水道未通。1924年,張謇在《答趙恒惕函》中指出,湖南水患原因在于水道被擠占,無法消融游衍之水,“只知圈占圩田,而不計水無所容之為大患”[11]1301。從這些水災的成因分析中,張謇總結出水災的“病因”:不重堤防而致潰決以及貪婪填圩蕩而成漲溢。找到“病因”后,張謇開出了遵循水道的治水“良方”。治理淮河初期,張謇以遵循水道為科學依據(jù),代倪文蔚擬定《疏塞大綱》,辯證看待治淮過程中“疏”與“塞”的關系,提出疏塞并舉、浚疏河道、分流入海的治理規(guī)劃,主張“乘全河奪流”“復禹故道”。在大興墾牧時,張謇指出農墾之利害在水道,提出墾牧“必先通治溝恤貫通水道”,要求“應合其左右前后之地,通測面積及地勢高下”通治水道。

b.遵循“水性就下”。張謇主張治水尤以水勢順逆為要。他以歷史思維進行審視,指出大禹治水時遵循水性、因地制宜,其后,無論是陳元龍筑高堰,還是潘印川、靳文襄筑堤都依循水性。張謇從“水性就下”[10]399的自然之道以及古人治水經(jīng)驗中,感悟到治水遵水性、順水勢的重要性,在治水過程中,順水就下之性則表現(xiàn)為遵順水勢,認為“因勢利導,為治水之良法”[10]393。在治淮規(guī)劃中,他依據(jù)淮河水量、流速及水勢的科學測量與分析,先后提出復淮、導淮、全量入海以及“七分入江、三分入海”的治淮主張,其中“七分入江、三分入海”的“江海分疏”計劃,成為近代中國治淮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張謇深入研究淮河歷史與現(xiàn)狀,并經(jīng)過實地勘測得出科學論斷,符合淮河洪水發(fā)生的規(guī)律及淮河下游地形特點,科學地解決了淮水出路的難題。在南通水利工程建設中,張謇也根據(jù)各個區(qū)域水勢情況,順流疏導,開浚20處港河,以達到宣泄的目的。

c.遵循“善用之化害為利”。張謇認為治水更要創(chuàng)新應用規(guī)律、化害為利。他指出:“善用之則能為害者亦利,不善用之則能為利者亦害,水其尤著者”[10]156。明朝萬歷年間潘季馴就擬定了蓄淮攻河、以清刷濁的策略,形成合力以攻黃河之濁,張謇指出“蓄清刷渾”是以水治水的經(jīng)驗案例。受此啟發(fā),在治水過程中,張謇也多次主張借水的沖刷拓寬河身、刷深河道、去除泥沙,保障水量得以暢泄。例如,在籌備浚治揚子江下游河道積淤時,他就提出“惟有束水歸漕”的計策,沖刷江心看不見的暗沙。為分泄江流、便利交通,又提出借助水力沖刷深崇明北水道。科學治水不僅要去除水患,而且要能變害為利,追求除害與興利并重,“治水者不獨當去其害,并當計其利”[10]162。張謇創(chuàng)造性吸取“且溉且糞”的經(jīng)驗,變泥沙為寶,充分利用下游江堤兩岸湖澤低地排水肥田。他前瞻性地指出,有節(jié)制地用入湖之水蓄以灌溉、以入湖之泥隨灌而肥田。1921年江淮大水,運河堤岸日夜告急,張謇以水情水勢調查為依據(jù),堅持不開昭關壩泄洪。事實證明,張謇的決策是正確的,第二年淮揚一帶因洪水退后留下的泥土得以肥田而大獲豐收。

2 “以測繪為先,乃不易之成法”:堅持尊重事實的科學原則

現(xiàn)代科學以實驗或實證為特征,強調以事實為依據(jù),因此科學治水應以尊重事實為根本原則。科學觀察是直接獲得科學事實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它是一切科學實踐的基礎。張謇認為實地調查、全面勘察、精密測量是科學把握治水事實的主要查勘方法。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重調查勘測,倡導科學治水必須從全流域測繪著手,強調治水“以測繪為先”。

a.倡導“先事調查”。張謇認為實地調查是明察水害成因、探究科學治水之策的基本方法。他指出,“流有長短,工有大小,要皆以先事調查”[12]306-307。為摸索水流規(guī)律,察明水患成因,他多次親臨災區(qū)一線進行實地調查,在40多年的治水實踐中,張謇自始至終注重實地調查,堅持“非實地調查不能辨別是非”[13]128的主張。1887年黃河在鄭州決口,張謇為獲得第一手治黃資料,冒險乘舟深入災區(qū)調查災情、察看水勢,探究黃河水災根源,將調查所得寫成調查報告《鄭州決口記》,并根據(jù)調查結果擬定出治黃計劃。為翔實了解江蘇運河各項護堤工程,張謇還制定了調查表,內容涉及始建時期、建筑方法、歷年情形以及改良建議共14項,請上下游堤工事務所派員切實分別調查,逐一填報,為擬定全運河統(tǒng)一治水計劃奠定了基礎。為推動各地實地調查,張謇還積極動員各省水利委員會開展調查工作。

為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主題學習模式,介紹一個案例——“寵物與我”[3],關注人和動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是關于寵物的豢養(yǎng))。學習者從不同角度觀察動物,從動物在藝術形式中是如何被表現(xiàn)的去探索,包括藝術、文學、音樂、電視和廣告,探索寵物在主人那里得到了什么,人又在它們那里中得到了什么,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寵物又是如何生活的。這種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學科領域考慮并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同時激發(fā)學習者觀察、推理、解釋、創(chuàng)造、思維等不同能力的發(fā)展。具體學習內容可以整合成三大類,如表1所示。

b.倡導“次事查勘”。張謇主張“治水以測繪為先,乃不易之成法”[12]407。他堅持查勘測量是把握水勢、科學治水的基礎,指出大禹治水時就講究“左準繩、右規(guī)矩”。基于對勘查重要性的認識,在治水過程中,張謇全面查勘推究河流丘壑形勢、氣候變遷、水位高低、水流速度、流量大小,“謇經(jīng)十數(shù)年之測量,與三數(shù)次之查勘,水性地勢,稍稍知其大概”[11]1140。導淮治淮時,張謇在清江浦設測量局,從全流域查勘和測量工作入手。在《復淮浚河標本兼治議》中,張謇明確提出“精繪全圖”的主張。1911年,他將江淮水利公司更名江淮水利測量局,親自制定導淮勘測規(guī)劃10條,編制了科學的治淮勘測規(guī)劃,開始對淮河流域進行全面勘查工作。累計測成導淮圖表“計冊一千二百三十八冊,圖二十五卷,又二千三百二十八幅”[14]593,歐美工程家“憑圖審勘與實地檢查,證為可信”[14]59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些勘測紀錄被作為淮河治理規(guī)劃與改造的科學依據(jù)和歷史依據(jù),“淮河流域之地形水勢,乃有精密之紀錄,實開我國科學治水之先河。”[15]162

c.倡導“精密之測量”。張謇堅持精密測量是精準施策的科學基準。他認為“只憑流向之目驗以為準”的做法應更改,要“加以精密之測量及專門學家之研究”[11]831。為實現(xiàn)精密測量,在測量儀器上,張謇設法從國外購買經(jīng)緯儀、水準儀、流速儀、六分儀等當時最新的測繪儀器。在測量方法上,提出現(xiàn)代的水文精準測量必須使用最精密的經(jīng)緯儀等測量儀器,并使用更為精確的5000分之一比例尺,利用三角測量方法對河道及湖泊地形進行測量。在測量技術改進上,率先測繪河道平面圖與斷面圖,同時利用西方水文技術在淮河中下游及里運河設立水文站和測站,作水位、流量、含沙量的常態(tài)化觀測記錄。在統(tǒng)一測量基準上,在1912年確定了“廢黃河零點”,自此淮河流域以廢黃河零點為基面作為統(tǒng)一高程基點,一直沿用至今。河海工程專門學校首屆畢業(yè)生宋希尚在其著作《河上人語》,稱張謇是推動使用先進儀器測量水利工程作為設計根據(jù)“最力之人”[16]。

3 “以學理合籌治法”:主張科學技術為治水保障的核心要義

研究學理是科學實踐活動從經(jīng)驗層次上升到理論層次的核心要義。科學治水基于研究,并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機器設備治水。張謇學貫古今中外,反復鉆研治水書籍,一直主張學習西方技術、科學與先進思想以匯通中西,加強科學治水研究與科學論證,“治河,科學的事業(yè)也”[10]333。學習研究、引進技術和科學論證是張謇以科學思維治水的“不二法門”。

a.主張“治水必資學識”。張謇主張“科學為一切事業(yè)之母”[17]739。他堅持“治水必資學識,然后可成計畫,有計畫然后可冀效果”[11]1188。水是大自然系統(tǒng)中最能動的因子,西方國家長期注重治水學理研究,水利科學因而得以發(fā)達。狀元出身的張謇積極擁抱科學文明尤其是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對科學的尊重和認同遠遠超過同時代之人。他認為“倡導科學未有之不發(fā)達者”,在其所創(chuàng)辦的各式學校里面都開設科學課程,“教授河海工程必須之學理技術”。張謇的一生可概括為學水治水的一生,自稱“義屬鄉(xiāng)里,早年略窺治河之書與泰西水利之粗跡”。弱冠之年就開始搜尋古今中外治水書籍,對明代潘季馴、楊一魁和清初靳輔等水利專家的治水著作進行了深入學習[18]144-145。對歷史上著名的治水人物、治水論著和水利工程都加以學習研究,所到之處,都謙遜地請教咨詢治水事宜。1894年張謇參加殿試,首先策問的即為水利河渠要旨,他夙習水利歷史與知識,條陳獨詳、準確無誤,從會試的第60名一躍為狀元,被認為是近代中國第一位水利狀元[19]19-20。張謇認為所有知識文明都是“天地之公器”,“夫學問者,天地之公器也”[14]447,迫切學習國外治水技術。聽聞“泰西農政水書,講求至核;西人圖繪,其制實精”,立即函請出國考察的好友顧延卿代其廣泛收集購置。東渡日本期間,專程考察日本三大治水工程之一的“筑港”。1905年美國召開萬國水利會議,張謇自請赴美國參會并順道考察美國河海工程。有學者贊稱張謇是清朝末年學者中“唯一研究水利的專家”[20]266。

b.主張“延泰西河海”技術。近代治水進入科學時代,科技進步?jīng)Q定治水事業(yè)的進步,“蓋今日為科學發(fā)達時代,科學愈進步,則事業(yè)愈發(fā)展”[10]512。張謇主張科學治水必須放眼世界,積極學習引進現(xiàn)代水利科學技術。他認為“歐美之于河海工程,已經(jīng)多年之實驗,乃成科學之方式”[10]597。在殿試策問水利河渠要旨時,他就表達了集中國傳統(tǒng)治水與現(xiàn)代科學治水于一體的思想,這“或許是張謇第一次顯示后來關于在治淮中有必要引進近代科學技術的觀點”[21]80。采用先進水利技術和機器設備是科學治水的標志,但中國舊式工程與西方在科學技術上“相差不可以道里計”[10]456。張謇不僅把目光聚焦于中西科學治水水平的差距,還堅持廣泛學習并引進西方科學技術與裝備。1887年,他在一個月內先后5次上書倪文蔚請求治理黃河,多次提出引進泰西技術與機器設備,“泰西能于水中挖泥之法,實中國從來所未有。乘可疏之時,得能疏之器”“平地開河器恐中國所罕,必須購自德國。”[17]33-34南通自治后,張謇一直“延泰西河海專家博求治之之術”[12]。在水利建設材料上,堅持使用水泥等新材料、引進鋼筋水泥結構等新技術。對水利工程建設,科學規(guī)劃編制施工方案、工程預算、工程量、材料計劃等,這都是我國傳統(tǒng)治水從未有過的。美國學者戴維·艾倫·佩茲將民國初期張謇主持淮河治理的第二個進展凝練為“引進國外現(xiàn)代水利科學”[22]37階段。

c.主張“討論不厭求詳”。張謇認為充分討論、開展水工試驗是預判治水效果的關鍵。他反復強調,“水利工程關系綦重,討論不厭求詳”[12]774“惟事關地方水利,討論不厭求詳”[12]482,水利“茲事體大,窮源竟委,不厭求詳”[12]508。認為重大水利工程更要充分的科學論證,依據(jù)科學的原理采用科學的技術方法,“巨大之工,必循序漸進,雖古之神禹,今之治水名家,不能幾以一蹴”[10]436。建設保坍工程前,張謇聘請?zhí)厝R克、海德生等國外水利專家等飭勘通州一帶江北岸線,先后往返五次詳細測量、參酌形勢、反復論證、擬就辦法,并召開了一場較大規(guī)模的科學論證研討會,邀請貝龍猛以及荷蘭、瑞典、英國、美國等國外水利技術專家共同研討、充分論證。張謇尤為注重通過試驗進行科學論證,“不征實事,不特西人新法之與中土宜否,無從真知,即中國舊法之與今日宜否,亦無從真知。”[12]27他強調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遠非昔比,治水必須積極學習借鑒先進技術理念,為此,創(chuàng)建了氣候觀察所、權度檢定所、水工實驗室等實驗場所,在實驗中進行檢驗、研究。

4 “籌其全局”系統(tǒng)治水:統(tǒng)籌兼顧的科學舉措

“系統(tǒng)性”是科學活動的實踐要求。治水是一個異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科學治水要以系統(tǒng)思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統(tǒng)籌兼顧、系統(tǒng)治理。張謇明晰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統(tǒng)系”,在科學治水實踐中,從系統(tǒng)整體性和流域系統(tǒng)性出發(fā),通盤籌劃,探索了一條蓄泄兼顧、治標先本治本兼標、統(tǒng)籌規(guī)劃山林以涵養(yǎng)水源的科學治水之路。

a.統(tǒng)籌“上下蓄泄”。張謇主張治水之道“貴呼上下蓄泄,彼此統(tǒng)籌”“蓄與泄不可無劃一之限度”[12]582。他以歷史思維審視我國歷代治水皆存在只注重下游河道整治而很少關注到中上游治本工作的局限性,認為治水只有上下游通力合籌,才能事半功倍。早在參加殿試河渠對策中就提出“治水先從下處入手”的主張,指出“治水先下游,為千古不易之說”[11]1039,“夫治水先下游,乃一定不易之公理”[11]1129。在治水實踐中,張謇堅持上游與下游相結合的科學主張,指出任何治河工程,都要先測度上下游水勢的流速,確定上下游河道的容量。對于治淮,在充分考慮水勢、地勢以及客觀分析淮河水災成因后,他要求把視野擴大到淮河中游及沂、沭、泗河地區(qū),多次指出,“所謂除害之大者,莫如導淮而兼沂、泗二水”[12]303,提出“治下游則辟云梯關東太平河入大潮河以達海,治上游則先浚楊莊”的方案,強調上下游統(tǒng)籌兼顧,“下游治,則上游亦治矣”。治理運河,他多次要求詳察上下游情形,要大舉治理運河,必須上下游堤工同時并舉。力主治江時,張謇在提出“治江當從下游始”主張基礎上,還要“先疏治于荊岳之際,而后及九江以下”[12]302。為系統(tǒng)治理長江,他提出了著名的“治江三說”[11]939-940理論。關于黃河治理,他通盤考慮上下游以及泥沙含量情況科學治水,提出“當先分引于河套之間,而后及龍門以下”[12]306的主張。張謇統(tǒng)籌治水思想還體現(xiàn)在其創(chuàng)辦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上,從校名可看出,此時他已經(jīng)有了河海統(tǒng)籌一體治理的思想理念。

b.統(tǒng)籌“治標先本治本兼標”。張謇主張科學治水要統(tǒng)籌治標與治本、堅持導與疏相結合。他把治水喻為治病,病有表有里,“表不治,病將立厥”“不及里,病將時時發(fā)作”[12]491-492。治水同樣如此,唯有治本才是持久之方。張謇弱歲游淮,就開始推尋黃河奪淮的源流,研究“治標先本、治本兼標之事理”,提出要標本兼治,“唯有治本以治標,本立則不患標之難治”[10]491。在《復淮浚河標本兼治議》中,張謇從主張導淮到力主治淮,這本身就是從治標到治本的思想轉變,“導”是唯“泄”的治水策略,而“治”則更加突出消除水患、興水為利。在治理運河張謇提出治標治本統(tǒng)籌之道,由于資金、技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治標”只能是應急之策,重在守與防,相對保守與被動,“治標在疏浚其淤墊,鞏固其堤防,修復其閘洞,使其原有動力不致退步”[11]1139;“治本”則更加積極主動,重在抓住主要矛盾,找出“病根”徹底根除,“治本在去害,害各有其因”[11]1139。張謇從這一科學目標出發(fā),統(tǒng)籌運河標本兼治,主張開辟串場大河,并制定了《兩淮串場大河施工計劃書》。

c.統(tǒng)籌規(guī)劃山林“以涵養(yǎng)水源”。張謇主張規(guī)劃山林涵養(yǎng)水源,認為治水要以防范為先。擔任全國水利局總裁后,他立即規(guī)劃全國山林辦法并呈大總統(tǒng),編栽保安林“尤以涵養(yǎng)水源,防止土沙,預防水害為最要”[12]336。從我國治水歷史上看,周代即設虞衡之官來掌管山林川澤;從世界范圍看,各國林區(qū)也都設監(jiān)督,美國森林管理更是廣設專局。基于歷史分析與國際比較,張謇對近代中國各地森林采伐殆盡的無知行為給予痛批,“蚩蚩之民,與水爭地,習為故常,更不知森林與治水、防砂有何等關系”[12]467-468。他先舉歷史、次言地理,指出黃河、長江與珠江三大干流致災的原因在于缺少森林來涵養(yǎng)水源、防止土沙。由此,張謇提出要挽救水害,必須迅即編栽保安林保持水土。張謇博學西方治水專門科學之長,效仿西人系統(tǒng)治理方法,統(tǒng)籌山林水沙一體化治理,“證之各國學理,則造林之后,水害風災自當減少,成效昭然”[12]474。張謇從固沙與除沙的辯證關系中給出了統(tǒng)籌山林水沙一體化治理的科學方法,實施源頭治理的固沙和過程治理的除沙相結合,對上游、中游、下游如何統(tǒng)籌山林水沙治理進行了具體分析,指出在上游培植林木涵養(yǎng)水源以滯水流,中游整理渠塘“平易甽塗”,下游疏浚河道、暢通水流。

5 “儲治水第一步之人材”:科學治水的主體力量

培養(yǎng)水利人才是治水百年大計。歐美國家率先開始人才治水,“治河之役,皆其國之名師大匠學術湛深、經(jīng)驗宏富者主之”[10]333。在中西比較中,張謇認為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才是科學治水的根本大計,治水“需材尤為切要”。張謇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把科技教育、水利人才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發(fā)展水利技術教育、培養(yǎng)專門水利人才,開啟了近代中國向專家人才治水的轉型[23],其科學治水思想從器物層面發(fā)展到人才層面。

a.堅持“為其先者在借異域之才”。張謇提出“為其先者在借異域之才”[12]302的主張,堅持“借歐美之才供吾使用”。他充分認識到近代中國處處乏才背景下,優(yōu)先與廣泛引進聘用西方國家專業(yè)技術人才對于治水的重要性。不惜重金聘用西方水利技術人才是張謇人才治水觀的具體體現(xiàn)。在治水過程中,張謇唯才是用、廣納群賢,“人我之別,完全沒有的。只要那個人能擔任,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行”[10]577。邀請荷蘭水利專家約翰斯·特萊克來南通勘察水情,聘請瑞典水利專家霍南爾偕同施美德來南通繼續(xù)勘察沿江形勢,聘請英國、美國、荷蘭、瑞典等外國專家開展筑堤保坍工程論證會,聘請亨利克·特萊克擔任保坍會駐會工程師,聘請日本河海治理工程師木村忠治郎、宮本幾次來南通任教,講授現(xiàn)代水利勘察及水文調查方法等專業(yè)課程。張謇打破地方觀念和國家界限“引進異域人才”的主張與實踐形成了中國近代史上引進西方治水人才的首個高潮。有學者統(tǒng)計,張謇先后聘任了10個西方國家的47名各類人才[24],外聘人才國別來源之廣、人員數(shù)量之多,在近代中國罕有其聞。

b.堅持“分派游歷豐其經(jīng)資”。張謇主張“宜多選才俊之士,分派游歷各國,豐其經(jīng)資”。他認為學習西方利用外智第一要務是培養(yǎng)具有開放素養(yǎng)的國際化人才。張謇在國際比較和歷史審視中,發(fā)現(xiàn)外洋各國不論是開拓疆土還是行教通商,都以游歷為先導,但近代中國卻罕有洞悉中外形勢、刻意講求之人。1895年在《條陳立國自強疏》中,張謇提出了“出國考察”等八大主張,建議要多選才俊之士,分派游歷各國,豐其經(jīng)資,破除“不知”與“不見”,“取足以補我之知擴我之知”[17]352。張謇還選派優(yōu)秀學生出國留學,以期他們學成歸國后能擔當重任。在擔任運河督辦期間,為保證運河工程順利進行,張謇選派宋希尚、許心武、沈寶鑾前往國外實地歷練觀摩,悉心研究、全面探討學習歐美先進治水技術。還指派其子張孝若赴美國及低地之國荷蘭學習考察治水經(jīng)驗。由于經(jīng)費限制,無法大量選派人員出國考察留學,張謇在聘任外國專家治水過程中,要求全員跟崗學習實踐,快速掌握國外先進治水技術,成為治水的能工巧匠。張謇“中西融合”的水利教育思想,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創(chuàng)新人才指明了前進方向[25]。

c.堅持自主培養(yǎng)為“第一要事”。張謇主張人才自主培養(yǎng)是“治水預備中第一要事”[26]33。聘用異域之才固然重要,但畢竟只能解決燃眉之急,過于依賴外聘專家要花費大量經(jīng)費,不是長久之計,根本之道在于人才自主培養(yǎng),“及今儲才,猶不失為‘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12]464。張謇指出開辦學堂、培養(yǎng)水利現(xiàn)代化人才是科學治水的根本大計,認為治水如果“不得富于學術、習于經(jīng)驗之人才分任其事”,只會浪費時間金錢而不能取得治水效果。為盡快結束“延歐人以司其命”的現(xiàn)狀,早日有“自樹立之一日”[10]330,張謇首創(chuàng)河海工程測繪養(yǎng)成所為第一救急辦法,在通州師范學校先后附設測繪科、農科、土木工科等于水利相關專業(yè),“以儲治水第一步之人材”[12]463。為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量,張謇提出注重道德養(yǎng)成高尚人格、注重身體養(yǎng)成勤勉耐勞習慣以及注重實踐養(yǎng)成切實應用技能“三注重三養(yǎng)成”的教育方針,還制定了具體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開設了測量學、水力學、水工、河工以及用器畫等20門科目[12]471。1915年,張謇創(chuàng)立了我國第一所高等水利工程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開創(chuàng)了我國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歐美教育及工程專家“驚為世界僅有之水工大學”[27]。河海工程學校的建制化創(chuàng)辦,對學習現(xiàn)代治水技術、現(xiàn)代水利人才培養(yǎng)及水利科學研究起到了開拓與推動作用,也標志著張謇科學治水思想的全面發(fā)展。

6 結 語

張謇以科學思維發(fā)掘水患之因、以辯證思維探究治水之道、以系統(tǒng)思維尋求治水之策,并以戰(zhàn)略思維引進國外現(xiàn)代科學技術、培養(yǎng)現(xiàn)代水利人才,圍繞什么是科學治水、如何科學治水、由誰科學治水等問題,提出了關于科學治水的先進思想、理念與舉措,形成了內容豐富、內在精密關聯(lián)的科學治水思想體系。

“治水以唯水流勢為主”指出了科學治水尊重規(guī)律的本質內涵,強調了科學治水以遵循規(guī)律為本。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lián)系,遵循規(guī)律才能摸準事物發(fā)展的路徑,掌握規(guī)律、遵循水性是實現(xiàn)治水事半功倍的根本前提。治水就是人類與自然做斗爭的過程,如若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必然會受到自然的懲罰。水旱災害頻發(fā),歸根到底是人類沒有正確認識自然規(guī)律、破壞自然規(guī)律。“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guī)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fā)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28]基于這種認識,張謇主張治水以順水性、唯水流勢為要,蘊含著豐富的認識水之規(guī)律、把握水之規(guī)律,順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辯證哲理,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利用自然規(guī)律為治水服務的思想。

“治水以測繪為先,乃不易之成法”揭示了科學治水尊重事實的科學原則,強調科學治水以查勘事實為基。觀察又稱為科學觀察,是直接獲得科學事實的一種手段,是認知主體運用感覺和知覺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對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進行考察和描述的一種方法,它是一切科學實踐的基礎。實地調查、全面勘察、精密測量是張謇科學把握治水事實的主要查勘方法。在治水實踐中,張謇自始至終注重調查勘測,倡導科學治水必須從全流域測繪著手,強調治水“以測繪為先”,指明了科學治水的前提與原則。

“以學理合籌治法”給出了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治水手段的核心要義,強調了科學治水以研究學理為稽。研究學理、水的規(guī)律和水利工程建設,運用現(xiàn)代科學理論與技術才能實現(xiàn)科學治水。張謇運用科學思維和科學技術方法致力于探究近代治水科學體系的主要特征與科學治水實踐,對河道洪水特性、洪流演進規(guī)律、洪水水位變化、洪水流量及河床演變規(guī)律進行分析比較,超越了傳統(tǒng)經(jīng)儀治水思想。

“籌其全局”系統(tǒng)治水提出了科學治水統(tǒng)籌兼顧的重要舉措,強調了科學治水以“統(tǒng)系”治理為用。“系統(tǒng)性”是科學的重要特征,“籌其全局”系統(tǒng)治水的科學理念承接了治水的整體性需求,深刻認識到治水的全局性、系統(tǒng)性和協(xié)同性。張謇強化系統(tǒng)性思維,通過現(xiàn)代規(guī)劃與設計,探索出蓄泄兼顧、治標先本治本兼標、統(tǒng)籌規(guī)劃山林以涵養(yǎng)水源的科學舉措。

“以儲治水第一步之人材”確立了科學治水的主體力量,強調了科學治水以人才為根本大計。人才是治水的主體力量與第一資源,培養(yǎng)水利人才是科學治水百年大計。張謇強調人才對治水的重要作用,認為現(xiàn)代人才是科學治水的關鍵問題。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發(fā)展水利技術教育、培養(yǎng)專門水利人才,標志著張謇科學治水思想已從器物層面發(fā)展到人才層面。

綜上,以遵循規(guī)律為本、以查勘事實為基、以研究學理為稽、以統(tǒng)系治理為用、以養(yǎng)成人才為根本大計構成了張謇科學治水思想的核心內容,這是張謇在長期治水實踐中對治水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以及治水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治水以唯水流勢為主”指出了科學治水尊重規(guī)律的本質內涵,“治水以測繪為先,乃不易之成法”揭示了科學治水尊重事實的科學原則,遵循規(guī)律的本質內涵與尊重事實的科學原則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科學治水;“以學理合籌治法”給出了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治水手段的核心要義,“籌其全局”系統(tǒng)治水提出了科學治水統(tǒng)籌兼顧的重要舉措,科學技術為保障的核心要義和統(tǒng)籌兼顧的重要舉措系統(tǒng)回答了如何科學治水;“以儲治水第一步之人材”為治水主體力量,自主培養(yǎng)人才,確立了科學治水主體力量的根本大計,回答了誰來實施科學治水。張謇科學治水思想是集科學治水本質、原則與方法、保障與舉措以及根本大計的有機整體,對我國新時代治水興水具有啟迪與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水利科學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Ⅱ)
為奪取雙勝利提供堅實水利保障(Ⅰ)
水利信息化
水利宣傳
水利監(jiān)督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學
科學拔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三级| 欧美天堂在线|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91免费片|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欧美在线伊人|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亚洲人妖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av在线人妻熟妇|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99精品在线看|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日本午夜三级|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另类AV|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欧美精品xx|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xx|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日韩123欧美字幕| 亚洲国产系列|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免费一极毛片| 无码'专区第一页| 色婷婷成人网| 国产黄视频网站|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99草精品视频| 天天综合色网| 久久九九热视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久久91精品牛牛|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不卡视频国产|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亚洲不卡影院|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69视频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