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會會刊(英文)》(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化學會創辦的化學綜合類英文科技期刊,發表化學及相關領域重要進展和成果。自2019年創刊以來,CCS Chemistry堅持獨立辦刊、國際化編輯出版模式和出版運營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辦刊特色,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國際化編委團隊,堅持高標準出版質量和文章學術水準,秉持專業期刊運營和推廣理念,獲得了國內外化學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認可,為助力我國化學學科發展和國際交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展示平臺。
CCS Chemistry創刊5年來,投稿質量不斷提升,投稿數量成倍增長,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人員踴躍投稿。截至2024年6月,已正式出版53期(包括4個熱點研究領域專輯),發表1000多篇高質量原創文章。目前,CCS Chemistry文章已被引用近兩萬次,文章總下載量超過260萬次。很多文章來自當今國際化學領域的知名學者,例如,全合成領域的領軍人物美國萊斯大學K.C.Nicolaou教授為CCS Chemistry創刊撰寫了長達30頁的綜述,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其近50年的全合成感悟;201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西北大學司徒塔特教授,已在CCS Chemistry發表2篇高質量綜述。
目前,該刊已被ESCI、Scopus、CAS、DOAJ、CSCD等國內外數據庫收錄。根據科睿唯安發布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CR2023),2021—2022年CCS Chemistry發表論文667篇,2023年被引用6242次,2023年影響因子為9.4,在化學綜合類230種期刊中排名第29位,位居Q1區;Elsevier2024年發布的2023年度CiteScore指標,2020—2023年CCS Chemistry發表論文920篇,2023年被引用12504次,CiteScore指標為13.6,在化學綜合期刊領域排名第41位。此外,CCS Chemistry已有4篇論文入選“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期刊影響力不斷提升,穩步向世界一流化學期刊邁進。

不同于目前國內傳統的辦刊模式,中國化學會采取獨立創辦、自建出版平臺的辦刊模式。為保證為國內外化學工作者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學會與國際領先的期刊服務商合作,自建出版平臺(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 ccschem),上線便捷高效的投審稿系統,呈現優質的讀者閱讀和獲取體驗。該平臺已經為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作者和讀者提供服務,累計訪問量超過640萬次,其中約46%來自中國大陸以外地區。
CCS Chemistry的編委會成員均為化學領域國際頂級科學家。目前,主編由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擔任,副主編包括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學楊學明院士、日本九州大學Chihaya Adachi教授以及德國馬爾堡大學Michael Gottfried教授。此外,CCS Chemistry還擁有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兩院院士在內的強大的國際顧問編委團隊,共同保證出版質量,把握期刊方向。
為保證期刊的高水平起點,貫徹與國際一流期刊接軌的運營管理理念,中國化學會聘請具有豐富國際期刊創辦和管理經驗的Donna Minton博士為出版主管,全職負責學會期刊出版的規劃和實施。Minton博士曾供職于美國化學會等出版機構,負責或參與創辦、運營多本國際知名期刊,具有豐富的期刊運營經驗。編輯部人員全部為國內知名院校畢業的化學博士,此外,聘請了具有多本知名國際期刊和出版社服務經驗、熟悉編輯出版流程和規范的人員。

CCS Chemistry采取鉆石開放獲取模式,即作者不需要交任何審稿費用或版面費,同時所有發表的研究論文免費開放給全球化學工作者。這一出版周期短、傳播范圍廣、使用更便捷的新型出版模式,已成為出版領域的發展方向。CCS Chemistry努力為每位作者提供良好的投稿體驗,確保每一篇文章都會受到公正的對待。對于非英語母語的作者,在接收文章后免費提供英文潤色服務。
自創刊以來,CCS Chemistry參加了包括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美國化學年會、新加坡國際化學大會、IUPAC世界化學大會等在內的數十場國內和國際重要學術會議、展會,舉辦了20多場高端學術研討會。
期刊創辦的品牌會議——CCS Chemistry聚焦論壇,先后在新加坡、長春、北京等地舉辦,每期一個國際前沿熱點主題,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科學家分享交流。借助網絡優勢,學會以在線直播的形式組織了多場在線高端學術論壇。例如,2020年舉辦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CCS Chemistry網絡學術峰會,4位院士圍繞“化學——主動轉型贏得未來”主題,分享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創新感悟,超過3.5萬人次在線實時參與;2021年舉辦CCS Chemistry慶祝三八婦女節網絡高峰論壇,超過10萬人次在線觀看。
CCS Chemistry努力讓新媒體平臺成為學術研究推廣的有效輔助工具,拓展期刊服務科研的功能邊界。期刊開通了微信、Facebook、Twitter等新媒體平臺賬號,及時推送文章信息,助力優秀成果的推廣。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每周發布3—5篇原創文章,已有26000余位學者關注,總閱讀量超100萬次;Facebook保持每周2—3篇的推送頻率,Twitter則保持每天1—3篇的推送頻率,單篇最高瀏覽量達2萬多次,已吸引近千位國外粉絲關注。
中國化學會自2017年提出“CCS Publishing Program”,從基礎開始建立自己的出版計劃,集中全力創辦代表我國優勢學科的國際高水平化學科技期刊,打造我國完全自主的化學期刊品牌。
學會以現有學術期刊為基礎,建設化學期刊集群,力求以集群化發展模式,克服現有期刊單刊發展的瓶頸和弊端。期刊集群將整合現有期刊,實現平臺統一、信息共享、數據積累和跟蹤分析各項功能。通過期刊集群建設,集中進行期刊的品牌建設、形象推廣和整體營銷,將各刊(編輯部)精力集中到致力提高期刊學術質量上。更通過數據的整合,形成中國化學會的獨有學術資源及可持續性市場模式,為推動我國學術資源建設發揮作用。
目前,已形成以1個數字化期刊集群為平臺、1本自主創辦高水平旗艦期刊為帶動、4本與知名國際出版商合作期刊、20本傳統期刊的出版格局,期刊發展初見成效,出版體系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