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科學大會協會在推動印度科學界的復興發展、促進科學機構的建立以及引導科學專業化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合理借鑒其經驗,比如舉辦科學大會、加強國際交流、推進科學普及、舉辦科技展覽、發布政策信息和頒發科技獎勵等方面的思路與做法,對于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科技社團;科技創新;印度科學大會
*基金項目: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2020年度“印度科技社團發展現狀及管理體制研究”項目[編號:2020(37)號]。通訊作者:吳洪洋,E-mail:wuhongyang@cos.org.cn。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把握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科技社團作為學術性社會組織,更應緊跟時代腳步,響應黨的“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偉大號召,投入科技創新與服務科技工作的洪流中去。
科技社團是由科技工作者組成的社會團體,是科技人員基于學術自由、平等交流、互動自主機制資源結合而成的學術性的社會組織[1]。它具有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跨學科的優勢,能夠在國家科技創新系統中促進知識流動、帶動資源融通,發揮著促進科技創新的作用[2-6]。對國外科技社團的研究,已有許多報道[4-11],但對于印度科技社團卻鮮有研究,報道更少。印度科學大會協會(Indian Science Congress Association,ISCA)是全印度唯一的面向眾多科學領域展示其進展和需求的平臺,一直是推動印度科學發展、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組織,在印度各科學機構中占有獨特的地位。印度科學大會作為ISCA舉辦的一個集學術交流、科技展覽、科學技術普及、科技政策信息發布和科技獎勵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活動,為科技工作者更多、更好地承擔科學在解決國家面臨的突出問題方面的社會責任提供了媒介,在印度國內的影響力非常高,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本文通過搜集文獻、網站資料和訪談當地專家等方式,介紹ISCA的概況及其推動印度科技創新的相關舉措及影響,以期為我國科技社團助力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啟示與經驗。
1914年,兩位化學家西蒙森教授和麥克馬洪教授發起并成立了印度科學大會協會(ISCA)。他們認為,如果能建立類似于英國科學促進會那樣的年會機制,將有可能激勵印度科學研究的發展。此后,ISCA始終以“提升普通大眾科學素養”為愿景,將“讓人們了解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在印度各地建立分支傳播科學知識、為印度國內外科學家搭建交流平臺”作為自己的使命。
ISCA目前共有14個部門,包括農業和林業科學、動物學、獸醫和漁業科學、人類學和行為科學(包括考古學和心理學教育科學)、化學、地球系統科學、工程科學、環境科學、信息和通信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數學(包括統計學)、醫學(包括生理學)、新生物學(包括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和分子生物學及生物技術)、物理科學、植物科學和一個科學與社會委員會。會員類型有普通會員、會期會員、學生會員、機構會員、終身會員等,所有會員都可免費獲得協會主辦的《大眾科學》雜志。
每年1月的第一周召開印度科學大會,由科學家、科學管理人員、政府相關人員和普通民眾共同參與。這是印度最盛大的科技活動之一,它不僅為科學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推動力,而且吸引更多的公眾關注科學的發展。首次大會于1914年1月舉行,共有105名科學家出席會議;1947年舉行的第34屆年會,時任總理潘迪特·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擔任主席,并提出邀請外國學會和學術機構代表參加印度科學大會的建議。此后,每年都有外國科學家到會交流。2024年1月舉辦的印度科學大會已經是第109屆。一百多年來,ISCA在推動印度科技發展與創新方面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參與制定科技政策,推動國家科技創新
ISCA隸屬于印度科技部,其通過直接參與科技政策制定及發揮督查政策落實的作用來推動國家科技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1976年,時任協會主席斯瓦米納坦博士(Dr. M.S.Swaminathan)提出的國家關系的核心主題,每年會議期間都仍被討論。除此之外,ISCA為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提供了能與政策制定者和行政人員一起圍繞具有科學和技術影響的國家問題進行交流的平臺,使得來自不同學科和不同社會階層的成員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圍繞重點主題展開討論;其二,印度政府科學技術部成立專責小組,由ISCA代表和不同機構及志愿組織的負責人組成,科技部部長擔任主席。專責小組負責落實關于重點主題的各項建議。每年,在印度科學大會期間,科學技術部都會組織一次全體會議,討論對前一次科學大會提出的建議采取的后續行動。通過這一過程,ISCA能夠起到督查作用,有效促使相關科學政策的實施,進而推動國家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此外,ISCA還高度重視與政府決策部門的交流,除了每年邀請印度總理出席印度科學大會之外,還邀請總理擔任過兩次大會主席。1947年1月,印度科學大會協會第34屆年會在德里舉行,時任總理潘迪特·賈瓦哈拉爾·尼赫魯(Pandit Jawaharlal Nehru)擔任主席;2013年印度科學大會百年紀念會議,前總理曼莫漢·辛格(Dr.Manmohan Singh)博士擔任主席。2003年印度科學大會,印度總統和總理先后到會,并在開幕式上公布了印度政府2003年科技新政策。
由此可見,ISCA通過每年召開的由科學家、科學管理人員、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共同參加的年度大會,為科學研究指出了方向,提供了強有力的源源不絕的推動力,進一步促進社會和個人之間的互動,吸引更多公眾關注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發展目標,推進國家科學進步與科技創新。
(二)搭建國內外互動平臺,促進學科知識交流
在國際化發展方面,ISCA非常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1938年,外國科學家首次被邀請參加印度科學大會。從1947年起,ISCA將邀請外國學會和學術機構代表的計劃列入科學大會協會議程。例如,1946年10月,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收到了時任印度總理潘迪特·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邀請信,尼赫魯希望英國杰出科學家對印度進行學術訪問。英國皇家學會派出代表團參加了1947年1月在德里舉行的印度科學大會。
目前,ISCA積極搭建國際化互動平臺的趨勢仍在繼續,與其開展互動交流的科學機構更為廣泛,其中包括英國科學促進協會、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法國科學院、孟加拉國科學院、斯里蘭卡科學促進協會等。由于充分意識到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性,ISCA努力通過搭建國際化互動平臺,吸引海外優秀科技工作者前來交流,進而加強對共同感興趣的課題和國際科技發展動向的了解,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正確的方向和更加廣闊的國際化視野。
此外,ISCA還重視國內知識交流平臺的搭建,例如通過實施青年科學家獎勵計劃,鼓勵青年科學家參與不同科學領域的科研與學術活動。在1981年第68屆印度科學大會上,ISCA推出青年科學家獎勵計劃。該方案使青年科學家得以展示自身研究工作,并有機會與同行和專家就相關科學問題交換意見。ISCA從中遴選專題報告者,向演講出色的報告人授予“印度科學大會協會青年科學家獎”,獎金額度從第93屆的5000盧比上調至如今的25000盧比。ISCA實施的青年科學家獎勵計劃,一方面是致力于培養青年科學家,通過提供青年科學家與同行以及領域內專家的知識交流平臺,提供人才培育的土壤,增加科技工作者的人才儲備;另一方面是鼓勵青年科學家重視跨學科跨領域研究。ISCA本身是面向各種學科的社團組織,實施青年科學家獎勵計劃,可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交流融合,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這一計劃的實施與推行,有利于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學科的創新發展。
(三)積極推進科普工作,提升國民科學素養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源泉,ISCA以提升大眾科學素養為愿景,積極推進科普工作。在印度各科普中心組織科普講座,就是ISCA為科學普及和科技進步開展建設性工作的組成部分。從1986年開始,ISCA開始在印度各地成立分會,以期為科普講座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截至目前,印度全國共有包括阿拉哈巴德分會、班加羅爾分會、巴羅達分會等30個分會,進一步擴展了科普活動的覆蓋面。
除設立科普中心和開辦科普講座外,ISCA還出版包括《大眾科學》在內的科普類期刊。《大眾科學》近5年共出版30期,主要圍繞氣候變化、健康飲食、科技史、先進科學技術等大眾熟悉的科學領域展開,并在其所有分支傳播科技信息動態。其中,在以期刊形式進行科學傳播方面,最著名的是《當代科學》的創立。這是迄今為止在印度居領先地位的跨學科科學期刊。ISCA在《當代科學》的創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科學大會在印度不僅是成年人的專利。自1993年起,ISCA創辦了“全國少年科學大會”,以科學競賽的形式吸引青少年積極參與,拓寬青少年的知識面。ISCA對少年科學家的重視培養,不僅能夠吸引眾多家庭積極參與進而推動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也能夠挖掘和培養具有科研天賦的少年人才,為印度科技創新提供后備力量。
(四) 引導設立科學機構,完善科學生態體系
在印度科技創新和科學發展的進程中,ISCA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出現,為印度科學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通過引導設立科學機構,它推動了眾多科技社團和科學研究機構的成立與發展,完善了印度國內的科學生態體系。
在科技社團組建方面,ISCA對各學科的發展和組織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著不同學科科技社團的成立。在科研機構設立方面,ISCA通過推動建立專業領域科學院、協會和實驗室的形式來達到合作和鞏固科學工作的目的。例如,積極參與ISCA的科學家推動成立了科學和工業研究理事會,并說服政府接受建立國家研究實驗室的建議,進而推動印度成立了一批國家級實驗室。這些科學研究機構的設立,進一步完善了印度的科學生態體系,對國家科技創新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這些,正是ISCA和與ISCA相關的科學家做出的努力與貢獻。
ISCA是印度最具權威性的科技社團之一,也是印度唯一面向各種科學學科的專業協會,在印度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ISCA的發展歷程與經驗,對中國科技社團創新發展至少有以下三點啟示。
(一)參與科技相關政策的制定
印度科技社團運用自身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參與國家立法及政策制定,是相關領域科技政策的智庫之一。科技社團參與制定的政策,涉及較多相關專業領域,主要有標準制定、學術評價方法制定、職業資格認證、科技成果評定、科研項目評價等。
我國科技社團在公共政策推行和社會治理等活動中也應積極發揮作用,更加重視并設法加強自身所充當的科學界與政府之間的交流媒介作用,特別要充分發揮社團中權威專家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一方面,要向政府部門宣傳各個領域的科研成果和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并反映科學界現有條件的不足、面臨的困難和需求,還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建言獻策。另一方面,邀請政府部門發布并解讀國家科技政策,為科學界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參考,以期達到“立足于國家需要做研究、勁往一處使”的效果[12]。另外,通過專題研究、專家訪談等方式,增進與政府之間的互動,以間接或直接的形式參與制定科技政策。
(二)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
印度社團尤為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國科技社團也要進一步提升國際交流水平和能力,打造活動品牌,充分發揮科技社團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獨特作用,開辟發展空間,積極參與全球社會治理,分享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進一步加深國際化交流合作,有效提升國際影響力。
(三)注重科學普及
在2016年召開的“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深刻詮釋了科普與科研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我國科技社團需要進一步加大科學普及工作的頂層設計,積極吸納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一線科學家,參與科普活動。要呼吁全社會提高對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擴大知識傳播的覆蓋面,擴展社會大眾與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平臺,構建更為完備的科學普及網絡,促進全民科學素養的提升。中國科技社團應進一步吸引、挖掘和培養具有科研天賦的少年人才,多舉辦致力于發現和培養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精神的青少年人才的賽事,多舉辦涵蓋科普、展覽和信息發布等綜合性交流活動,以期為青少年、專業學者提供知識普及、學術觀點碰撞的交流場所。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社團是承接政府轉移職能、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紐帶,責任重大。研究、分析、借鑒世界其他國家科技強國的方式方法,對于探尋適合我國科技社團發展路徑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技社團需要結合我國國情,把握科技創新的時代內涵,提升社團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在中國科技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注釋: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印度科學大會協會官網,網址:http://www.sciencecongress.nic.in/.
參考文獻:
[1]孫穎,趙相安,馮穎杰.錢學森思維范式對科技社團未來發展的啟示[J].學會,2023(8):41-45.
[2]魯世林.科技社團史與科學思想的發展變遷[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3,39(10):100-108.
[3]周鑾平.科技社團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現實困境與破解路徑[J].中阿科技論壇,2023(10):75-79.
[4]張海波,裴瑞敏,楊義營. 美國科技社團智庫建設的經驗與啟示[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3,39(8):83-89.
[5]鄭思捷,陳勇智.讓科技社團與青年人才實現“雙向奔赴”——2023年科技社團青年領導力沙龍側記[J].學會,2024(2):54-55.
[6]戴宏,劉玄.學會黨建理論與實踐在探索中前進——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黨建狀況調研分析[J].學會,2024(2):4-9.
[7]李蕊,耿祎楠,張悅僑,等.科技社團團體標準國際化現狀與對策研究[J].學會,2024(3):36-39.
[8]王超楠,石倩.中國科技類社會組織的國際化發展戰略與路徑研究[J].學會,2024(2):30-35.
[9]孟艷華.日本工學會組織管理機制分析及啟示[J].現代企業,2020(1):167-168.
[10]婁勝華.澳門科技社團:發展歷程與功能特征[J].科技導報,2019,37(23):76-85.
[11]唐德龍.英國科技社團發展:趨勢、經驗及啟示[J].學會,2019(12):5-15.
[12]潘建紅,祝玲玲.西方科技社團參與國家治理的溯源與演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3,39(10):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