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大國競爭,美國海軍陸戰隊聚焦未來高端戰爭需要,不斷采購新型無人機,增加無人機操控員數量,促進部隊形成作戰能力,持續強化無人機部隊力量建設。
無人機部隊編制
美國海軍陸戰隊航空作戰部隊現有第1無人機中隊、第2無人機中隊、第3無人機中隊三個現役無人機中隊和一個后備役無人機中隊即第4無人機中隊。
第1無人機中隊綽號“看門狗”,隸屬于海軍陸戰隊第3飛機聯隊第13飛機大隊,駐扎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航空站。第2無人機中隊綽號“夜貓子”,隸屬于海軍陸戰隊第2飛機聯隊第14飛機大隊,駐扎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航空站。第3無人機中隊綽號“幻影”,隸屬于海軍陸戰隊第1飛機聯隊第24飛機大隊,駐扎在夏威夷州海軍陸戰隊卡內奧赫灣航空站。第4無人機中隊綽號“邪惡之眼”,隸屬于海軍陸戰隊第4飛機聯隊第41飛機大隊,駐扎在加利福尼亞州彭德爾頓軍營,裝備了RQ-21A“黑杰克”無人機。2011年2月,第4無人機中隊轉為現役無人機中隊,但是在2022年5月又退出現役編制。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在北卡羅來納州櫻桃角成立MQ-9A無人機替換中隊。
“死神”無人機操控員培訓
2020年10月,海軍陸戰隊創建了“死神”無人機操控員軍事專業職業代碼7318,該代碼專供從少尉到中校的各級操控員軍官使用。此舉標志著“死神”無人機操控員正式成為一個新職業。此前,海軍陸戰隊要求“死神”無人機操控員必須是軍官,因此專門為第3類等小型無人機操控員軍官設立了軍事專業職業代碼7315。美國海軍陸戰隊《2022年航空計劃》指出,海軍陸戰隊2022年需要68名操控員,但是僅培養出38名。截至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把100名海軍陸戰隊戰士培養為MQ-9操控員。MQ-9機組包括一名操控員軍官和一名任務操控員士兵,操控員軍官負責無人機控制和任務指揮;任務操控員士兵負責操作傳感器,解譯傳感器數據。

裝備發展與應用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海軍陸戰隊就已經開始進行無人機新技術驗證試驗。但是,目前海軍陸戰隊無人機技術水平卻大大落后于美國空軍。因此,海軍陸戰隊計劃為航空作戰部隊配備尺寸較大的第5類無人機,為地面部隊配備尺寸較小的第1類到第3類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將直接為海軍任務提供支援。具體來說,地面部隊班裝備四旋翼無人機;排連裝備第1類、第2類無人機;營團、遠征部隊、兩棲戰備大隊裝備第2類、第3類無人機。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動中,海軍陸戰隊航空作戰部隊主要使用“掃描鷹”、RQ-7A“影子”200、RQ-21A“黑杰克”無人機。根據海軍陸戰隊《2030年兵力規劃》,關注的重點區域已轉移到太平洋地區,因此海軍陸戰隊需要功能更強、航程更遠的無人機系統來支持新任務。
RQ-7A“影子”200無人機發展
2007年6月,海軍陸戰隊宣布,RQ-7A“影子”200無人機取代“先鋒”無人機,并于2007年11月投入使用,海軍陸戰隊專門成立了RQ-7A“影子”200無人機中隊。該機尺寸小、空機重量輕、使用靈活,但缺點很突出,例如噪聲過大、系統規模龐大、運輸不便、發射與回收繁雜等。1套RQ-7A“影子”200無人機系統包括3架配有任務載荷的無人機、1架備用無人機、2個地面控制站、便攜式地面控制站、無人機運輸車、發射與回收設備以及人員運輸車。這些設備可以由2架C-130運輸機運輸。
2018年7月,RQ-7A“影子”200無人機從海軍陸戰隊退役。當時,海軍陸戰隊第3無人機中隊的1架RQ-7A“影子”200無人機在夏威夷州海軍陸戰隊卡內奧赫灣航空站參加了“環太平洋”海上演習,這是RQ-7A“影子”200無人機的最后一次飛行。“影子”戰術無人機在海軍陸戰隊服役近10年,累計飛行39000h,曾參加海軍陸戰隊在阿富汗赫爾曼德省監視塔利班的行動,為駐伊拉克美軍搜索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提供支援,還被派往菲律賓打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
RQ-21A“黑杰克”無人機發展與應用
替代RQ-7A“影子”200無人機的型號是RQ-21A“黑杰克”無人機。海軍陸戰隊和海軍從2014年開始使用RQ-21A“黑杰克”無人機。但是,該型無人機早期存在質量等各種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持續了較長時間,所以直到2018年,RQ-7A“影子”200無人機才從海軍陸戰隊退役。同年,RQ-21A“黑杰克”無人機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2019年,該機形成完全作戰能力。RQ-21A屬于第3類無人機,可在艦船上發射和回收,1套系統由5架無人機、各種地面支持設備組成。2021年,海軍陸戰隊裝備有大約21套RQ- 21A“黑杰克”,這些無人機主要在三個現役中隊和一個后備役中隊服役,還有少量無人機被分配給各種訓練、測試和評估單位。海軍陸戰隊列裝的RQ-21A無人機曾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行動中發揮作用,機型較新,目前正在進行傳感器能力拓展。但是,根據海軍陸戰隊《2030年兵力規劃》要求,自2021年4月起,海軍陸戰隊列裝的RQ-21A無人機開始退役。
V-“蝙蝠”無人機發展與應用
目前,海軍陸戰隊正在研制RQ-21A無人機的替代機型。自2017年以來,海軍陸戰隊一直在測試和評估馬丁無人機公司生產的V-“蝙蝠”尾坐式垂直起降無人機。該機起降方便,不需要特殊的發射與回收設備,借助安裝在涵道風扇上的支腳直立在地面,占地空間小,一架無人機、一個地面控制臺、一個信號跟蹤天線便可完成所有任務。任務載荷艙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安裝電子戰、通信中繼等各種任務設備,機頭安裝有光電/紅外吊艙。V-“蝙蝠”無人機將取代RQ-21A“黑杰克”無人機。從2016年開始,美國海軍基于承包商所有/承包商運營模式,使用V-“蝙蝠”無人機支援緝毒行動。2019年,美國陸軍將V-“蝙蝠”無人機納入替代RQ-7A“影子”200無人機的備選機型之一。
“遠征無人機系統”項目發展

2016年10月,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遠征無人機系統”(MUX)項目初始能力文件發布。該文件指出,海軍陸戰隊將研發一種能夠承擔海軍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海軍艦隊、陸軍地面部隊的長航程長航時任務的艦載傾轉旋翼無人機。該機屬于第5類無人機,起降無需跑道,能在海軍艦船、陸地上起降,便于加油補彈。“遠征無人機系統”項目尋求指揮、控制、通信、計算,預警,持久火力打擊,護航,電子戰,情報偵察監視,目標獲取與戰術分發7種能力。由于一種無人機集成多種功能,技術難度大,成本高,海軍陸戰隊于2020年3月放棄了“遠征無人機系統”計劃,轉而研發包括大型陸基無人機、中型艦載無人機在內的無人機系統簇。
“死神”無人機發展與應用
實際上,海軍陸戰隊自2018年以來就已經采用承包商所有/承包商運營模式,租用了2架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MQ-9“死神”無人機。2021年10月,海軍陸戰隊簽訂政府擁有/政府運營合同,從通用原子公司購買了上述2架MQ-9“死神”無人機,真正擁有了自己的MQ-9。
目前,海軍陸戰隊第1無人機中隊、第3無人機中隊以及位于馬里蘭州帕塔克森特河海軍航空站的第24航空測試與評估中隊共三個單位列裝了“死神”無人機。其中,第1無人機中隊是海軍陸戰隊第一個裝備和使用“死神”無人機的作戰部隊;第3無人機中隊于2023年4月接收首批2架MQ-9A“死神”無人機,同年8月,MQ-9A達到初始作戰能力,為海軍陸戰隊第3瀕海團提供空中偵察保障,第3無人機中隊是海軍陸戰隊首個裝備具有初始作戰能力的MQ-9A“死神”無人機中隊。

根據計劃,到2025年,海軍陸戰隊將為兩個現役無人機中隊、一個后備役無人機中隊配備18架“死神”無人機,未來計劃增加三個MQ-9A現役無人機中隊。“死神”無人機早期執行情報、監視、偵察和通信中繼任務,在2022—2026年期間,可執行電子戰和空中預警任務,而進攻性空中支援、戰術運輸等未來任務正在探索之中。
XQ-58A“女武神”無人機發展
為推進《2030年兵力規劃》實施,海軍陸戰隊于2022年12月訂購了2架 XQ-58A“女武神”無人機,并在2023年春季接收2架XQ-58A。2023年10月,首架XQ-58A“女武神”無人機在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成功完成首次試飛,標志著美國海軍陸戰隊“經濟性穿透型自主協同殺傷系統”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經濟性穿透型自主協同殺傷系統”是“遠征無人機系統”的預研項目,未來既可以作為海軍陸戰隊F-35戰斗機的“忠誠僚機”,也可以部署在兩棲攻擊艦或航空母艦上,單獨執行前沿偵察和打擊任務。海軍陸戰隊將使用XQ-58A無人機開展6次試飛,以評估無人機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無人機為有人機提供電子戰支援的能力,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空中巡邏能力、有人-無人協同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