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師 周大新
當代作家,河南鄧州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yè)于西安解放軍政治學院。1970年應征入伍,歷任濟南軍區(qū)戰(zhàn)士、班長、排長、副指導員、干事,總后勤部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主任,專業(yè)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馮牧文學獎等。有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捷克文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戲劇、電影和電視劇。
導師 周大新
當代作家,河南鄧州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yè)于西安解放軍政治學院。1970年應征入伍,歷任濟南軍區(qū)戰(zhàn)士、班長、排長、副指導員、干事,總后勤部政治部創(chuàng)作室主任,專業(yè)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馮牧文學獎等。有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捷克文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戲劇、電影和電視劇。
導師 李佩甫
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文聯(lián)正廳級巡視員、茅盾文學獎得主。長篇小說《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孫》《金屋》《城市白皮書》《羊的門》《城的燈》《李氏家族》《生命冊》等,中篇小說《黑蜻蜓》《村魂》《田園》《李佩甫文集》四卷等,電視劇《穎河故事》《平平常常的故事》《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申鳳梅》等,電影《挺立潮頭》等,著有多卷文集。
導師 喬葉
河南省修武縣人,北京市作協(xié)副主席。出版小說《寶水》《最慢的是活著》《認罪書》《藏珠記》、散文集《深夜醒來》《走神》等作品多部。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北京文學獎、人民文學獎以及中國原創(chuàng)小說年度大獎,首屆錦繡文學獎等多個文學獎項。
導師 劉慶邦
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農村。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999年加入北京作家協(xié)會。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xié)會主席,北京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一級作家,北京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政協(xié)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平原上的歌謠》等九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等五十余種。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神木》《啞炮》獲第二屆和第四屆老舍文學獎。長篇小說《黑白男女》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53屆柏林電影藝術節(jié)銀熊獎。
導師 李炳銀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報告文學評論家。著有《文學感知集》《小說藝術論》《國學宗師——胡適》《生活、文學與思考》《當代報告文學流變論》《中國報告文學的世紀景觀》等,主編《中國新時期優(yōu)秀報告文學大系》《歷史的痕跡》《中國報告文學精》《中國報告文學精品書系》等。
導師 閻連科
卡夫卡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縣,1979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風雅頌》《四書》《炸裂志》《日熄》《速求共眠》等。現供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為教授、作家,并擔任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化客座教授。曾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老舍文學獎和馬來西亞第十二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大獎”。2012年入圍法國費米那文學獎短名單和英國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2014年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2015年《受活》獲日本“推特”文學獎。2016年再次入圍英國布克國際文學獎短名單,同年《日熄》獲香港紅樓夢文學獎。2017年第三次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
導師 王宏甲
當代文學家、著名學者。福建建陽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2004年首批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冰心散文獎、中國圖書獎、解放軍全軍新作品一等獎等。所著《中國天眼:南仁東傳》入選2018年中宣部重點主題出版物,《智慧風暴》《新教育風暴》對中國新世紀教育轉型產生重要影響。2016年在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長征》中擔任電視總撰稿。
導師 寧肯
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曾任《十月》常務副主編,現為北京老舍文學院專業(yè)作家,主要作品有《寧肯文集》(八卷)包括長篇小說《天·藏》《蒙面之城》《三個三重奏》《環(huán)形山》《沉默之門》、散文集《北京:城與年》《我的二十世紀》、非虛構《中關村筆記》。曾獲老舍文學獎、首屆施耐庵文學獎、第七屆魯迅文學獎、2014《亞洲周刊》十大小說、2017中國好書獎、首屆香港紅樓夢推薦獎、美國紐曼文學獎提名。
導師 趙瑜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原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有《中國的要害》《太行山斷裂》《但悲不見九州同》《第二國策》,體育三部曲《強國夢》《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近年著有長篇《犧牲者(三卷)》《晉人援蜀記》《火車頭震蕩》《王家?guī)X的訴說》《真相調查》等,《尋找巴金的黛莉》改編為電影;先后獲得三次徐遲報告文學獎、三次趙樹理文學獎、三次中國作家獎,《革命百里洲》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另有影視作品80余部集,獲全國首屆紀錄片大獎、最佳撰稿獎;有作品入選國家大學教材,譯至國外。
導師 李春雷
1968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縣人,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中國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河北省作協(xié)副主席,系中宣部確定的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歲》,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搖著輪椅上北大》等40余部;短篇報告文學《木棉花開》《夜宿棚花村》《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等200余篇。曾獲魯迅文學獎(第三屆和第七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蟬聯(lián)三屆)等。李春雷是魯迅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也是新世紀以來唯一兩獲魯迅文學獎的作家。
導師 朱曉軍
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杭州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有《讓天說話》《大國糧倉: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實錄》《快遞中國》(合著)等作品17部,先后榮獲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新中國60年優(yōu)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中國改革開放30年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中國短篇報告文學獎等獎項,《快遞中國》為《新民晚報》、美國《星島日報》等十余家媒體連載,2018年入選中央和國家機關推薦的11本好書,并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與廣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