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榴花火紅,杏兒微黃,大地泛起金色的麥浪,處處呈現歲月的美麗與豐收的希望。在三年前的五月,在喜迎建黨百年的特別年份,我與復刊后的《奔流》相遇。從此,奔流有我,我與奔流同行。
奔赴·匯聚
2021年,一個特別意義的年份,喜迎建黨百年的主題活動精彩紛呈。既是偶然相遇,也是機緣注定,時在花都任職的我,從一個論壇中得知,當年的上半年《奔流》作家班正在籌辦。一篇好文就是一個經典流傳,《岳陽樓記》《滕王閣序》《醉翁亭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晉祠》《蘇州園林》,古代如此、當代如此,景觀如此、地方如此。一個地方、一處風物能夠進入作家筆下,將是經典流傳的起點。特別的年份、特殊的機遇、特色的獻禮,一切因為《奔流》成為現實。2021年5月19日,奔流文學院第十四期作家班在花都如期開班,大家親臨、文友奔赴、群賢齊聚,奔流匯入新泉,“建黨百年百名作家看鄢陵”作為黨建、文學雙項經典載入史冊。
奔走·感動
一期作家班的籌辦,讓我結識了《奔流》背后的團隊,讓我見證了奔流人的執著奔走。鼓足極大的勇氣復刊《奔流》,本身就是對文學事業的奔走;堅持舉辦奔流作家班,本身就是對文學新人的奔走;搭建奔流現代立體平臺,本身就是對文學傳媒的奔走。每一種奔走,都在書寫文學的熱愛,創業的辛勞,敬業的勤奮,讓人心底總是充滿感動。在奔走的路上,與《奔流》復刊人張富領老兄相遇相識,一見如故,忘年相交,于是有了傾瀉而出的《期待杯子燙手》,不燙手不足顯示熱烈,不燙手不足以表達感動。在奔走的路上,結識了《奔流》鄭旺盛老兄,大氣的作品,戰斗的豪情,每一次都意猶未盡,于是,旺盛正旺盛,戰斗復戰斗,成為彼此心領神會的約定。在奔走的路上,遇見了奔流三俠,孟玉玲、董海燕、阮梅自有千鈞,各藏絕活,身份多樣,有時是雜志編輯,有時是節目主持,有時是行動使者,上班身影忙碌,下班日更夜更,堅定的步伐記錄著奔走的感動。
奔涌·多彩
在我看來,《奔流》不僅是一本原創性期刊,更是一種文學動力源,在不經意間把你的心靈從沉寂中喚醒,讓你的文學才思奔涌而出,讓文學成為你的另一種生活方式,讓你的人生因為文學夢想更加多彩。自己雖然畢業于大學中文專業,日常也時斷時續隨手寫點什么,但長年的職場行走,長篇累牘的公務文章,讓文學與本我漸行漸遠。有時甚至懷疑自己:自己還是中文專業的畢業生嗎?除了公務文件、領導講話,自己還會寫其他文章嗎?生活中,甚至有人開玩笑,給主要領導寫材料的某某大家,改出的學生作文居然不像作文而更像領導講話。這一切,在2021年5月,因為《奔流》而逆轉。從這年五月開始,自己似乎一發不可收拾,感覺生活工作的一切皆可為文,工作也可以用文學的方式別樣記述。于是,一篇篇散發著鄉土氣息的文章接二連三,甚至漸漸成為系列,成為工作散文的某某體。有教育的系列,從修建操場的《給你一片天地》,到中學的三篇《同走一段路》《愿你的中學時代從容》《原來高處風景更好》;有引水治水的系列,從清潩提灌到《渠成水從容》,到7.20防汛救災《奔走在這片土地上》,再到引賈入鄢《有你便是江南》;有抗擊疫情的系列,從《在禹一方》,到《天使在身邊》《靜下來忙起來》,再到《火熱的夏》《這一顆男人心》,不僅一不小心成了抗疫操作指南,更收獲了單篇點擊過萬。還有更多,關于花都人物,關于四時風物,關于母愛親情,關于青春年少,思緒因為《奔流》而奔涌,職場因為《奔流》而多彩。
奔放·開創
《奔流》復刊于新時代,奔流團隊奔流人始終以奔放的胸懷、格局、姿態,讓《奔流》自復刊起開啟新路,開創新局。《奔流》的關注始終體現重大主題,脫貧攻堅、抗擊疫情、防汛救災、紀念抗美援朝、鄉村全面振興等,點點星光閃耀在現代時空;《奔流》的足跡記錄著創業進程,有一線幫扶,有愛的傳遞,有孝善弘揚,重大節點的第一時間總有《奔流》的聲音,重大事項的場合總有《奔流》的身影,《奔流》就是脈搏,緊貼強國偉業民族復興的火紅時代有力跳動。“培育新人,繁榮文學”是《奔流》的辦刊傳承,“中原沃野的文學地標”是《奔流》開創前行的時代明證。從單一的文學期刊,發展成奔流文學網、奔流公眾號、奔流創聯基地、奔流文學院,聯動時代報告、散文學會、孝文化促進會、時代傳媒等眾多平臺,《奔流》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是紙質的、也是數字的,是平面的、也是立體的,在時代中開創,在開創中奔流。
奔流·遠行
又是五月天,《奔流》復十年。十年磨一劍,創業艱難盡管不言,但每一位得到《奔流》關心支持的人都可窺知一斑。在五月,我與《奔流》相遇,從此奔流有我、我在奔流。在一路走來的行程,在共同走過的日子,我親歷了《奔流》的遠征一段,《奔流》見證了我的若干關鍵。因為有《奔流》文學作伴,我可以在職場行走中保持心安,堅守心靜;因為有《奔流》團隊激勵,我可以在寫作路上始終心暖,保持勤勉。奔流是一本雜志,更是開放學校;是戰斗團隊,更是走心家園;是時代脈搏,更是傳奇書寫。《奔流》伴你一路遠行,讓夢想皆有可能。
點滴匯聚成江河,奔流到海一路歌。我與《奔流》在五月相遇,五月的《奔流》有我,在新時代追夢奔流,在奔流中放歌遠行。
李密
1975年10月生,河南商水人,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堅守正直為人、樸實為文,市縣任職之余、公務寫作之外,文學創作筆耕不輟,撰寫百余篇工作散文,《河南日報》專欄作者,系奔流文學院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