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定,靠近圖書館的街角有個小食店。
小食店主營一些簡單的油炸小食品,每次去圖書館借書還書,我都會從小食店門口經過。小食店不大,僅有四五平方米,走進店門,右手邊有一個小冰箱,里面放著一些簡單的菜品,如雞柳、鹵豆腐、雞翅、洋芋串等,每樣下面都標著不同的價格:5元、3元、1元。左手邊是炸食物的操作臺,有油鍋、菜板、菜籃子等,再走進去有一個小樓梯,上面是一個隔層,應該是臥房。
小食店已經開了五六個春秋了,經營小食店的是一個外地來的女人,三十多歲。每次路過她的小食店,我都會多留意一下小食店今天是否有生意,每次的駐足都看到她在埋頭忙碌,看來生意還不錯,心中就有一種莫名的踏實感。
我偶爾在店里會給孩子買一份她炸的洋芋回去。孩子們反饋她的炸洋芋很好吃。因為每次買都是下午,擔心油炸食物會讓我過早帶上中年婦女的油膩感,因此我從來沒有吃過。
“一共是26元,上次我仔細算了一下多收了你兩元,這次就少收兩元哈?!薄拔抑滥慵依锢先瞬怀岳?,我多送了兩串不辣的。”小食店雖不大,但她對客人熱情周到,因此留下了不少回頭客。她告訴我,她的顧客大部分都是本地的熟客和周圍的住戶,來康定旅游的游客很少來光顧。因為店面小,也不起眼.大多游客不會關注。小食店也沒有在美團,或者本地的一些外賣平臺銷售。
她用油的時候,會有一股油炸食物的香味飄來。我知道很多像她這樣的小食店或者路邊攤,為節約成本都會反復使用用過的油。可她用的菜籽油雖然算不上多好,但是她會每天一換,我問她每天都換油成本不是很高嗎?她微笑著說:“每天炸到晚上,自己看油都是渾濁的了,心里覺得過意不去,成本雖高也要換呀,健康最重要,何況我的顧客大多是熟人。”她動作嫻熟、麻利,一邊翻轉油鍋里的食物,一邊削土豆、穿串。但是一個人還是會經常忙不過來,每次我去她的小食店都會等上幾分鐘。這種時候,她會提前告訴我要等一下。只要不是很忙我都會等,我發現其他的客人也會比較耐心地等上幾分鐘,或許是對她有種說不出的憐憫吧,也或許是對她家的食物比較放心,我每次去總是夾雜著一種同病相憐復雜的情感。
之前沒有交流的時候,我會想象這個女人常年一個人在康定做小生意,背后有怎樣的辛酸故事?她是單身還是離婚了?是家里有病重的老人或是有小孩而迫不得已一個人出來掙錢養家?我心里對她的家和她的遭遇有無限的遐想和假設。終于有一天,我借著閑聊的時機,問出了藏在心中的疑問。我問她怎么一個人在這邊做生意呢?她笑著告訴我,老公在外面照顧兩個孩子,小女兒三歲,大女兒也讀初二了,兩個孩子都很聽話,大女兒數學成績不好正在補課,補了幾次課,現在數學成績提升了。簡單的幾句閑聊,打消了我心中的疑慮,她雖然比我孤單,比我辛苦,但是她對生活有顆熱情的心,對未來懷抱希望。我女兒和她女兒同歲,但討厭數學,連課也不愿去補,每次看到她的數學成績,我一邊崩潰一邊自愈,我心里默念:不知道她的女兒是否和我的女兒一樣正在叛逆期?作為一個母親,我正在努力做好自己,孩子的事我沒有和她去做更多的交流,只是告訴自己,在這個階段好好陪伴孩子就好了。
小食店的她一如既往地忙碌著,我也像往常一樣孤單而又充實地生活在這座小城里。
現在我也會經常從她的小食店路過,步履匆匆,給她投以微笑,有時也會給孩子們帶點食物回去,她也會會心地給我回以微笑,熱情地招呼我。同為女人,面對生活的壓力悲喜,我們在無形之中互相鼓勵著,默默支撐著,我們選擇微笑面對,笑著迎接明天的每一個不確定,笑著面對人生的一次次考驗。我和她都是匆匆的過客,我們都行色匆匆,在人生的大路上,不知前方有什么,只能一直向著目標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