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格式:花開太. 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24(6):98-102.
DOI:10.16498/j.cnki.hnnykx.2024.006.019
收稿日期:2023-11-07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XJK22BZY070)、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XSP22YBC170)。
作者簡介:花開太(1985—),江西宜春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冷鏈物流技術研究與管理工作。
摘要:對湖南特色農產品種類、生產規模、品牌競爭力、出口情況及冷鏈物流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具有資源豐富、規模及產值不斷擴大、質量快速提升、經營主體——企業的數量擴增明顯、品牌價值逐步凸顯、外輸能力不斷增強等特點;也存在經營規模“小、散、弱”的痛點,加工產業鏈短、轉化率不高的短板,冷鏈流通節點不強、鏈條不全、體系不優的堵點,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限制特色農產品產業的高質高效發展。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強化區域布局和生產基地建設、力促加工業發展、完善冷鏈流通體系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挑戰;對策;湖南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24)06-0098-05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dustry in Hunan
HUA Kai-tai
(Hunan Modern Logistics College, Changsha 410131, PRC)
Abstract: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categories, production scale, brand competitiveness, export situation, and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un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dustry in Hunan had abundant resources and demonstrated growth in terms of the scale, output value, quality, number of companies, brand value, and export capacity. Meanwhile, there were problems of small, scattered, and weak companies, short processing chains, low conversion rates, and unsound cold-cha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se factors limited th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dustry.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 industry in Hunan. The specific suggestions include enhancing the regional layout and production base building,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cold-chain transportation system.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Hunan
特色農產品是指一定地域內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農產品。農業部從2005年起,將人們俗稱的“土貨”定義為“特色農產品”,并按照品質特色、開發價值、市場前景的標準,確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糧油、特色飲料、特色花卉、特色纖維、中藥材、特色草食牲畜、特色豬禽、特色水珍等10類114種特色農產品[1]。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產業振興作為五大振興之首,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和動力源泉。我國是農業大國,鄉村特色產業具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是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多的資金、技術、設備、人才等生產要素進入鄉村,為發展特色產業賦能。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粗放式農業發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農民增收的需求,構建以需求為目標的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現代物流體系,已成為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要求“做強現代種養業,做精鄉土特色產業,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培育提升農業品牌”,各級政府主導推進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域規劃及基地建設、品牌培育、農產品“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等工作,為加速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創造條件。
筆者通過對湖南特色農產品種類、品牌、生產規模、流通等進行調研,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建議,旨在為湖南高質高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提供參考。
1 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現狀
1.1 資源豐富
湖南自然條件優越,動植物資源豐富,農產品種類多、總量大,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表1),素有“魚米之鄉”和“湖廣熟,天下足”之美譽。湖南水稻、油菜、油茶、柑橘、生豬是中國的主產區,雜交水稻享譽全世界,不少的特色農產品獲得或正在申請地理標志國家認證。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報道,截至2022年2月20日,湖南擁有國家認證的地理標志產品126個,其中蔬菜32個、果品26個、茶葉15個、糧油13個、畜牧17個、水產10個、中藥材13個[2]。
1.2 規模及產值不斷擴大
近年來,湖南持續打造糧食、畜禽、蔬菜、油料、茶葉、水產、水果、中藥材、南竹、種業等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著力延伸產業鏈、拓展功能鏈、提升價值鏈,不斷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據湖南統計年鑒數據顯示[3],與2018年比較,2022年茶葉產量26.53萬t,增長23.57%;水果產量1 208.17萬t,
增長19.53%;水產品272.59萬t,增長7.94%;家禽
36 332.40羽,增長11.39%;豬牛羊肉497.70萬t,
增長3.77%;2022年農林牧魚業總產值達到8 160.13
億元,增長52.20%,其中農業增長49.13%、牧業增長68.43%、漁業增長58.08%。2016年全省“三品一標”產品總產量709萬t,總產值672億元[4];2022年,全省27個“一縣一特”農產品優秀品牌產值突破了1 000億元[5]。就油茶產業分析,湖南大力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2年底,油茶林面積150萬hm2、茶油產量25.19萬t、年總產值520.59億元,均居全國首位[6]。
1.3 質量快速提升
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認證標志產品的高品質,根據湖南省統計局、農業農村廳相關數據統計[3-7],2022年湖南省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總數量3 842個,較2018年增加2 118個,平均每年增加423.60個,其中綠色農產品認證2022年為3 552個,較2018年增加2 076個,增長率達到140.65%(表2);至2023年,全省認證的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達3 995個,年內凈增213個,綠色、有機農產品數量分別居全國第4位、第3位[6]。
1.4 經營主體——企業的數量擴增明顯
湖南省委省政府堅持強化龍頭標桿企業建設,引導龍頭標桿企業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帶動行業企業及農業產業快速發展。經過扶植培育,湖南特色農產品經營主體——企業的數量及經營規模增長效果明顯,培育出唐人神集團、湖南果秀食品、現代農業集團、湖南九鼎科技、湖南省茶葉集團、湖南貴太太茶油科技等數十家龍頭標桿企業,截至2022年,湖南省經營特色農產品的企業達3 000余家,其中標桿龍頭企業22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39家、省級龍頭企業547家(表3)。
1.5 品牌價值逐步凸顯
自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實施“六大強農”行動以來,湖南省堅持在品牌培育、建設、宣傳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了“湖南紅茶”“安化黑茶”“湖南菜籽油”“湖南茶油”“湖南辣椒”“湘江源蔬菜”和“湘贛紅”等七個省級區域公用品牌。通過強化集群發展,規劃布局12個優勢特色產業核心產區,聚焦“一縣一特、一特一片”,優化產業結構,涌現出一大批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2020—2021年,寧鄉花豬、炎陵黃桃、湘潭湘蓮、祁東黃花菜、隆回金銀花、華容芥菜、桑植白茶等27個地標產品被評為全省“一縣一特”農產品優秀品牌,“邵陽紅”“郴品郴味” “永州之野”“壟上岳陽”“湘西香伴”“硒有慈利”“安鄉農倉”“華容稻”等片區公用品牌以及“湘村黑豬”、“金健米業”、“玲瓏茶”等一大批企業品牌異軍突起,成為全省農產品品牌建設的生力軍。
在2021~2022年《品牌觀察》雜志等單位組織的中國品牌價值評估中,寧鄉花豬品牌價值52.4億元,新化紅茶品牌價值37.15億元,“竭灘茶”“黔陽冰糖橙”品牌價值均為26.93億元,“麻陽柑橘”品牌價值為24.46億元。
1.6 外輸能力不斷增強
湖南特色農產品暢銷粵港澳大灣區及144個國家和地區,以蔬菜、雜交稻種、大閘蟹、茶葉、豬肉等產品出口為主 ,2022年出口額達179.6億元,較2021年增長19.02%,較2018年增長109.08%[3]
(圖1)。在《湖南省對接奧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20—2025年)》推進下,從2019年公布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開始,至2022年,湖南已有491個認定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022年供港、澳蔬菜總值突破10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0.7%,帶動了湖南省特色農產品外輸的高速增長。
1.7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撐與賦能。自2017年開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農產品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受到政府高度重視,涉及促進湖南省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就品牌培育來說,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湘政辦發〔2017〕2號)文件中,重點支持農產品品牌建設;省委、省政府發布《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進一步推進品牌強農,立足糧食、畜禽、蔬菜、茶葉、水果、水產、油茶、油菜、中藥材、竹木十大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湘”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推進特色強農,重點圍繞特色產業,支持區域優化,突出“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的建設;省財政、地方政府財政對“兩品一標”農產品檢測、認證費用予以適當補貼,例如,長沙市對認證綠色食品獎勵3萬元、有機農產品獎勵5萬元、農產品地理標志獎勵30萬元[8];通過不斷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實現農產品品牌對農業經濟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9]。
2 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2.1 規模“小、散、弱”特點仍未完全改變
盡管湖南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品類多樣,“三品一標”特色農產品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但地理標志產品受特定生產區域和產品特色限制,不少產品大多分散在不同區域,生產規模小,生產主體多為農戶,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產量很難突破,如樟樹港辣椒、托口生姜、君山銀針等;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的質量標準高,要求在無污染的地域,用標準化的生產和檢測確保產品高質量,要實現規模化基地生產需要技術、設施、資金和人才支撐,湖南受地形地貌、農業面源污染、農業設施及農業勞動力技能等條件限制,致使不少的已通過有機、綠色認證的農產品生產規模小、投入成本高,不能形成量產,且價格高,造成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如有機大米、果蔬等。當前湖南特色農產品數量排全國前列,但特色農產品產量占全部農產品的比重低于15%[3],整體產出規模仍相對偏小。
2.2 加工產業鏈短、轉化率不高
盡管近3年,湖南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649家、增長13%,品牌溢價能力和帶動效應不斷增強,由于缺乏加工技術、技術人員、創新意識,多數企業以初加工、銷售原料為主,初加工產品居多,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不高,且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缺乏小眾類、精準化、中高端產品,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處于價值鏈低端。2022年數據顯示,湖南省當前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只有5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精深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率也比較低,湖南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還不到3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3]。例如,多地開發的蜂蜜、茶油、紅薯片、芝麻餅等產品,仍然簡單以塑料制品封裝,無標簽標識,停留在“三無產品”的土特產初級開發階段。
2.3 冷鏈物流節點不強、鏈條不全、體系不優
當前,湖南省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為60%,果蔬冷鏈流通為23%,與發達國家95%冷鏈物流率相比,差距顯著[10]。農產品冷鏈物流節點不強、鏈條不全、體系不優等問題,導致湘品出湘受阻,更多的特色農產品被迫在本省消費,在省內形成市場競爭,“內卷”程度加劇,銷售價格下降,農民收入受損。
3 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建議
3.1 強化區域布局和高標準生產基地建設
聚焦穩產保供和消費升級,推動各地以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為重點,優化產業布局。在長株潭地區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周邊,重點發展“養生、休閑、體驗、觀光”功能的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等,以滿足都市居民體驗農業生活需求;在環洞庭湖區,重點建設優質糧油、蔬菜基地,利用廣闊水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水產養殖;在湘中湘南地區,充分挖掘丘崗、山地生產能力,發展林業經濟,做大油茶、竹木等林業特色產業,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在郴州、永州,充分發揮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的優勢,大力發展“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擦亮“湘江源”優質菜果品牌;在武陵—雪峰及南嶺、羅霄—幕阜山脈片區,重點發展傳統生態農業,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聚焦發展特色茶葉、道地中藥材、特色水果、特色畜禽。
科學優化《“一縣一特”主導產業發展指導目
錄》,以地理標志產品為重點,引導各縣市區選擇最具優勢的主導產業予以培育,以地方特色產業為基礎,形成全省“一縣一特、一特一片、一片一業”集聚化發展格局。
依托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農副產品基地,擇優推進特色農產品高標準生產基地建設,嚴格落實農業農村部相關建設標準,建成產地清潔、生產綠色、全程貫標、品質優良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3.2 力促加工業發展
補齊當前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短、轉化率不高短板,政府仍需加大資金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農產品加工業投入大、利潤薄,受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市場變化影響大,現階段仍是弱勢產業,需要不斷完善政府投入為引導,撬動金融資本、企業自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多元投入機制,為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資金保障;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11];政府在行業管理、市場規范等方面,減少對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制約、減輕企業負擔。比如,在全面落實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優惠新政策,清理和規范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和交易等環節的收費,推進農產品異地質檢互認制度,營造規范統一的市場環境,加強對亂檢查、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行為治理,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
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組織中的引領作用:通過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招商和集群招商等方式,引進一批“三類500強”企業,構建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通過龍頭企業與科研機構、服務機構、政府的共同作用,夯實龍頭企業自身基礎,擴大對外輻射帶動的能力,壯大產業集群整體的科技、人才、生產與服務水平。構建產業循環鏈條:通過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定位高端產品,打造供應鏈,提升轉化率,改變“谷帶殼賣、果帶皮賣、豬帶毛賣”的狀況[12],集群內部循環高效運轉與集群外部循環有效銜接,最終實現“三鏈同構”。
3.3 完善冷鏈流通體系建設
通過補齊產地“最先一公里”和銷地“最后一公里”冷鏈物流設施不足短板,重點在特色農產品片區通過農產品產量、輻射范圍進行測算,計算所需產地貯藏保鮮設施容量,充分運用預冷技術解決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問題;引導城市商業街區、商圈、農貿市場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庫,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等“最后一公里”設施設備建設力度,確保冷鏈物流體系首尾不斷鏈。此外,為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方便特色農產品在省內、省外及進出口流通,建設以長株潭地區為核心區塊,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地區為區域中心,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要節點,構建銜接緊密、往返互動的區域性冷鏈流通網絡。通過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RCEP,冷鏈物流“十四五”國家發展規劃,打造三級節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兩端冷鏈物流設施)、一體化網絡湖南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流通體系。冷鏈物流流通體系建設助力特色農產品流向要明確,以湖南特色農產品輸出方向為例,供往粵港澳大灣區的出口額占比高達40.6%,并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長,發展潛力較大,可利用郴州地域優勢,將其打造成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實現特色農產品加工包裝、倉儲、大灣區標準檢驗檢測、溯源及報關等多功能進出口貿易中心,開辟特色農產品湘品出湘、湘品出海重要通道。
圍繞湖南特色農產品輸出高端市場所需的冷鏈鏈條,必須強化冷鏈標準銜接、產地質量管控、冷鏈運輸設備保障、農產品綠色通道落實、倉儲中心綜合服務能力、簡化出口手續等方面的建設,實現優質高效、暢通便捷、綠色智能、保障到位、特色突出的冷鏈物流體系。
4 結束語
湖南省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三品一標”數量位于全國前列,鄉村振興、三高四新戰略對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路一帶戰略的“湘品出湘”“湘品出海”為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為促進湖南特色農產品產業轉型升級,需進一步強化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和高標準生產基地建設,改變特色農產品規模“小、散、弱”現狀;加快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補鏈強鏈,補強當前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短、轉化率不高短板;強化特色農產品冷鏈流通體系建設,解決特色農產品冷鏈流通節點不強、鏈條不全、體系不優痛點。通過科學規劃種植,龍頭企業引領示范,以“三品一標”品牌建設為抓手,“三鏈同構”理念為引導,完善冷鏈物流流通體系,突出特色,助力特色農產品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地方特色農產品[DB/OL]. https://baike.so.com/doc/25864916-270
13084.html.
[2]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 湖南省農產品地理標志信息公告[EB/OL]. [2022-03-07].http://agri.hunan.gov.cn/.
[3] 湖南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2022.
[4]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 湖南“三品一標”產品總產值672億元[EB/OL]. [2017-02-28]. http://agri.hunan.gov.cn/.
[5]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一縣一特”農產品優秀品牌年產值破1000億元[EB/OL]. [2023-02-09] .https://hunan.gov.cn/.
[6]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 湖南綠色有機農產品數量居全國前列[EB/OL]. [2024-01-02]. http://agri.hunan.gov.cn/.
[7]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 湖南省農產品身份證管理平臺[DB/OL]. https://www.hnncpsfz.com.cn/produceCard.html.
[8] 長沙市農業委員會/長沙市財政局. 關于印發《2018年農業品牌建設獎勵實施辦法》的通知[EB/OL]. [2018-11-07]. http://csczj.changsha.gov.cn/.
[9]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 [2017-01-10]. https://www.hunan.gov.cn/.
[10]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湖南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EB/OL]. [2022-09-15]. https://www.hunan.gov.cn/.
[11] 張煥裕,李丹,張廣平,等. 湖南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 湖南農業科學,2009(7):105-107.
[12] 皮向東. 湖南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化開發的思考[J]. 湖南農業科學,2010(15):109-111.
(責任編輯:謝培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