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謊儀,亦稱多導生理記錄儀(Polygraph),是一種測量和記錄人在活動狀態時,血壓、脈搏、呼吸和皮膚電導率等多種生理指標的設備及程序。在回答問題時,欺騙性答案會產生生理反應,這些反應與非欺騙性答案的生理反應不同,從而進行識別。
在很多國家,測謊儀被執法部門用作審訊犯罪嫌疑人、招考執法人員,以及一些敏感公共或私營部門招錄工作人員進行測試的工具。在美國,執法部門和聯邦政府機構,如聯邦調查局、緝毒署、中央情報局,以及絕大部分州的警察局都使用測謊儀,尤以紐約警察局和弗吉尼亞州警察局使用頻繁。在美國聯邦政府機構,測謊儀測試也稱為心理生理欺騙性檢測(PDD),每次測試的平均成本約700美元,屬于20億美元支出的行業。
一、簡史
早期社會使用多種測謊方法,其中主要是酷刑。例如,在中世紀,沸水被用來檢測說謊者,因為人們相信誠實的人比說謊的人更能忍受痛苦。古印度人采取“嚼米粒”的方式來測謊,認為說謊的人心虛,唾液分泌少,口干舌燥。讓嫌疑人把米放進嘴里咀嚼,然后吐出來,說謊者因口水少,吐出的碎米明顯比誠實者要干。中國古代也出現過很多測謊探案的方法,比如說“善惡鐘”。嫌疑人在黑暗中去摸這個鐘,如果誰作案了,手就會變黑,清白的人則不會變黑。最后,大家都變黑了,就一個人的手還是干凈的,說明就是這個人作的案,因為他心里有鬼,不敢去摸。
較早的測謊設備包括意大利人塞薩爾·隆布羅索于1895年發明的血壓變化記錄器,用于警察審案。1906年美國人威廉·馬斯頓發明了一種測謊儀比較有科學根據。他發現妻子在生氣時,血壓和呼吸都有變化,和說謊之間存在很強的正相關性,后來這個儀器被用來審訊德國戰俘。馬斯頓還是漫畫人物“神奇女俠”的創作人,這個作品比測謊儀的知名度更高。
加州大學的約翰·拉爾森于1921年發明了一種記錄血壓和呼吸的設備,比馬斯頓的機器更加精細,并在伯克利警察局應用于案件調查,這是世界上首次被警方采用。其學生萊昂納多·基勒(后成為警察)對此設備進行了改良,使其變得便攜,并添加了皮膚電反應。他的設備隨后被聯邦調查局購買,并成為現代測謊儀的原型。
基勒測謊儀的早期使用之一是1937年,伊利諾伊州一名5歲兒童羅杰·盧米斯被殺,孩子的母親格蕾絲·盧米斯沒有通過測謊儀的測試,后與其他證據一起提交法庭,格蕾絲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
1945年,約翰·里德開發了一種記錄血壓變化時肌肉活動的設備,他聲稱通過記錄血壓、脈搏、呼吸、肌肉等綜合變化,可以獲得更高的準確性。
1970年,美國研發出聲壓測謊儀(Psychological Stress Evaluation),分析說話聲頻在頻率8~12Hz間的變化情況。1996年,美國國防部推出電腦化聲紋測謊儀CVSA(Computer Voice Stress Analyzer),可根據受測者說話的聲紋變化測出是否說謊。2001年,美國將傳統測謊儀電腦化,配以分析軟件,并加入檢測其他生理反應(如身體晃動程度、手指脈搏波等),準確度更高。
現今測謊儀越來越復雜精細,呼吸、血壓、脈搏、皮膚電阻、語音、腦電波、瞳孔、體溫變化等都在測量范圍之內。測謊儀也變得物美價廉,移動便利,出現了手持式測謊儀。
測謊儀的迅猛發展逐漸被全社會所接納,2003年被列入《大英百科全書》最偉大的發明名單,被描述為“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發明,無論是好是壞”。
二、原理
測謊儀越來越發達先進,測量精度與剛出現時候的機器不可同日而語,但其基本原理卻是相同的:撒謊時人的心理和情緒變化會引發相應的生理參量變化,這些變化一般只受植物神經系統的制約,不受大腦意識控制,通過捕捉這種生理參量變化可以幫助判斷當事人陳述的真偽。當一個人撒謊時,尤其是在刑事調查或面試等高壓情況下,他們通常會感到焦慮、恐懼、內疚或羞愧。這些情緒改變了測謊儀測試所監測的身體各種功能。這些變化是由被稱為“要么戰斗,要么逃跑”的神經系統功能引起的。當一個人受到壓力時,他們會通過正面面對威脅或逃跑來做好準備。結果,心臟會跳動,受試者可能會大汗淋漓,血壓會升高,最后呼吸模式會加快。這就是為什么要在人的身上放置傳感器來監測他們的心率、血壓、呼吸和皮膚等。
測謊儀測試中最常用的兩種技術是控制問題測試(CQT)和犯罪知識測試(GKT)。
在控制問題測試中,被測試者必須回答與案件相關的問題以及不相關的問題。使用無關問題有助于建立該測試對象生理學的基線,然后將其與回答相關案例問題時測量的反應進行比較。測試經常問被測試者的一個問題是,他們是否曾經背叛過信任他們的人。這與犯罪并不完全相關,但它間接反映了與被測試者相關的擔憂。
犯罪知識測試采取的是再認模式。罪犯與無辜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對作案情節及現場進行了有意或無意的識記,后者對此一無所知。具體測試時,執法人員會詢問測試對象一些與犯罪過程有關的問題,記錄其生理反應指標。
在求職過程中,測謊時常見的問題包括:個人歷史、來自其他機構的負面信息(例如之前測謊失敗)、就業背景、犯罪前科、財務狀況、非法使用藥物、酗酒、非法或不正常的性行為等。
在警察調查案件過程中,以盜竊案為例,測謊時常見的問題有:
今天是星期五嗎?你在美國嗎?這個房間里的燈亮著嗎?你24歲了嗎?
關于那家商店的錢被盜一事,你打算誠實地回答每個問題嗎?你是否曾用謊言來掩蓋輕微的犯罪行為?這些錢是你從商店里拿的嗎?你是否曾經因酒精對自身的行為產生負面影響?你知道是誰從商店里拿走了這筆錢嗎?小時候,您是否曾從父母處或商店偷過一件小物品?等等。
第一階段的問題簡單明了,確定基準,對比說謊時的數據和不說謊時的數據。后期問題飄忽不定,涉及案情,富有挑戰性。
一套完整的測謊儀主要由傳感器、主機和微機組成,包括以下幾部分:皮膚電活動通道、外周心血管通道、腹部呼吸通道、胸部呼吸通道、中樞心血管活動通道、身體活動通道、話筒及數據收集器、筆記本電腦(安裝數據分析軟件)、傳感器坐墊、專用椅子等。
三、各國警察使用情況
在亞美尼亞,政府管理的測謊儀是合法的,至少在國家安全調查中使用是合法的。亞美尼亞的主要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局(NSS)要求對所有新申請入職者進行測謊檢查。
在澳大利亞,根據1983年《測謊儀法》,測謊儀證據目前在新南威爾士州等地的法院不予采信。根據同一法案,使用測謊儀的結論作為就業、保險、經濟活動等的依據是非法的。
在加拿大,依據判例《女王陛下訴貝蘭德》(1987年),加拿大最高法院拒絕使用測謊儀結果作為法庭證據,認為其不可采信。但是,測謊儀可用作調查犯罪行為的工具,有時也被用于篩選政府組織的雇員。
歐洲的大多數司法管轄區都認為測謊儀在搜集證據方面不可靠,并且執法機構不應該使用測謊儀。測謊儀測試被廣泛地認為是侵犯了保持沉默的權利。
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可以進行測謊儀測試,但其結論不能在法庭上用作證據。2007年《罪犯管理法》規定,可以使用測謊儀測試來監測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假釋的嚴重犯罪分子。2014年,這些測試成為英格蘭和威爾士對正在假釋的高風險性犯罪分子的強制性測試。
波蘭最高法院于2015年1月29日宣布,《波蘭刑事訴訟法》禁止使用測謊儀審問嫌疑人。不過,如果嫌疑人已被指控犯罪并且被審訊者同意使用測謊儀,則允許使用測謊儀。即使如此,測謊儀結論也永遠不能替代實際證據。
根據心理學家大衛·肯特所著《心理學與法律:彌合差距》一書稱,比利時警察是歐洲使用測謊儀測試最普遍的國家,每年進行約300次測試。測試結論在法庭審判中不被認為是可行的證據,但在有陪審團的審判中,可以供陪審員采信。
立陶宛自1992年起就開始使用測謊儀,警察在刑事調查中經常使用測謊儀,對案件偵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8年,印度一家法院采用腦電振蕩特征分析測試作為證據,對一名被指控謀殺未婚夫的婦女定罪。這是首次將測謊結果作為法庭證據采信。2010年5月5日,印度最高法院宣布,如果未經同意,對嫌疑人使用麻醉品分析、腦圖測繪和測謊儀測試是非法的,并且違反憲法。印度憲法第20條第3款規定:“任何被指控犯罪的人不得被迫提供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證據”。但是,如果被告自己提出要求,測謊儀測試仍然合法。
以色列最高法院在第551/89號民事案件(默諾拉保險公司訴賈克巴·斯朵夫)中裁定,測謊儀尚不能視為可靠設備。后來,在其他刑事案件判例中,測謊儀結果被裁定不可接受。測謊儀結果只有在被測試者事先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在民事審判中被采用。
菲律賓法庭不接受測謊儀測試的結果,但是國家調查局一直在使用測謊儀來輔助調查。
美國是世界上使用測謊儀頻率最高的國家。2018年,《連線》雜志報道稱,美國每年估計進行250萬次測試,其中大部分是針對護理人員、警察、消防員和其他執法人員。
2007年,測謊儀結論在美國19個州被承認,但最終要由聯邦法院主審法官酌情決定。盡管測謊儀廣泛用于定罪后的監督,特別是對性犯罪者的監督,但在法庭證詞中使用測謊儀仍然存在爭議。
測謊儀測試在美國警方調查中非常頻繁,但是,除非被告或證人在法庭的監督下測試,否則不得強迫他們接受。新墨西哥州規定,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陪審員面前進行測試。
1988年《雇員測謊保護法》(EPPA)禁止雇主在就業前篩查雇員,或就業過程中使用測謊儀測試,特殊情況除外。截至2013年,每年約有7萬名求職者被聯邦政府測謊。
2013年,美國聯邦政府進行了一項隨機調查,對5000人的問卷調查得知,幾乎全部對象都了解過如何能夠通過測謊儀測試方面的知識,部分人購買了應對測謊儀的書籍或視頻,還有部分人參加了通過測謊儀測試的培訓班。
四、有效性及安全許可
測謊儀在歷史上經歷過很多重要案件,有的起到了關鍵作用,有的則誤導了警方辦案,所以測謊儀仍處于爭議之中。比較典型的案例如下。
空姐失蹤案
1986年12月,理查德來到美國康涅狄格州新鎮市警察局報案,稱其妻子海樂(空姐)失蹤。警方迅即開展調查,走訪海樂的好友安娜時,了解到海樂兩周前就已失蹤,丈夫卻拖到現在才報警不正常。另外,海樂生前曾經告訴過安娜,如果有一天她出了意外,那一定是被丈夫理查德殺害的。
警方對理查德進行了三次測謊儀測試,均顯示他沒有說謊,基本上可以排除嫌疑。警方一時束手無策,于是邀請李昌鈺插手。李昌鈺在查看測謊儀的數據時,發現理查德的心率太過平靜,情緒波動幾乎是一條直線,這對于一個妻子失蹤、內心焦慮的人來說,極不正常。馬上調查他的背景,結果大吃一驚,原來他竟然在中央情報局工作過,接受過應對測謊儀的專門訓練(現今,美國社會上有很多“應對測謊儀”培訓班)。
理查德順利通過測謊儀測試,但不能就說明他不是案犯,也不能說他就是案犯。
李昌鈺發現理查德的保姆最近才辭職,感覺里面可能有故事。找到保姆問話,她說海樂失蹤那天,她發現海樂的床下有一攤黑紅色血跡,這讓她十分恐慌,于是便辭職了。至此,海樂被殺的可能性倍增。但是,找不到海樂的人或者尸體,案件就難以突破。
調查發現,半個月前,理查德曾經借過一臺碎木機。李昌鈺推斷他可能是用碎木機把海樂碎掉了,然后扔到了不遠處的約爾拉湖。于是警方兵分兩路,一路到湖內打撈,一路去調查那臺碎木機。結果卻大失所望:一是碎木機已經被徹底清理過,找不到什么血跡;二是湖里未打撈出來尸體,只撈到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有人懷疑李昌鈺的推理有誤,覺得湖里根本沒有尸體,即使有也早被水流沖到下游了。
李昌鈺仔細察看湖中打撈出來的物品,一臺嶄新的電鋸很是引人注目。新電鋸怎么舍得丟掉呢?他當即拆散電鋸,里面竟然露出一些碎骨、皮膚纖維。DNA檢測這些碎骨和皮膚就是海樂的,而電鋸店老板證實這臺編號為E591616的電鋸的確是賣給了理查德。
1990年,理查德·克拉夫特因謀殺妻子罪名成立被判處50年監禁。
瓦茨家庭謀殺案
2018年8月13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弗雷德里克市,孕婦沙南·瓦茨錯過了預定的婦產科預約檢查,并且沒有回復短信,她的私人醫生便上門查看,發現無人應答,于是報警。警察趕到后,發現屋內沒人,馬上聯系沙南的丈夫李·瓦茨,李說不知道妻子和兩個女兒去了哪里。
警方帶著警犬四處搜尋,還在電視臺發布通告,但兩天過去了,絲毫沒有沙南母女的音信。
8月15日,警方對李·瓦茨進行測謊,結果沒有通過測謊儀的測試。于是,警方把他列為頭號犯罪嫌疑人進行調查,很快發現他有外遇,正和妻子鬧離婚。在警方強大的審訊力度下,他終于承認了殺害妻子和兩個女兒的罪行。尸體被運往一個偏僻的石油存儲點附近埋掉了,他本就在這個石油公司工作。
11月6日,沙南娘家人不希望再有更多的人死亡。應他們的要求,地區檢察官沒有提出死刑指控,接受認罪協議。不久,李·瓦茨被判處36年有期徒刑。
盡管科學界對測謊儀的有效性存在一些爭論,但社會上大部分人認為測謊儀是有效的測謊手段。支持者稱測謊儀的準確率在80%到90%之間,但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沒有發現有效性的證據。美國心理協會指出:“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測謊儀可以準確地檢測謊言。”
美國法院在一些重要案件中確立了“測謊結論”的作用。比如,在1994年的格魯登訴康涅狄格州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為,如果被告在測謊儀測試中得出有罪的結論,那么這個結論可以作為參考證據被引入法庭。在2000年的美國訴羅德里格斯案中,法院認為,如果測謊儀測試是經過嚴格科學驗證的,并且測試人員在測試過程中沒有違反測試規則,那么測謊儀測試結果可以在法庭上作為證據使用。
在1998年美國最高法院“美國訴謝弗爾”案中,多數人表示,根本沒有達成共識說測謊儀證據是可靠的,其結論只能向陪審團提供另一種參考意見。最高法院總結了各項調查結果,稱測謊儀的使用“比扔硬幣確實要好得多”。
【作者簡介】劉長煌,江西省萬年縣公安局民警,全國公安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協會員,曾作為聯合國維和民事警察赴利比里亞、東帝汶等國三次維和,先后三次獲得聯合國和平勛章。
(責任編輯:馮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