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是盤活當地文化資源、促進旅游經濟發展以及建立和諧社區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為例,根據濟南市百花洲地區的泉文化及非遺文化特征,通過文化客觀場景結構及文化主觀場景的設計,探索通過文化場景設計實現城市歷史文化街區與城市文化體驗之間良性的互動關系空間設計方式,實現旅游產業、文化產業、居民社區與城市文化街區在空間場景上的相應契合,對于政府工業遺址開發利用政策制定決策提供相應的解決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場景理論;歷史文化街區;百花洲
中圖分類號:X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236(2024)04-0058-06
根據城市更新理論,歷史文化街區既體現為具象的地理空間位置,又體現為人類社會文化記憶的儲存和符號價值,是由文化象征與意義符號構成的特定文化場域。改建歷史文化街區實質是利用歷史文化遺產的文化屬性,為適應不同歷史發展階段,通過歷史文化場景設計的方式對城市空間的重置過程的結果。一個優秀成熟的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不但是承載城市文化重要客觀載體,而且對于有效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競爭力提升,促進城市旅游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已經成為城市復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我國目前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實踐效果來看,既有大唐不夜城等成功案例,也有許多操之過急,造成歷史文化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文化產業畸形發展的案例。如何盤活文化資源,促進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是當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借助場景理論的理論框架,將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作為觀察對象,通過實地調查等方式,并對其空間結構進行文化場景評價分析,旨在討論體驗經濟時代城市文旅融合創新的基本特征,進而闡明場景理論的本土化表征。
一、研究背景
“場景”是由電影名詞“Scenes”發展而來,原意是指影片通過服裝、音樂、對白、道具、場地等設計傳遞給觀眾特定的信息和感覺方式。克拉克( Terry N.Clark) 教授領銜新芝加哥學派,將這個名詞引入到城市社會的研究中,在芝加哥宏觀社會學實用主義在社會互動領域的研究基礎上,結合沃爾特·本杰明樹立的早期研究范式,進而形成了場景理論。場景理論關注經濟文化對空間布局的影響,注重抽象的符號感知信息傳遞,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場景理論研究領域由最初的人類學、藝術學領域逐步拓展到城市文化學、旅游學、社會學等。在經濟不斷發展、原有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城市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被文化藝術城市增長模式所取代的今天,場景理論在解釋文化與價值觀的外化符號影響個體行為的社會事實方面具有特別的優勢,同時對于城市公共文化政策的介入對自發形成的文化園區場景構建的影響方面有很大的借鑒價值。因此,場景設計是城市文化歷史街區改造設計的新工具和實現途徑。
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隸屬濟南市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東起縣西巷,西鄰濟南府學文廟,南至后宰門街,北臨大明湖路,面積7000余平方米。作為濟南古城現存的保留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百花洲目前有不可移動文物22處,經政府認定的歷史建筑59處,是濟南古城片區內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本研究通過對網絡文本資料的搜集配合實地調研、訪談獲得的相應數據,分析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所構筑的場景以及場景。網絡文本資料收集與實地調研與訪談的時間為2023年1月—4月,網絡文本資料主要集中在美團、高德地圖、攜程網等旅游網絡平臺,主要方式為搜集大眾點評、螞蜂窩網關于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點評、圖片,整理搜集到約6萬余字的文字資料。作為一個新型文化體驗場景,本文借鑒經典場景理論,在客觀結構和主觀認識兩大體系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二、百花洲場景客觀結構評價
(一)百花洲場景客觀結構
新芝加哥學派代表克拉克認為特定區域的文化和價值觀念蘊含于客觀的文化景觀設施之中,不同的設施、活動和人群組合方式形成場景賦予城市區域不同的意義、體驗和情感共鳴,人群依托舒適物進行消費活動,形成人與空間的相互作用,不同的組合構成性質不同的場景。因此,場景空間本質上是體驗、符號、意義的集合體。歷史文化街區場景客觀結構是指特定文化空間中,為消費者所帶來愉悅效用的文化景觀設施。其內容不僅包括與文化直接相關的博物館、電影院等設施,而且包括建筑、設施、布局、環境、標志等被消費者感知的所有客觀事物。(見表1)
為了測量濟南百花洲場景價值維度,本研究設計相關量表,主要是對街區的空間布局、古建筑的分布及特點、泉水及水系進行觀察,并通過訪談方式獲得游客及原住民對于街區場景所傳遞的城市文化的感受,采取專家打分法,邀請7位業內專家,采用5分評分制針對其4個典型場景進行獨立評分,計算平均分后返回給專家進行二次校驗并收集意見,獲得濟南百花洲場景價值維度的評分。(見表2)
(二)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客觀結構評價
優點:
(1)在地域特色上得分較高,這體現在客觀場景結構上,濟南百花洲保留了最具濟南韻味的歷史格局和建筑風貌,具有濃郁的濟南地方特色。
濟南百花洲改造采用符合濟南民居特色的工藝和設計,采取“修舊如故”的審慎方式,在保持老城風貌和歷史人文環境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恢復了濟南古城泉水人居和諧相生的歷史特色。片區內的百年老街后宰門街、岱宗街、萬壽宮街都使用飽含歷史印跡的巨型長條石鋪裝,所有石材都使用老舊石材。7組42棟近5000平方米建筑每個院落都按照不同民居風格進行了獨立設計,相鄰的兩組建筑之間都由設計師精心設計了不同的立面表現形式,泉水人家門樓為濟南大戶人家經典門樓樣式,兩側磚雕“碧筒飲”“曲水流觴”凝聚了老濟南民居多樣性的獨特格局。
(2)在整體環境上得分較高,這主要體現在濟南百花洲整體布局體現的泉水文化地方特色。
在空間布局上,百花洲整體布局借助蒙太奇手法的方式,將各種蘊含歷史文化符號意義建筑及景點進行不同排列組合。在旅游場景層面,街道的風格古樸素雅又不乏恬靜閑適,低調內斂又不失熱氣騰騰的煙火氣,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與泉水息息相關的生活印痕,居民在交往及社會活動留存了原生態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生活氣息。小橋流水人家、青石板的窄窄小巷、雕龍畫棟的飛檐吊角等泉溪橫流夢里水鄉的場景給人以獨特的歷史文化享受。
(3)在服務設計上得分較高,這體現在百花洲公共環境及服務設計上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百花洲文化歷史街區為增加游客的體驗度,在環境設計的細節方面做得比較周到和完善。例如為增加游客的歷史代入感,將反映泉城風俗的各類雕塑設立在街區各處臨近后宰門街的宅院中,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眼睛能看著白墻黛瓦,耳朵能聽曲賞泉,又能嘗小吃品香茗,甚至形意拳協會和老式練功的杠鈴和啞鈴,都是石頭打造。在百花洲游覽區有特色商品售賣、加蓋紀念郵戳的濟南手繪明信片,在小型院落中有餐館、茶室及傳統手工藝產品的制作展示。
缺點:
(1)文化旅游體驗的評分較低。這與百花洲商業設施與文化設施的相互融合不太協調相關。
百花洲的商業及餐飲文化服務主要集中分布于環百花洲沿明湖路附近,與歷史文化街區距離較近,其中的茶館、酒吧等休閑餐飲服務形成的嘈雜喧鬧的商業氛圍與相對安靜巷民俗文化體驗區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后宰門地區結合水院空間的形成的高端會所,本意是滿足高端商務需求,但建成后曲高和寡,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更與居民的生活社區格格不入。
(2)文化場景體驗的評分較低,這與與百花洲整體布局中缺少集體活動場所相關。
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內展示更多的文化內容,在整體的布局上充分利用了各個院落和空間,但是在整體空間上缺少了一處可以進行公共文化集體活動的場所,造成有些傳統的文化活動難以進行集中展示和交流,游客也缺少一個集體休閑和放松的場所。
(3)旅游和居民便利性評分較低,這與公共設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相關。
作為新建改建的文化歷史街區,百花洲在局部的公共設施及公共標志存在不完整的現象,休息場所不充裕,公共標志不清楚,給游客的出游體驗及感官帶來不完美,旅游的體驗感下降。
三、百花洲場景主觀結構評價
(一)場景主觀結構評價體系
美國學者克拉克根據場景理論中場景文化與價值觀念、文化認同感、身份歸屬感等內容,提出包含合法性、戲劇性、真實性在內的15大子維度主觀結構體系指標。其中,真實性是指場景中因文化認同所帶來的直觀感受愉悅感;戲劇性是充分釋放自身特點而令人感到愉悅的呈現方式;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準則的價值觀標準而形成的認同和承認。如下圖所示:
(二)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場景主觀結構評價
為了測量濟南百花洲場景價值維度,本研究設計相關量表,采取專家打分法,邀請7位業內專家,采用5分評分制針對其4個典型場景進行獨立評分,計算平均分后返回給專家進行二次校驗并收集意見,獲得濟南百花洲場景價值維度的評分。
優點:
(1)在真實性維度評價較高,這與非遺項目完整度相關。
歷史文化街區的真實性是指場景是否能夠體現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同于一般商業文化綜合體,百花洲在改建時立足濟南傳統文化和泉文化特色,以非遺項目為紐帶,將原有的居民院落改造成以民居、民巷、民生、民間曲藝為主體的百花洲民俗文化平臺。其中包括書畫齋、鐵筆瓷韻、荷韻泉香、草木染漢工坊、百花藝棧、丹青內畫、大海核雕、非遺展覽館、迦南吉他空間等極富地方特色的各色門店,同時引入泉城兔子王、楊氏麻糖、泉水功夫茶、八卦太極拳、快書、盤紙藝術、黑陶藝術等很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士入駐,對游客進行現場技藝展示,讓游客切實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情感上讓中國游客產生文化的認同。
(2)在合法性維度中評價較高,這與百花洲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相關。
歷史文化街區的合法性是指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是否能夠得到各方的支持和理解。在百花洲改造工程是在政府、商家和社區“共享融合”為核心理念指引下,實現“曲水流觴”文旅品牌融合發展。對于濟南市政府來說,百花洲能夠集中再現千年濟南人文地理、泉水民俗文化,目前已經建成濟南青少年傳統文化體驗基地、廉讓平安文化教育基地、歷史文創產品研發基地,成為宣傳濟南文化的一個窗口;對于商家來說,百花洲是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百花洲獨特的濟南當地文化帶來大量的游客,優質的環境和古代建筑修復為商家提供了良好的經商環境;對于居民社區來說,最大限度地恢復了濟南古城泉水人居和諧相生的歷史特色,街區最有特色是四合院改建和修復,留下的居民仍然保持了老濟南百花洲淳樸好客的民風,低調而不張揚,展現出來的街區的包容度與和諧性,具有一種獨特溫馨生活情趣與生活方式。
(3)在戲劇性維度得分較高,與百花洲與時俱進有正相關。
歷史文化街區的戲劇性是指街區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百花洲片區展示的片區內民營報社舊址、吳家南紙店等老建筑都被精心保留下來。部分建筑將來按原來的業態進行恢復,再現當年場景。游客能夠在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從現代街頭穿越到已經消失的老舊街區,舊時生活場景如同電影畫面般凝聚在一起,產生獨特的文化空間特質。同時百花洲片區又建有“泉水人家博物館”“泉水豆腐博物館”等歷史文化場景,展示面塑、雕刻、魯繡、皮影、戲曲、泥塑等文化民俗,營造出充滿情趣與體驗的人文休閑旅游環境。百花洲片區內近期還先后承接世界攝影大會、全國曲藝周、國家非物質遺產博覽會、中國社科大會等重大活動,并以此活化、打造和帶動整個明府城老城區的文化、旅游、商業價值,以期凸顯民族、民俗和民間的街區特點。
缺點:
(1)當地居民對文化旅游的參與度不高,影響合法性的提升。
當地一部分居民為了配合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已經搬遷出原址,造成了社區人口的減少。剩下的居民由于各種原因,雖然自身的生活環境及人文景觀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并沒有參與到文化街區改造的項目中,在經濟層面上在并未獲利,甚至由于商業化傾向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原有的生活狀態和節奏。
(2)知名度不高,影響百花洲地區的戲劇性提升。
百花洲雖然歷史資源豐富,政府等各方面花了很大的資源對此進行挖掘和開發,但是由于宣傳不到位導致知名度不高,游客對其文化場景缺乏相應的想象力和游覽欲望。從而影響了百花洲自身魅力值和戲劇性的提升。
四、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的政策建議
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與改造需要在歷史街區特有的物質條件和文化內涵基礎上,根據旅游產業自身特點及公共文化的需要進行相應的的場景化改造,實質上是對城市歷史文化遺產進行空間再生產過程。這其中需要綜合運用設計學、藝術人類學、規劃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知識,以達到場景設計的戲劇性、真實性、合法性要求。對于城市政策制定者來說,如何從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中提取相應的經驗,利用場景理論采取相應的政策,促進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進程顯得十分必要。
(一)在場景的客觀結構上,歷史街區改造政策的提出一定要依據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和自然特點
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因為自然條件和歷史人文條件獨特性不同,其改造的目的也有不同。一般可以分為歷史遺跡保護型、歷史遺跡與旅游并重及旅游開發型等不同目的,目的不同其歷史街區的改造及設計形式及做法也有相應的不同。目前國內有很多的歷史文化街區改建項目,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形式和內容的趨同化嚴重,商業氛圍過于濃重。在這一方面,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從濟南自身文化和自然條件入手,堅持在歷史要素的提取基礎上,以泉文化和濟南文化的地方特色為中心進行相應的場景建設,形成獨特歷史文化要素分布,滿足激發游客的探索欲和濟南歷史文化體驗,文化氛圍的營造與傳播的功能、以及公共文化平臺提供的功能等需要。
(二)在場景的主觀結構上,歷史街區的改造政策一定要尋求各方利益共同點,獲取各方的最大限度支持
歷史文化街區政策的制定涉及城市公共文化傳承、城市品牌宣傳、文化街區開發商、文化街區運營商、旅游從業者、當地社區居民等多方的利益,每一方都能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和改造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政府在制定相應的開發政策時,應當擔負起集聚各方凝聚力作用,力圖使得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能夠作為一種活力重新注入舊城區,帶動舊城整治和再開發,實現了有效的空間整合,提升居民幸福感。濟南百花洲歷史街區的改造的成功之處在于城市管理機構在改造前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對不同區域的鄰里社區、城市開發商、旅游從業者等進行走訪調查,并在對區域內對特殊場景建設上給予在進行多樣性回應,平衡文化、商業及居民三者之間的關系,得到了大多數的支持。通過實踐走出了一條“人和古城相容共生,古城和人相合共榮”,藝術、城市、文化與人的日常生活相融合的新型古城開發之路,不僅實現了對古城歷史風貌保護與恢復,方便原住民生活,而且盤活了歷史文化資源存量,打造出了老城古巷文旅融合游線。
(三)在場景未來發展上,歷史文化街區政策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一定要與時俱進,針對目的的不同而進行調整
政府作為歷史文化街區的最終所有者,對其當地文化經濟的發展負有永久的責任。而旅游產業從業者及地產開發商則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因此,政府公共政策在塑造歷史文化街區場景、促進經濟發展以及保護社區居民利益方面應當根據歷史文化街區不同的發展階段提供不同的公共政策的資金支持、稅收減免以及整體協調規劃工作。目前,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已經完成了基本的建設工作,但是仍然存在著部分文化設施布局不合理,公共文化設施不完善,部分的場館和文化內容提供斷檔的現象,特別是由于宣傳不到位,導致百花洲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較低,導致自身的吸引力不足,影響旅游業及歷史文化體驗經濟的發展,說明在此階段,政府政策的重點應當從建設逐漸向運營轉移,關注差異性文化體驗的形成,關注城市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場景理論作為一種新的環境設計理論,由于在設計過程中強調城市發展的城市經濟、居住生活、政治與政策解釋框架,為正在探索城市轉型發展特征的中國學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案。百花洲文化歷史街區的成功在于能夠在城市建筑和文化活動內容上合理的展示和形成濟南市當地獨特的泉水文化和非遺文化場景,促進當地文化、經濟和社區的和諧進步,為國內的歷史文化街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分析樣本和對象。
(責任編輯:劉德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