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韓研發動向
中韓兩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表現顯著,對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22年,韓國研發費用增長了10.3%,位列全球第六;而中國在2021年的研發支出達到了4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中韓兩國在GDP中研發投資的占比分別為5.21%和2.43%,顯示出對研發的高度重視。
在研發資助構成上,政府和公共資助在兩國都占據主導地位;而民營和國外資助,在中韓兩國相對較低。相比之下,德國、法國和英國等歐盟國家的民營和外國資助金額較高。在研發實施主體上,中韓兩國的公共研究機構占比較高,中國為15.3%,韓國為11%。在研究階段的分布上,兩國呈現出類似的情況:韓國的基礎研究占15%,應用研究占20%,開發研究占60%;中國的基礎研究占6%,應用研究占11%,開發研究占比高達70%多。開發研究作為產品開發的關鍵階段,在中國占據了研發投資的主要部分。在研發費用預算上,韓國的勞務費占43.6%,而中國占33.8%,反映出韓國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比重較大。在企業和民營研發投資動向上,2022年全球研發投資前2500家企業中,美國以827家占據榜首,中國有679家,占14.8%,而韓國有47家,占3%。中國的研發投資企業數量從2013年的不到200家增至超過800家,而韓國則從80家減至47家。這反映了中國企業研發投資的迅猛增長,而非韓國投資的減少。華為和三星是研發投資的領軍企業,分別位列全球第五和第七。企業研發費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領域,中國和韓國尤其如此。中國部分國有企業還會投資基礎設施研發,而韓國政府則關注科技前沿的六項技術:信息技術、生命技術、納米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環境技術等。在這些領域中,IT和生命工程技術的研發費用在增加,納米技術研發費用比重逐年下降,環境科技的研發費用也在小幅增加??萍紕撔履芰Ψ矫?,中韓兩國各有優勢。韓國在研發投資、成果產出和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方面表現突出,而中國在科技創新資源,如人力資源、組織資源、知識資源等方面具有優勢。科技創新網絡主要指國際合作,韓國在這方面存在弱勢,與OECD前十國家相比,韓國的科技創新人力資源水平較低??傮w來看,中韓兩國的研發動向顯示了對科技創新的共同承諾,同時也揭示了各自在研發資助、實施主體、費用預算和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的特點和優勢。
二、主要資助政策
中韓兩國在研發資助政策上均聚焦于推動關鍵領域的創新與發展。韓國提出新增長4.0戰略,而中國則提出新質生產力,并有“十四五”規劃及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意見等方案。兩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等領域有諸多交集,這些領域既是競爭焦點,也充滿合作潛力。韓國的研發預算分配依據產業競爭力和市場需求,特別關注移動產業、生物產業、量子產業等,這些產業已具備競爭力,或預期市場需求將大幅增長。同時,韓國政府也對那些競爭力較低但具有公共性的產業,如航空航天、量子技術等進行投入,以培育產業競爭力。韓國政府在資助決策中,不僅考慮產業競爭力和市場需求,還重視公共性角度??萍碱I域專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專家們普遍認為改革研發體系、人才培養、全球合作、金融支持和規制創新是資助的重點。特別是在云計算、造船海運、通信、半導體等領域,專家們認為應重點資助全球合作。盡管中韓兩國在研發上投入巨大,但韓國國內有聲音提出研發投資存在悖論,即研發投資多而經濟效益不及預期。這要求我們不僅要考慮市場經濟效益,還要從專利申請數量、高被引論文數量等多維度進行評估。中國的高被引論文數量持續上升,而韓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呈現下降趨勢。此外,高端產業出口額和知識產權收入也是評估研發投資的重要指標。中韓兩國的研發資助政策均旨在推動產業創新和提升競爭力。兩國在多個關鍵領域有合作空間,通過共同研發和市場開拓,有望實現互利共贏。同時,面對研發投資的悖論,兩國需要從多維度綜合評估研發效益,并探索結構性改革,以優化研發體系,提高研發投資的回報。
三、中韓創業創新方案
中韓兩國在創業創新方面具有廣泛的合作空間,主要集中在兩個關鍵領域。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盡管存在地緣政治和國際局勢等外部挑戰,中韓兩國仍可在碳中和等全球議題上展開合作。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已取得顯著進展,其在能源供應中的比例達到10%,并且持續增長。相比之下,韓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相對滯后,占比不足3%,顯示出合作的迫切性與潛力。韓國在減碳技術方面具有競爭力,而中國在能源技術方面有優勢,雙方結合可望產生協同效應。人工智能是另一個中韓可以合作的領域,盡管它同樣受到國際局勢和地緣政治的影響。美國在該領域的大規模投資為全球樹立了標桿,而中國和韓國也在積極追趕,尤其在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方面,韓國表現突出。中韓兩國可以在大語言模型等前沿技術上探討合作方案,共同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中韓兩國的合作不僅局限于項目和資金層面,還包括重要的人員交流。目前,韓國公共科技研究機構中工作的外國專家數量中,中國專家排名第一。這一現象表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交流已具有堅實基礎,未來可在人員交流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知識共享和創新思維的碰撞。中韓兩國在創業創新上的合作是多維度的,不僅包括科技領域的合作,還涵蓋人員交流與共同研發。通過這些合作,兩國能夠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