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戶數字素養能否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2024-01-01 00:00:00李鵬郭新玲富瀟睿王淑芬
林業經濟 2024年6期

摘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農戶數字素養關系到鄉村生態振興目標能否實現。文章基于2016年、2018年及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及宏觀鄉村生態振興相關數據,采用基準回歸分析、中介效應分析及異質性分析等方法探究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農戶數字素養顯著正向影響鄉村生態振興,其促進效應為0.0156,經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2)機制分析表明,農戶數字素養可以推動農村經濟增長,從而助力鄉村生態振興。(3)異質性分析發現,農戶數字素養可以顯著提高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鄉村生態振興水平,影響系數分別為0.0140、0.0013,對西部地區促進效應不明顯。通過分位數回歸分析可知,鄉村生態振興水平越低,農戶數字素養對其作用越大,在0.10、0.25、0.80分位點上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2085、0.1778、0.1281。此外,森林覆蓋率越高,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影響作用越大,高、低森林覆蓋地區的影響系數分別為0.0044、0.0030。文章從微觀角度出發,探究農戶數字素養和鄉村生態振興的關系;將宏微觀數據相結合,采用雙向固定效應及中介效應模型、分位數回歸等方法探究農戶數字素養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作用機制,豐富了相關研究理論。文章提出注重農民數字素養的教育和培訓、加強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及提高森林覆蓋率等政策啟示,以強化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農戶數字素養;鄉村生態振興;農村經濟增長;中介效應;異質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3.6; F49; F32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338X(2024)6-067-1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于選擇實驗法的秸稈多元化利用非市場價值評估及生態補貼機制研究”(71703082),陜西師范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社會嵌入視角下陜西貧困區科技精準扶貧模式探索及提升策略研究”(20200347),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就業效應研究”(2023HZ0939)。

Can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help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validation based on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data

LI Peng1,2, GUO Xinling1, FU Xiaorui1, WANG Shufen1

(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119;2.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Cent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119)

Abstract:Promoting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agricultural country, realiz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i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data and macro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data in 2016, 2018 and 2020, this paper used benchmark regression analysis,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and heterogeneity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on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ffected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with a promotion effect of 0.0156,which still held after the robustness test.(2)The mechanism analysis showed that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could promote rural economic growth, thus contributing to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3)Th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evels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areas, with impact coefficients of 0.014 and 0.0013,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western region was not obvious. Through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lower the level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the greater the effect of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on it, with impact coefficients of 0.2085, 0.1778 and 0.1281 at 0.10, 0.25 and 0.80 quantile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higher the forest cover, the greater the impact of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on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with impact coefficients of 0.0044 and 0.0013 for high and low forest cover areas,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and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By combining macro and micro data and using bidirectional fixed effect, mediating effect model and quantile regression, etc.,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mechanism how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promoted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which enriched relevant research theories. This paper proposed to focus o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forest coverage rat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 on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 households’ digital literacy;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rural economic growth;mediating effect;heterogeneity analysis

1引言

2020年6月,《關于以生態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充分發揮生態振興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發布。“千萬工程”將村莊整治與綠色生態家園建設緊密結合、同步推進,創新生態立村、生態致富路子,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理念變為現實,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鄉村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是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主要動力,是新時代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的有效路徑,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在數字化、智能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數字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為數字鄉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核心主體之一,農民的數字素養是影響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因素。農戶數字素養是指農戶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運用數字技術、信息資源和網絡平臺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日常生活的能力。農民群體的數字素養情況如何,不僅關系到農民能否真正享受到數字化時代所帶來的數字紅利,同時關系到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進度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提升農民的數字素養,讓他們掌握數字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應用能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

本文在梳理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理論基礎上,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及分位數回歸等方法,運用2016年、2018年、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數據及各統計年鑒數據研究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關系,并探究農村經濟增長在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影響中的中介效應及其異質性表現形式,以期推動鄉村生態可持續演進,為農戶數字素養助力鄉村生態振興提供借鑒。

本文的創新點在于:從研究視角來看,已有研究大多是對數字經濟和鄉村振興的關系進行論證,本文則從微觀視角出發,將數字經濟結合鄉村振興的一個方面來研究農戶數字素養和鄉村生態振興的關系;從研究理論來看,闡釋了農戶數字素養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理論機制,通過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分析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作用機制,豐富了相關研究理論;從研究方法來看,將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微觀數據與宏觀鄉村生態振興數據相結合,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中介效應模型、分位數回歸等方法探究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

2文獻回顧與評述

關于農戶數字素養與鄉村生態振興的研究并不集中,因此,本文從農戶數字素養相關研究以及農戶數字素養與鄉村生態振興之間的關系兩個方面進行文獻梳理。

國外學者對數字素養的定義及測度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以色列學者Eshet-Alkalai(2004)最早提出數字素養的概念,認為數字素養包含圖片-圖像素養、再創造素養、駕馭超媒體素養、信息素養、社會情感素養和實時思考技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年形成了《全球數字素養框架》,指出數字素養是對信息的安全合理訪問、組織與管理、理解與評價以及創作的能力。Havrilova等(2017)從數字信息感知、理解與運用等維度定義了數字素養的內涵;Prema等(2018)提出農村居民應具有包含信息、健康、金融、數字政務、數字安全、在線教育六項內容的數字素養框架。隨著時代的發展,學者們也在不斷豐富數字素養的相關研究。國內學者關于農戶數字素養的研究,主要從其內涵、測度及作用方面展開。大多數學者主要將農戶數字素養定義為:在數字化情境下,農民在生產生活中所具備的數字指示、數字技能、數字意識等的綜合體(蘇嵐嵐等,2021a;單德朋等,2022;武小龍等,2023)。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農戶數字素養的內涵研究逐漸趨于向數字學習能力、數字應用能力及數字創新能力等多維度延伸。關于農戶數字素養的測度,學者們先后探索性地構建了以數字化通用素養、數字化社交素養、數字化創意素養和數字化安全素養等為表征的農民數字素養評估指標體系(蘇嵐嵐等,2021a;馬麗等,2022;崔銳潔,2024)。關于農戶數字素養的實證研究,現有學者大多基于微觀角度探究農戶數字素養的作用。例如,農戶數字素養對農戶創業行為具有直接影響和空間溢出效應(李曉靜等,2022),農戶數字素養對農民參與鄉村治理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蘇嵐嵐等,2022);單德朋等(2022)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微觀數據,實證檢驗了農戶數字素養通過改善財政性收入促進共同富裕。

關于農民數字素養與鄉村生態振興的研究,蘇嵐嵐等(2021b)構建了農民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參與行為的影響機理,認為提升農民數字素養有助于其鄉村數字生態實踐的深度參與;馬麗等(2022)認為,農民數字商業素養有利于鄉村發展綠色化,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孫子燁等(2024)基于中國鄉村振興調查數據,得出數字素養水平提升可以賦能農戶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的結論。還有部分學者探究數字經濟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機制。程莉等(2023)利用省級面板數據,驗證數字經濟是提高鄉村生態演進韌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動力;熊飛雪等(2024)認為,農戶數字素養能夠推動糧農采納綠色生產技術;杜鳳君等(2023)基于中國土地經濟調查數據研究得出,農戶數字素養能夠促進農戶進行綠色生產。但是大多數學者對鄉村生態振興的研究集中于其內涵與目標、困境與對策、理論機理與實踐路徑方面,實證研究較少。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于農戶數字素養和鄉村生態振興的研究較為豐富,關于農戶數字素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內涵、作用、測度及提升策略等方面,關于鄉村生態振興的研究集中于其內涵、困境及實現路徑等方面,將二者結合起來的理論研究也逐漸增多。但是,已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對于農戶數字素養評價指標的建立,大多是參照國外相關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起我國農戶數字素養的相關指標體系,未來應該積極探索建立屬于我國農戶數字素養的指標體系;二是當前關于鄉村生態振興的研究多處于理論層面,實證研究較少;三是將農戶數字素養與鄉村生態振興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較少,需要加強有關的實證研究。本文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從數字學習素養、數字社交素養、數字安全素養、數字生產素養及數字經營素養五個維度構建農戶數字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探究農戶數字素養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機制路徑,為我國進一步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提供經驗證據。

3理論分析框架與模型構建

為進一步研究農戶數字素養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的作用機制,本文通過農戶數字素養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分析,提出研究假設,并構建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實證檢驗。

3.1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農戶數字素養通過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直接效應體現在:農戶數字素養通過改善生產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三方面促進鄉村生態振興;間接效應體現在:提高農戶數字素養可以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并進一步賦能鄉村生態振興。

3.1.1農戶數字素養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直接效應分析

農戶數字素養助力鄉村生態振興主要從改善生產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三方面進行。在改善生產環境方面,農戶利用數字技術可以促進對綠色生產技術的采納,促進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采納、有機肥施用和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熊飛雪等,2024),推動鄉村產業精細化管理和綠色化發展(馬麗等,2022)。在改善生活環境方面,數字素養提升對促進農戶參與水污染治理意愿起到重要作用(譚宗佳等,2023),共同營造美麗的鄉村生活環境。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農戶數字素養可以促進鄉村生態資源數字化,農戶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對鄉村地區的植被、土地、水資源、野生動植物等進行定期監測和調查(張芳山等,2024),建立詳細的生態資源數據庫,提供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服務,提高鄉村生態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水平。基于此,提出假設H1。

H1:提高農戶數字素養可以直接促進鄉村生態振興。

3.1.2農戶數字素養促進鄉村生態振興:間接效應分析

數字素養的提升使農戶能夠更好地應用先進技術、獲取市場信息、拓展銷售渠道、增加非農就業創業機會,從而產生顯著的收入增長效應(周立新等,2024),進而帶動農村整體經濟增長,并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物質支持。農戶數字素養提高,可以通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促進家庭生計多樣化來提高農戶的收入。同時,隨著農村經濟增長,政府和企業會增加對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的投資,發展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提供更多財政資源,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促進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基于此,提出假設H2。

H2:農戶數字素養通過農村經濟增長推動鄉村生態振興。

3.1.3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具有異質性

我國農戶數字素養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這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資源分布等因素密切相關。《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排名前八的地區都位于東部地區,東中西部地區存在顯著的“數字鴻溝”。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戶更容易接觸和掌握數字技術,對鄉村生態振興的推動作用更為顯著。擁有更好教育資源和機會的地區,農戶的數字素養水平可能更高,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促進作用更大。傳統文化對數字化技術的接受程度、對生態保護的認知等因素會對農戶數字素養的發展產生影響。基于此,提出假設H3。

H3: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具有異質性。

3.2模型構建

為檢驗農戶數字素養是否推動了鄉村生態振興,本文構建面板數據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如式(1)所示。

式(2)、式(3)中,ln recit表示i省份t年的農村經濟增長;β0、γ0為常數項;β1、β2、γ1、γ2、γ3為回歸系數。

式(2)表示農戶數字素養(Xit)對農村經濟增長(ln recit)的檢驗,式(3)表示農戶數字素養(Xit)和農村經濟增長(ln recit)對鄉村生態振興的檢驗,采用因果逐步回歸分析法檢驗農村經濟增長的中介作用。

4數據來源與變量設置

為準確檢驗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同時考慮數據的可得性,在借鑒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對鄉村生態振興、農戶數字素養及相關控制變量、中介變量進行解釋,并進行描述性統計。

4.1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家庭微觀數據來源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庫,宏觀數據來源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城鄉統計年鑒》《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及國家統計局、各省(區、市)統計年鑒,部分缺失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補齊。

4.2變量設置

基于理論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對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中介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選取與設置。

(1)被解釋變量:鄉村生態振興(Yit)。作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生態振興包括生產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Cai et al., 2023),旨在通過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綠色發展、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農村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生產環境主要指農林業生產環境,包括農林業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涉及農林業用地、用水、大氣、生物等。生活環境包括村莊道路、供水、供電、垃圾處理等設施,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建設宜居鄉村環境。生態環境包括農村生態資源,可以通過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生態文明教育,維護鄉村的生物多樣性,提高環境質量,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因此,借鑒王曉君等(2017)的方法,本文從生產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構建鄉村生態振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并采用熵值法定量測度鄉村生態振興水平。

(2)解釋變量:農戶數字素養(Xit)。參照歐盟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字素養框架基礎上,借鑒蘇嵐嵐等(2021a)、胡智慧等(2022)、李曉靜等(2022)的研究,本文從數字學習素養、數字社交素養、數字安全素養、數字生產素養及數字經營素養五個維度構建農戶數字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如表2所示,并運用熵值法測算其綜合得分。

(3)中介變量:農村經濟增長(ln recit)。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借鑒程莉等(2023)的方法,本文選取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作為衡量農村經濟的指標。同時,為減弱異方差和極端值的影響,對農村經濟增長進行對數處理。

(4)控制變量:鄉村生態振興還會受到多因素的影響,借鑒程莉等(2023)的研究,本文選取5個控制變量。

①城鎮化水平(Urbl):一方面,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使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導致農業經營規模縮小、效率降低,從而影響農業現代化和鄉村生態振興的推進;另一方面,城鎮化的發展增加了城市環境的壓力,對農村環境產生一定的沖擊,可能導致鄉村環境問題的加劇。但是,城鎮化帶來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提升鄉村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從而促進鄉村生態振興。城鎮化水平采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來衡量。

②鄉村人口密度(ln Depp):一方面,人口密度大的鄉村地區,由于人口集中,可能面臨資源過度開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環境污染等問題,不利于鄉村生態振興;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促進農業集約化經營、促進綠色發展,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機會。鄉村人口密度采用各地區單位面積土地上的鄉村人口數量來衡量。

③財政支農水平(Fins):財政支農水平越高,越可以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生態振興。財政支農水平采用農林水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來衡量。

④城鄉二元結構(Urbr):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資源配置向城市傾斜,使得農村地區在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不足,出現人口空心化現象,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鄉村生態振興。城鄉二元結構采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來衡量。

⑤農村金融發展水平(Rufi):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通過提供貸款、投資等方式支持農村環境保護和修復,為鄉村生態振興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農村金融發展水平采用涉農貸款余額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例來衡量。

本文主要使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庫2016年、2018年及2020年農戶互聯網使用情況的數據,通過收集并整理2016年、2018年和2020年的相關鄉村生態振興數據,計算出各省份的鄉村生態振興綜合評價指數,進而與農戶所在省份進行匹配。同時,對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等存在缺漏數據和異常數據的樣本進行剔除及線性插值,得到14031個有效樣本。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

5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本文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回歸模型確定以及內生性檢驗后,利用Stata17.0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對農戶數字素養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的機制進行實證分析。

5.1基準回歸分析

在進行基準回歸之前,本文先對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發現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的VIF值最大為6.83,模型整體的VIF值為3.23,均明顯小于10,表明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基于此,本文進行基準回歸分析,首先通過Hausman檢驗來確定回歸模型是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經檢驗,p值為0.0000,拒絕原假設,故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農戶數字素養與鄉村生態振興的基準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表4中,模型(1)為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回歸結果,模型(2)至模型(6)為基于模型(1)逐步加入其他可能對鄉村生態振興產生影響的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由表4可知,在模型(1)中,農戶數字素養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回歸系數為0.0156,表明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具有促進作用;在模型(2)中,加入控制變量后農戶數字素養的回歸系數依然為正,表明農戶數字素養確實對鄉村生態振興具有促進作用,驗證了假設H1。原因在于:在農業生產中,通過培訓提高農戶對智能農業設備的操作能力,如使用智能無人機、農業機器人、智能監測系統等,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同時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谷曉蕓,2023)。農戶了解精準的農業知識,如通過遙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實現水肥一體化、病蟲害智能防治,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農戶采用生態農業種植模式,如有機農業、循環農業,通過數字技術監測土壤質量、氣候條件等,實現可持續發展(劉然等,2023;何龍斌,2024)。在生活環境方面,農戶通過數字平臺獲取生活所需信息,可以提高生產經營效率,降低生活成本。同時,電子商務平臺的推廣鼓勵農戶開展線上銷售和綠色消費,打造綠色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運輸成本。在生態環境方面,農民利用數字技術建立環境監測系統,可以對水體、空氣質量等進行實時監測,及時預警環境污染事件,保護鄉村生態。通過數字平臺提供生態教育資源,如在線教育、虛擬現實(VR)體驗等,增強農戶的生態保護意識。運用數字工具推動社區參與式環境保護,如通過移動應用、社交媒體等平臺動員農戶參與環境保護活動。

5.2內生性檢驗

本文雖已盡可能控制影響鄉村生態振興的其他變量,但不可避免會產生遺漏變量偏誤或樣本選擇偏誤等內生性問題,因此通過Hausman檢驗進行內生性檢驗,p值小于0.01,說明存在內生性問題。借鑒尹志超等(2021)的做法,本文選取省級層面的互聯網覆蓋率為工具變量。使用省級層面互聯網覆蓋率基本上能反映當地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當地居民使用互聯網的程度,與數字素養具有很高的相關性。農戶作為鄉村生態振興的主體之一,互聯網覆蓋率須通過農戶數字素養的提高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同時,工具變量互聯網覆蓋率通過了過度識別檢驗和識別不足檢驗,并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Two-stage Least Squares,2SLS)模型對樣本數據重新進行回歸,內生性檢驗如表5所示。

由表5第一階段結果可知,工具變量對農戶數字素養的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說明兩者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由第二階段回歸結果可知,在考慮了內生性問題之后,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正向影響依然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5.3中介效應分析

在理論分析中,本文提出農戶數字素養通過農村經濟增長影響鄉村生態振興。為了探究農戶數字素養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的作用機制,參考王偉婷等(2023)的做法,本文選擇農村經濟增長作為中介變量。為了檢驗農村經濟增長在其中的中介效應,本文基于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一步構建以農村經濟增長為中介變量的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實證檢驗,中介效應分析如表6所示。表6結果表明,農村經濟增長在數字鄉村建設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中具有部分中介效應。同時,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借鑒齊文浩等(2021)的做法,本文進一步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樣法對數據樣本進行500次隨機重復抽樣,再以抽取的500組樣本再次進行中介效應回歸分析。經驗證,置信區間不包含0,表明間接效用顯著,中介效應存在。這說明農戶數字素養通過農村經濟增長可以間接促進鄉村生態振興,且通過了Bootstrap檢驗,假設H2得到驗證。

5.4異質性分析

鑒于農戶數字素養可能會因其水平差異及地域差異,從而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具有異質性,因此本文從區域異質性、分位數回歸及森林覆蓋率高低三個方面探究其異質性。

5.4.1區域異質性

由于地區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及區域政策等存在差異,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可能存在區域差異。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經濟地帶劃分標準,本文根據樣本所在地區為依據,將樣本劃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三組,其中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13個省份,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6個省份,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12個省份,進一步分析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影響的區域異質性,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在東部地區,農戶數字素養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影響其鄉村生態振興;在中部地區,農戶數字素養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影響其鄉村生態振興;而在西部地區,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影響不顯著。上述結果表明,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影響的區域異質性非常顯著,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東中部地區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制度建設等方面相對完善,數字基礎設施較為健全,農戶對數字知識和能力的接納度較高,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了充足的支持;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在資金、人才等方面相對缺乏,鄉村數字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戶數字素養因此也不高。

5.4.2分位數回歸

為探究農戶數字素養對不同程度鄉村生態振興水平的影響,本文使用面板分位數回歸法進行分析,分位數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在表8列(1)至列(4)的0.10、0.25、0.50、0.80四個分位點上,農戶數字素養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列(1)、列(2)、列(3)數據顯示,鄉村生態振興水平越低,農戶數字素養對其作用越大。這意味著,在鄉村生態振興水平低的地區,農戶數字素養帶來的紅利越明顯,為縮小區域農戶數字素養發展不平衡提供了借鑒。

5.4.3按森林覆蓋率高低進行異質性分析

考慮到森林覆蓋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鄉村生態振興的基礎(鄧東暉,2023),按照第九次森林清查的森林覆蓋率排名,本文將全國31個省份分為高森林覆蓋率地區和低森林覆蓋率地區,其中福建、江西、廣西、浙江、海南、云南、廣東、湖南、黑龍江、北京、貴州、重慶、陜西、吉林、湖北劃分為高森林覆蓋率地區,其他省份劃分為低森林覆蓋率地區。按森林覆蓋率高低分組的回歸結果如表9所示。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作用在高森林覆蓋率地區比在低森林覆蓋率地區更大。因此,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對改善生態環境及人居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未來應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基礎。

5.5穩健性檢驗

本文采用兩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一是考慮到性別差異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將樣本分性別進行穩健性檢驗;二是在調查過程中部分樣本居住在城鎮,這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在剔除了城鎮樣本后進行基準回歸,以探究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

5.5.1分樣本回歸

為檢驗回歸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將農戶按性別進行分樣本回歸,結果如表10所示。由表10可知,無論樣本是男性還是女性,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說明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回歸結果比較穩健。

5.5.2剔除部分樣本

本文剔除了居住在城鎮的樣本,使研究樣本滿足擁有農村戶口且居住在鄉村的條件,最終保留8868個樣本。剔除城鎮樣本的回歸結果如表11所示。由表11可知,在剔除居住在城鎮的樣本之后,未加入控制變量的情況下,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加入控制變量后,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仍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這說明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回歸結果比較穩健。

6研究結論、討論與政策啟示

農戶數字素養的提升對鄉村生態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基礎。本文驗證了農戶數字素養賦能鄉村生態振興的機制與路徑,為提高農戶數字素養、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提供經驗依據。

6.1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及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及宏觀鄉村生態振興相關數據,采用基準回歸分析、中介效應分析及異質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得出3點結論。

(1)基準回歸結果顯示,農戶數字素養顯著促進鄉村生態振興,其影響系數為0.0156,在消除內生性影響、剔除城鎮樣本后,農戶數字素養仍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影響鄉村生態振興。

(2)中介效應分析結果顯示,農戶數字素養不僅通過直接效應影響鄉村生態振興,而且通過農村經濟增長的中介效應間接影響鄉村生態振興。農戶數字素養可以帶動農村經濟增長,進而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經濟基礎。

(3)異質性分析發現,對東部地區而言,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促進效應為0.0140,農戶數字素養可以顯著提高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鄉村生態振興水平,而對西部地區卻無顯著影響。此外,通過分位數回歸分析可知,鄉村生態振興水平越低,農戶數字素養對其促進作用越大。在高森林覆蓋率地區,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促進作用比在低森林覆蓋率地區大。

6.2討論

本文從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兩個方面驗證了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促進作用,比較同類研究,總結本文的邊際貢獻及獨特之處。

第一,通過基準結果分析,農戶數字素養能夠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已有研究驗證了農戶數字素養對農戶綠色生產的促進作用(杜鳳君等,2023)以及數字經濟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程莉等,2023),本文則從微觀角度探究農戶主體的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是對之前宏觀分析的補充與完善。為檢驗回歸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將農戶按性別進行分樣本回歸及剔除居住在城鎮的樣本進行回歸,研究結果發現,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正向影響依然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農戶數字素養提高使農戶在生產中利用數字技術的能力增強,可進行綠色農業生產,在生活中采取綠色消費模式,同時還能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進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同時,本文通過異質性分析發現,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具有地區差異,這與地區間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及區域政策有關。由于森林資源稟賦影響鄉村生態振興的基礎,因此,在高森林覆蓋率地區和低森林覆蓋率地區,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促進作用也有所差異。

第二,通過中介效應發現,提升農戶數字素養可以提升農村居民收入,進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這與程莉等(2023)的研究結論一致。究其原因在于:農戶數字素養提升,就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并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農產品銷售到更廣闊的市場,提高了農民收入。同時,數字技術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商業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經濟增長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金融、技術及人才支持,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為鄉村生態治理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農村經濟增長的中介效應可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的雙贏,促進鄉村生態振興。

第三,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楊檸澤等(2023)采用1984年郵局數量和2003年電子商務指數的交互項作為工具變量來解決農戶數字素養和農民共同富裕之間的內生性問題,而本文采用省級層面的互聯網覆蓋率這一變量來排除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內生性問題,運用2SLS模型的檢驗結果顯示,在考慮了內生性問題之后,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正向影響依然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中國家庭調查追蹤數據目前只能獲取2020年及之前的數據,導致該指數具有時滯性。未來研究應該深入探索農戶數字素養的評價指標體系,獲取更全面的數據支撐研究結論。

6.3政策啟示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農戶數字素養不斷提高,使得農村經濟不斷增長,進而為鄉村生態振興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為了充分發揮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推動作用,本文提出3點政策啟示。

(1)注重農民數字素養的教育和培訓。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將農民數字素養教育和培訓納入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確保有足夠的資源和支持。結合線上線下資源,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培訓體系(李志浩等,2024;劉飛等,2024;王毅等,2024)。線上可以通過云平臺、移動應用程序等方式提供遠程教育;線下則可以通過社區學院、農村成人教育中心等進行面對面的培訓。培訓中應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讓農民在實際操作中學習數字技能。同時,通過案例分享,讓農民了解數字化帶來的實際效益。在培訓中還應加入網絡安全知識,增強農民的防騙意識和能力,保護他們的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

(2)加強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平衡地區數字資源。加大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力度,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寬帶及網絡設施(余威震等,2018),除了網絡設施,還應建設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等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為農村地區提供強大的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整合各種資源和信息,為農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和交流平臺,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利用數字技術如移動支付、互聯網銀行等,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減少現金交易,降低信用風險。同時建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效機制,確保基礎設施的長期穩定運行和維護(孫鈺等,2019)。

(3)提高森林資源稟賦。根據不同區域的立地條件、生態區位和森林類型,有針對性地制定經營策略和目標,實現科學的森林經營。同時,加強森林生長發育規律、經營調控作用機理、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形成機制等基礎研究,研發森林景觀優化配置、森林質量監測評價、森林生態系統功能提升等關鍵技術。通過提高森林資源稟賦,更大發揮農戶數字素養對鄉村生態振興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程莉,王偉婷,章燕玲.數字經濟何以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中國環境管理, 2023, 15(6):105-114.

崔銳潔.數字素養對農民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D].鄭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2024.

鄧東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生態建設中擴大造林綠化的作用與意義[J].山西農經, 2023 (24):107-109, 137.

杜鳳君,趙曉穎,鄭軍,等.數字素養能否促進農戶綠色生產?——基于CLES數據[J].世界農業, 2023(10):97-109.

谷曉蕓.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農業經濟, 2023(12):58-59.

何龍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基本邏輯、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J].農村經濟, 2024(1):64-73.

胡智慧,孫耀武.中國居民數字素養指標體系構建和實證研究[J].科學與管理, 2022, 42(2):79-87.

李曉靜,陳哲,夏顯力.數字素養對農戶創業行為的影響——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22(1): 123-134.

李志浩,白雪.鄉村生態振興的理論指引、現實挑戰與實踐路徑[J].安徽鄉村振興研究, 2024, 3(2):106-112.

劉飛,何舸帆.培育數字素養的價值與路徑:基于農村共同富裕的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4, 54(3): 27-37.

劉然,張鵬,李云飛.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生態農業發展問題與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 2023 (10):7-10.

馬麗,楊艷梅.農民數字素養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與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 2022 (6):46-54.

齊文浩,李明杰,李景波.數字鄉村賦能與農民收入增長:作用機理與實證檢驗——基于農民創業活躍度的調節效應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 23(2):116-125, 148.

單德朋,張永奇,王英.農戶數字素養、財產性收入與共同富裕[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 49(3):143-153.

蘇嵐嵐,彭艷玲.農民數字素養、鄉村精英身份與鄉村數字治理參與[J].農業技術經濟, 2022(1):34-50.

蘇嵐嵐,彭艷玲.數字化教育、數字素養與農民數字生活[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a, 20(3):27-40.

蘇嵐嵐,張航宇,彭艷玲.農民數字素養驅動數字鄉村發展的機理研究[J].電子政務, 2021b(10):42-56.

孫鈺,趙玉萍,崔寅.我國鄉村生態環境治理:效率評價及提升策略[J].青海社會科學, 2019(3):53-59.

孫子燁,宮思羽,余志剛.數字素養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的影響[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4, 29(4):12-26.

譚宗佳,穆蘭,羅春霞.社會信任數字素養對農戶參與水污染治理意愿的影響——基于427位農戶的調查數據[J].農業與技術, 2023, 43(11):85-91.

王偉婷,程莉.數字鄉村建設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影響——基于農村經濟增長的中介效應分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 26(3):29-39.

王曉君,吳敬學,蔣和平.中國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評價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J].自然資源學報, 2017, 32(5):864876.

王毅,郝蘭福.新發展理念下生態環境治理助力鄉村生態振興的路徑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24, 38(2):69-71.

武小龍,王涵.農民數字素養:框架體系、驅動效應及培育路徑——一個勝任素質理論的分析視角[J].電子政務, 2023(8): 105-119.

熊飛雪,游成勛,朱述斌.數字技術應用對糧農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研究[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1-12(2024-03-26)[2024-05-1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40325.1624.024.html.

楊檸澤,王藝蔚,孫學濤.數字素養與農戶共同富裕:影響效應及其機制[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2023, 38(6):21-32.

尹志超,蔣佳伶,嚴雨.數字鴻溝影響家庭收入嗎?[J].財貿經濟, 2021(9):66-82.

余威震,羅小鋒,薛龍飛,等.中國農村綠色發展水平的時空差異及驅動因素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8, 23(9):186-195.

張芳山,李露瑤,陳杰.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林業經濟, 2024, 46 (3):78-96.

周立新,屈彩萍,王淑敏.數字素養的農戶收入增長效應研究[J].西部論壇, 2024, 34(2):40-54.

Cai P, Zhang X P, Xing YY, et al. Evaluation of spatial form of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vulnerability of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 Open Geosciences, 2023, 15(1):1-14.

Eshet-Alkalai Y. Digital lite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 sin the digital era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2004, 13(1):93-106.

Havrilova L H, Topolnik Y V. Digital culture, digital literacy, digital competenceas the modern educational phenomena [J].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Learning Tools, 2017, 61(5):1-14.

Prema P N, Rajani M, Georg G, et al. Towards an inclusive digital literacy framework for digital India [J]. Education + Training, 2018, 60(6):516-528.

(責任編輯康燕)

主站蜘蛛池模板: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91久久精品国产|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区欧美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色综合激情网| 欧美激情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一级毛片基地| 97综合久久|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全部毛片免费看|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三级网站| 色偷偷一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成人精品亚洲| 亚洲最黄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草中文网|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亚洲综合二区| 成人韩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亚洲色图狠狠干| 日韩性网站|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高清|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免费在线视频a|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欧美国产中文|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