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村社區的基層治理案例帶來了哪些啟示,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未來老舊社區改造應該從何處著手發力?
近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重慶市基層治理研究中心部分研究員,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借 鑒
由市委社會工作部與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共建的重慶市基層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于今年5月20日成立。“基層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是該中心開展調查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超大城市不僅意味著人口規模大,而且基層治理的復雜性、艱巨性、不確定性特征更為明顯。”中心研究員王正攀認為,重慶是一個典型的山地型城市,城市治理的難度更大,探索超大城市視閾下的基層治理經驗是一項系統工程,更是一項艱巨任務。
具備天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分析民主村社區的成功改造案例,中心研究員孫婷認為,短時間內在中心城區完成如此大規模的老舊社區改造,實屬不易,但民主村具備一定天然優勢。
首先,民主村社區的居民中建設廠職工占比很大,曾在同一單位工作,彼此聯系密切,具有天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次,民主村人口相對密集,且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較高,大規模搬離有一定現實困難;大家在此生活幾十年,對故地有深厚感情,因此對社區改造具備一定共識,且多數人愿望迫切。
公共意志在方方面面得到體現
具備天然優勢并不意味著能夠順利改造,獲得成功還有一些關鍵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真正做到了共建、共治、共享。
孫婷注意到,民主村社區在改造過程中,小到拆什么建什么,大到整體改造理念,都充分征求了居民意見,并且真正做到了尊重民意。
從召開的上百次院壩會中可見一斑,不論是街道社區干部、設計師、建筑師,還是城市更新公司的負責人,都曾直接與居民對話,以確保設計和建設的理念、具體細節是居民所盼所愿,公共意志在方方面面得到體現。
真實有效的溝通之外,調研準備工作做得非常扎實。比如在拆違的攻堅階段,社區干部對每一處違建的修建時間、面積、位置進行詳細摸排,確保了推進順利。
運營模式需市場化專業化
根據居民意愿建成的民主村社區食堂,如今生意火爆,就餐時間大排長龍。對此,王正攀認為,民主村社區食堂的建設模式和運營機制在全市具有先進性、代表性和示范性。
一方面,食堂在重點面向老年群體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群體制定了就餐補貼標準。包含20多道菜品的自助餐定價為18元,對社區居民優惠至16元,60歲以上老人15元,60歲以上失能失獨老人最低2元。同時,轉變川渝地區以辛辣口味為主的飲食結構,為老年群體提供低油、低鹽的健康餐食。
另一方面,有近30年餐飲經驗的“外婆橋”等品牌企業入駐,確保了食堂運營的專業化。“自主飯堂”與“多樣化檔口”相結合的方式,在豐富用餐選擇的同時,能夠為食堂增收。
食堂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吸引萬象城片區與楊家坪商圈的上班族、游客等消費人群前來就餐,這一“全齡友好型”的社區食堂日均就餐人數超過1000人,在普惠的同時也實現了盈利。
啟 示
“我們每一位市民都住在社區里,隨著時間推移,新的社區會變舊,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孫婷注意到,當前各地都在推進老舊社區改造,不順利的案例也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共性問題。
沒有永遠的新社區,幾十年后,當自家的樓棟變得老舊,磚墻脫落、管道破裂、路面不平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兩位研究員都認為,民主村社區的成功范例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和現實意義。
激勵社區干部擔當作為
“具備天然優勢的不止民主村一個。”孫婷分析,在民主村社區的改造進程中,絕大部分居民與街道社區干部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信任的局面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多年工作積淀。
而激勵各地的社區干部擔當作為,需要一定制度保障。
“打通一定的晉升渠道,有助于激勵廣大基層干部奮勇進取、擔當作為。”孫婷注意到,四川省成都市出臺了城鄉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化管理辦法,面向社區黨組織書記公開考核招聘街道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在居民中普遍建立社區意識
在加裝電梯的過程中,一些一二樓住戶不同意,以各種理由拒絕簽字,致使整體加裝進程受阻。這是社區意識淡薄的表現。
王正攀認為,當前,全市基層治理現代化在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方面成效顯著,特別是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域基層治理體系系統重塑,全域構建“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
在居民中建立社區意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在普遍建立以后,人際關系緊張、公共設施使用不當、基層治理參與度偏低等問題,都能得到緩解。
城市更新可以“既要又要”
民主村社區改造完成以后,一批具有“新青年、新潮流、新消費”特點的商鋪入駐民主村,咖啡館、餐酒吧、糖水鋪、圍爐煮茶、烤肉店、小吃店等,這些充滿個性和市井煙火氣的業態拓展了消費場景,帶來了新的居住體驗。
孫婷注意到,針對一些主干道附近的社區底商,社區對經營時間作出了要求,有的晚上8點后不允許外擺經營、有的晚上10點后嚴禁發出噪音,較好地實現了商業與生活的和諧共處。商業繁榮后,更多年輕人選擇在這里居住,形成了良性發展。
王正攀認為,城市更新既要保護傳統風貌、又要關注未來發展、更要注重居民感受。綠色低碳智慧的“有機生命體”、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活共同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綜合體”,應成為未來老舊社區改造的一個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