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坪壩區人大代表韓路榮擁有諸多頭銜:全國婦聯第十三屆執委、重慶市青聯委員、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沙坪壩區新專聯自由職業分會會長、沙坪壩區作協顧問、重慶盛世閱讀網總經理……今年3月,她還榮獲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回望過去,在躲進書海的青春歲月里、離家奮斗的艱難日子里,閱讀改變了韓路榮的人生軌跡,寫作成為她認定的生活方式,讓她的生命更加豐富多彩。
從成為網絡文學創作者,敲下第一個字至今,韓路榮已創作10余部近800萬字作品。
15年來,她以“我手寫我心”,傳播正能量、書寫新時代。
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一個人的詩和遠方
多年前,重慶長壽湖畔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
韓路榮的父親率先當起個體戶,靠一碗碗豆花飯支撐起這個家,無暇顧及小女兒的心理需求。加上缺少玩耍的小伙伴,韓路榮形成了敏感、內向的性格,一朵花都能讓她浮想聯翩。
“父親讀書不多,但尊重知識,給家里開的飯館立下一條‘規矩’——無力給飯錢者,可用書來抵賬。久而久之,家里的書越來越多,且涉及領域廣泛。”這無疑是一筆財富,為韓路榮構筑起童年樂園。
于是,那些無處訴說的心事,變成了一行行超越同齡人心智的文字。
韓路榮的作文,時常成為班上的范文。初中時,她開始嘗試寫小說,并在同學間傳閱。
“很短一篇,2000字左右,關于青春時期純純的暗戀。”韓路榮笑著回憶。
在激情燃燒的時代浪潮中,每一個人都躍躍欲試。年輕的韓路榮也離家來到主城闖蕩。
韓路榮發過傳單,做過飯店服務員、傳呼臺接線員,后來在一家老牌家電公司找了一份銷售工作,并通過自身努力,一步步升任銷售主管、產品線經理。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韓路榮的詩和遠方,就是她的寫作夢。無論生活環境怎樣改變,她一直堅持用文字記錄生活。
“胸無點墨,何以成文?”她叩問內心,于是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參加考試。
做接線員時,她無意間看到公司出版的一本內部刊物,受到觸動,萌生了投稿的念頭。
一篇千余字的文章,承載著她忐忑的心情,被寄到了編輯部。一個多月后,韓路榮欣喜地在內刊上看到自己的作品,還收到了20元稿費。
“那時接一個電話才5分錢,一下收到這么一筆‘巨款’,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韓路榮說,“當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認可。”
2009年,網絡小說勢頭正盛,韓路榮聽從內刊編輯的建議,在網絡寫作平臺注冊了賬號。她以自身經歷為藍本,開始創作長篇小說《一個女業務員的奮斗》,很快被一家出版社看中并出版。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無金錢、無背景、無相貌的“三無女孩”,通過自立自強與自信,在醫療銷售行業中殺出一條血路,不僅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幫助公司清理了“蛀蟲”,還帶領團隊積極向上,同時收獲愛情的奮斗故事。
“它也是我送給女兒的第一份人生禮物。”寫這本書期間,韓路榮懷孕了。她之所以將女主角塑造成一個“三無女孩”,就是希望將來孩子看到這本書時,可以明白一個人的起點不代表人生的全部,只要上進努力,就可以成為耀眼的星。
組建網絡作家協會
一群人的夢和熱情
在網絡文學界,1998年被默認為“中國網絡文學元年”。
那一年,我國第一家大型原創網絡文學網站“榕樹下”開始公司化運營;那一年,痞子蔡的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誕生……
從此,網絡文學風云激蕩,展現出一代代網絡作家磅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度,網絡文學作家、作品、讀者數量都呈穩健增長態勢,其中作者規模達2405萬人,作品數量達3620萬部,新增作品420萬部,用戶數量達5.37億人。
而在重慶,網絡作家目前已超過4萬名。在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的帶領下,無論是在網絡文學精品化進程中,還是在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創作上,作家們都交出了相當亮眼的答卷。
“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現有正式會員500余人,在聯網絡作家4000余名。”韓路榮介紹,其中有13人獲得了全國性大獎,會員的總粉絲量已經破億。完結的2000余部作品中,有超過500部獲得實體出版,或影視、游戲、有聲等版權改編,實現海外輸出的也有400余部。
這一連串有含金量的數據,也包含了韓路榮的汗水與榮耀。
2016年,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在九龍坡區成立,成立之初只有正式會員110名、預備會員300余名。而籌備期的諸多事宜,都是韓路榮“跑”下來的。
“包括我在內的一批網絡作家發起成立協會,就是希望為重慶廣大網絡作家搭建一個良好的文學交流和發展平臺。”同年,韓路榮當選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
成立后的半年時間里,協會舉辦了創作培訓、文學采風、碼字大賽等20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豐富了網絡作家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創作靈感,也為提升作品質量提供了保障。
此后,作家們“握指成拳”,共同為這個時代創造出一批又一批接地氣、有責任感的作品。
韓路榮也將多年積累訴諸筆尖,寫得酣暢淋漓,接連捧出佳作——創作出版《走馬傳奇》《囧囧海絲奇游記》等作品;網絡數字出版《嗯,吳小花是我媽》《樓上樓下》《尋夢會龍莊》《閃光的靈魂:父親的奮斗》《云峰追尋:恐龍化石之謎》等多部作品。其中,《走馬傳奇》入選建黨百年優秀網絡文藝作品展,《囧囧海絲奇游記》獲16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潛力獎。
還有聚焦二胎政策的《二胎來了》,關注女性產后抑郁和全職媽媽重回職場難題的《顧佳的理想生活》……這些作品無不是“我手寫我心”,既感恩時代進步,又觀照社會現實。
近年來,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還推出志愿服務項目——“揚帆計劃”文學志愿活動,旨在通過網絡文學的力量,助力更多愛好文學的青少年們揚帆起航。該項目入選了中國作協2023年度文學志愿服務示范性重點扶持項目。
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一輩子的愛和赤誠
最近,電視劇《我的阿勒泰》,不僅帶火了散文作家李娟的原著同名散文集,連新疆阿勒泰地區旅游也開始升溫。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近年來文旅行業的關鍵詞之一。
網絡文學,或許也能成為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大助力?其實在2021年底,擁有沙坪壩區人大代表這一新身份的韓路榮,就開始了思考。
作為區人大代表,她有更多機會了解民生冷暖,寫出了小說《樓上樓下》。
這部作品,以沙坪壩區渝碚路街道南友村社區為背景,講述市井歲月,有高空拋物、遛狗不牽繩等矛盾糾紛,也有渝碚路的歷史、特色等,平凡且真實。
書寫當時當地文化故事,讓韓路榮的網絡文學作品有了更豐富的現實意義。她希望更多的網絡文學創作者能為家鄉而作,讓文學想象落地生根。
“我調研發現,《花千骨》中的北海、《盜墓筆記》中的長白山,這些對旅游地的展現都掀起現象級的旅游熱潮,《長安十二時辰》熱播更是讓西安形成‘網文+影視+旅游+商業開發+美食業’等文旅推廣模式。”韓路榮說。
2023年,她在沙坪壩區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利用數字文化助推沙區文旅融合發展的建議》,呼吁加強頂層設計,吸引更多網絡作家挖掘沙區歷史文化,講好沙坪壩故事;立足沙區高校林立的優勢,打造網絡文學的“黃埔軍校”,讓網絡文學成為地方文化的新名片,也讓地方文化賦能網絡文學。
該建議被列為重點督辦建議,并于今年4月落地有聲。沙坪壩區作家協會聘韓路榮為顧問,增設了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充分發揮沙坪壩區作為文教大區,網絡文學作者和讀者眾多等優勢,為沙區文學事業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
“寫作或許跟個人天賦有關,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但閱讀可以打破這種束縛,給予每個人拓展自己的渠道。”韓路榮感嘆,是寫作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希望閱讀能給他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多年前,韓路榮聯合一位網絡文學界的朋友,共同創辦了重慶首家原創網絡文學平臺——盛世閱讀網,致力于用數字閱讀平臺推動全民閱讀的工作。
目前,盛世閱讀網平臺已有上萬本書籍供全國讀者閱覽,平臺也被評選為全國40家重點閱讀網站之一。
后來,韓路榮又獲評“重慶十佳全民閱讀點燈人”,每年組織開展多場閱讀會,到全市各區縣宣傳全民閱讀,走進大學開展數字閱讀推廣活動;與網絡作家協會的其他會員一道,堅持每年走進山區小學,開展愛心公益活動,捐贈近萬冊書籍,為鄉村學校打造讀書角……同時,她作為人大代表,創新聯系群眾形式,聯合街道開展“書香重慶·全民閱讀盛典”活動。
茫茫書海,點燈啟航。
韓路榮努力地踐行著“點燈人”的責任。
《公民導刊》:作為網絡文學創作者,同時也是網絡文學網站的經營者和管理者,你怎么看待網絡文學市場?
韓路榮:我堅定地看好網絡文學未來的發展。現在網絡文學不僅僅在國內受歡迎,在海外也有很大市場,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文學必將越來越受追捧。我也相信,在各級各部門的引導下,網絡文學作品會越來越精品化、市場會越來越規范化,網絡文學相關從業者也會越來越多。
《公民導刊》:現在有不少孩子熱衷閱讀網絡文學作品,家長擔心耽誤學習,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韓路榮:中國網絡文學作品不乏精品力作,僅2022年就有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入選大英圖書館。比如,《畫春光》以瓷器文化為底色描寫了“玲瓏剔透萬般好”的瓷之精妙;《掌歡》狀寫了一道道傳統美食,展現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妙……但網絡文學寫作門檻低,作品肯定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因此,不管是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我們要做的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同時,引導孩子多讀優秀作品。
《公民導刊》:近年來,重慶持續推進“書香重慶”建設,你感受到了哪些變化,還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
韓路榮:我覺得現在的閱讀氛圍越來越好了,不僅可以看到城市書房、流浪書吧等散落于城市各處,也明顯感受到閱讀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未來希望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優質內容供給,創新閱讀活動方式方法,完善閱讀設施和服務體系,讓山城書香更濃。我也將為讀者構建沉浸式、數智化閱讀全新體驗,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由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