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AI技術的出現及發展,推動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發展,迫切需要注重實踐與創新、加強跨學科合作,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藝術設計社會人才。高校中藝術專業面臨社會需要人才的形式的大轉變,從學校政策制定,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教師的角色改變,學生的能動性提升,皆需共同與協同努力,更好適應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帶來新希望。
關鍵詞:AI技術;藝術設計;教學影響
本文淺析AI背景下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影響與發展。如今AI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擴展影響到到各個領域,自然高校教育教學的形式也在悄然變化著。AI技術對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教師角色等諸多方面均有影響,為實現多元化教育教學方式提供了良好路徑;AI技術對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效果提供了良好平臺。
一、前言
伴隨AI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社會受眾的經濟和生活方式均產生諸多影響。同樣在藝術設計領域,AI的滲透不僅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創作方式與設計標準,也在影響高校的藝術設計傳統教學模式。高校日后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AI技術,提升教師專業技能與教學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等系列問題,是當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AI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現狀
在技術掌握方面。以我校目前教師情況為例分析,80%的專職教師年齡在35歲以上,尤其是專業高級職稱與骨干教師,無論是專業學習還是從教以來,一直持續著傳統學習與教學模式,明顯呈現師資力量不足。對于AI智能技術,在世界多數應用領域屬“新鮮事”,高校教師大多只是聽說、知道、少許了解,學校也曾組織培訓全體教師線上的關于智能化的教學模式改革的學習,部分年齡較大的專職教師想要達到熟練的操作及應用于課堂之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師對AI持觀望態度,并未積極自行學習與應用。[1]
在技術融合方面。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除了需要熟練掌握相關技術,還需要思考如何將AI技術有效地融入到藝術設計教學中。這就要求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不僅要熟悉AI技術本身,如AI輔助設計軟件、數據分析工具等,還要熟悉藝術設計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以實現AI技術與藝術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AI背景下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影響
AI背景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注定會對高校藝術專業教育產生深遠影響。因為AI技術的應用,促使藝術傳統設計方式與設計工具發生改變,促使高校教師與學生皆要更加注重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總而言之,AI技術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影響大致有以下幾點:
1、高校授課方式的影響。早在AI技術應用之前,經歷疫情三年,諸多教師授課方式已經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大多卻只是借用釘釘、學習通、雨課堂授課與布置作業。AI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滲透,使得授課方式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協同性的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進而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我校,圖案設計課程授課教師已經開始嘗試將AI技術引入到教學中,利用AI輔助設計軟件進行課堂教學,課后要求學生運用AI技術生成符合要求的各種圖形。這種方式,教師對AI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得到鍛煉,學生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2、高校課程設計的影響。AI技術的引入與合理化、熟練化應用,需要藝術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專業課程設置設計進行相對應的修整與創新。例如在課程設置中加入AI基礎知識模塊,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AI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使學生了解AI技術的基礎框架和核心算法,這樣可以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后續專業課AI技術實踐應用與操作,打下較好的基礎;還可以考慮加入跨學科課程,如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等,激勵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力、綜合素養、跨領域合作能力。
3、高校師生角色的影響。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需要不斷調整自身學科知識,緊跟AI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如,在學科知識層面,熟悉及掌握AI生成式繪畫、設計等方面的應用;在教學知識層面,藝術設計專業課教師掌握及運用AI工具進行專業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估,以提高教學效果;在環境知識層面,藝術設計專業課教師需要了解AI技術背景下的教育政策、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的更新;在職業素養層面,AI技術為藝術設計專業師生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設計工具,教師首先需要借助工具提高專業職業能力,才能幫助學生有效利用AI技術完成學習任務。
四、AI背景下對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建議
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專業教師自身方面,需要更過的鼓勵與勇氣,借助AI技術的優勢,推動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創新與發展,除此之外以下是個人其他方面些許建議:
鼓勵師生加強探索與實踐能力。因AI技術尚屬新領域,首要提升教師對于AI的認知與使用,鼓勵專業課教師勇于嘗試革新教學理念與方式;其次鼓勵師生共同勇于嘗試新的設計理念,教師的引導加專業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與設計水平,學生則是實踐中不斷提升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
關注人文教育與社會責任。AI技術的滲透與應用,尤其藝術專業學生設計作品工業味道越發濃重。故此需要專業授課教師無論課堂教授或是實踐操作,皆需引導學生時刻不忘人類情感與思想表達,強調學生突出創意的同時不忘人文價值與社會意義。
培養強烈的國家責任感。AI技術的滲透與應用,社會中逐漸出現很多合成類視頻,其內容真實性真假難辨。專業課授課教師則需課堂中加入思政內容,加強藝術類學生國家責任感,利用現代化手段創作藝術作品的同時,關注社會熱點、參與公益項目、傳遞正能量。藝術設計屬特殊專業,設計作品普遍具有傳遞信息的特性,因此專業內師生作品創作更需要具備社會影響力與為社會做出貢獻。
五、結語
AI技術的出現及飛速發展,對各個領域的產生影響,也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產生不小的影響與挑戰。AI技術對教師素養、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教師角色、學生能力、師生社會責任感等諸多方面均有影響,同時為實現多元化教育教學方式和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提供了多元方式與良好平臺。為了能夠適應AI技術帶來的變革,無論年齡大小,首先要求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克服困難努力提升自身AI技術能力,能夠與時俱進的應用于課堂之中;再次是專業課教師引導學生重視AI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校內有效完成課業任務校外適應社會人才需求。
AI技術的出現及飛速發展,勢必影響社會人才的要求與需求。為了能夠有效培養專業人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則需要將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與創新,不同專業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設置,授課教師結合課程設置實時完善教學模式。人才培養,不能夠忽視社會需求,注重提升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協同能力和跨學科能力;課程設置,需要增加相關AI技術的課程,鼓勵學生跨學院學習相關課程;教學模式,加深線上線下多元化授課形式,以學生為主提高學習主動性。
然而,智能技術的發展勢必沖擊傳統認知與工藝,有效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形式相融合,是不可忽視的。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多元化表達方式與提高工作效率,傳統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動腦尤其動手能力,就如陶瓷專業學生的培養,勢必離不開傳統工藝的學習與實踐。所以,有效融合才是當下最佳的高校藝術學專業教學模式。高校中藝術專業面臨社會需要人才的形式的大轉變,從學校層面政策制定者,還是學院層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至專業教師教學認知與教學模式的改變,最后學生的能動性提升,皆需共同與協同努力,這樣才能更好適應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帶來新的生機與希望。[2]
參考文獻:
[1] 鄧果. AI背景下高校美育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N].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2-18
[2] 周鑫鞠.智能AI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發展思考[N].上海服飾,2023-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