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尾藻是一種古老的蕨類植物,以其豐富的活性成分和廣泛的藥用價值而聞名。本文首先介紹了馬尾藻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然后綜述了馬尾藻多糖、多酚、生物堿類、馬尾藻蛋白、黃酮類和萜類6種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最后對論文進行了總結和展望,以期為開發新型天然藥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論依據,推動海洋藻類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
關鍵詞:馬尾藻;活性成分;功能作用
馬尾藻(Sargassum)是一類分布廣泛的褐藻,主要生長在溫帶海洋環境中。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豐富的營養成分使其在海洋生物資源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海洋生物技術和藥物研發的飛速發展,馬尾藻因其潛在的藥用價值和豐富的生物活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研究表明,馬尾藻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如海藻多糖、酚類化合物、萜類、黃酮類以及微量元素等[1],這些成分不僅賦予馬尾藻豐富的營養價值,還賦予其多種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腫瘤、抗菌、抗炎等[2]。特別是其提取物中的多糖類和多酚類物質,已被證實在多項體外和體內實驗中表現出顯著的生物活性,這為馬尾藻在醫學和保健領域的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馬尾藻的活性成分研究中,科學家們不斷揭示其作用機制和潛在應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馬尾藻作為一種經濟易得的功能性海洋資源的綜合價值愈加顯著,未來可能在新藥開發、功能性食品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系統綜述馬尾藻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為未來的研究和應用提供理論參考。
一、馬尾藻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和純化
(一)馬尾藻活性成分的提取
馬尾藻活性成分的提取主要是從植物基質中高效分離和濃縮出具有活性功能的化合物,以便于其在藥物、保健品和其他應用中的利用。活性成分提取過程中各環節的優化和控制對于獲得高質量的活性成分至關重要。首先是進行預處理。包括清洗、干燥和粉碎等過程,以提高其表面積和溶劑的接觸效率。二是選擇合適的溶劑。常用的溶劑有水、乙醇、甲醇或醋酸等,具體選擇取決于目標成分的溶解性和穩定性。較為常見的提取方法有浸泡,可以通過加熱、回流或超聲波等技術增強溶解效率和提取效率。浸泡法是將粉碎后的馬尾藻與溶劑充分混合,在一定時間內靜置,使目標成分溶解于溶劑中。加熱提取能加速溶解過程,但需控制溫度以防活性成分降解;超聲波提取則利用聲波的震蕩作用,提高提取效率。三是對提取液進行過濾或離心,其目的是去除未溶解的固體雜質,得到含有目標活性成分的溶液。為了提高提取效率,提取過程通常需根據不同藻類和提取目的對溶劑類型、提取時間和溫度等關鍵參數進行優化。最終得到的提取液可用于后續的分離和純化步驟,以進一步提高目標成分的純度和濃度。
(二)馬尾藻活性成分的分離
馬尾藻活性成分的分離是從提取液中將目標化合物與其他雜質分開,以獲得單一的活性成分。分離過程通常使用液—液萃取技術,即根據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差異性,將提取液分成多個相層,從中提取出含有目標成分的層。當前,常用的分離技術是固相萃取(SPE)技術。該技術將提取液通過固相材料(如硅膠或聚合物)來吸附和分離目標化合物。色譜技術是分離的核心工具,其中最常見的有柱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HPLC)。柱色譜利用化合物在固相和流動相中的不同分配行為,通過流動相逐步洗脫,將目標成分與其他成分分開。HPLC則通過高壓將樣品通過色譜柱,利用不同化合物在色譜介質上的分配和親和力差異進行分離。對于成分復雜的提取液,需要多種色譜技術同時結合使用,以提高分離效果。此外,膜分離技術(如超濾)也是常用的分離手段,該技術通過膜的選擇透過性來分離目標化合物。通過這些分離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目標活性成分的純度,并去除可能干擾后續分析或應用的雜質,最終提高這些活性成分在藥物開發及其他應用中的穩定性和效用。
(三)馬尾藻活性成分的純化
馬尾藻活性成分的純化是將從提取和分離步驟中得到的粗提液進一步處理,以獲得高純度的目標化合物。活性物質常見的純化技術有高效液相色譜(HPLC)和薄層色譜(TLC)。HPLC通過高壓將樣品通過色譜柱,利用目標成分與柱內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差異進行精確分離。為了進一步提高純度,需要對活性物質進行多次HPLC分離,使用不同的色譜柱或調整流動相的組成和梯度。薄層色譜(TLC)可用于檢測和初步分離目標化合物,并輔以其他技術進行驗證。其他純化方法還有結晶法,該法通過控制溶劑條件,使目標成分結晶析出,從而提高其純度。此外,離子交換色譜和凝膠過濾色譜也常用于去除帶電雜質或根據分子大小進行分離。純化過程中,還需要進行質量控制,確保目標化合物的純度和穩定性。通常采用質譜(MS)、核磁共振(NMR)或紅外光譜(IR)等技術對純化后的化合物進行確認,以確保其結構和性質符合要求。純化步驟的優化對于獲得高質量的活性成分至關重要,這不僅能提升其生物活性,還能在藥物開發、保健品制造和科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馬尾藻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
(一)馬尾藻多糖
馬尾藻中的多糖類活性物質主要是以褐藻糖膠(fucoidan)為代表,是一種硫酸化的多糖,廣泛存在于馬尾藻等海藻中。褐藻糖膠它的化學結構主要由L-巖藻糖、硫酸酯和少量的其他糖類組成,褐藻糖膠特殊的結構賦予了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首先,馬尾藻多糖具有顯著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清除體內多種自由基,從而減緩細胞老化和預防慢性疾病。其次,馬尾藻多糖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抑制體內炎癥反應,有助于緩解炎癥相關疾病如關節炎和腸炎[3]。三是馬尾藻多糖還展現出免疫調節功能,通過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和促進抗體的生成,提高機體的免疫防御能力[4]。四是馬尾藻多糖對抗腫瘤具有潛在的作用,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5]。此外,馬尾藻多糖具有降血糖和降脂作用,馬尾藻多糖能夠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調節血糖水平,同時降低血脂,有助于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6]。最后,馬尾藻多糖還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能夠抑制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減少感染的風險[7]。
(二)馬尾藻多酚
馬尾藻多酚是從馬尾藻等褐藻中提取的一類天然植物化合物,主要包括酚酸、黃酮和其他多酚類物質。因其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和其他生物活性而受到廣泛關注。馬尾藻多酚的化學結構多樣,常見的包括綠原酸、咖啡酸、類黃酮和鞣酸等,這些成分共同賦予了其獨特的生物功能[8]。研究發現,馬尾藻多酚具有顯著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有效清除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從而保護細胞免受損傷。這一特性使其在抗衰老和預防與自由基相關疾病方面表現出良好潛力。此外,馬尾藻多酚還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抑制炎癥介質的生成與釋放,從而減輕慢性炎癥,具有潛在的治療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等炎癥性疾病的應用前景。同時研究表明,馬尾藻多酚在免疫調節方面也具有作用,可幫助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提高抵抗力。此外,馬尾藻多酚的抗菌功能得到了證明,能夠抑制多種病原菌的生長,對防治感染具有積極效果。由于這些生物活性,馬尾藻多酚近年來在食品保健、藥物開發及功能性食品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展現出廣泛的應用潛力。
(三)生物堿類物質
馬尾藻中的生物堿類物質是一類重要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同樣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生物堿是植物中廣泛存在的二級代謝產物,馬尾藻中的生物堿有馬尾藻堿、苯乙胺類、異喹啉類和色胺類等。馬尾藻生物堿已被研究證明具有顯著的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能夠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對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具有潛在作用[9]。此外,苯乙胺類生物具有良好的神經保護作用,能夠調節神經遞質系統,有助于改善情緒和心理健康,具有抗抑郁作用。異喹啉類生物堿則表現出較強的抗腫瘤和抗炎活性,它們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同時減輕體內的炎癥反應,為癌癥及慢性炎癥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色胺類生物堿能夠調節免疫系統,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由此可見,馬尾藻中的生物堿類物質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和潛在的應用價值,對疾病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馬尾藻蛋白
馬尾藻中的蛋白質同樣具有多種活性功能[10]。一是抗氧化活性,馬尾藻蛋白質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造成的細胞損傷,從而有效預防與衰老和慢性疾病相關的氧化損害。二是抗菌和抗病毒作用,通過干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和復制,抑制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從而對抗多種感染性疾病。三是免疫調節功能,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反應,刺激免疫細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機體對病原體的抵抗能力,進而提升免疫系統的健康和功能。這種免疫調節作用不僅有助于防御外來病原,還能調節體內的免疫平衡,減少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生。此外,馬尾藻蛋白質還具備抗炎功能,能夠有效減輕體內的炎癥反應。馬尾藻蛋白通過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和炎癥介質的合成,幫助緩解如關節炎、胃腸炎等炎癥性疾病的癥狀,為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馬尾藻蛋白質可調節血糖和血脂水平,展現出降血糖和降血脂的功能,對糖尿病和高脂血癥的控制具有積極作用。馬尾藻蛋白通過改善代謝途徑和調節脂質代謝,幫助維持血糖和血脂的正常水平,從而促進心血管健康。
(五)黃酮類
馬尾藻中的黃酮類物質通常以苷類形式存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癌等活性[9]。在抗氧化上,黃酮類物能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的損傷,從而延緩衰老和預防與氧化相關的慢性疾病。研究表明,黃酮類物質可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和增強抗氧化酶的活性,維護細胞的氧化還原平衡。此外,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炎作用。黃酮類物質通過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如反應性氧種和細胞因子,來減輕炎癥反應。其抗炎機制是通過調節核因子κB(NF-κB)等信號通路,從而影響炎癥相關基因的表達。黃酮類的抗炎作用使其在預防和治療多種炎癥性疾病(如關節炎和心血管疾病)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馬尾藻黃酮類物質還有顯著的抗菌和抗病毒效果。研究發現,某些黃酮能夠抑制多種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包括常見的病原菌及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這種作用機制主要通過干擾病原菌的代謝過程或直接破壞病原菌的細胞壁,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感染的風險。黃酮類物質在抗腫瘤方面的潛力也引起了廣泛關注。研究表明,馬尾藻中的某些黃酮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誘導凋亡,對多種類型癌癥(包括乳腺癌、肝癌和肺癌)具有抑制作用。這些抗癌效果主要通過調節細胞周期、抑制腫瘤相關信號通路和促進癌細胞凋亡實現。
(六)萜類
馬尾藻中的萜類化合物是植物中的一類重要次級代謝產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馬尾藻萜類物質包括單萜、倍半萜、二萜和三萜等,通過溶劑提取和超臨界流體提取等方法從馬尾藻中獲得。馬尾藻中的萜類化合物展示出多種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它們能夠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損傷。此外,某些萜類化合物還具有抗腫瘤作用,通過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誘導凋亡來對抗多種癌癥。當前,萜類化合物被廣泛用于藥物開發、保健品和芳香療法中,具有潛在的醫療和保健價值。在藥物領域,它們可以用于開發抗感染、抗炎和抗癌藥物;在保健品領域,萜類作為天然的抗氧化劑和抗炎劑,對改善機體整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芳香療法和化妝品中,萜類物質則用于提升心理健康和皮膚質量。
三、總結和展望
(一)總結
本論文系統綜述了馬尾藻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馬尾藻作為一種經濟可養殖的海洋藻類,富含多種功能性化合物,包括多糖、多酚、生物堿、蛋白質、黃酮類和萜類等。本文首先介紹了馬尾藻活性成分的提取技術,如蒸汽蒸餾、溶劑提取和超臨界流體提取等,這些方法能夠有效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其次,通過多種分離技術(如液相色譜、薄層色譜)和純化技術(如柱層析和高效液相色譜),從復雜的植物基質中分離出高純度的活性成分。同時,論文介紹了馬尾藻多糖、多酚、生物堿、馬尾藻蛋白等多種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調節等。馬尾藻作為大型經濟藻類,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并且具有多種活性功能,這些活性成分和功能作用不僅提升了馬尾藻在傳統藥物和保健品中的應用潛力,也將為其在藥品、食品、化妝品及其他健康產品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二)展望
當前,關于馬尾藻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類、純化及其功能活性的研究已十分普遍,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深入探索馬尾藻活性成分的作用機制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具體而言,應重點關注活性成分的體內代謝路徑和分子靶點,以揭示其生物活性的作用機制,并優化其藥理特性。此外,隨著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的進步,開發新型高效、環保的提取方法將有助于提高活性成分的產量和純度,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結合系統生物學和現代分析技術,對馬尾藻活性成分進行全面的結構和功能研究,將有助于發現潛在的新成分及其應用。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也應深入開展,以驗證這些活性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其在實際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潛力。
參考文獻:
[1] Peng Y, Xie E Y, Zheng K, et al. Nutrition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cultivated seaweed Sargassum naozhouense Tseng et Lu [J]. Mar Drugs, 2013, 11(1): 20-32.
[2] Rui Zhang, Xinxin Zhang, Yingxue Tang, et al. Composition,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argassum fusiforme polysaccharides: A review [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0, 01(228): 115381.
[3]熊海霞, 皮彩玉, 葉琬褀, 等. 馬尾藻巖藻黃素的提取條件優化及抗氧化、抗炎作用[J].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24, 45 (12): 120-127.
[4] Qinbing Xue,Bing Wang, Jie Feng,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e-enhancing effects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extracted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4, 06(270): "132497.
[5] Miao Yu, Yubin Ji, Zheng Qi, ea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J]. Saudi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7,04(25): 464-468.
[6] Xuhan Wu, Wenqing Li, Shengjie Li,et al. Hypolipidemic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and its ultrasonic degraded polysaccharide on zebrafish fed high-fat die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4, 09(276): 133771.
[7] Suthida Panwong, Kittiya Phinyo, Kritsana Duangjan, et al. Inhibition of dengue virus infection in vitro by fucoidan and polysaccharide extract from marine alga Sargassum sp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4, 09(276): 133496.
[8] Fernando Amador-Castro, Tomás García-Cayuela, Hal S. Alper, et al. Valorization of pelagic sargassum biomass into sustainable applications: Current trends and challeng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1, 04(238): 112013.
[9] Sejal Pal, Anjali Soni, Nidhi Patel, et al. Phytochemical profiling, antioxidant potential 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 Sargassum prismaticum extracts: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24, 04: 2344745.
[10] Bruna Lago Tagliapietra, Rebeca Salvador-Reyes, Camila Costa Pinto, et al. Nutritional and techno-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brown seaweed Sargassum filipendula [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4, 09(191): 11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