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監督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的重要體現,是打通黨和國家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保障措施。強化基層監察監督運行機制,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監察監督在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功能。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基層監督存在的現實困境和問題,提出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監督工作的對策與建議,不僅包括監督執紀機制,還有治理監督機制,真正保證推動治理任務依法依規、保質、保量、按時落地。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監察監督;機制
強化基層監察監督運行機制,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監察監督在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功能。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監督工作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的重要體現,是打通黨和國家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保障措施。通過調查研究基層監督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法,總結經驗做法,深化規律認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破解疑難雜癥,為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從調研中發現梳理基層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對基層監督工作的思想認識不足,操作性不強
基層黨員干部對于基層監督認識不足,沒有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看待監督工作,沒有養成主動接受監督的習慣。有的基層紀檢監察機構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認識有誤區,對監督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整體部署,工作零敲碎打,沒有系統性和協同性。面對一些重點工作和突發事件雖然全程參與、一線主抓,但是真正起到什么樣的監督職責,注意事項認識不清。
(二)基層紀檢監察工作點多面廣,力量不足工作不夠規范
紀檢監察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監督戰線點多面廣,工作任務重且要求高。由于基層工作繁雜,人少事多,雖然各縣區鄉鎮村(街道)和各單位都已經設立紀檢監察機構或者有專職紀檢干部配備,但非專職狀況仍然存在,投入紀檢監察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配合開展監督執紀工作有心無力。
(三)從基層監督隊伍看,業務能力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基層普遍存在紀檢監察干部的業務能力參差不齊,除了要具有堅定的黨性原則,還需要熟練掌握政策業務,部分鄉鎮(街道)紀委(紀工委)書記未從事過紀檢監察工作,有的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調動頻繁,新手多、能手少的問題較為突出。缺乏程序意識,在案件查辦上難有突破,導致辦案整體質量不高。在紀檢監察干部中,很缺乏法律、金融等專業的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對紀檢監察業務系統培訓少,也急需對基層監督人員相關法律法規、金融知識的培訓,提升綜合業務能力。
(四)基層紀檢監察監督機制還不完善、保障不到位
從監督機制建立和運行情況看,雖然各縣區鄉鎮紀委通過制定規章制度、日常工作例會等形式,組織開展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村級職權范圍內的業務知識學習,提高紀檢干部綜合能力。但是仍然缺乏日常監督長效化的機制,對于監督渠道和監督方式方法單一化,尤其對于嚴格履行“村事鎮審”機制和“村級監察”機制,落實還不到位,沒有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作用,對村級重大事項決策、“三資”管理工作缺乏全過程監督。
根據調研的情況分析,造成基層監督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環境上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因素,但本質上還是監督機制不完善,沒有理順基層監督工作各環節。一是體制方面仍需改進,基層紀檢委員和監督員的設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基層監督觸角,充實了監督隊伍,但這些人員編制仍屬于自身部門,主責工作是各自在部門內的份內工作,監督工作并非主業主責,在監督本單位紀律執行情況和自我監督時稍顯乏力;二是業務能力仍需提高,雖然紀檢監察機構會定期抽調一些基層紀檢委員和監督員參與日常監督,但受限于監督工作的特殊性和全面性原因,基層監督工作者對各類法律條文、規則制度普遍存在把握不準、掌握不全面問題;三是監督內容仍需細化,根據改革要求各部門紀檢監察工委雖然制定了配齊基層紀檢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案,明確了專職人員和工作職責,但總體內容屬于方向性指導,沒有具體涉及各行業人員具體職責,監督內容細化方面存在不足;四是紀檢干部業務能力仍需提高,對業務知識掌握不夠熟練,對違紀事實量紀時不夠準確。對于四種意識形態的理解運用還缺乏經驗。尤其對于鄉鎮紀委辦案能力不夠高,證據不夠扎實,定性不夠精準等問題;
二、強化基層監察監督運行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一)落實黨內法規制度執行責任制,厘清基層監督職責
基層監督職責落實關鍵在于制度的執行情況,尤其對于追究職責依規依紀依法,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務必建立健全有力的責任追究機制。嚴格落實執行責任制度,不放縱不冤枉。一是督促黨委“既要掛帥更要出征”,把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真正把主體責任擔起來,細分責、硬落實、嚴考核,切實做到真抓真管、實抓實管。二是結合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進一步厘清紀委監督責任的具體內容和職責邊界,正確把握運用好“四種形態”,積極協助黨委開展工作,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
(二)延伸觸角加強部門聯動,拓展基層監督廣度
制定監督推動實施方案,列出監督檢查清單,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采取“室組地”聯動、專項監督、巡察監督、交叉督促相結合的方式強化監督,聚焦縣直相關部門公權力責任落實情況和鄉鎮主體責任壓緊壓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全面加強基層監督,大膽探索實踐“縣級統籌、單位主抓、基層協同”基層監督運行體系,積極推進基層小微權力公開平臺建設和陽光問廉工作,進一步建立完善基層監督制度規范體系。
(三)強化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提升基層監督工作質量
定期對紀檢監察干部全員輪訓培訓,黨規黨紀國家政策和專業技能業務,增強自身業務知識儲備量,提升發現和挖掘問題根源能力,建設業務能力強,專業水平高,辦事風格硬的紀檢監察隊伍。尤其加大加強村級紀檢隊伍建設,從提升干部能力本領入手,對村級紀檢委員加強業務培訓,主動發揮村級紀檢委員“零距離”監督和化解矛盾陣地優勢,督促村級紀檢委員履行職能職責。
(四)強化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
發揮群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的優勢,強化民主監督的組織優勢,發揮民主監督作用。認真辦理群眾各種形式的信訪舉報案件,運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支撐搭建高效便捷舉報平臺,充分發揮群眾參與和媒體監督作用,敢于公開監督內容、過程,實施結果,把群眾參與評判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加強宣傳引導,妥善處置各類輿情,加大通報曝光力度,及時反饋監督成效。
(五)建立基層常態化監督機制
積極探索將部門、鄉鎮、村行使公權力的人員權力清單化的管理模式,劃清權力邊界。依托黨支部會議、黨員會議、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紅白理事會等,發揮村紀檢委員、監察聯絡員、村務監督委員的作用,強化對基層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對開展監督情況加強考核,督促做好有效監督。全面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真正構建起對基層公權力行使有效監督制約的體制機制。
三、結語
總之,全面加強和改進基層監督工作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時代性、實踐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舉措,對出現的苗頭性問題早提醒早教育,建立完善全方位全時段監督機制,重在日常監督管理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促進干部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