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江涌春潮,大沙正奮楫。超千畝魚塘集約化、建設水產品預制菜深加工中心、打造特色品牌產品……肇慶四會老區大沙正在打造現代漁業融合示范產業園區!
大沙鎮立足5.9萬畝魚塘的自然稟賦,在黨建、技術、金融“三大”賦能的基礎上,集中力量充分盤活該鎮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聯合佛山市禪城區駐四會市大沙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持續發力,精準施策,實施“魚塘升級+優質企業”策略,促進魚塘“身價”增值和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條具有大沙特色的農業產業振興新路子。該鎮積極盤活特色水產資源,聚焦引入優質養殖項目,全面推行數字化水產養殖模式,推動傳統農業邁向規?;?、產業化、品牌化發展。2023年,大沙鎮深化與肇慶市太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在優質水源地仁馬村打造千畝以上連片“美麗漁場”。目前,1200畝分散低效的小型魚塘已完成清退集約,并有序開展連片標準化升級改造,致力于發展高位池養殖和5G物聯網智能化養殖,千畝“美麗漁場”初步建成,魚美蝦肥產業旺。
駐大沙鎮工作隊聚焦產業興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基礎先行、龍頭領軍、品牌塑造、鎮村受益、漁旅融合“六位一體”,全力推進大沙鎮特色水產養殖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助力推動四會鄉村全面振興和“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作出大沙貢獻。
基礎先行打造產業興旺“源動力”
走進四會市大沙鎮仁馬村,這里地處綏江支流邊,西與鼎湖區蓮花鎮接壤,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魚塘星羅棋布,水質優良,水產養殖歷史悠久,發展水產養殖業擁有良好的基礎。
駐大沙工作隊有關負責人呂潔介紹,圍繞大沙鎮5.9萬畝魚塘的基礎條件,工作隊聯合大沙鎮在仁馬村1200畝養殖魚塘推出“政府主導+村社集約+國資護航+企業改造”集約新模式,由四會市匯盈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對仍在承包期限內的養殖戶依據現有相關青苗補償標準進行補償,通過租賃的方式集約魚塘,并對其進行簡單整理修繕,這是肇慶首宗由政府牽頭、國資護航、村委作主體魚塘集約改造項目。大型農業龍頭企業進駐后實現了魚塘提標升級、農業產業延伸和農民增收致富。這是大沙鎮對推進“百千萬工程”和農村“三資”改革生動探索的體現。
此外,大沙鎮還成立了水產養殖協會黨支部,由德高望重的鄉賢、村支書及具有成功養殖經驗的大戶擔任支部委員,水產養殖協會黨支部鼓勵黨員帶頭積極爭先創優,交流養殖、銷售經驗,主動從養殖技術提升、產品深加工、市場營銷拓展等方面尋求突破,輻射帶動廣大養殖戶發展致富。
龍頭領軍培樹產業興旺“競爭力”
肇慶市太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產出鮮活鱸魚2280噸,為大沙鎮現代農業發展發揮了龍頭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
為進一步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駐大沙工作隊全力支持太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大沙鎮陳沖村(廣東省鱸魚專業村)建設水產品預制菜深加工中心項目。陳沖村鱸魚養殖獲評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
據悉,該項目主要生產產品包括切片魚柳、酸菜鱸魚、剁椒魚頭等,總投資為2000萬元,將建設兩條生產線,為當地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安上“新引擎”,注入“新動力”。
品牌塑造挖掘產業興旺新“牽引力”
在佛肇兩地黨委、政府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駐大沙工作隊充分整合兩地消費幫扶和農產品特色資源,以休閑食品、特色小菜為小切口,創新打造“大沙漁”區域公共品牌。
目前,大沙鎮已成功推出以“大沙漁”為主要原材料的江湖魚塊、江湖魚仔、魚丸、甘竹鯪魚罐頭等四款手信產品,同時聯合四會供銷社打造首個“大沙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展示館,推動手信產品進館、入柜銷售,激發特色水產養殖新經濟增長點。
工作隊還通過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宣傳大沙鎮鄉村振興發展面貌和成果,進一步提升大沙鎮區域公共品牌的影響力及商業價值,拓寬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接下來,大沙鎮將全力打造集“水產養殖+漁業觀光+漁鮮美食”于一體的現代漁業融合示范產業園,奮力將四會市大沙鎮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后花園、康養地、體驗地。繼續深化與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肇慶學院等高校合作,提純復壯種苗,探索健康養殖技術,提高“大沙漁”品質,開辟科普園地、喂養體驗、休閑垂釣、檢驗檢疫、數字展示,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讓“大沙漁”跳出四會,躍入灣區,游向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