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代陜西徽州廟學文化空間述論

2024-01-01 00:00:00唐作莉
絲綢之路 2024年4期

[摘要] 明代是廟學的增制、規范化時期。廟學以特定的建筑符號、空間序列和儀式活動傳達官方禮制和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教育空間與教育儀式的結合。明代陜西鞏昌府徽州自弘治二年至萬歷四十四年(1489-1616)重修廟學,反映了廟學歷史沿革、廟學文化空間、祭祀教化,以及廟學在興學育人、修明教化、穩定邊疆和形塑社會文化記憶方面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明代; 徽州; 廟學碑記; 康海; 文化空間

[中圖分類號] K248"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1005-3115(2024)04-0027-08

一、徽州廟學修葺背景

本文所言“徽州”即今甘肅隴南市徽縣。徽州、徽縣皆因徽山得名。秦時在漢中、隴西二郡之間,史未詳何屬。漢置河池縣(王莽改樂平亭),屬武都郡。北周改為南岐州,曰鳳州。隋改鳳州為河池郡,開皇初廢郡改縣。唐仍為河池縣,屬山南西道。南宋建炎、紹興間宋金交爭,吳玠兄弟憑以固蜀。元至元元年(1264)改為徽州,屬鞏昌路。明洪武十年(1377)降為縣,后復升為州,屬陜西鞏昌府徽州。徽縣,諸山環峙,兩水合流,西控天水,南連漢中,自古為秦隴屏障,巴蜀要沖。隴蜀有事,河池在所必爭[1]。明郭從道《徽郡志》云:“明興置郡,顧山河佳麗,風物宣朗,且介于隴蜀之間,天然四塞,實稱形勝,視他郡亡多讓焉。”[2]9

廟學由“廟”和“學”構成,“廟”指孔廟,“學”則主要是指古代國家創建的各級官學,包括京師國學(太學、國子學)以及全國各地府州縣學。“廟學合一”教育規制是一個重要歷史現象,它與科舉制度一起,在古代中國延續長達千年之久,一部中國教育史就是由“學”到“廟學”的發展史。廟學作為儒學及教育文化的物質載體,在中國文化及教育發展史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2016年,國家文物局《關于開展文廟、書院等儒家文化遺產基本情況調查的通知》(文物保函[2016]1333號)指出:“以文廟、書院等文物為代表的儒家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物質載體,也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文物類型……切實加強儒家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充分發揮文物的公眾文化服務和教育功能。”[3]對地方廟學的研究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儒學文化空間傳播的重要途徑。本文研究徽州廟學在興學育人、修明教化、穩定邊疆和形塑社會記憶方面均有其特殊意義。

明洪武二年(1369),太祖初建國學,表明“京師雖有太學,而天下學校未興。宜令郡縣皆立學校,延師儒,授生徒,講論圣道,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4]1686。同年,明太祖詔令地方設學。明代統治者崇儒設教,對地方儒學十分重視,《明史·選舉志》云:“蓋無地而不設之學,無人而不納之教,庠聲序音,重規疊矩,無間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此明代學校之盛,唐宋以來所不及也。”[4]1686廟學建筑不斷被修建,如泮池的定型,敬一亭、啟圣祠的增建,鄉賢、名宦二祠的分立等,皆完成于明代,在豐富廟學空間、擴大規模和加強軸線的同時,完成了一個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建筑系統,更加規范了封建社會秩序在廟學建筑空間中的象征體現。明代全國府、州、縣設學率高達94%,廟學的修繕、學校文化空間的構建成為地方上的經常之舉。

徽州廟學修葺,與明嘉靖前期的教育改革一脈相承。康海在《廷對策》中提出的振起學校之教、選惟其才而不盡拘流品等救弊之策。康海嘗言:“道以無定為真,學以適用為是,文以達質為良。三代堯舜罔有不同。至有宋以來,執一以為道,訓詁以為學,庸冗以為文,論其學則有,適于用則無,講一身之行為似是,就國家之急難則非也。”[5]他終身踐行孔孟之教,經常為各地孔廟、廟學、書院的修復和修建撰《記》,為鄉試錄撰《序》,希望能培養出德業皆佳的正人君子,致其道以治理天下。王世懋《對山集原序》云:“先生當長沙柄文時,天下文弱矣。而先生又以太史公質直之氣倡之,一時學士風移,先生卒用此得罪廢,而使先秦兩漢之風至于今復振,則先生力也。”[6]319

嘉靖前期成為明代歷史上整頓學風成效最為顯著的時期,對地方教育秩序進行了全面整頓,這也為萬歷前期的教育改革確立了目標。嘉靖時期,始設啟圣公祠,祭祀對象進一步擴大,地方儒學的教化功能加強。明代徽州重修廟學碑文,記錄了廟學整修、廟學空間布局以及廟學祭祀功能等相關問題。廟學制度進一步向民間傳播和推廣趨向完備,即便是窮鄉僻壤,仍有千百學子前來求學,是因為學校興盛于此。士子習風端正,當地民風淳樸,教化便更容易推行。明代平民向上層社會流動機會占了整體官員的一半以上,證實了萬歷年間禮部報告“績學博一第者,強半寒素之家”。[7]儒學教化得到了發展和鞏固,對13世紀以后一直到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陸培曾說:“圣天子加意右文崇尚儒術,四方萬里之士欣欣向風。弦誦相勵,每賓興之。歲執經而待試者,雖山陬僻壤,不下數千百人,學校之盛于茲,極矣。夫學校為起化之原,學者日夕期間,師儒董而率之,由乎。仁義道德之途,以養其中和茂美之材,使人有所慕悅而生遷善之心,士習端而風俗淳,風俗淳而教化行,學校之所系,蓋纂重矣。”[8]康海《陜西壬午鄉舉同年會錄序》:“予覽傳記之所載,關中風聲氣習,淳厚閎偉,剛毅強奮,有古之道焉。”[6]365

二、徽州歷代廟學碑記

徽州廟學始建于洪武初年,歷經弘治、嘉靖、萬歷年間多次重修。《徽郡志》載:“廟學原在東街,鐘樓山之麓。”明洪武七年(1374),知州金堅創修,時規制不全。弘治元年(1488),知州劉濟擴建學署,建明倫堂,修大成殿。明成化七年(1471)及嘉靖三年(1524),知州孫蕃成、白松相繼修葺。“中曰‘明倫堂’,壁刻御制臥碑,左為‘興詩成樂齋’,右為‘立禮齋’,祭器庫趨東為儀門,直南為庠門。學正一員,訓導二員,敬一箴碑亭在明倫堂后。”[2]26

目前學界關于廟學的研究已趨于完善,在研究內容上,涉及廟學沿革、田產來源、廟學祭祀禮儀、廟學與科舉、廟學與區域文化發展、建筑風格與布局藝術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等。在研究方法上,交叉學科研究增多,如從建筑學和建筑現象學角度解讀廟學建筑空間,解構廟學建筑的教化旨趣和教育意蘊;地方廟學除山東孔廟、府州縣學外,地區文廟或都有較深入的研究,而以某地廟學反復重建和修繕為視角,來探討這一重要歷史現象背后的意義和價值的成果還較少。筆者將結合幾通遺存于甘肅徽縣的明代廟學碑記,考察明弘治初至萬歷末百余年間徽州廟學盛況及文化空間布局。

明代徽州廟學碑記今存5通,最早為明弘治二年(1489)劉健撰《徽州重修廟學之記》,最晚為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解古撰《徽州重修廟學碑記》,前后歷時100多年。現釋考如下:

(一) 明弘治二年(1489)劉健《徽州重修廟學之記》

劉健《徽州重修廟學之記》,明弘治二年(1489)鐫立。“賜進士出身、嘉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知制誥同知經筵事、國史總裁、洛陽劉健撰。” “賜進士出身、資善大夫、戶部尚書、侍經筵官、襄城李敏篆額。”“賜進士出身、通議大夫、南京大理寺致仕、卿加資政大夫、前監察院右僉都御史、乾陽宋欽書丹。”碑原在徽縣政府后院,今遷至周主山。碑高220厘米,寬108厘米,楷書29行,滿行48字(圖1)。《徽郡志》有錄文而不完整,題作《重修廟學記》,題下注:“洛陽劉健,大學士。”蔡副全《隴南金石題壁萃編》有完整錄文[9]。

弘治初,徽州廟學在知州劉濟倡導下重建。劉濟于明成化末任徽州知州。《徽郡志》卷5《秩官志》載:“劉濟,字洪仁,河南郟縣人,舉人,成化二十二年任。家居孝親,親沒廬墓,居官豈弟,政務平易節省,里甲一毫不妄取。建學校,作興士類,至于愛養元元實古之循良也。故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門,殆濟之謂與。歷升遼東苑馬寺少卿,入名宦祠。”[2]89劉健(1433-1526),字希賢,洛陽人,天順四年(1460)進士,弘治二年(1489)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知制誥同知、經筵事國史總裁”。《明史》卷181《劉建傳》贊曰:“健學問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器局嚴整,正己率下”,“其事業光明俊偉,明世輔臣鮮有比者”。[4]4810

劉健《徽州重修廟學之記》反映出“興學社教”的崇儒興學思想與他一向崇信并專注于儒家思想學說一致。《重修廟學之記》開篇記載弘治初年教育現狀不能令人滿意:“我皇明法古為治,學校之設遍于海宇。然而教化之行,人才之出,不能以皆盛,此蓋系之司作興之責者。”接著說振興教育乃士大夫之責:“徽去長安西逾千里,即漢河池縣地,屢為羌戎所居,其士風文化比之長安近地且有不逮,況四方之郡邑之盛者乎?故學宮宣圣廟,雖建自國初,而迫狹蕪陋,不稱規矩,士大夫咸病之。”本次廟學重修,主要是于山巔建“御書閣”,在明倫堂后建“講堂”,“為諸生舍十有二楹”。此外,又于“明倫堂舊基稍西建堂,堂之前建大成殿,殿之前建東西二廡,戟與靈星二門,以至學之齋舍、廚庫、倉庾、門垣之屬,悉易舊以新,煥然弘麗”。

廟學重建為的使“諸生瞻禮新廟之余,能因之感廢興起,以窺夫子之門墻而上沂堯舜以來所傳之道”,祭禮是崇圣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明代,“天下之學自京師以及四方,皆立廟以禮宣圣,及其高第弟子自顏、孟而下。蓋因學而祀先圣先賢”。從《重修廟學之記》可見徽州廟學重建傾注了許多人的心力,尤其知州劉濟“作興倡導,以言以身,誠無怠于初心”,最終目標是為了“徽之士風文化,自是將丕振大行,而人材之出彬彬其盛矣”。

(二)明嘉靖四年(1525)唐龍《重修廟學記》

唐龍《重修廟學記》未見碑刻遺存,文載《徽郡志·藝文志》卷8 [2]192-195。題下作“蘭溪唐龍,吏部尚書、前提學副使”,銘文撰于嘉靖四年(1525)。唐龍,字虞佐,蘭溪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除郯城知縣,擢陜西提學副使,遷山西按察使。嘉靖七年(1528)改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諸府。歷吏部左、右侍郎,召進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卒,贈少保,謚文襄 [4]5327-5328。

唐龍《重修廟學記》稱,嘉靖元年(1522),“其學已圮。憮然興嗟,亟命所司撤而新之”。先是御史鄭維新“發官帑銀三百有奇”,由“知州白松以經始”,第二年,御史陳講嗣又“發米百斛有奇”,“斥知州朱純代之”。廟學落成于嘉靖四年(1525)春二月。新建廟學,“輪奐孔飾,規緒用新,宮墻嚴嚴,齋廡翼翼”。陜西提學副使唐龍受天子之命督查關西學校,唐龍主學政,身負朝廷之命而夙夜在公。著意于士風教化,以正君善俗為念。希冀學士子弟乃至百姓能夠主敬、主誠、主明,行君子之道。

(三) 明嘉靖六年(1527)康海《徽州重修廟學之記》

康海《徽州重修廟學之記》,明嘉靖六年(1527),“賜進士及第、前翰林院國史修撰、儒林郎、經筵講官武功康海”撰文,碑原在徽縣原政府后院,今移入周主山。碑高240厘米,寬95厘米。額篆“徽州重修廟學之記”8字,正文楷書21行,滿行41字(圖2)。

康海《徽州重修廟學之記》與唐龍《重修廟學記》僅間隔兩年,實為第一次工程的延續,兩次重修均在知徽州朱純主持下進行。《徽郡志》卷5《秩官志》載:“朱純,山西陽曲人,舉人。由秦州調本州,嘉靖二年任。歷官六年,升夔州府同知,未之任,解官回。”[2]93康海(1475-1540),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陜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以詩文名列“前七子”之一。著有詩文《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沜東樂府》等[4]7348。

康海《徽州重修廟學之記》載:“學之修于前御史鄭君維新,洎陳君講。二君去,工乃中止。故段、劉二君與成、司二君力成之。”“段、劉二君與成、司二君”即監察御史段汝礪(字良臣)、巡按御史劉濂(字浚伯)、分守參政成文、分巡僉事司迪。康海認為自正德以來,朝廷重視廟學建設,推學校教化之功,所謂:“肆習有地,儀形有法,然后士彬彬然興起也。”碑文記錄此次廟學修復“廟學、宮署皆更建之,而廟學規模,視昔宏遠矣”。因此,康海感嘆道:“諸君子之崇重斯文,其心亦已至矣。豈非西土士大夫之幸耶?”“夫子之道德,具在方冊,徽之多士,其亦因諸君子作新之意,以自新乎?此諸君子之意,而汝多士所以聚而求之者也。于此而不知所用心焉,則亦且以貽諸君子之羞矣。非西土士大夫之所幸,與予之喜談樂道乎是者也。多士尚亦重,自勉懋乎哉!”康海借用《詩經·小雅·六月》中所言的“文武吉甫,萬邦為憲”一句來贊頌唐龍文武兼修,可謂切實。

(四) 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張輿《重修徽州文廟學宮碑記》

張輿《重修徽州文廟學宮碑記》,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立,碑原在徽縣政府后院文廟前,今移至周主山。碑高195厘米,寬87厘米。篆額“重修徽州文廟學宮碑記”10字。正文楷書27行,滿行46字(圖3)。張輿,長安人,時為“徽州儒學訓導”。本次廟學重修在徽州知州耿熠主持下進行,據碑文:“先生名熠,別號肖橋,世為山東歷城人,登丙午鄉進士,相協贊而有芳績者。”

張輿《文廟學宮碑記》距康海《重修廟學之記》長達80年整,其間是否有重修,不得而知。“于門數弊壞,廊廡頹圮,殿后明倫堂、齋房率各□□□,堂后敬一亭□毀滋甚。”昔日之陋,可見一斑。此次重修,徽州判官衛民化負責“清理泮池”,吏目周于思等“董治廟學”。工程包括“□欞星門,戟門、兩廡,鄉賢、名宦祠堂貳,齋房增移門墻,□□佰□余,引山泉水流泮”等。經200余日修葺,“廢者修,傾者舉,斷毀者餙,虧塌者鞏”,致使“廟貌聿新,堂宇輪奐”。

(五)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解古《徽州重修廟學碑記》

《徽州重修廟學碑記》,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儒學學正上郡解古”撰文。碑原在徽縣原政府后院碑亭內,今移入周主山。碑高200厘米,寬85厘米。額篆“徽州重修廟學碑記”8字,正文楷書16行,滿行49字(圖4)。

碑稱“乙卯春首,張公以三晉人杰,科第世家,來守茲郡”。“乙卯”即萬歷四十三年(1615),“張公”者,萬歷徽州知州張大化。張伯魁《徽縣志》卷4《官師》載:“知州張大化,萬歷中任,山西人。”[10]可見廟學在張大化知徽州時重修。“若齋廊,若鐘樓,仍而葺之;若黌門,若經鼓,煥而新之。”“于后山則筑墻填坑,以接地脈;于前峰則壘土補缺,以接天風;于堂后西道門,則塞其舊,移于戟門外……又各植樹百株,以助生氣。”重修后,“朝拱圓滿,門墻增美……燦然輝飾,郁然改觀”。

徽州廟學在明弘治、嘉靖、萬歷時期經歷了五次修繕。從修繕原因看,一是戰火致廟學破敗,碑記中有“兵燹焚毀”字樣。二是年久失修,或因規制狹隘,進行擴建修葺。如知縣劉濟就任后,對文廟進行了整修,重點整修明倫堂、講堂、大成殿等,并對廚房、倉庫、宿舍、院墻等進行了補修。從修繕的間隔時間看,間隔最長為80年,最短僅隔兩年。從徽州廟學修繕倡導和參與人員看,早期取羨余之財于學官、當地政府官員、巡按御史、監察御史,于士民之愿助者。后期則以官紳商合力為主,生員也奔走出力。從修繕規模和目的看,其中規模較大、也是為完備建置的有兩次,分別為明弘治二年(1489)和萬歷四十四年(1616)。

三、廟學的文化空間

《禮記·祭統》有云:“祭者,教之本也。”[11]“古人每事必祭其始之人,耕之祭先農也,桑之祭先蠶也,學之祭先師也,一也。”[12]祭祀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以傳授儒家經典為主要內容,“祭”將圣師孔子和先圣先儒作為享祭者,以實現廟學合一這一地方學校教育形式。廟學既肩負著“學統”的傳承,又擔負著重建“道統”的任務。

據《徽郡志》:“文廟,在明倫堂之前,東西兩廡,前為戟門、為伴池,左右有碑亭,前為靈星門。”[2]36“靈星門”或稱“欞星門”,是文廟的正門,位于中軸線上,使文廟顯得更加莊嚴。上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用來贊譽孔子。泮池位于欞星門內,呈半圓形,四面環水,是學海的象征。一是為了阻隔外界的干擾,二是讓人有足夠的時間來整肅儀容。廟學主體空間,由大成門、大成殿、鄉賢祠、名宦祠和東西兩廡組成。嘉靖《徽郡志》載:明宦祠在泮池左,鄉賢祠在泮池右。大成殿東西兩廡。大成門又稱戟門,是文廟的第二道門,也是通往大成殿的正門,兩側是鄉賢祠、明宦祠。大成殿是文廟最核心建筑,位于中軸線的中心靠后位置,宏偉莊嚴。“大成”二字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13]。東廡和西廡分布在大成殿兩側。主體空間是專門用來祭祀的場所。目的是讓參與者在祭祀儀式中感受禮儀規范并在潛移默化中認同儒家文化。鄉賢祠中奉祀的是本地有志之士,名宦祠中奉祀的是清正廉潔、造福百姓、政績卓著的縣官。這些被供奉的人物使文廟學子心生敬畏,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明倫堂位于中軸線上,為講學所用。尊經閣即藏書閣,是存放典籍的地方,位于明倫堂之后,便于學生學習。魁星閣和文昌宮體現學子對于金榜題名的期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如忠義祠、禮樂器庫、碑亭等輔助性建筑,用來存放器物和碑刻等。

新任官員下車伊始祭孔、地方廟學的完善程度、用以盡事神之誠。既是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考察,亦通過當地百姓對神明的尊重、祭物的隆重、廟宇的修繕,可看出當地的教化水平。官員須在為政期間,積極修繕廟學,推行當地教化。廟學的修舊起廢是化民成俗的方法,可以促進地方教化。廟學既是祭祀孔子和先賢先儒的專門場所,又是傳播儒學的知識園地。“自京師已達于天下郡邑,無處無之之境地。”[14]

明興200年,禮樂制作向出三代,至于建啟圣之祠,正先師之號,此我圣天子千古獨見,海內志文敬得收攬今志祀典無其所重焉。“洪武初知州金堅創,永樂十二年判官孔仕通、成化七年知州孫蕃、二十三年知州劉濟開拓。嘉靖六年知州白松、朱純奉巡按御史段公、汝礪劉公濂檄增修知州王時雍舒良材相繼葺焉。”[2]36啟圣祠,在文廟左,嘉靖十年(1531)知州周璋奉皇帝建立。名宦祠在泮池左,祀宋開府吳公玠、宣撫吳公璘,國朝知州劉公濟、侯公禋,知州孟公鵬年重建。鄉賢祠,在泮池右,祀宋都統制曹公友聞孝子程公俊,國朝知州高公斗南知縣任公旒。知州孟鵬年重建。嘉靖九年(1530),詔地方各學祭啟圣公之后,地方儒學紛紛建立啟圣公祠。在廟學祭祀方面,鄉賢祠、名宦祠普遍設立。祭祀對象進一步擴大,儒學的教化功能則逐漸得到加強。“更定釋奠孔子祭品禮物、定廟學祭品數、增廟學從祀祭品、陳廟學四議、考正從祀名位、重定從祀位次。”[15]徽州廟學按照不同的功能劃分和教化作用,在擴大規模和加強軸線的同時營構了廟學豐富的文化空間意義。表明廟學是一個不斷生長的文化空間系統,變化之中有不變之主線 :“變”主要指廟學建筑系統在縱向時間維度上的形制、規模、內容上的生長;“不變”的是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的推崇,在乎精神的傳承,始終保持學人之祖的本色[16]。

四、廟學文化空間的傳承

由于廟學文化空間的時空屬性、活態傳承性等特點,要對非遺生存的廟學文化空間進行全面的保護和傳承,精神空間、社會空間、物質空間三者缺一不可。徽州廟學作為影響當時社會流動的文化空間,有多重職能:監督生員的日常學習并管理俸祿、作為提供藏書便利的場所、控制士子(或生員)來遴選更高身份獲得者和官員 [17]。“從明代地方學校設置的普遍性尤其在一些邊遠地區乃至一些儒學思想得到比較廣泛傳播的地區,科舉的成就并不因為其學校設置的廣泛抑或儒學傳播活動的增強而相應增高。這種現象,除了地區教育質量方面的原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可能是這些地區的教育更看重其‘教化’的效用。”[18]無論明代的學校最終如何變化成科舉的附庸,但學校本來所應當具備的教育理念還是得到了部分保留。在學校的設置、學生數量的限制以及科舉的整體意圖實施解額和分卷錄取制度的目的之間,包含了國家對于教育、文化以及人才選拔方面的系統構想和制度設計。

“五倫為百行之本,天地君親師,人所宜重。而天地君親之義,又賴詩教以明。”[19]盡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廟學祭祀活動的創新和改造都呈現出新氣象,但重道、尊師崇教的廟學祭祀功能內在精神延續,是廟學文化空間生命力之所在。廟學祭祀體現了儒家的學術風向,是歷代“道統”與“治統”爭鋒與交融的集中展示。尊崇孔子,就是尊崇儒家道統意識,更是尊崇以孔子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這是儒學祭祀的本質所在。廟學作為祭祀孔子的家廟,到君王祭祀的國廟。由歷朝歷代擴建修葺的曲阜廟學到遍及全國包括京師內的廟學、從廟學與學校的分離到廟學成為教育制度化的學校結構,可看到廟學無論其理念內核還是外在的空間結構都是一個動態的歷史發展過程。如果將廟學中的禮儀歸納為特定的教育儀式的話,那么廟學空間應是一個借助廟學特定的文化符號展開禮儀活動,實現儒生道德信仰的內化,成為儒教所要實現的崇高人格理想。

綜上所述,“廟學并置”格局所傳達出的獨特校園精神,蘊含著東方古典教育理念與社會文化精神的獨特校園規劃思想。廟學以校園空間結構、教育儀式為主的教育手段在一定意義上是當時核心價值和禮樂教化的展開。以廟學教育所蘊含的時空價值來審視當代大學教育的空間結構與教育儀式,教育空間內在體現教育儀式的需要和要求,既包含具象的空間,也包括儀式的空間。孤立的教育空間對人的影響是有限的,同樣孤立的教育儀式對人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教育空間與教育儀式的有機結合是教育的內涵所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部分的廟學文化,如何踐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方針,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一個時代話題。

[參考文獻]

[1](清)許容監修,李迪等纂.甘肅新通志[M].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

[2](明)孟鵬年修,郭從道纂.徽郡志[M] .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

[3]國家文物局官網:http://www.ncha.gov.cn/art/2016/8/2/art_2237_41435.html.

[4](清)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5] 康海.對山集[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688.

[6](明)康海.對山集[M].臺北:商務印書館,1999.

[7](明)葉向高等.明神宗實錄[M].臺北:“中研院”史語所校印本,1966:8.

[8] 來新夏,黃燕生,等.中國地方志文獻學校考[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

[9] 蔡副全.隴南金石題壁萃編[M].北京:中華書局,2021:413-416.

[10](清)張伯魁.徽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209.

[11](漢)鄭玄注.禮記·祭統[M].北京:中華書局,2015.

[12](清)顧炎武.原鈔本顧亭林《日知錄》[M].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430.

[13]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9:215.

[14]徐永文.明代地方儒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94.

[15](明)俞汝楫輯.禮部志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106.

[16]沈旸.東方儒光:中國古代城市孔廟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17]何炳棣著,徐泓譯.明清社會史論[M].北京:中華書局,2019:335.

[18]吳宣德.明代地方教育建設與進士的地理分布[J].教育學報,2005,(01):76-89.

[19]黃進興.優入圣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M].北京:中華書局,2010:143-146.

[作者簡介]" "唐作莉(1990-),女,漢族,甘肅靖遠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課程教學論、教育史。

[基金項目]" "甘肅省科技計劃軟科學專項青年項目“教育人類學視域下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23JRZK0525);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文旅融合視域下甘肅歷史文化街區文化空間建構研究”(2021B-371);隴南市社會化出資科技計劃項目“高師人文通識課程創新路徑發展研究”(2023-S·SZ-O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国产免费a级片| 日韩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性|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 国产自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日韩国产另类| 亚洲综合第一页|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免费aa毛片|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青青网在线国产|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久青草网站| 亚洲视频a|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伊人福利视频| 免费a级毛片视频|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天天操精品| 色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91亚洲精品第一| 亚洲日本www|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一本综合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中文成人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亚洲成网站|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久青草网站|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h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亚洲综合专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91青青视频|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久草中文网| 欧美精品v| 高清码无在线看|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亚洲乱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