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吐魯番石窟寺保護現狀與對策思考

2024-01-01 00:00:00高春蓮
絲綢之路 2024年4期

[摘要] 特殊自然環境下的吐魯番現存14處石窟,受自然因素和人為破壞等影響,整體保護基礎比較薄弱,文化信息逐漸消失,病害問題威脅石窟寺安全,考古研究、保護管理、展示利用等存在諸多問題,吐魯番中小型石窟寺問題尤為突出。堅持新時代文物保護工作要求,更加科學的病害治理、有效的管理保護、均衡的開展研究、高質量的對外展示,始終是石窟寺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吐魯番; 石窟寺; 文物保護; 文物利用

[中圖分類號] K879.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1005-3115(2024)04-0152-07

古代高昌(今吐魯番)位于吐魯番盆地,與于闐(今和田)、龜茲(今阿克蘇)并稱為西域三大佛教中心。吐峪溝、桃兒溝、木頭溝、連木沁溝、雅爾乃孜溝等多條溝谷遍布山間,溪水常年不斷,谷中草木茂盛、生機盎然,歷史時期的人們選擇在溝谷內開窟建寺、禮佛參禪。得益于吐魯番特殊的自然環境,盆地內保留了多處石窟及地面寺院、佛塔遺跡。由于吐魯番的石窟寺多分布在溝谷崖體上,長期暴露于自然環境之下,結構失穩、風化、水患、生物病害、壁畫脫落等問題突出,宗教變遷、人為損壞等均對石窟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近年來,文物部門對吐魯番地區的重點石窟寺實施了一系列的保護工程,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國家級、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大中型石窟寺,對小型石窟寺的保護力度比較小,保護基礎仍然很薄弱。鑒于此,本文以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長期從事吐魯番石窟調查為依據,從吐魯番石窟寺概況、保護現狀、存在問題、問題思考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吐魯番石窟寺概況

吐魯番石窟始鑿于公元4世紀,15世紀中葉被廢棄,延續時間1000多年。吐魯番石窟存續繁榮大體分為三個階段:高昌郡時期(327-460)為初建時期,高昌國時期(460-640)為持續發展時期,唐西州(640年至8世紀末)至高昌回鶻前期(9世紀中葉至12世紀)為繁榮時期。13世紀初,藏傳佛教傳入并影響吐魯番。14世紀末以后,因為戰爭原因,吐魯番的諸多石窟寺被毀,逐漸廢棄。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對吐魯番石窟大肆盜割,盆地內各石窟均遭到嚴重破壞。

吐魯番盆地現存14處石窟寺,除了吐峪溝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2處大型石窟寺,還留有12處中小型石窟寺遺址、1處摩崖造像及多處地面寺院遺址、佛塔遺址,這些石窟寺大多散落在火焰山各沖溝的崖壁上,自西向東依次是雅爾湖石窟、亞爾鄉石窟、大桃兒溝石窟、小桃兒溝石窟、葡萄溝石窟、烏江布拉克石窟、伯西哈石窟、勝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蘇貝希石窟、連木沁石窟、忙得古力石窟和斯爾克甫佛像石。根據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統計,現共存洞窟366個、摩崖造像1處,其中104個洞窟殘存壁畫,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分別為柏孜克里克石窟現存洞窟83個、有壁畫洞窟40個,吐峪溝石窟現存洞窟153個(溝東61個、溝西92個)、有壁畫洞窟22個,勝金口石窟現存洞窟13個、有壁畫洞窟6個,伯西哈石窟現存洞窟10個、有壁畫洞窟5個,雅爾湖石窟現存洞窟22個、有壁畫洞窟3個;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分別為七康湖石窟現存洞窟13個、有壁畫洞窟6個,大桃兒溝石窟現存洞窟10個、有壁畫洞窟5個,小桃兒溝石窟現存洞窟6個、有壁畫洞窟3個;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分別為亞爾鄉石窟現存洞窟7個、有壁畫洞窟1個,葡萄溝石窟現存洞窟21個、有壁畫洞窟11個,忙得古力石窟現存洞窟12個、有壁畫洞窟2個,烏江布拉克石窟現存洞窟10個、均無壁畫,蘇貝希石窟現存洞窟5個、均無壁畫,連木沁石窟現存洞窟1個、無壁畫,摩崖造像1處,斯爾克甫佛像石現存造像49尊①。目前,吐魯番的14處石窟寺、1處摩崖造像中僅柏孜克里克石窟為開放石窟,勝金口石窟、雅爾湖石窟計劃對外開放。

吐峪溝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是吐魯番諸多石窟中規模較大,也是最著名的兩處石窟群。其中,吐峪溝石窟是吐魯番現存開鑿時間最早的一處大規模石窟群,唐代稱“丁谷寺”,敦煌出土文書唐寫本P.2009《西州圖經》記載,“丁谷窟有寺一所,并有禪院一所”[1]。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高昌義和二年(615)七月馬帳”也記載有“丁谷寺瓜馬”[2]。麹氏高昌時期,吐峪溝石窟發展成為王家寺院,唐西州與高昌回鶻時期繼續沿用。柏孜克里克石窟鑿建于5-6世紀的南北朝時期,在唐寫本《西州圖經》稱“寧戎窟”[1]。唐西州時,柏孜克里克石窟發展為伊州、西州、庭州地區的一處佛教圣地,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后走向衰落。柏孜克里克石窟現存壁畫總面積1200余平方米,絕大部分壁畫屬高昌回鶻時期的遺存,該時期的壁畫以中原畫風為主,與敦煌壁畫相近,又融合古龜茲與中亞的藝術元素,形成了辨識度極高的回鶻畫風。柏孜克里克石窟是吐魯番眾多石窟寺中壁畫保存最多、內容最豐富、題材最多樣的一處大型石窟。吐魯番12處中小型石窟中除勝金口石窟、伯西哈石窟、雅爾湖石窟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過系列保護工程外,其他石窟基本上沒有實施過專門的保護工程,整體保存狀況較差。

二、近20年石窟寺保護現狀

近年來,文物部門對吐魯番的石窟寺實施了一系列保護工程,主要集中在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溝石窟、勝金口石窟、伯西哈石窟、雅爾湖石窟等國家級、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柏孜克里克石窟是吐魯番保存壁畫最多的一處石窟寺,壁畫題材豐富、繪畫風格獨特、多元宗教并存,以漢傳佛教為主,藏傳佛教并存,既有摩尼教洞窟,還有祆教元素,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該石窟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石窟木頭溝河防洪工程;2009-2013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畫保護第一期、第二期工程;2013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畫搶險性保護修復工程、絲綢之路新疆段文物保護工程—柏孜克里克石窟搶險加固工程、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窟前考古發掘;2017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安防工程升級改造及游客中心安防工程項目;2020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畫保護二期工程;2022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安防升級改造工程。

吐峪溝石窟作為吐魯番開鑿年代最早、洞窟數量最多、洞窟類型最全、沿用時間最長的一處大規模石窟群,不僅保留有精美的壁畫,還出土過大量珍貴文物,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掘項目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2009-2013年,組織實施了吐峪溝石窟崖體加固第一期、第二期工程;2015年,實施了吐峪溝石窟西崖坍塌段加固工程、基礎設施建設;2010-201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吐魯番學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及高校聯合對吐峪溝石窟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項目;2018年,實施了吐峪溝石窟寺安防工程;2020年,實施了吐峪溝石窟寺新發現壁畫搶救性保護修復工程;2021年,實施了吐峪溝石窟西崖北段洞窟集中區周邊崖體搶險加固項目、吐峪溝石窟新發現土遺址搶險加固工程項目、吐峪溝石窟文物保護利用設施(二標段)木棧道工程、河道整治工程;2024年實施了吐峪溝石窟遺址東崖南段危巖體搶險加固項目。

勝金口石窟近年來實施的主要保護利用工程有:2009、201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勝金口石窟組織了兩次考古發掘,發掘寺院2組、生活區1組、洞窟13個、居址27間,面積2000平方米左右;2012-2013年實施了勝金口石窟搶險加固工程;2012-2014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石窟—勝金口石窟防洪工程;2017年,對勝金口1-5號洞窟壁畫進行了保護修復;2020-2023年,實施了柏孜克里克—勝金口石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2024年,實施了勝金口石窟安防項目。

伯西哈石窟實施的保護工程有:2012年,修建了石窟看護用房;2015年,更換了石窟的保護標識牌;2017年,實施了伯西哈石窟搶險加固工程;2016-2018年,實施了伯西哈石窟壁畫保護工程;2023年,實施了雅爾湖石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

雅爾湖石窟也實施了系列保護工程。2015年,實施了交河故城雅爾湖石窟崖體搶險加固工程;2016年,實施了雅爾湖石窟崖體搶險加固、雅爾湖石窟壁畫保護修復工程;2019年,實施了交河故城雅爾湖石窟安防系統升級改造項目;2021年,實施了交河故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

三、吐魯番石窟寺存在的問題

石窟寺極易受到地質、風沙、生物等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吐魯番石窟寺整體風險性仍然很高。目前,吐魯番的石窟寺保護工作主要處在搶險加固等初級保護階段,且保護項目實施仍以國家級、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整體基礎性保護工作水平還比較低。結構失穩、風化、滲水等這些病害問題仍然是吐魯番石窟寺安全的最大威脅,系統性的石窟寺考古、文化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吐魯番石窟寺病害問題嚴重

吐魯番盆地的巖體主要由砂巖和礫巖構成,同時夾雜有少量的泥巖,巖體結構疏松,強度較低,遇水極易崩解,加之周邊生態環境極其脆弱,自石窟開鑿以來,不斷經受著自然和人為的雙重破壞,病害問題比較多。根據近幾年的石窟調查,吐魯番石窟存在的病害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各石窟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窟外崖體坍塌、窟內及洞窟之間崖體裂縫等結構失穩問題;第二,窟外墻體土質疏松,有風化切割造成的墻體裂隙,洞窟內及壁畫存在不同程度的起甲脫落、開裂起翹等風化問題;第三,吐魯番地表植被稀少,土質疏松,風化嚴重,且多地殼活動,容易造成崖體裂縫,當地降水雖少,一旦遇到降水極易出現小面積泥石流,沖刷剝離表層泥土,或通過裂縫流進洞窟,導致洞窟出現水害問題;第四,生物病害則主要是蟲鼠蛀洞等,因本地石窟所處環境干燥,植物和微生物病害情況較少,只有個別洞窟壁畫存在霉菌問題,但蛀洞、結網等病害問題比較明顯;第五,因石窟多分布在溝谷內的崖體上,窟區風沙大、風力強,大風時常伴有沙塵暴,石窟常年裸露于多風溝谷地帶,崖體疏松脆弱,其他自然災害對洞窟的影響也比較大;第六,洞窟壁面及壁畫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為涂鴉、書寫、刻畫和煙熏痕跡,尤其是歷史上宗教演變、國外探險家盜割等造成的人為切割、毀壞涂抹等破壞嚴重。

(二)吐魯番遺址類型多且分散,石窟寺遺址保護力度不夠

吐魯番作為新疆的文物大區,文物類型多、點多面廣,管理研究人員不夠,文物保護工作任務重、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困難。石窟寺作為吐魯番眾多遺址點的重要組成部分,石窟、壁畫等文物本體及周邊遺跡的保護利用工作才剛剛起步,保護技術難度大、工程實施周期長,很多相關工作仍需要長期推進[4]。目前,吐魯番石窟寺相關保護利用工程主要集中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對區保、縣保單位等大部分中小型石窟一直未開展保護工程。吐魯番現有的文物保護機構不同于敦煌研究院、龍門石窟研究院等專門的石窟寺保護研究機構,吐魯番石窟的管理與保護工作主要以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文物管理所、洋海—吐峪溝文物管理所、交河故城文物管理所等基層文物管理所為主,基層文管所的正式在編人員與聘用的保護人員有限,且需要承擔著除石窟寺以外其他多處遺址點的保護管理工作。吐魯番石窟,尤其是部分小型石窟保護狀況很差,各類病害嚴重,管理機構設置、保護人員配備、安全措施防范等方面也存在較多問題,所以整體保護工作量很大,保護力度跟不上。

(三)研究保護力量有限,學術研究布局不均衡

目前,結構失穩、巖體風化、水害等仍然是威脅吐魯番石窟寺安全的主要病害問題,有效的科學技術和保護手段還不能完全解決這些病害威脅,且吐魯番石窟本體、壁畫等相關保護工程的實施也很有限。石窟寺考古、保護、研究等方面的人才急缺,吐魯番當地的考古研究、技術保護等考古發掘與保護研究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有限,且需要承擔石窟寺、墓葬、大遺址等大量不可移動和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研究工作。吐魯番盆地保留的石窟寺及相關遺存比較多,而現有的石窟寺方面的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還遠遠不能滿足石窟寺保護研究的要求,尤其是本土從事石窟寺考古、保護利用、壁畫研究的專業技術人才更是有限。關于吐魯番石窟相關研究工作也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吐峪溝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等重點洞窟、部分壁畫題材的探討與研究,缺少對洞窟形制布局、石窟病害治理、技術保護等方面的研究。

(四)展示利用仍以傳統參觀模式為主

近年來,吐魯番的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仍然以石窟本體保護修繕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在展示利用方面還是以游客實地參觀為主,數字化展示、線上云展覽、線下精品展覽等參觀體驗模式比較匱乏。隨著石窟寺保護利用與對外開放的需要日益增長,公眾對石窟寺對外開放和展示水平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全國各開放石窟的游客參觀量增長迅猛,有些洞窟的接待量已經遠遠超出石窟所能承受的實際載客量,傳統的參觀模式對石窟本體、洞窟壁畫等造成的損害將是難以估計的。以上問題均對傳統的石窟寺展示方式提出了挑戰,形式多樣的數字化展示方式必將成為未來展覽展示的大趨勢,在石窟寺展示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四、吐魯番石窟寺保護利用對策

石窟寺保護利用研究不僅僅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問題,也屬于社會科學范疇的問題,是集地質學、材料學、化學、建筑學、美術學、考古學、歷史學、宗教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領域。所以,從事石窟寺保護研究相關工作必須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維度進行思考、加以研究[5]。

(一)繼續加大石窟寺的保護力度

大型石窟寺一直是石窟寺保護工程的重點,需要繼續加大對重點石窟的保護力度。與重點石窟寺相比,對各地中小石窟寺的保護重視程度還比較低,保護力度也比較小。其一,堅持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并重的原則,盡快通過分類、分步的方式,研究制定出科學有效的中小石窟寺搶救性保護方案。其二,進一步完善石窟寺保護利用研究相關工作制度,加大對各石窟健康監測和日常保護工作,通過開展定期評估,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避免重大安全險情的發生。其三,通過擴大石窟寺安防設施的覆蓋面,擴充石窟寺安全保護人員力量,對石窟寺集中分布區域實行多措并舉的綜合安全保護措施。其四,充分發揮社會治安、群眾監督、公眾參與的力量,不斷完善并切實落實好群防群治、聯合執法巡查制度,對破壞石窟寺等文物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和嚴厲打擊[6]。其五,中小型石窟的保護問題比較多,其中保護經費不足是一項重要原因,吐魯番的中小型石窟的保護多依靠自治區文物局劃撥經費和當地文物部門的門票收入,顯然無法滿足保護需要,急需拓展保護利用思路。其六,基層石窟寺管理和研究人才十分緊缺,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基層文博隊伍不穩定,管理能力、研究水平等整體水平仍然比較低,加大基層石窟寺人才培養力度、穩定基層文博隊伍也是目前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

(二)建立科學有效的石窟寺保護體系

石窟寺主要存在巖體風化、結構失穩、水害三大問題,對相關病害問題的研究已經超出普通工程地質學的研究范疇,涉及的研究內容屬于工程地質學的延伸內容,是更細微、更深化、更復雜的文物保護精細工程地質學問題。針對于結構失穩這一病害問題的研究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治理技術體系,風化和水害問題形成因素過于復雜,對于相關問題的探測分析、治理技術、保護體系等深層次問題的研究、關鍵性技術、新材料研發等仍然沒有實現重大突破,實現保護技術和新材料研發等關鍵技術的攻關,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石窟寺保護體系,解決好石窟寺保護中存在的主要病害問題等仍是目前石窟寺保護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6]。

(三)做好石窟寺相關領域的研究

石窟寺遺存無論是建筑、塑像,還是壁畫,都是當地社會環境的產物,反映的是特定時期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人文環境等,具有特殊的文化意境和主旨內涵。石窟寺的營造就是通過建筑、塑像、壁畫等藝術表現形式,引導人們更好理解和認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而起到思想教化、教育引導的作用。當前,石窟寺作為重要的文化場所之一,與博物館、文化館一樣,是展示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都能通過對歷史文化的展示和闡釋,向社會大眾展示歷史發展的原貌,讓人們在參觀的過程中能夠置身其中、身臨其境,近距離感受歷史的氣息、文化的脈動、時代的變遷[7]。石窟寺藝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過建筑、塑像、壁畫等多種藝術手法展現了栩栩如生的文化形象,對于推進中國傳統文化、新疆四史等課題研究提供了內容豐富、形態各異的實物史料。

石窟寺保護與研究屬于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范疇,需要建立多學科、多領域相互合作的保護模式和研究體系,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新疆石窟寺考古研究體系,建設與培養一支管理能力強、科研水平高、人員結構穩定的石窟寺管理和科研隊伍。做好石窟寺相關研究成果的社會普及,通過舉辦、參與石窟寺相關的學術會議、論壇、讀書會,申報新疆石窟寺考古調查、保護利用、價值研究等相關課題項目,策劃石窟寺及相關文物的展示展覽,向全社會展示歷史厚重、內涵豐富的石窟寺文化遺產,講好文物故事,講好中國故事。運用石窟寺考古的理論與方法和現代測繪技術來研究石窟寺遺跡,借鑒《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大足石刻全集》等為代表的石窟寺考古報告及考古調查報告的豐富經驗,做好吐魯番吐峪溝、柏孜克里克等重要石窟寺考古報告的出版工作[8]。

(四)提升石窟寺文化綜合展示利用水平

石窟寺旅游是石窟寺及相關文物展示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歷史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活動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以歷史文化資源為參觀對象,與一般的觀光游、消費游相比,對旅游開發、游客參觀等都有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以石窟寺和相關遺存為前提的旅游開發,必須以文物保護為前提,堅決避免景區過度商業化、娛樂化等過度開發行為,對石窟寺景區旅游承載量和重點洞窟的最大瞬時容量進行科學評估和核定,避免出現因過度開發而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對各開放石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測評,根據評估結果編制更加科學合理的石窟寺旅游展示規劃,通過限時限流、預約參觀、定制服務等方式規范和引導參觀活動。此外,提升開放石窟寺基礎設施建設、講解水平和服務質量是做好石窟展示的重要條件,要通過加大對石窟寺管理人員、講解員、服務人員等景區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力度,提升石窟寺旅游的服務質量[9]。對開放石窟寺實施展示陳列提質工程,對柏孜克里克、吐峪溝等石窟寺開放展示,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展覽模式,通過聯合辦展、巡回展覽、線上云展覽等方式打造石窟寺精品展。根據新疆石窟寺數字化保護中長期規劃,開展柏孜克里克等石窟寺壁畫、泥塑、洞窟的文物數字化保護和展示工作,規范石窟寺數據采集、加工、存儲、管理等工作流程,推進石窟寺數字資源管理和共享共用。

五、結語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石窟寺經受著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破壞,導致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等信息逐漸消失,石窟寺及相關遺存保護研究工作已變得非常緊迫。古代高昌作為西域重鎮,保留有佛教遺址、古城遺址、墓葬遺址、軍事烽燧等大量遺址點,吐魯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使這些文化遺產得以保存至今,但這些文化遺產在保護管理、病害治理、展示利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地表植被稀少、土質疏松極易造成巖體裂隙坍塌,嚴重威脅到遺址本體安全;石窟所在溝谷常年刮風,風力強且風沙大,對石窟本體及壁畫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基層文物管理部門人員數量有限,日常管理、保護研究等方面無法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等。如何更加科學的治理病害、更加有效的管理保護、更加均衡的開展研究、更加高質量的對外展示,始終是石窟寺保護、研究和利用的重要課題。新疆石窟寺保護利用作為全國石窟寺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傳播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吐魯番石窟無論在保護現狀,還是學術價值、現實意義方面,都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要求,積極探索更加科學有效的石窟寺保護利用之路。

[注 釋]

①文章中涉及數據、病害等均主要依據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成果,吐峪溝石窟新開展考古發掘后,洞窟新增至157個。本人作為調查組主要成員全程參與了新疆東疆、北疆片區的石窟寺專項調查,對兩個片區21處石窟寺、摩崖造像開展了實地調查、調查報告整理等工作,其中哈密地區4處、吐魯番地區15處(含摩崖造像1處)、昌吉州1處、伊犁州1處。此外,本人長期從事吐魯番石窟調查與研究工作,除發表有多篇吐魯番石窟寺、地面佛寺等調查研究類文章外,全程參與的《吐魯番中小型石窟內容總錄》已正式出版;現正在牽頭做《柏孜克里石窟內容總錄》,對柏孜克里克石窟開展全面調查。

[參考文獻]

[1]鄭炳林.敦煌地理文書匯輯校注[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89:75.

[2]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吐魯番出土文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159.

[3李剛,朱海生,胡振卉.關于吐魯番石窟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幾點思考[N].中國文物報,2021-09-10.

[4]劉芳.石窟寺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09):86-88.

[5]王金華,霍曉彤.石窟寺保護關鍵科學問題及關鍵技術探討[J].東南文化,2021(01):6-13.

[6]關于加強新疆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方案[Z].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報,新政辦發[202084]號.

[7]李懿.青海石窟寺藝術遺存現狀及其價值[J].收藏與投資,2021,(11):71-73.

[8]李宏松,何正萱.關于石窟寺保護的幾點思考[J].中國文化遺產,2021,(04):47-59.

[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Z],國辦發[2020]41號.

[作者簡介]" "高春蓮(1986-),女,漢族,新疆博樂人,碩士,文博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新疆石窟保護與壁畫藝術研究。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空間、儀式與觀念視野下的晉—唐吐魯番墓葬研究”(24BZS0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视频国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视频|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97狠狠操|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在线黄|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最新地址|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9啪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免费网址|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日本|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好吊日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在线专区|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少妇精品网站| 精品国产网站|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黄色国产在线|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成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在线播放91| 免费jizz在线播放|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综合网|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伊人福利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