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針對半干旱區桃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栽培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病蟲害綜合防控不到位等問題,在多年試驗示范基礎上,從園地與品種選擇、苗木選擇與栽植、整形修剪、土壤管理、水肥管理、主要病蟲害防控、果實采收等方面總結了半干旱區桃栽培關鍵技術要點。
關鍵詞" "半干旱區;桃;品種選擇;栽培管理
桃是甘肅主要時令水果之一,2022年全省桃栽培面積近30萬畝,產量45萬t,是主產區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半干旱區是甘肅省桃產業主要發展區域,栽培面積占全省的2/3以上。近幾年,果旅融合發展使得半干旱區“秦安蜜桃”得到市場青睞,發展面積逐年擴大。但是,桃農生產管理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生產收益極不穩定,影響桃產業健康持續性。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自2009年開始,開展桃栽培及主要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研究與示范,系統總結了半干旱區桃樹栽培關鍵技術。
1" "園地與品種選擇
桃園空氣環境質量應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規定。選擇視野較開闊、通風透光好的地域,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0.5%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建園。選擇適合本區域栽植的優良品種,比如倉方早生、北京7號、隴蜜9號等。種苗應符合《桃苗木繁育技術規程》(DB 62/T 4306)規定,以山桃為砧木。
2" "苗木栽植
2.1" nbsp;栽植時間" "春植于3月中下旬定植,秋植于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定植。春植半成品苗木要在接芽上1.5~2 cm及時剪砧,并套塑料袋防金龜子咬傷接芽;秋植苗木冬季要用埋土或套防寒袋等保暖措施。
2.2" "栽植密度與方式" "寬行密株,行距 4~5 m,株距 2~3 m,定植 675~1 245 株/hm2。栽植前一年秋季挖栽植穴,規格 60 cm×60 cm×60 cm,表土與底土分別堆放于穴的兩側。先將表土與農家肥混合均勻后回填,然后底土回填,起壟栽植,壟高20 cm為宜。栽后澆透水。
3" "整形修剪
3.1" "整形" "采用 “Y”字樹形或三主枝開心樹形,定干高度60~80 cm。“Y”字樹形夾角40°,與樹干延長線夾角各20°。開心形三主枝間水平夾角120°,與樹干延長線垂直夾角各60°。
3.2" "修剪
1)冬剪。11 月下旬至次年3月芽萌動前,對樹體進行修剪管理,樹體垂直高度保持在2.8~3 m,去除主枝的背上枝、背下枝,側枝留枝原則為去強留弱,去強枝時基部留1~2 cm。
2)夏剪。6—7月,對生長過旺的枝條進行疏剪處理,去除主枝的背上枝、背下枝,側枝去除過密枝。
3)疏果。5—6月,對掛果偏多的枝,按照果間距15~20 cm疏果,去除近主枝果、枝梢果。
4" "土壤管理
1)覆蓋園藝地布。5 月中旬,用幅寬120 cm的園藝地布覆蓋行內,四周壓緊。
2)生草。行間人工生草(二月蘭、蒲公英、毛葉苕子等)或自然生草。定期刈割,保證樹下通風。
5" "水肥管理
1)基肥。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施腐熟有機肥 3 000~3 500 kg/畝、餅肥100~200 kg/畝、磷酸二銨25~30 kg/畝,沿樹行在樹冠投影從里向外2/3處溝施,深度35~40 cm。
2)追肥。一般在桃生育期追肥3次,以速效性肥料為主,結合病蟲防治葉面追施。4 月下旬,追施0.3%~0.4%尿素1次;5月中下旬,追施0.3%~0.4%尿素和0.3%~0.4%磷酸二氫鉀1次;6月下旬,追施0.3%~0.4%磷酸二氫鉀1次。追肥應符合《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21)的規定。
3)灌水。半干旱區桃園多為旱地,年降水量基本能夠滿足桃樹生長,一般不需要人工灌水。只有在桃生育期出現持續干旱的情況下,需要人工補灌 1 次,灌水量100~150 m3/hm2。
6" "主要病蟲防控
主要防治對象有流膠病、黃化病、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桃蚜、二斑葉螨、蘋小卷葉蛾、桑白盾蚧等。以梨小食心蟲為防治重點,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選擇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學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改善桃栽植地通風透光條件,科學施肥,抑制病蟲傳播。
2)物理防治。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采取懸掛梨小食心蟲迷向素定時噴發器、黃板、藍板,應用糖醋液、頻振式殺蟲燈等方法誘殺害蟲。
3)生物防治。根據防治對象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推廣使用苦參堿、煙堿等生物源農藥。
4)化學防治。推廣應用吡蟲啉等高效低殘留農藥,用藥應符合GB/T 8321規定。具體防治方法見表1。
7" "果實采收
適時采收,早晨或傍晚采收,采收時戴手套,輕拿輕放。采后處理符合《桃冷鏈流通技術操作規程》(GB/T 40964-2021)操作要求。
參考文獻
[1]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甘肅果樹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2] 王發林.甘肅桃種業“十四五”發展思考[J].寒旱農業科學,2022,1(2):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