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起步
產業艱難維繼
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劉文萍從事農作物研究工作。
2000 年,她正式開始了油料作物芝麻的科學研究。“芝麻”一名宋代古籍《調燮類編》已有記載,可用于榨油、制糖、作主食食用。建國之后,我國的芝麻種植主要分布在黃淮、江淮、江漢平原,山西種植面積在200 萬畝左右,山西及周邊西北地區,由于春季芝麻播種常遇干旱,出苗率低,加上弱苗易受旱澇害,保苗率低,嚴重影響產量。芝麻畝產量低,價格卻不穩,農戶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因此在上世紀末,種植戶大都不愿選種芝麻。
劉文萍研究芝麻課題之初,無經費,無團隊,無資源,憑著所學知識和工作熱情,便要實現從零突破。開拓一條人跡罕至的路,往往要踏遍坎坷。篳路藍縷,沐風櫛雨,她常常一人多用,收集資源,創制種質,選育品種,組建團隊,研發技術,申請項目。龐大的芝麻產業從一個小課題開始,完備的研究團隊從一個普通女性劉文萍開始,小小的芝麻粒從淡紫色的芝麻花開開始。見微知著,由小及大,日積硅步,行至千里。劉文萍無數個日夜堅守在芝麻田,將知識深耕于土壤,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2008 年,國家成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劉文萍的芝麻研究課題組建了團隊,也建設起了國家芝麻試驗站,爭取到國家穩定經費的支持。試驗站的芝麻研究也有了起色,她申請到了多個合作項目,主持審定的品種也逐漸增加。從此,劉文萍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如芝麻花開節節高,漸漸將芝麻種遍了祖國的大西北。
科學選種
突破技術壁壘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是種業的芯片。初期,芝麻種質資源品種只有20多份。為了完善擴充國家芝麻種質資源庫,每年,劉文萍帶領團隊前往山西和西北幾個省市收集芝麻種質資源,截至2023 年底,劉文萍團隊已收集、創制芝麻種質資源1800 多份,龐大豐富的種質資源儲備為選育良種打下堅實基礎。
收集種質資源,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種植技術,劉文萍帶領團隊走上西北抗旱之路。西北地區大多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時土地干旱,芝麻頂土力弱,出苗率低,只有60%~70%,嚴重影響芝麻后期產量,這是芝麻生產中存在的首要問題,因此解決了春季干旱播種問題,便突破了西北地區種植芝麻生產的瓶頸。劉文萍團隊研發出了旱地保苗栽培技術、足溫足墑淺播輕壓技術,讓芝麻出苗率達到90%以上,不斷地創新求知、攻堅克難,芝麻西北地區大規模種植正一步步成為可能。
在西北地區,地形大多為山區、丘陵,廣袤險壑,芝麻習性獨特,只要溫度光照條件允許,芝麻會不斷開花、結果,導致植株上下蒴果、籽粒成熟度不一致,蒴果成熟后籽粒崩出掉落影響產能。過去種植與收割只靠人力,踏遍貧瘠的黃土,收獲微薄的糧食,艱難維持生計。劉文萍團隊不滿足于實驗室研究,學成歸來是要服務農業、幫助農民。他們尋找機械廠合作,研發微型農業機械,起初不被看好,憑著執著堅持的問詢、試驗,不斷地學習、改裝打動了別人,在各方幫助下,適合小面積種植的微型播種機與微型除草機不斷更新迭代,終于投入使用。
機械設備提高農業生產率,就要保證種質。十幾年各地尋訪收集,集成的龐大的芝麻種質資源庫給育種研究提供了保障。在劉文萍團隊的奮發努力下,誘變、雜交選育良種,芝麻品系不斷優化,無數次篩選與試驗,培育出高油、高營養、抗旱性強、抗病新品種,實現生產奇跡。2009 年,劉文萍團隊培育的首個高產耐旱優質白芝麻新品種汾芝2號通過國家審定,平均畝產90 千克,最高產量187.4 千克/畝,屬高油高蛋白品種,比進口芝麻高出10%,實現了山西加工原料專業化;培育出的山西省唯一的優質耐旱高產黑芝麻新品種晉芝3 號,平均畝產80 千克,最高產量142.1 千克/畝,維生素E 含量158.3 毫克/千克,高維生素E 含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促進了芝麻專用產品加工業的大力發展。
2023 年,引進抗落粒品種“豫芝ND837”,應用劉文萍團隊研發的芝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在運城市芮城縣抗裂蒴、抗落粒特性的品種麥后復播芝麻田,20 畝地達到畝產190 千克,按照市場價每千克16 元計算,畝收入3000 多元。運城市新絳縣600 畝荒地全年無施肥無澆水種植,也實現了90千克以上的平均畝產,畝收益1400 多元。研究成果顯而易見,往年機械化收割損失率高,這次新技術得到種植戶和周邊農戶的高度稱贊,也讓各地的種植戶吃下定心丸,產能高效,操作方便,收益可觀,芝麻的種植情況越來越好,種植人數也越來越多。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二十余年輾轉多地,劉文萍的科研路不是一帆風順。外出收集種質資源時,日夜兼程,只身趕路,日行八九百公里都是常事。農業工作要遵守農時,只有應季前往才能觀察到芝麻的性狀與長勢。劉文萍團隊往往是炎熱夏季出發,一路上奔波勞累,遇到刮風下雨,山路崎嶇泥濘,路旁就是峭壁懸崖,可謂險之又險。“面對困難時氣餒,只會一事無成。”劉文萍帶著較年輕的團隊伙伴,帶頭走在前面,給他們加油鼓勁。攻堅克難,行則將至。
2021年,機械化技術開始大面積示范,芝麻產業終于真正撥開云霧見天明??茖W育種,精選良種,再到解決實際生產難題,提升生產技術,研發生產裝備,劉文萍團隊過關斬將,將小芝麻做成大產業,不光讓芝麻產能提升,更將麻芝種遍西北的山區丘陵。
篳路藍縷
芝麻香飄萬家
之前我國芝麻嚴重依賴進口,但其他國家的芝麻含油量低,香味不足,我國本土芝麻供不應求。隨著新技術、新裝備的普及,我國芝麻市場將大大豐富,可以想象,未來餐桌上的芝麻一定香味四溢,也能真正做到將油料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端穩、端好。
種下良種,結合技術,配以機械化設備助力,芝麻得天時地利人和,肆意生長。機械化種植,將芝麻產業規?;?,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用科研以增質提效生產,用科技改變世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活躍經濟市場,繁榮芝麻產業的加工與貿易,促進農民增收,豐富油料作物種類儲備,劉文萍帶著她的團隊使小芝麻產業發生了質的飛躍,二十余年遍改變了世界面貌。
下一步,劉文萍團隊的芝麻品系還在不斷優化,加快選育一級芝麻品種,不斷申請通過國家審定,積極推廣機械化大面積種植。步履不停,劉文萍團隊還一直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