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題記
看一看“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壯志,品一品“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瀟灑,悟一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胸懷,青年人應當有松一般的志向,鋼一般的堅韌,挺吾輩脊梁,書時代華章。
曾經的中國內憂外患、封閉落后。在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有人扛起旗幟,燃起希望的火種。為維護變法,譚嗣同橫刀一笑,舍身求法,甘愿以流血犧牲喚醒沉睡的人民。面對社會黑暗、人民蒙昧的中國,魯迅果斷棄醫從文,發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最強音。為了長津湖戰役的勝利,志愿軍視死如歸,為擊敗敵軍甘愿“冰雪埋骨”。先輩以生命為火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點燃希望之燈。我們應該跟隨先輩的腳步,扛復興之旗幟,做有為青年。
歷史的齒輪不停地轉動,歲月的長河涓涓流淌。
如今的中國繁榮昌盛、國富民強。站在新征程的起點,我們抬頭仰望:“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北斗”引路,“天問”探火。低頭俯瞰:“蛟龍”破浪,“雪龍”破冰,“奮斗”深潛。“兩彈元勛”鄧稼先,隱于荒漠十幾載,不計回報,為中國研制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袁隆平院士為實現“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將一生獻于田疇,默默耕耘,留下了“豐衣足食”的種子。俯仰之間,我們已經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愿望。生逢盛世的我們,更應該挺起脊梁,擔起復興之重任,書寫時代之華章。縱石爛海枯,此身尚存,此志不改。
我們歷經百年征程,踏過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從饑寒交迫走向豐衣足食,從內憂外患走向國富民強,從封閉落后走向繁榮昌盛,這一次次巨變,無不見證著中國這條東方巨龍的騰飛!
我停下筆,抬頭望向窗外,不遠處,一朵向陽花正傲然綻放。
(指導教師" 肖桂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