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奶牛養殖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規模較小、技術水平不高、環境污染等。當前,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倡導信息化建設等措施,為奶牛養殖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養殖戶而言,應積極實施相關政策,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優化生產方式,提高產奶量和品質,促進奶牛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奶牛養殖發展現狀,并根據現存問題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以供參考。
1奶牛養殖現狀
奶牛養殖業是中國農業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00~2010年,中國奶牛養殖業開始逐漸發展。據統計,2000年中國奶牛存欄量僅為1 000多萬頭,而到了2010年,奶牛存欄量已經達到了1 400多萬頭,增長了40%左右。同時,奶牛年產奶量也有所提高,由2 000年的1 600 kg/頭提升至2010年的2 600 kg/頭。2011~2020年期間,中國奶牛養殖業發展迅速。2016年,奶牛存欄量已經達到了1 700多萬頭,年產奶量也進一步提高,達到了3 100 kg/頭。2019年,中國乳制品產量超過3 000萬t,成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國。2021年以來,中國奶牛養殖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截至2021年底,中國奶牛存欄量已經達到了1 800多萬頭,年產奶量進一步提高,達到了3 200 kg/頭。總體來說,中國奶牛養殖業在近20年內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
2奶牛養殖存在問題
2.1規模較小
中國奶牛養殖業存在規模較小的問題,這是奶牛養殖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目前,中國奶牛養殖場以小散戶為主,大型奶牛養殖場比較少,小規模養殖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且也無法獲得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規模較小的奶牛養殖場面臨著許多困難,首先是生產效率低下。小規模的養殖場由于設施條件不足、設備陳舊、飼料質量差等原因,往往導致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產量少。而且,小規模養殖場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無法達到規模效應的優勢,生產效率往往會更低。
2.2技術水平不高
技術水平是奶牛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中國奶牛養殖業技術水平低。首先,中國奶牛養殖業的科技含量普遍較低。目前,許多奶牛養殖場缺乏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備,無法采用最新的養殖技術來提高奶牛生產效率和產量。同時,也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指導養殖場管理。其次,許多奶牛養殖場管理水平較低,缺乏先進的管理知識和經驗。例如,一些養殖場的衛生條件差,食品安全難以得到保障,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奶牛生產效率和產量。此外,缺乏先進的營養管理措施,奶牛的飲食和營養攝入不足,這也會影響奶牛的生產效率和產量[2]。
2.3環境污染問題
奶牛養殖業發展對環境影響很大,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奶牛糞便和尿液的處理問題是奶牛養殖污染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許多奶牛養殖場缺乏合理的糞便和尿液處理設施,這些廢物會被直接排放到周圍的土壤和水源中,導致環境污染和臭氣,這種排放方式不僅影響生態環境,還會對周圍居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其次,奶牛需要大量的飼料和水資源來生產牛奶,而這些飼料和水也會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3提高產奶量的措施
3.1構建新型的現代化奶牛培育基地
構建新型的現代化奶牛培育基地是提高奶牛產奶量和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建設現代化、標準化的奶牛培育基地主要具有兩個作用。一是形成現代化、標準化的奶牛培育環境。現代化的奶牛培育基地需要采用智能化設備和先進的養殖技術,實現自動化、數字化養殖管理,如智能化飼料喂養系統、智能化疾病監測系統、智能化環境控制系統等。此外,科學的飼料管理、優良品種選擇、規范化管理等也是現代化奶牛培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奶牛就能獲得良好的生活環境,保證其生產效率和產奶量。二是為其他養殖農戶提供有效的參考,為養殖農戶展示相關科技的應用效果,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現代化奶牛培育基地建設過程中,需要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需要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幫助其他養殖農戶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其飼養管理水平和產奶量。此外,現代化奶牛培育基地需要建立規范化管理體系,采取科學、系統的飼養管理模式,以確保奶牛養殖的可持續發展[3]。
以江蘇省泰州市為例,該市是中國著名的奶牛養殖基地之一,其養殖業規模大、品種多,產奶量也處于較高水平,泰州市充分發揮現代化奶牛培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品種,提高奶牛生產效率和產奶量,同時加強獸醫保障、規范化管理、環境管理等,促進了泰州市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3.2加強對養殖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等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首先,可以通過新科技應用進行奶牛品種改良,現代科技的應用和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為奶牛品種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將一些有利于奶牛生產的基因轉移到其他品種,從而改善奶牛的產奶量和品質。例如,在一些先進的奶牛養殖國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成功選育出產奶量高、產奶期長、繁殖性能好的奶牛品種。遺傳育種技術也是奶牛品種改良的重要手段,通過遺傳育種技術,可以選育出適應當地氣候和環境、生長快、體型大、產奶量高、耐病性強等特點的奶牛品種。
其次,利用新科技手段也可以進行飼料改良,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可以確保奶牛獲得足夠的營養,從而促進其生長和產奶。也可以開發新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和利用效率。例如在奶牛飼料中添加特定的微生物和酶可以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從而提高奶牛對飼料利用率,提高奶牛產奶量和品質[4]。
最后,還可以通過信息化建設,建立奶牛養殖技術交流平臺,加強技術傳播和推廣,提高養殖戶對先進技術的了解和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奶牛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產奶量的增加。比如建立網絡論壇、微信公眾號、短信群發等交流平臺,養殖戶可以及時了解最新的養殖技術、市場動態和政策法規,和其他養殖戶進行交流和合作,分享經驗和技術,從而提高奶牛養殖生產效率和產奶量。
3.3強化對養殖環境的保護與管理
強化對養殖環境的保護與管理是提高奶牛產奶量的關鍵。在奶牛養殖過程中,需要建立科學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對于奶牛養殖場要建立相應的環保規章制度,包括環境保護計劃和措施,完善廢棄物處理和利用體系。同時,需要加強對養殖場的監督和檢查,保證養殖場環保工作的有效實施。此外,要加強糞便和尿液等廢物的處理和利用,對此可以采用生物發酵、堆肥等方式將糞便和尿液等廢物進行處理,同時也可以將其轉化為有機肥料進行利用,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減少廢物排放,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還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效的有機肥料。環境監測和評估工作也是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通過定期對養殖場周圍環境進行監測和評估,能夠了解養殖場環境污染情況和影響程度,及時發現和解決環境問題,保障周圍居民的健康和環境質量[5]。
綜上所述,中國奶牛養殖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但政府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倡導信息化建設,為奶牛養殖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鼓勵養殖戶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提升等措施,優化生產方式,提高產奶量和品質。未來,相信在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中國奶牛養殖業將逐步走向現代化、科技化和規模化方向,為奶制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星.奶牛養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畜牧科技,2023(1):25-28.
[2]王克明.高產奶牛綠色養殖技術應用研究[J].中國畜牧業,2022(24):81-82.
[3]徐松琪,趙瑋,劉漢玉.我國奶牛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及控制研究[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2(11):46-48.
[4]安士峰.綠色養殖技術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J].中國畜牧業,2022(19):71-72.
[5]許傳新,趙雯.奶牛養殖管理技術要點[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2(13):39-41.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畜牧獸醫站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