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0-10
作者簡介:盛莉宜(1978—),女,云南彌渡人,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作物種植。
摘 要:雜交玉米制種生產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概述了保證雜交玉米制種質量及提高產量的關鍵技術措施。在制種質量保障方面,介紹了純度高、變異度小、親合力強的親本種子篩選等,探討了保證雜交玉米制種質量與增產量的技術措施,闡述了在親本選擇、制種區域規劃、播種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和方法,強調了科技創新在雜交玉米制種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為我國雜交玉米制種生產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做出有益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雜交玉米;制種;質量;產量;措施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4–00-03
在當前全球糧食需求日益增長、資源環境限制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雜交玉米制種質量與產量,成為農業科研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1]。通過加強雜交玉米制種技術研究,提高種子質量和產量,不僅有助于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能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1 保證雜交玉米制種質量的技術
雜交玉米種子是農業生產的關鍵,關乎糧食穩定與農村和諧。雜交玉米種子品質的優化、制種質量的提升可確保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為農村穩定繁榮奠定基礎。因此,相關部門應緊抓制種質量,加大科研投入和技術創新,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種子,助力農業增效、增收。
1.1 精選純度高、變異度小的親本種子,強化種子質量
親本種子純度和抗逆性對種子質量至關重要。確保親本種子質量可靠,是提升雜交玉米種子質量的關鍵。制種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對親本種子進行嚴格的質控,注重親本種子的發芽率和檢測純度。同時,及時淘汰不達標者,從源頭保障種子的高質量。此舉可確保雜交玉米種子生產順利,支撐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1.2 科學規劃制種區域,嚴格隔離區控制
選擇制種區域時,工作人員應首選科技意識高、質量觀念強的地區,所選地區應具備良好的隔離、土壤、光照條件,且土地集中連片、排灌設施完備,確保保水保肥。規劃時,還需嚴控隔離區,按“玉米種子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設置隔離或用障礙物隔離,防異種傳播授粉,保障雜交種子的純度與質量。
1.3 采取育苗移栽,提高播種質量,縮短去雄周期
提升播種品質對于田間去雜去雄至關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親本種子的播種品質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通過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能夠有效去除長勢不一致的幼苗,保證苗株的整齊和一致性,使得去雜、去劣和去雄等操作更加便捷,從而降低工作難度,實現對雜交種子質量的精準控制。在具體實施時,工作人員需注意以下幾點:親本種子應籽粒整齊飽滿,發芽勢強;苗床田應標準化,地面平整、土壤疏松、墑情良好;播種應均勻,蓋土厚度一致(1~2 cm)。這些措施可為雜交玉米高產、優質奠定基礎。
1.4 分期進行去雜去劣,確保種子純凈
為了提高玉米雜交種子的純度和產量,工作人員必須對種子進行去劣和去雜工作。玉米親本種子中的雜株在不同生長階段會展現出不同形態。因此,實施分期去雜尤為重要,可以有效清除雜株。去雜、去劣是玉米制種田確保純度的核心步驟,工作人員必須堅持早期檢查、及時行動和嚴格要求的原則[2]。
首先,在間苗和定苗階段,工作人員將指導制種戶根據自交系的葉型、葉鞘顏色和葉色等特征,徹底去除病苗、弱苗和雜苗。其次,在拔節期,結合追肥工作,工作人員會再次進行去雜,主要去除雜株、變異株、弱小株和可疑株。尤其對于父本雜株,工作人員必須確保它們不會進入花期,此階段大約能去除剩余雜株的90%。隨后,在抽雄初期,工作人員會組織專業去雜小組進行統一檢查。在抽雄階段,工作人員會依據自交系的葉片長度、花絲色澤、株形特點、花藥顏色等特征,逐株進行細致的觀察和鑒別,去除特殊的可疑株和變異株,確保田間雜株率控制在0.1%以內,從而確保父、母本的田間純度達到99.9%以上。最后,在晾曬脫粒前,工作人員會最后進行1次雜工作,徹底挑選出所有的雜穗、變異穗和病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父、母本的田間純度,為提升制種純度奠定堅實基礎,還能有效提高制種的整體質量。
1.5 組織有序,建立獎懲機制,推廣超前摸苞帶葉去雄技術
去雄工作是影響制種質量的核心環節,涉及廣大農戶,因此必須精心策劃、嚴格部署,實施分片包干制度,確保責任到人,并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獎懲分明。工作人員應全面推廣母本超前去雄技術,實施摸苞帶葉去雄操作,通常保留母本雌穗以上的兩片完整功能葉,其余葉片則予以摘除,并確保操作及時、徹底。經過實踐驗證,母本提前去雄不僅能夠優化養分分配,促進雌穗的健康生長,而且還能有效預防自花授粉,從而有助于提高制種產量。為確保種子質量,所有抽出的雄穗必須妥善裝袋并帶離制種田,嚴禁隨意丟棄,以免散粉影響種子品質。去雄工作結束后,工作人員還需清理未徹底清除的母本株和病殘株,防止散粉對種子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摸苞帶葉去雄技術旨在減少雄穗對養分和水分的消耗,使養分集中供給雌穗,同時有效預防散粉自交。
相較于常規去雄方法,該技術具有多項優勢,包括吐絲早、成熟快、籽粒飽滿度高、光澤度好、種子純度高、產量增加等,且能在特殊氣候條件下通過調控葉片數調節花期,確保母本長勢。在應用該技術時,工作人員還需重視去雄效果的評估工作。在試驗田或農戶田間管理上,工作人員可采用傳統的“背袋子、挖坑子、掛牌子”操作方式,及時處理雄穗,防止二次散粉的發生,從而確保種子純度的穩定。
1.6 大力推行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人工輔助授粉技術是提升制種質量和產量的關鍵。在制種田中,針對某些品種因花期匹配不佳或花粉量不足導致自然授粉效果減弱的問題,建議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技術。這種技術特別適用于花粉稀缺、花期調節難度大的品種,能顯著提升種子產量和純度,從而有效減少授粉不良導致的結實率低下和種穗禿尖問題。在制種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結合實際,合理應用該技術,從而提升整體制種效果,確保種子質量和產量的穩定提升。
1.7 全面推行割除父本行技術
授粉完成后1周內,工作人員應迅速割除父本行和母本行中的弱、小苗,此舉可有效提升玉米雜交種子純度、產量及商品性。授粉結束后,應立即割除制種田中的父本,此舉主要帶來以下四大益處。第一,調節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使幼苗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光能,提升利用率。第二,降低田間空氣濕度,減少大小斑病、紋枯病等病害的侵害。第三,消除父、母本同收時可能產生的人為或機械混雜風險,能確保種子質量。第四,在割除父本行時,也應清除母本行中的弱、小苗,防止它們影響種子純度。在制種成熟后期,必須嚴格進行檢查,并適時進行收獲[3]。
此外,工作人員應在收獲前完成穗選去雜工作,交種前再進行全覆蓋檢查,并進行第二次穗選去雜。只有經驗合格后的種子才允許發放收購合格證,并經過精選后方能入庫。這一系列措施確保了種子質量,提升了種子純度,從而保障了種子的商品質量和產量。
1.8 嚴格精選加工,強化質量檢測,保障種子質量
工作人員應對入庫后的種子進行全面的混合與精選,確保種子質量均勻一致。隨后,對混合后的種子進行抽樣檢測,包括凈度、發芽率、純度和水分等關鍵指標,確保所有種子在通過嚴格檢驗后方能進行加工與包裝。同時,工作人員應嚴格把控親本選擇、去雜、去雄、入庫及精選加工等環節,避免異交種、變異種和自交種的產生,為種子純度提供堅實基礎。同時,采用“分期去雜法”與“摸苞帶葉去雄技術”,徹底清除并有效預防自交現象,提升制種純度。此外,工作人員還應適時割除父本,并在收獲前進行穗檢,不僅有利于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升種子質量,還可以遏制摻雜使假現象,確保種子純度。同時,推廣“站稈扒皮晾曬技術”,降低種子水分,確保適時收獲,進一步提升種子的商品性和安全性。
2 提高玉米制種產量的栽培措施
2.1 合理開墑,精細整地
一般而言,240 cm的開墑,207 cm的墑面,墑向與風向垂直。工作人員要確保精細耕作,畦面應無大土塊、雜草和作物殘根,保持土壤疏松、細膩且平整。
2.2 重施底肥,增施磷肥
玉米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期,需要施用不同種類和不同劑量的肥料,產量越高,科學施用肥料的步驟和程序就越多。作為雜交玉米制種地的施肥標準,一般需施加2 000 kg/667 m2優質農家肥、40 kg/667 m2鈣鎂磷肥及20 kg/667 m2復合肥,以增強植株的抗病性。
2.3 抓住豐產期,育苗移栽,優化群體結構
玉米生長發育階段的光、溫、水需求應與地區氣候相匹配,以確保其正常生長。播種過早可能遭遇低溫陰雨,會導致爛芽;播種過晚,抽雄吐絲時若遇梅雨高濕,則不利授粉,影響結實率。因此,根據氣候條件合理安排播種時間至關重要。建議在每年的4月15—30日這一適宜的時間段內進行育種,隨后在5月1日前后進行移栽。
在育苗移栽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應選擇具有高抗性的田塊作為苗床,確保土壤濕潤且平整,播種時要均勻,之后覆蓋1~2 cm的土壤,并撒上一層薄薄的麥稈和地膜。待幼苗顯現綠意時,工作人員應及時清除覆蓋物,讓幼苗適應外界環境。當幼苗長至2葉至2葉1心時,即可進行移栽[4]。
通過育苗移栽的方式,可以確保大田內的苗株整齊、完整,進而保障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在種植布局上,父、母本行的比例應為1∶6,大行距設置為80 cm,
小行距為40 cm,株距為25 cm。按照這樣的布局,可種植母本3 800株/667 m2,父本800株/667 m2。
2.4 精確安排父、母本播種時間,確?;ㄆ诰珳氏嘤?/p>
玉米雜交制種的成功關鍵在于確保父、母本花期能夠順利相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工作人員應綜合考慮父、母本的生育周期與本地氣候,精準安排播種時間差。玉米雄花散粉期尤為短暫,尤其在夏季,相同條件下花粉壽命僅5~6 h。因此,準確把控播種時機尤為重要。而雌花吐絲后的10 d內都具備受精能力,吐絲后的1~5 d內其受精能力最強。
因此,在規劃播種時間差時,一般應確保母本吐絲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提前2~3 d。在具體操作中,工作人員應遵循“遲熟早播,早熟后播”的原則,并盡量遵循“寧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準則。播種時間差的確定需結合親本的特性進行考量。此外,父本可采取分兩期播種的策略,間隔期為5~7 d,這樣能有效延長父本的散粉期,從而避免因錯期播種或陰雨天氣導致的授粉不良情況[5]。
2.5 構建優質苗架
2.5.1 定向移栽,確保苗齊苗壯
在移栽之前,土地整理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工作人員必須確保地面上無殘留的根茬和坷垃,達到土壤上層松軟、下層緊實的效果。同時,田埂要平直,田面要平整,為后續的移栽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移栽時需按照規定的規格進行,小行距應為40 cm,大行距為
80 cm,而株距則控制在25 cm。移栽時,工作人員應采用開淺溝條栽的方式,確保奶葉定向于迎風的墑面。小行之間應采取對空移栽,以充分利用空間。在移栽過程中,工作人員要邊移栽邊澆水,確保幼苗能夠及時吸收水分,提高成活率。
2.5.2 科學施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玉米的施肥過程需遵循一定的原則:全程施肥應以基肥為核心,同時輔以種肥和追肥;在肥料選擇上,應優先使用有機肥,化肥則作為補充;磷鉀肥的施用宜早不宜遲;追肥則需根據玉米苗的生長勢分期進行。
在整地階段,應施用復合肥20 kg/667 m2,并混入適量的有機肥作為底肥,以確保土壤養分充足。隨著玉米的生長,從定苗到拔節階段(6~7葉期),應追施尿素20 kg/667 m2,以滿足玉米苗的生長需求。在雄穗即將抽出之前,為了促進玉米的生殖生長,應再次追施尿素40 kg/667 m2和復合肥20 kg/667 m2。通過這樣的施肥方式,工作人員能夠確保玉米在整個生長周期內得到均衡且充足的養分供應,從而實現高產和優質的目標。
2.5.3 適時灌溉與排水,調節土壤水分
玉米移栽后,工作人員需將畦面維持在濕潤與干燥交替的狀態,避免干旱導致的死苗現象,同時防范澇漬引發的換苗問題。特別是在抽穗前10 d至抽穗后20 d的關鍵時期,應特別注重保持土壤濕潤,以確保雌穗的正常發育。這有利于保持父本抽雄的整齊,使得花粉壯實且數量充足。通過這樣的管理措施,工作人員能夠確保玉米的健康生長和高產。
2.6 加強病蟲害防治,確保植株健康
在病蟲防治方面,工作人員應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播種前,應撒施3%的辛硫磷顆粒劑6 000 g/667 m2,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蟲,為玉米幼苗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在玉米苗期,為防范地老虎的侵害,建議使用25 g/L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用量為20 mL/667 m2,并直接噴霧至玉米苗根部附近。進入大喇叭期及抽雄前,應特別注意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貪夜蛾。此時,可采用25%的甲維·茚蟲威水分散粒劑進行噴霧處理。在抽雄前,還需加強蚜蟲的防治工作。推薦使用25%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用量應為20 g/667 m2,
通過噴霧的方式有效防治蚜蟲。此外,為預防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發生,建議在抽雄前使用300 g/L的苯甲·丙環唑乳油,每畝用量為20 mL/667 m2,直接噴霧于葉面,從而確保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
3 結束語
為提高雜交玉米制種質量與產量,相關工作人員應進行科學規劃制種區域,采取育苗移栽以提高播種質量,分期去雜去劣,實施超前摸苞帶葉去雄新技術,推廣人工輔助授粉,割除父本行,并精選加工。在提高制種產量的栽培措施上,強調了開墑整地、重施底肥、增施磷肥的重要性,通過育苗移栽合理安排群體結構,可確保父、母本播種差期,實現花期相遇。同時,定向移栽、科學施肥、適時排灌水及病蟲害防治等也是關鍵環節。這些措施的綜合應用,將有助于提高雜交玉米制種的質量和產量,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的種子資源。
參考文獻
[1] 王海亮.提高玉米雜交制種質量的對策研究[J].種子科技,2024,42(4):23-25.
[2] 陳紅玲.提高玉米雜交種制種產量和質量的措施探究[J].種子科技,2021,39(11):29-30.
[3] 鄒暢.高海拔區域玉米制種的栽培技術[J].農村科學實驗,2021(26):94-96.
[4] 鄒暢.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生產質量的管理研究[J].種子科技,2021(10):123-124.
[5] 韓濤,劉金.玉米雜交種質量提升關鍵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