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2-25
作者簡介:王鵬凱(1994—),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中短期預報。
摘 要:利用煙臺市11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的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的資料,對1981—2010年氣候平均值與1991—2020年氣候平均值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煙臺市四季氣溫平均值均有升高;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增多,夏季降水量增幅最為明顯;全年各季日照時數均明顯減少,其中,福山區與招遠區的減幅較小。
關鍵詞:氣候平均值;氣溫;降水;日照時數
中圖分類號:P45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4–0-03
氣象要素的累年平均值反映了當地氣候的一般狀況,是概括氣候最常用的指標。按照世界氣象組織(WMO)的規定,取近30年某氣象要素的平均值或統計值作為該要素的氣候平均值,每隔10年需對氣候平均值進行1次更新[1-3]。氣候平均值時段從1981—2010年(以下稱舊30年)更新為1991—2020年(以下稱新30年)后,為了解氣象要素平均值變化對氣候評估產生的影響,以下基于煙臺地區:煙臺國家氣象觀測站、福山國家基本氣象站、龍口國家基準氣候站、海陽國家基本氣象站、長島國家基本氣象站、牟平國家氣象觀測站、萊陽國家氣象觀測站、萊州國家氣象觀測站、蓬萊國家氣象觀測站、棲霞國家氣象觀測站、招遠國家氣象觀測站共11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的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以期進一步提高預報服務的準確性,并為今后的氣候預測及氣候評價業務提供參考與幫助。
1 氣溫
1.1 年氣溫
煙臺市新30年較舊30年的氣溫平均值上升0.3 ℃。
從圖l可以看出,在全市11個站點中,有10個站點的新30年氣溫平均值高于舊30年,僅煙臺站的新30年氣溫平均值與舊30年持平,其中萊州、龍口與萊陽升幅最大(升幅為0.5 ℃)。新30年氣溫平均值的升高導致氣溫距平下降,基于舊30年平均值的偏暖年有待重新評估。
1.2 季、月氣溫
通常氣候業務中的季節劃分為: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4]。煙臺市四季平均氣溫新30年均值全部高于舊30年,其中春季升幅最大(升幅為0.4 ℃),夏、冬季次之(升幅為0.3 ℃),秋季升幅最小(升幅為0.2 ℃)。相應地,四季全市季平均氣溫距平下降,且春、夏、冬三季距平下降幅度高于秋季(表1)。從圖2可以看出,新、舊30年各月平均氣溫差值均呈正值,其中3月升幅最大(升幅約
0.7 ℃),2月次之(升幅約0.5 ℃),其他各月份升幅不等。整體偏暖的特點比較明顯,煙臺市氣溫變化與全球氣候變暖的結論相一致。
2 降水量
2.1 年降水量
煙臺市新30年比舊3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4.3 mm。從表2可以看出,全市11個站點中,海陽站新、舊30年降水量平均值差值為-16.5 mm,該站新30年降水量平均值低于舊30年,其余10個站點新30年降水量平均值均高于舊30年,其中萊州站升幅最大(升幅為38.7 mm),長島站次之(升幅為24.5 mm),牟平站增幅較小(升幅為0.7 mm),其他各站增幅不等。
2.2 季、月降水量
煙臺市四季新3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值均高于舊3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值(表3、圖3),其中夏季增量最大(增量為1.5 mm),秋、冬季次之(增量約為1.2 mm),
春季增量最小(增量約為0.87 mm)。
分月來看,3月新30年平均降水量較舊30年值減少3.2 mm,雖然4月(增量為4.5 mm)、5月(增量為1.3 mm)降水量增加,但綜合來看春季降水量增量較小。11月降水量增量最大(增量為6.6 mm),其他各月各有增減。
3 日照時數
3.1 年日照時數
由圖4可知,煙臺市年平均日照時數減少78.6 h,表明新30年日照時數較舊30年明顯減少。全市11個大監站日照時數新30年平均值均少于舊30年值,其中蓬萊站(減少131.2 h)、棲霞站(減少128.3 h)、龍口站(減少127.0 h)日照時數減少明顯,招遠站日照時數降幅較小(減少17.2 h)、福山站日照時數降幅最小(減少8.9 h)。新30年日照時數平均值的減少導致日照距平增多,基于舊30年平均值的日照偏少年有待重新評估[5]。
3.2 季、月日照時數
從表4可以明顯看出,煙臺市的四季季平均日照時數新30年均值少于舊30年值,其中夏季減幅最大(減少9.6 h),春季減幅最小(減少1.4 h)。相應地,煙臺市的四季季平均日照距平將增加,夏季、秋季、冬季、春季距平增幅依次遞減。在新30年的氣候標準下,僅招遠站與福山站在春季日照時數增多,其余各站各季節均出現日照距平增加的情況。春季日照距平增幅大值區同樣在蓬萊站(減少5.9 h)、棲霞站(減少5.6 h)與龍口站(減少4.9 h),長島站、海陽站和煙臺站增幅較小(增加時數均少于0.5 h);其他各站各季節日照距平增幅與年排名基本一致。日照時數明顯減少,除陰雨天氣增多外,推測與觀測環境破壞、空氣污染物增多等因素有關[6-17]。
4 新、舊30年平均值變化對氣候評價業務的影響
新、舊30年氣候平均值的變化,會對氣候評價業務產生一定的影響。各類極值的更新,使很多極端天氣在評估時產生不同的結果。氣候平均值的更新,導致許多之前得出的氣候評價結論不再適用當前的氣候形式,在使用以前的評價材料之前,往往需要重新進行評估。
5 結束語
1991—2020年與1981—2010年的氣候平均值相比,煙臺絕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升高、四季平均氣溫均升高,其中春季氣候變暖最明顯,3月平均氣溫升幅最大,煙臺市氣溫變化與全球氣候變暖的結論相一致。絕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明顯增多,其中夏季降水量增幅最明顯,11月降水量增量最大,3月與9—10月降水量減少。11個站點的年日照時數均減少,其中福山站減幅最小、招遠站次之,四季中僅春季減幅稍緩,夏、秋、冬三季日照時數均減少明顯,除陰雨天氣增多外,觀測環境破壞、空氣污染物增多等因素也影響著日照時數的變化。基于此,在采用新30年氣候值時,會對氣候評價業務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使用以前的評價材料之前,應重新對氣候要素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 梅梅,侯威,周星妍.新、舊氣候態差異及對中國地區氣候和極端事件評估業務的影響[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2, 18(6):653-669.
[2] 李青吉,李磊.1971—2000年與1981—2010年湯陰縣氣象資料差異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2(5):31-32.
[3] 賈利芳.1981—2010年大同市氣候平均值的變化及對氣候評價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2(17):245-246.
[4] 雷飏,楊淑群,范雄.近30年均值的改變對四川省氣候評估結果的影響[J].四川氣象,2005(1):26-27.
[5] 雷向杰,黃祖英,田武文,等.2個30年氣候平均值的差異及其對氣候業務的影響[J].氣象科技,2005(2):124-127.
[6] 王永光.多年平均值的改變對中國氣候業務的影響[J].氣象,2002(8):41-43.
[7] 房一禾,趙春雨,王穎,等.新、舊氣候態的差異及對東北地區氣候業務的影響[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6,12(3): 193-201.
[8] 黃彩婷,董保華,趙冠男,等.新舊氣候態的差異及其對江西氣候業務的影響[J].氣象與減災研究,2023,46(2):81-93.
[9] 史培軍,孫劭,汪明,等.中國氣候變化區劃(1961—2010年)[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4(10):13.
[10] 翟盤茂,周佰銓,陳陽,等.氣候變化科學方面的幾個最新認知[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1,17(6):629-635.
[11]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M].北京:氣象出版社,2021.
[12] 許艷,唐國利,張強.基于均一化格點資料的全球變暖趨緩期中國氣溫變化特征分析[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7,13(6):569-577.
[13] Li Q, Yang S, Xu W, et al. China experiencing the recent warming hiatus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5, 42 (3): 889-898.
[14] 林婧婧,張強.我國南北方氣溫和降水氣候態變化特征及其對氣候檢測結果的影響[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2015,11(4):281-287.
[15] 王秀文,李月安.新氣候平均值在中期預報業務中的應用[J].氣象,2003,29(1):43-45.
[16] 林婧婧,張強.中國氣候態變化特征及其對氣候變化分析的影響[J].高原氣象,2015,34(6):1593-1600.
[17] 晏紅明,袁媛,王永光.氣候變暖背景下氣候平均值更替對中國氣候業務的影響[J].氣象,2022,48(3):28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