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作為一種以聲音結合畫面為主要表達方式的電視節目,是觀眾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與渠道,借助于形象生動的畫面以及真實的現場原聲,在觀眾接收新聞信息的同時,還能夠給予觀眾最佳的聽覺與視覺感受。基于此情況,電視新聞為了確保可以在既定的時間內,借助鏡頭將信息全面且精準傳遞給觀眾,不可避免的需要對畫面展開深入挖掘,通過攝像的合理把控,進而有效降低畫面信息出現歧義或者是模糊的情況,為呈現更好的畫面質量奠定有利基礎。
畫面作為電視新聞傳遞信息的至關重要形態,而畫面細節則是整個畫面的重中之重,通過對畫面細節的合理把控,進而能夠更好的凸顯電視新聞想要呈現的人物、內容亦或者是新聞背景。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推進了媒體市場的建立健全,多樣化的媒體之間產生了強烈的競爭意識,如何進一步增強電視新聞在媒體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是當下電視新聞部門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通過高度關注把控電視新聞攝像畫面細節,與此同時積極打造黃金電視新聞欄目,進而最大限度提升電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保障其在媒體市場當中占有一席之地,為推進電視新聞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而奠定夯實基礎。
電視新聞攝像對畫面細節把握的作用
可以強化新聞的真實性
畫面是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電視新聞內容的不同其畫面也被細分為多種類型,每個鏡頭所展現的特點也存在著明顯差異,在電視新聞當中借助于畫面細節來呈現新聞事實,作為鏡頭形式精準到位的展開形式。有的時候,一個畫面細節甚至能夠抵得上千言萬語,其呈現出來的新聞內容更加生動、更加深刻以及更加真實,由此可以看出,電視新聞攝像對畫面細節的合理把握,有利于更好的展現新聞事實。例如,在報道與戰勝相關的電視新聞時,如果電視畫面反復的播放一個滿眼淚水的小孩,并且特寫畫面下小孩的眼中滿足恐懼的神色,通過這一畫面細節的展現,能夠讓觀眾真正的體會到戰爭的恐怖,了解殘酷的戰爭之下給予人們帶來了太多的悲痛與災難。通過攝像對畫面細節的有效把握,極大的展現出來了新聞的真實性,有利于調動觀眾與電視新聞內容形成情感共鳴。
能夠突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內心世界
電視新聞為了更好的突出人物性格,因此,畫面應該善于抓住細節,然后再借助于畫面將人物內心的實際狀態充分刻畫和表達出來。而畫面細節在刻畫人物時,既能夠觀其形、聽其聲,除此之外還能夠傳其神,這是別的媒體形式所無法展現出來的。而電視新聞攝像通過對畫面細節的科學把握,進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某國領導人在訪問他國時,在登機時不小心被臺階絆了一下,在電視新聞的報道過程中,借助于畫面細節的把握,通過鏡頭從而將這位領導人當時的表情細節、以及相關動作細節則直觀的呈現出來,直接反映出了當時人物的內心狀態,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起到了顯著效用,同時,也讓電視新聞更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可以提高傳播效率,突出傳播中心主旨
要知道,細節的核心和根本就是“放大”,通過對于細節的深入刻畫,進而將那些可以起到夸大、重申效果的畫面信息呈現給觀眾,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更加直觀的凸顯電視新聞中人物或事件的特征,進而最大限度的展示出電視新聞當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實性與生動性。也正是因為電視新聞攝像對于畫面細節的科學把握,將新聞信息更加高效、快速的傳遞給觀眾,為進一步的提升觀眾記憶深度而奠定夯實基礎。例如,電視新聞在報道某國的航空飛機失事事件時,攝像應在導語結束以后,將航天飛機升空、爆炸以及碎片墜落等一系列的畫面細節均呈現出來。在此畫面細節呈現過程中,不需要任何一句的解說,通過利用現場的原聲和真實的畫面細節,更有利于觀眾切身的感受這場悲劇的全過程中。隨后,可以將畫面切換至現場其他人員的驚呼聲,以及政府部門針對此次悲劇的電視講話。通過這一系列的畫面細節呈現,讓整個電視新聞都充滿了現場感與真實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夠有切身的感受,并對新聞事件形成深刻的記憶。
電視新聞攝像對畫面細節把握的原則
遵循主線原則
攝像作為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作為電視新聞制作至關重要的組成元素,為了能夠更好的把握攝像畫面細節,進而最大限度發揮電視新聞的感染力,同時,深入刻畫電視新聞內容主題,凸顯電視新聞的深度內涵情感。那么就需要在攝像電視新聞畫面素材時,嚴格遵循主線原則,所謂的主線就是電視新聞想要傳遞的核心與唯一線索。電視新聞向觀眾所傳遞的內容,是基于整個社會大環境下的實時的、動態的、復雜的客觀情況,所以,電視新聞信息不僅體量非常龐大且內容又相對瑣碎繁雜,而想要在一眾電視新聞信息當中,將重點與核心抓取到攝像機當中,這就需要攝影人員立足于新聞報道主線為核心,進而利用鏡頭將新聞事件的中心主旨凸顯出來,將電視新聞當中的人物形象也生動的刻畫出來,甚至是彰顯新聞暗藏思想的那些細節抓取并記錄下來。最后,在后期制作的過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方式,進而針對電視新聞內容展開藝術性的包裝與加工。
強化情感原則
電視新聞攝像對于畫面細節的把握,還應遵循強化情感原則,要知道電視新聞是圍繞整個社會的客觀現實,其中暗藏了豐富且多樣化的思想和人文關懷。基于此情況,在畫面細節的呈現階段,應該高度重視展現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彰顯人物內心以及揭示思想變化。所以,攝像人員必須深刻認知到電視新聞想要向觀眾傳達的情感意圖,然后再利用針對性的畫面細節表面方法,將電視新聞當中蘊含的情感與思想表達出來,為最大限度發揮電視新聞對于觀眾的思想熏陶、以及情感支持而奠定有利基礎,更為進一步的提升電視新聞核心競爭力,以及有效增強電視新聞的觀眾認可度提供有利保障。
電視新聞攝像畫面細節分類
根據不同景別進行分類
第一個是遠景,是所有景別當中攝像空間范圍最大的,普遍運用于表現相對恢弘的事物或者是場面較大的情況下,在電視新聞中遠景一般情況下是闡述新聞事件的發生環境的。正常來講,觀眾看明白一個遠景大致需要5秒鐘,如果遠景處于運動狀態的話,那么所需要的時間往往更長,因此,為了確保觀眾能夠快速的看懂遠景,所以建議攝像畫面細節為遠景時,盡量不宜過快。除此之外,遠景還具有空鏡頭的特性,所以往往還適用于轉場。第二個是全景,攝像如果是全景的話,必須要有重點攝像內容、亦或者是結構主體,借助于全景畫面能夠更為詳實的展現出人與人,亦或者是人與環境的位置情況,為詳細展現事物的整體形象提供有利保障。第三個是中景,相對比于遠景,攝像當中的中景已經能夠將人物的實際動作,亦或者是交流情節都清晰的展現出來。中景是電視新聞攝像畫面最常用的鏡頭。第四個是近景,近景可以將直觀且清晰的呈現人物內心活動與情緒,能夠將一些很微小的人物動物都清晰的呈現出來。第五個是特寫,特寫鏡頭能夠很好的突出和放大細節,將電視新聞想要呈現的人物或者是內容,最大限度的展現于觀眾的面前,同時結合面畫細節把握的方法,從而賦予畫面強烈的視覺沖擊破,促使觀眾在觀看時能夠獲得極大的情緒熏陶特寫在電視新聞攝像把握畫面細節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將新聞事件的內在特征放大,借助于特寫鏡頭可以有效的抵消觀眾對于電視新聞當中的一些不確定性。
根據鏡頭運動方式分類
鏡頭的運動方式能夠結合多樣因素,進而將將攝像畫面詳細劃分為:推鏡頭、拉鏡頭、搖鏡頭以及移鏡頭。其中,推鏡頭能夠借助兩種方式形成,第一種方式是將攝像機推向新聞主體,第二種方式是將攝像機固位,然后攝像人員通過使用連續變焦的手段進而向被攝主體推進。借助推鏡頭從而將電視新聞畫面的視覺效果良好的展現出來,可以起到引導觀眾視線的作用。基于此情況下,攝像使用推鏡頭時必須要將落點聚焦在觀眾感興趣的位置。推鏡頭還有利于保障攝像車面的時空統一性,有利于避免由于蒙太奇組接畫面轉換造成的虛假性,極大的提升了攝像主體與周圍環境的畫面真實性。而拉鏡頭所呈現出來的畫面視覺效果是逐漸從小到大的,給予觀眾帶來一種視野范圍逐漸擴展的感覺。拉鏡頭的效果能夠將未知的事物逐漸擴展至鏡頭內,給予觀眾帶來一種懸念感,能夠展現出一定的結束性意味,因此這種類型的畫面細節一般情況下被廣泛的運用于片尾,而搖鏡頭主要是指景別不變、機位也保持固定,然后鏡頭由一點轉移至另外一點,最常用的搖鏡頭包括了上下搖和左右搖兩種。通過搖鏡頭所呈現出來的畫面視覺效果,如果是大景別的話那么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將會為寬闊的區域;如果是用小景別的話那么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將會是多且細的信息。搖鏡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導觀眾視線的效果,并且寓意著鏡頭起點與落點兩個事物之間潛藏某種聯系。而移鏡頭主要是通過一邊移動機位一邊進行拍攝,畫面視覺效果就與人們一邊走一邊看的感受是相同的。移鏡頭的特點就是借助于運輸車、亦或者是軌道車從而進行移動,除此之外,航拍也是移鏡頭當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形式。移鏡頭的畫面視覺效果能夠為觀眾帶來真實感與現場感,在電視新聞攝像把握畫面細節時,往往借助于移鏡頭來達到體驗原貌的效果。跟鏡頭主要是指始終跟蹤一個、亦或者是一組運動主體,被攝主體在攝像畫面當中的位置始終處于穩定的狀態。跟鏡頭借助于連貫清晰的鏡頭方式,展現出運動者穩定的體態與神態,這種鏡頭形式普遍運用于運動主體。
電視新聞攝像對畫面細節把握的策略
對現場展開仔細觀察
畫面細節的拍攝限制往往都是發生在極短的剎那之間,因此,要求攝像人員具備極強的敏銳觀察性,更好的抓取到更能夠吸引觀眾共鳴的典型新聞瞬間。由此可以看出,視覺形象觀察作為瞬間抓拍的核心與關鍵,是攝像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深入生活作為電視新聞取材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這一個環節,將會嚴重折損新聞賴以生存的根基[4]。攝像人員想要拍攝出更能夠傳遞電視新聞內涵與情感的畫面,就必須親臨新聞現場,并且針對新聞現場展開細致的觀察,這樣才有利于深入挖掘新聞真相,才能夠最大限度發揮新聞信息的傳播價值。值得注意的是,攝像人員在針對畫面細節實施抓拍時,盡量選擇正確的細節鏡頭,尤其是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細節,不僅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還容易激發觀眾的情感反應。
把握拍攝的瞬間
攝像人員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新聞信息時,應具有對新聞信息的價值判斷與形象判斷,通過對所看到的新聞信息展開科學合理的篩選、分析、辨別、判斷,進而找出那最具代表特性的一瞬間。然后將其利用攝像機記錄下來,從一個點再至一個局部,最后反應至全面,引導觀眾從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除此之外,攝像人員還應該充分發揮創新意識從而來尋找新聞,應該把握大局、以創新的眼光和全新的角度來挖掘、來判斷,從而給予觀眾帶來全新的新聞感受。攝像人員應該尋找一個興奮點,然后在電視新聞的拍攝階段,通過密切關注細節的挖掘以及刻畫,最大限度增強電視新聞的品位與可視性。值得注意的是,電視新聞普遍圍繞于現實生活當中的真實事件,因此,很多拍攝素材都是稍縱即逝的,而為了最大限度的抓拍到那些優質的新聞素材,攝像人員應該時刻做好拍攝工作,在實際拍攝工作中更應該嚴格執行早開機、晚關機的原則,以此來更好的面對生活當中的那些突發新聞事件,為能夠捕捉到電視新聞畫面當中的那些動作、情緒等一系列的細節而提供有利保障。
尋找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細節
瞬間視覺形象的強化視覺沖擊力,是著重立足于觀眾角度來考察電視新聞畫面細節所帶來的視覺感受。攝像人員在拍攝電視新聞素材時,應該盡最大努力給予觀眾呈現出新鮮與獨特的視覺感受,從而達到一種激發視覺神經的強刺激,為吸引觀眾的強烈關注奠定有利基礎。除此之外,攝像人員想要更好的把握電視新聞的畫面細節,與此同時,攝像人員想要尋找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細節,不僅要求攝像人員具有先進的攝錄設備,對于攝像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攝像技巧也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攝像人員應該不斷增強自身的攝像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新聞拍攝現場時刻保持良好的拍攝狀態,才能拍攝到優質的電視新聞素材,以及捕捉到很多優質的畫面細節。
綜上所述,想要捕捉到現實生活當中那些稍縱即逝的優質新聞素材,其實相對比其他新聞媒介具有極大的困難,主要是由于新聞素材轉瞬即逝,如果攝像人員不具備捕捉畫面細節的能力,不具備把握畫面細節的能力,那么將很難抓拍到那些優質的新聞素材。在抓拍畫面細節時,不能一味的只滿足細節的真實性與再疊加,還應該高度重視畫面細節的內涵挖掘。畫面細節無法獨立存在,其必須服眾于電視新聞的整體需求。而攝像人員更是應該具備一雙擅于挖掘新聞的眼睛,只有這樣才能夠拍攝出觀眾愛看的新聞作品,才能夠給予觀眾留下深刻的記憶。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