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對地震災害中的滅火工作至關重要,加強地震監測與預警系統建設,建立應急指揮中心,確保災情信息能夠及時傳遞和協同,不斷完善救援行動方案,對提高地震災害下的滅火救援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地震;次生火災;應急響應機制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和難以預測的特點,不僅會導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損毀、通信中斷等問題,還伴隨著火災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1]。針對這一情況,應制定相應的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升抗震救災的能力和水平。深入研究地震災害下的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探索有效的組織協調方式、信息傳遞手段、多方力量合作等,對于提高地震災害應急響應水平、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重要意義[2]。
1 地震災害下的火災事故特征
地震災害下的火災事故大多是由于震動引發的火災爆發或擴大造成的災害,比如地震可以破壞建筑物、破裂管道,導致電線短路、燃氣泄漏等情況,進而引發火災。地震災害下火災事故與普通火災不同,具有一些明顯的特征。
1.1" 火勢蔓延迅速
由于地震波及范圍很廣,建筑物的整體結構都會遭到破壞,導致火災蔓延迅速。這就會使撲救工作變得非常困難。比如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就是由于核電站內部的電力系統受損,核燃料冷卻系統失效,最終引發核反應堆燃料棒過熱,產出了大量氫氣,從而引發的爆炸,由此造成了嚴重的核泄漏和環境污染。
1.2" 多發性和廣泛性
地震通常在一個地區引發多個火點,而不僅僅是局部火災,從而在不同地點引發多個火場。比如1994年美國北嶺地震引發了多個火點,導致大面積的火災和破壞,造成數十人死亡,數千棟建筑被毀。
1.3" 能源系統故障
地震還會破壞能源系統,如電力、燃氣和燃料供應設施,電線短路、燃氣泄漏等故障會導致火災的發生和蔓延,使火災撲救變得更加困難。比如2010年智利中部地震導致康塞普西翁地區的燃氣管道破裂,燃氣的泄漏導致多個火點同時爆發,并快速蔓延,引發了大規模的火災,造成嚴重的破壞和人員傷亡。
1.4" 建筑物倒塌和封鎖
地震會導致建筑物倒塌、墻體破裂,增加了滅火人員進入火災現場的難度。倒塌的建筑物使被困人員難以找到正確的逃生方向。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中,學校教學樓倒塌并引發火災。由于建筑物的倒塌和封鎖,救援人員很難及時進入現場進行滅火和救援,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5" 水源緊缺
地震可以破壞供水系統,這使消防人員很難找到合適的水源供應地,缺乏足夠的水源和水壓會使滅火人員無法有效控制火勢。比如2011年新西蘭基督城地震中,地震破壞了供水系統,城市內的水源緊缺,導致消防人員無法就近取水滅火,使火災撲滅工作受阻。
1.6" 疏散困難
地震還會引發恐慌和混亂,使得人們無法迅速有序地疏散,增加了火災事故的風險。比如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大量道路和橋梁遭到損壞,無法撲救的火災又給被困人員帶來很大的恐慌情緒,許多人因無法及時逃離火場而喪生。
2 地震災害下的滅火救援面臨的挑戰
地震發生后,由于燃氣泄漏、輸電線中斷等原因,導致火災爆發,需要進行緊急滅火和救援行動。地震會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受阻等情況,使得救援人員的行動受到限制,地震的巨大破壞性,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的問題與挑戰。
2.1" 應急響應時間不足
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地震導致的建筑物倒塌、道路損毀等情況給救援行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此外,災區通信中斷、交通堵塞等問題也會影響救援力量的快速到達。由于時間短暫且緊迫,滅火救援的組織與協調需要更高效、更快速的響應機制。
2.2" 救援資源配置不平衡
地震災害下的滅火救援需要大量的救援資源,如滅火器材、救援人員、通信設備等。然而,在實際救援中,資源的配置往往存在不平衡的問題。一方面,某些地區由于地理條件、經濟發展等原因,缺乏足夠的救援資源,導致滅火救援能力相對較弱。另一方面,資源的分配和調配也面臨著困難,尤其是在大規模地震災害中,救援資源可能無法及時調集和調度,造成滅火救援的滯后和不足。
2.3" 缺乏協同合作機制
地震災害中,滅火救援需要與其他救援力量協同合作,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響應體系。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不同救援力量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和協調,信息傳遞不暢,導致救援行動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影響。此外,缺乏統一的指揮調度機制和協同作戰方案,也會導致滅火救援行動的混亂和不協調。
3 地震災害下的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
地震是一種破壞性極大的自然災害,除了地震本身帶來的傷害外,其引發的火災也會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建立有效的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對于減輕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至關重要。首先,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可以提高救援行動的效率。地震發生后,火災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威脅大量人員和建筑物的安全。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可以確保各種救援資源的及時調度和協調,包括消防車輛、滅火器材和救援人員等,以迅速抵達現場并展開救援行動,有效地減少火災對人們生命和財產的損害。其次,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可以提高災害應對的組織能力和協作水平。地震災害是一項復雜的應急救援任務,需要多個部門和機構之間緊密協作。通過建立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可以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并提前制定好應對方案和預案,從而在地震發生后能夠快速、高效地組織救援行動。同時,這也有助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提高應急響應的整體效能。最后,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可以增強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地震發生時,被困人員往往處于恐慌和混亂狀態,容易陷入被動。通過開展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的宣傳和培訓,可以提高人們對地震災害和火災的認知能力,增強自我保護和自救的意識,使他們在地震發生后能夠冷靜應對,并采取適當的行動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綜上所述,地震災害下的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對于減輕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失、提高救援效率、加強組織協作和增強公眾安全意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立和完善這一機制,可以更好地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減少地震災害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3.1" 災難報警
火災預警是一項緊急且關鍵的舉措,它能夠迅速調動救援資源,最大限度地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地震會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報警可以迅速啟動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和損失。當地震火災發生時,任何人都可以撥打緊急電話號碼,例如110、120或119,向相關部門報警。報警人需要提供準確的地理位置和描述,以便救援人員能夠快速到達事發地點。一旦接到報警,消防部門將迅速派遣救援隊伍前往現場。救援人員通常配備專業的滅火裝備和救援工具,以便應對各種火災情況。在地震火災中,滅火救援行動會面臨建筑物倒塌、道路阻塞等困難,因此,救援人員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確保他們的安全和有效執行任務。報警后,當地政府和救援機構還會發出警報,提醒人們遵守緊急情況下的安全指示,這些指示包括疏散指示、安全避難點的指引以及如何處理火災和其他緊急情況的建議。
3.2" 災情評估和通報
災情評估和通報是地震火災應急響應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準確評估災情并及時通報,可以為救援行動提供指導,加強協調和合作,增強公眾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這將有助于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并最大程度地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第一,災情評估是對地震火災的全面分析和評估。評估包括但不限于火勢蔓延程度、受災范圍、人員傷亡情況等重要信息。評估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括現場勘察、遙感技術、傳感器監測等,目的是了解災情的嚴重程度,判斷災害的規模和影響,為制定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同時,專業人員的經驗和判斷也是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災情通報是將災情信息傳達給相關部門和人員。通報內容應當包括災害的性質和規模、受災區域的范圍、疏散和救援的指示、避免傳言和謠言的提示等,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括電話通知、無線廣播、社交媒體發布等,目的是迅速傳遞準確的災情信息,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提醒公眾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通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對于保障公眾安全和減輕災害至關重要。在災情評估和通報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提高評估和通報的效率。例如,利用地震監測系統和火災傳感器實時獲取數據,利用遙感技術和衛星圖像獲取受災區域的影像信息,利用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傳遞災情通報等。這些技術手段可以加快信息的獲取和傳遞速度,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在實際應急響應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會根據災情評估情況調整應急響應級別,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來控制火勢、救援被困人員,并確保公眾的安全。地震災害下的火災事故應急響應級別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災害規模進行評估和確定。地震災害下的火災事故為五級應急響應級別體系:Ⅴ級(最高級)應急響應適用于地震災害引發的大規?;馂模?0名以上人員傷亡或被困,嚴重威脅到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情況。在這個級別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會迅速啟動應急預案,調動大量救援隊伍和資源,組織大規模的滅火行動和人員疏散工作。Ⅳ級應急響應適用于地震災害引發的較大規模火災,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較大威脅的情況,有5~9名人員傷亡或被困,屬于總隊級重點單位火警。在這個級別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會加強滅火救援力量,協調多個機構和資源,進行火場控制、疏散和救援工作。Ⅲ級應急響應適用于地震災害引發的一般規?;馂模瑢σ欢ǚ秶鷥鹊娜嗣裆拓敭a安全造成一定威脅的情況,有3~4名人員傷亡或被困,屬于支隊級重點單位火警。在這個級別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會組織滅火救援隊伍,加強信息發布和指導,調度所需的資源和救援物資。Ⅱ級應急響應適用于地震災害引發的小規?;馂?,對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威脅相對較小,有1~2名人員傷亡或被困,屬于轄區重點單位火警。在這個級別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會根據需要進行火災應急處理。Ⅰ級應急響應適用于地震災害引發的較小規?;馂模瑢θ嗣裆拓敭a的威脅較小,無人員傷亡或被困。在這個級別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會根據需要進行火災應急處理,但響應程度相對較低。
3.3" 疏散和救援安排
疏散和救援安排是地震火災應急響應機制中的關鍵步驟,旨在保護人員的生命安全,減少災害的影響。它包括確定疏散策略和避難場所,調派救援隊伍進行人員搜救工作。疏散是在地震火災發生后迅速有序地轉移受災區域人員的過程。疏散的目的是將人員從災害風險區域轉移至相對安全的地方,減少人員傷亡和損失。在制定疏散策略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受災區域的范圍、人員分布和數量、疏散路線和交通狀況等。疏散計劃應包括疏散路線的規劃、避難場所的選擇和準備、人員轉移的組織和協調等內容。同時,應急決策者需要與相關部門和機構合作,確保疏散過程的安全順利進行。地震火災會導致人員被困、受傷或處于危險環境中,及時展開救援行動至關重要。救援安排需要考慮災情評估結果、救援資源的可用性、受災區域的條件等因素。救援隊伍應包括消防隊員、醫療救援人員、志愿者等,并應根據災情的緊急程度和人員的優先級進行調派和分配。救援工作涉及人員搜救、傷員救治、滅火和火勢控制等任務,應急決策者需要對救援工作進行有效指揮和協調,確保救援行動的高效進行。應急決策者需要與相關部門和機構緊密合作,確保疏散和救援工作的協調進行。信息的共享可以通過通信系統、指揮中心、應急廣播等渠道進行,以確保各方能夠及時了解災情和行動指示。同時,公眾也需要得到準確的信息,以便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和遵守救援指示。
綜上所述,疏散和救援安排在地震火災應急決策中具有重要地位。通過制定疏散策略和避難場所、組織救援隊伍和加強溝通,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受災人員的生命安全,減輕災害的影響。
3.4" 評估和總結
通過評估救援行動的效果、總結問題和經驗教訓、制定改進措施,可以提高滅火救援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為以后的災害應對提供有力支持。評估救援行動的效果可以從滅火撲救的及時性、救援人員的協調與配合、救援設備的充足性等方面來考量。需要評估滅火救援隊伍的到達時間是否符合預期,是否能夠及時控制和撲滅火災。同時,還要評估救援人員在行動中的協調與配合程度,他們是否能夠高效地組織和執行任務。此外,還要評估救援設備的使用情況,例如直升機、消防車輛等是否能夠滿足需求,是否能夠有效支持滅火救援行動。
在實際應急響應中,需要隨時總結救援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措施。例如,可能出現救援人員配備不足、物資調配不及時、指揮協調不夠精準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救援行動效果不佳,需要通過總結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方案。此外,還要總結經驗教訓,包括救援人員的培訓、應急物資儲備的必要性、多部門協同合作的緊迫性等,總結經驗教訓可以為類似災害的滅火救援工作提供寶貴的參考和指導。
基于評估和總結的結果,需要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這些改進措施涉及人員培訓的加強,包括滅火救援技能的提升、應急響應能力的訓練等。同時,還要加強物資調配和儲備體系的建設,確保滅火救援所需的設備和物資的充足性和及時性。此外,改進措施還包括加強指揮協調機制的建設,提高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效率。
4 結束語
有效的滅火救援應急響應機制對地震災害中的滅火救援工作至關重要。通過建立預防與準備措施,加強災后救援行動,有效的信息傳遞和協調,能夠提高滅火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協同性。相關部門應加強地震監測和預警系統建設,并進行滅火救援演練和培訓,以提高滅火救援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建立指揮中心,確保與地方政府和媒體的緊密聯系,及時傳遞滅火救援的最新信息和指示,提高滅火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協同性??偨Y救援過程遇到的問題和經驗教訓,并制定改進措施,為未來地震災害下的滅火救援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指導。
參考文獻
[1]張立新.地震次生火災研究進展[J].地震工程學報,2020,42(6):1693-1699.
[2]楊博智,胡杰.基于河南洪澇災害救援試論社會應急力量響應機制建設[J].中國應急救援,2022(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