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動煤炭傳統能源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培育金融機構業務發展新動能,本文重點分析、總結金融機構服務傳統能源產業的存在的問題,了解“雙碳”背景下傳統能源產業轉型路徑、難點痛點,提出金融機構在煤炭產業轉型發展中的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服務;傳統能源轉型;建議
一、傳統能源產業轉型是“雙碳”目標實現的必由之路
(一)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推進煤炭產業轉型是“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調研時強調:“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立足國情、控制總量、兜住底線,有序減量替換,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蔽覈案幻?、貧油、少氣”的能源稟賦特點決定了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短時期內不會改變,2022年全國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比56.2%,煤炭依然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煤炭行業將承擔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兜底保障責任,實現“雙碳”目標離不開煤炭等傳統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二)推進傳統能源產業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最有效舉措
從碳排放情況看,2022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114.77億噸,煤炭利用所產生的碳排放占比約70%?!半p碳”戰略實施對煤炭行業發展有挑戰、更有機遇,煤炭行業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突破安全高效綠色開發、煤炭提質、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煤炭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建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推進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實現煤炭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三)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是能源大省發展的題中之意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決定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支持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賦予山西為全國能源革命提供示范引領新使命。
二、服務傳統能源轉型是金融機構對公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金融機構尤其國有大行,支持傳統能源高質量發展正是踐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專業性,以新金融理念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是推動金融機構對公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踐行政治性、人民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是其他領域安全的依托,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金融機構庶持續加大煤炭行業支持力度,在服務能源安全中體現責任擔當。
二是在推動傳統能源轉型中提升金融支持的專業性。煤炭行業轉型升級正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持續提高,煤炭企業逐步向一體化新型綜合能源集團轉型,新業態、新模式、新方式帶來新的痛點和需求,傳統理念和傳統信貸產品適應不了傳統能源轉型需求,要持續提升金融機構專業性,用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等優惠政策,加大產品和場景創新力度,為煤炭企業提供綜合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
三是在以新金融理念助力傳統能源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對公業務高質量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能源的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金融理念,助力守牢能源安全底線,并立足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以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等新金融行動切實推動傳統能源綠色轉型升級,提升煤炭行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進而推動金融機構的高質量發展。
三、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一)對“雙碳”目標下煤炭產業轉型的認識不夠全面準確
近幾年,新冠疫情、極端氣候、地緣沖突等多重因素引發煤炭供需失衡,煤炭價格高企,所引發的能源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實現“雙碳”目標不是簡單地“去煤化”,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煤炭的壓艙石作用更加突出。
(二)對煤炭企業新發展階段特點研究不夠
一是對煤炭企業向新型綜合能源集團轉型“新業態”認識不足。在山西省“五個一體化”建設中,各大重點煤炭企業加快推進,并各有側重。積極推動煤炭和煤電一體化發展,同步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和先進高效環保煤電機組,煤電聯營有效破解了煤電價格沖突、利益掣肘難題。
二是對煤炭企業綠色智能開采“新模式”了解不夠。在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持下,煤炭開采過程已經逐步擺脫“臟、亂、危險”的現象,煤炭企業正在加快主業綠色低碳轉型步伐,開采過程低碳化水平持續提高。
三是對煤炭企業集中化資金管理“新方式”了解不深入。為盤活存量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財務費用,以及解決子公司籌資難籌資貴問題,不少煤炭企業在資金管理中采用資金歸集管理模式,由母公司對下屬成員企業資金進行統一調配和部署。
(三)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務供給不足
一是對不同集團需要的差異化金融需求解決不足。多家煤炭企業鑒于目前增產保供、礦井智能化改造及多元化產業轉型的經營發展特點,為保障生產的穩定性及轉型發展的可持續性,避免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到期后轉貸占用資金多、資金籌措、安排時間緊的問題,希望金融機構可以提供長期限流貸。
二是投貸聯動多元化金融服務力度不夠。傳統能源轉型過程中一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尚處于培育發展期,需要長期研發投入,相對于債權融資,企業更需要沒有本金償還壓力的股權融資。金融機構投貸聯動業務服務模式還不成熟未能有效發揮商投一體化協同營銷與服務客戶。
(四)信貸審批權限保障需進一步加強
煤炭主產區大型能源企業及先進產能礦項目審批權限不足。多數金融機構煤炭新增產能單筆業務權限均在總行,而當下煤炭主產區省份新建煤礦均屬于安全、高效、智能的現代化礦井,符合人行綠色信貸認定標準,同時也屬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支持范圍,是各金融機構營銷競爭的主場地,對項目審批權限以及時效要求較高。
四、思考和建議
(一)堅持系統觀念,把握好煤炭產業轉型發展方向
一是從全局出發,轉變“談煤色變”的觀念。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強化系統觀念,充分認識到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能源轉型發展是一個復雜艱巨的過程,實現“雙碳”目標并不是簡單地“去煤化”,煤炭作為基礎能源的地位短期內不會變,依然要發揮兜底保障作用。
二是提升政治站位,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基于目前煤炭在能源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和兜底保障作用,金融機構要切實發揮責任擔當,加大能源安全保供領域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滿足煤炭企業釋放產能、儲備能力建設和新建項目擴大產能帶來的融資需求,服務煤炭安全穩定供應。
三是充分認識煤炭產業轉型是“雙碳”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傳統能源轉型升級支持力度?!半p碳”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傳統能源的轉型升級,煤炭行業已經在積極求變,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開采、清潔高效利用、多能互補融合發展將成為煤炭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煤炭行業智能化生產、清潔高效利用、產能儲備能力建設等會帶來大量金融資金需求,煤炭行業的順利轉型需要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四是重新認識煤炭企業新特點,轉變煤炭企業傳統評價觀念。煤炭企業已經處于新的發展階段,在全力完成增產保供任務的同時,煤炭開采逐步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煤基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煤和新能源一體化發展等新業態,向新型綜合能源集團轉型發展,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煤炭企業綠色轉型升級步伐堅定,企業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董建忠.綠色金融支持山西省煤炭產業轉型的對策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