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動農村社區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農村建設的偉大嘗試,也是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探索。在農村地區構建社區化黨建新格局,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組織基層建設機制、建設團隊以及組織功能,按照“建組織,育骨干,順機制”的建設思路,構建社區化農村黨建新格局,為農村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關鍵詞:社區化;農村黨建;新格局
二十大明確提出,推進社區化農村黨建建設,要以社區管理和服務為核心,將社區作為農村管理的主要單位,立足黨建工作構建文明有序、團結祥和的農村社區組織。在各個農村地區政府開展社區化農村黨建工作過程中,以新時代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地區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結構的轉變進程,通過提升社區化農村管理水平,助力社區化農村黨建新格局的形成,以便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
一、社區化農村黨建新格局構建意義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工業化、城市化高質量發展階段,農村經濟結構、經濟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其對于農村傳統的生產結構發出了挑戰,因此國家為保證農村建設與國家發展速度保持同步,提出社區化農村建設目標,按照就近原則,將鄰近村莊規劃為社區單位,并在該范圍內建設社區服務中心,為社區化農村建設提供助力。
(一)鞏固農村改革創新
基于現今社區化農村建設現狀,推動社區化農村黨建的發展有助于鞏固農村改革創新成果。社區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展黨建工作,可以說黨是社區化黨組織戰斗力的來源。而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農村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大量涌現,農村黨員選擇范圍更廣,其難以堅守在黨建工作崗位中,導致社區化黨建工作出現空白點,甚至一些社區化農村地區面臨人員短缺問題,缺少帶領社區化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領導班子,農村地區鄉村振興進程受阻[1]。但是社區化農村政府通過構建黨建工作新格局,基于農村地區黨員特長、發展情況以及年齡結構革新黨建工作模式能夠凝聚社區化黨組織力量,有助于黨員投入到社區化農村建設中。
(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三農”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農村地區發展的關鍵問題,我國也在不斷提出破除“三農”困局的方法。根據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搞好新農村建設,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既是社區化農村建設的關鍵任務,又是社區化農村黨組織的主要目標。各個省市鄉村地區通過創新農村社區化建設,改進黨建工作理念、模式和方法,有助于發揮黨組織開展農村社區化建設的領導作用,集中解決農村發展問題。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整合城鄉公共服務資源,搭建政府、城市、鄉村三方合作平臺,完善社區化農村公共服務,為社區化農村建設提供政治、經濟、文化支持。
(三)構建和諧穩定社會
加強黨組織建設是務實之路,也是農村基層管理的關鍵。農村地區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重新部署社會管理格局,調整黨建工作滲透社區管理的模式,能夠顯著增強社區化農村的社會活力?;鶎狱h組織在開展黨建工作過程中,利用黨建工作加強對農村社會管理的創新和改革,組織農村地區開展新型實踐活動,以解決農村地區現有發展問題。另外,借助社區化農村黨建新格局,重塑農村社區單元,將農村社區規劃成管理網格,下沉社會資源,帶動農村社區化的改革創新??梢哉f,黨組織在開展黨建工作過程中以網格化為基礎,通過統籌規劃農村社會資源,銜接農村社區化建設與社會化建設。
二、社區化農村黨建新格局構建探索
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村社區化建設面臨新形勢,各個省市的農村地區要想展現社區化建設時代特征,需要嚴格按照“建組織,育骨干,順機制”的工作思路,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強化黨組織服務功能,加快黨建新格局建設進度。
(一)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組織
基層黨組織設置的科學性關系到農村社區化建設進程,為此農村政府在推進農村社區化建設進程中,要根據農村建設實際情況,構建適配的基層黨組織結構。首先,各個省市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思路,構建以社區組織為核心,以管理組織為主體的組織體系。其次,將農村地區劃分為社區單元,從農村基層中選取黨組織代表組建農村黨委組織,保證社區農村黨委的核心地位,將不同第地域社區黨組織聯結在一起,設立下屬服務組織部門,為農村社區提供服務。最后,根據農村社區經濟發展進程,在黨委領導下建設下屬監督委員會、團委會,構建新組織結構,為農村社區提供社會服務。
(二)組建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
黨建新格局建設關鍵在人,只有具備穩定的領導團隊和領導班子,才能助力農村社區化建設度過關鍵環節。首先,在組建領導班子過程中,要突破農村地域的界限,為不同地區的農村分配同等候選名額,采用基層投票選舉模式,由農村當地村民選取候選人。待至確定候選人后,從政治素質、教育水平,群眾接受度以及發展潛力等各個層面考核候選人的綜合素質,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選拔“三高三強”管理型干部。其次,拓展候選人選拔范圍,不限于下屬農村地區,農村所屬城鎮的服務人員、高校人員以及村官都可納入選舉范圍,以便構建多層次化的領導班子。
(三)以民主管理為主要機制
農村社區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化工程目,其與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具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開展黨建工作過程中必須制定完備的工作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以便為黨建工作提供保障。首先,確定民主管理為核心的工作機制,在農村社區化建設中,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探索推行民主機制對農村社區化建設的監管,做到群策群力,使基層群眾也能參與到農村社區化建設中。其次,踐行“五制”工作方法,初議制、聽證制、民主制、公辦辦理制并行,為黨組織決策、執行提供參照依據。最后,建立村民待議制,根據黨建工作章程以及議事制度,共同制定黨建工作程序和流程,確保黨建工作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四)強化黨組織服務功能
黨組織與群眾之間具有密切聯系,其是群眾愿望的傳遞者,是滿足群眾需要的執行者,為此在開展黨建工作中要始終以群眾利益為根本,逐步將公共服務延伸至農村社區中,并深入農村社區化一線工作中,發揮服務效能。另外,在開展黨建工作時,聯系農村地區下屬服務中心,為農村社區提供醫療服務,化解群眾生活問題,為農村居民與社區服務之間搭建有效管理平臺,強化農村社區化服務職能。
(五)統籌黨組織各方管理資源
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是農村地區發展主線,也是黨建工作的核心任務,為此各地區在開展黨建工作中,要確保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統籌農村地區資源配置,為城市與鄉村之間資源流轉構建通道,以便實現管理資源的集約化發展。另外,科學制定社區管理資源發展規劃制度,按照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發展,構建資源流轉新格局。例如,在處理土地資源時,基于現有土地數量,建設農村社區商業土地資源管理點,并與下屬組織聯建,共同對現有土地資源進行分配、規劃,以實現農村土地資源的精準對接。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基層黨組織是農村社區化的領導者,而黨建工作是農村社區化建設的具體體現,為此在構建黨建新格局過程中,要立足于農村社區化建設全局,積極探索與農村社區化發展路徑相適配的黨建工作新格局,以打破不同地域農村推進社區化建設的地域界限,實現黨組織與農村社區化建設的有效對接,帶領農村地區突破發展困局,共同構建農村社區化發展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構建社區化農村黨建新格局[J]// 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建研討會論文選編(下冊). 山東省諸城市委;, 202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