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油茶產業發展,采用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油茶種植技術(包括林地規劃、整地、種苗選擇、栽種、施肥和管理等)進行全面總結,同時對油茶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油茶產業鏈條完整,經濟、生態和社會綜合效益顯著,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應通過經營模式創新、集約化管理、加速技術推廣等舉措來進一步提高油茶的產量和效益,從而實現油茶產業的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油茶;種植技術;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S794.4;F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4-104-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21
0 引言
油茶是一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農作物,且油茶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的關注日益增多,使油茶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基于此,對油茶種植技術與油茶產業發展前景進行分析,以期為油茶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在擴大油茶產業發展空間的同時,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
1 油茶
油茶又名茶子樹(Camellia oleifera Abel),由三角形茶籽、橢圓形樹葉、褐色樹皮共同構成其獨特的外觀[1]。油茶樹的高度通常為4~6 m,怕寒喜暖,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的高山丘陵地區,尤其是廣西、湖南等地[2]。油茶樹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且常面臨病蟲害的威脅。為了實現油茶豐產,并提高種植戶收益,應推廣先進的豐產栽培技術。不斷提高油茶的種植水平,能有效促進油茶產業實現良性發展,提高其在農業經濟中的地位。
2 油茶種植技術
2.1 林地規劃
在種植油茶過程中,首要任務是選取合適的種植地點及合理的種植布局,以確保油茶實現健康生長和高效產出。適宜種植油茶的區域多為山區(海拔為300~1 200 m),如湖南省一些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為15~20 ℃,年降水量為1 200~1 500 mm[3]。油茶樹適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長,理想的土壤pH值為4.5~6.5[4]。在選擇林地時,還要考慮土壤肥力和土層厚度,肥沃的土壤能為油茶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較厚的土層有利于油茶根系擴展和深入。同時,也不可忽視林地的灌溉水供應和排水條件。油茶樹生長過程中要適量供水,良好的排水系統能有效避免油茶樹根部腐爛。此外,林地規劃還包括道路建設,以便于日常管理和產品運輸。
油茶在苗期和幼樹期有一定耐陰性,但成林后要有充足的光照。因此,要想實現油茶豐產,必須選擇在陽光充足的陽坡或半陽坡造林。由于油茶在山坡中下部的長勢和生長量均優于山坡上部,宜選擇山坡中下部造林。油茶對土壤的要求不高,但以黃壤和紅黃壤為最好,黃紅壤和紅壤次之[5]。
2.2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能為油茶樹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需要徹底清除雜草、病樹、石塊及其他能影響油茶生長的障礙物。適當的林地清理能顯著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并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水分保持能力,從而實現油茶樹的健康生長。
在清理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有益生物和生態的多樣性,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對人工和機械難以清除的雜草雜灌,可于5—9月噴施化學除草劑進行滅除。此外,對全園噴施護樹將軍消毒劑進行消毒殺菌[6]。
2.3 整地
整地包括深翻土壤、改善土壤結構和提升土壤肥力,可為油茶樹提供最佳的生長條件。科學整地能顯著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油茶樹根系的生長。在整地過程中,深度翻土是一項重要工作,翻土深度以30~40 cm為宜,能有效打破土壤緊實層,增加土壤的疏松度和透氣性[7]。此外,在整地過程中需要合理施用肥料。有研究表明,施用有機肥料不僅能提供油茶生長所需的養分,還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整地過程中,施用充足的有機肥(如堆肥、綠肥)能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
整地是油茶種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可有效改善土壤條件,為油茶樹的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從而提升油茶的產量和品質。
2.4 選用良種壯苗
在油茶樹種植過程中,選用良種壯苗是確保種植成功和實現高產的關鍵。《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油茶造林必須使用Ⅰ、Ⅱ級合格種苗,鼓勵使用容器苗進行造林,以提高油茶的生長速度和最終產量[7]。Ⅰ、Ⅱ級合格良種嫁接苗標準如下。①Ⅰ級合格良種嫁接苗要求頂芽飽滿、苗木無病蟲害、嫁接口完整、無砧木萌芽。1年生苗地徑0.25 cm,苗高11 cm根系長度15 cm。2年生苗地徑0.40 cm,苗高40 cm,根系長度20 cm。②Ⅱ級合格良種嫁接苗要求頂芽飽滿、苗木無病蟲害、嫁接口完整、無砧木萌芽。1年生苗地徑0.2 cm,苗高7 cm,根系長12 cm。2年生苗地徑0.3 cm,苗高30 cm,根系長15 cm。合格的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地徑0.2 cm,苗高10 cm,根系長度15 cm,長度大于5 cm的側根應有18根;無檢疫對象,色澤正常,不少于3個生長點,頂芽飽滿,無機械損傷,容器完好[8];根球完整,側根發達均勻,不結團。合格的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對苗木的苗齡、地徑、苗高、根系長度及側根數量都有明確要求。例如,合格的容器苗要求根球完整、側根發達且均勻、不結團。
按照嚴格的良種壯苗標準對苗木進行檢查,可顯著提高油茶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優質苗木是實現油茶高產、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農戶在選擇苗木時必須嚴格遵循上述標準,才能確保油茶種植項目的成功。
2.5 栽種
選擇合適的栽種時機、合理的種植穴尺寸和正確的栽植方法,能有效提高油茶苗木的成活率,為油茶樹的健康生長和高效產出奠定堅實的基礎。
栽種前,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濕度來選擇適宜的栽種時機。一般而言,油茶栽種的最佳時期是春季或秋季。栽種時,要選擇適當的種植穴深度和寬度,種植穴的大小將直接影響油茶苗木根系的擴展和苗木的穩固。建議種植穴深度為40~50 cm、寬度為40~60 cm,這樣才能容納苗木根系,并留有足夠的空間供根系擴展[9]。栽種過程中,還要注意苗木的定位和方向。苗木應直立栽植,根頸略高于地面,防止因積水而導致根部腐爛。栽植后應立即澆水,使土壤與根系緊密結合,從而促進苗木早成活。
2.6 科學施肥
施肥也會對油茶品質和產量產生直接影響,應根據油茶樹的生長階段、土壤肥力狀況及地理環境等因素對施肥進行精準調整。
在油茶苗木成活后的初期生長階段,施肥的重點是促進苗木根系發展和提高苗木的抗逆性。此時,推薦施用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料。在油茶樹進入結果期后,磷肥和鉀肥的重要性逐漸增加。磷肥有助于根系和果實發育,而鉀肥對提高油茶果實的品質和產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施肥還要考慮土壤特性。例如,在酸性土壤中種植油茶時,通過施用適量的石灰來改善土壤的pH值,有助于油茶樹對養分的有效吸收。此外,施用有機肥不僅能為油茶樹的生長提供營養,還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實地觀察和土壤檢測結果來調整施肥量和頻次。過量施肥可能會導致營養過剩,從而影響油茶樹的健康生長,但施肥不足也會影響油茶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必須制定科學的施肥計劃,通過精準施肥最大限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7 林地管理
林地管理是油茶種植得關鍵,包括修剪、病蟲害防治、土壤和水分管理等。良好的林地管理不僅有助于提高油茶的產量和品質,還能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定期修剪是促進油茶健康生長的關鍵,剪除病弱枝葉不僅能提高樹體的通風透光性,還能減少病蟲害的侵襲。此外,修剪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樹冠結構,促進果實均勻成熟。通過定期巡視和監測,能及時發現并處理病蟲害問題。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能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并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3 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3.1 油茶產業鏈
2021年,中國油茶產業產值為1 919.97億元,同比增長25.6%;2022年,產值進一步增長至2 252.12億元,同比增長17.3%。這反映出油茶產業在中國農業經濟中占據顯著地位,并有快速發展的趨勢。
油茶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主要環節,每個環節對產業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油茶產業鏈上游涉及種苗、化肥、農藥、種植用具等。2021年,中國油茶苗木產量為122 834萬株,同比增長2.1%;2022年增長至132 783萬株,同比增長8.1%。這反映出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油茶苗木產業發展迅速。油茶產業鏈中游包括油茶種植、采摘、加工及運輸等。2021年末,中國油茶林面積為459.19萬 hm2,同比增長3.2%;2022年擴張至492.71萬 hm2,同比增長7.3%。湖南、江西和廣西作為我國油茶的主要種植區,其油茶種植面積占全國油茶種植總面的比例分別為33.07%、21.43%和12.38%。這些地區種植的油茶不僅為當地提供經濟收益,還對生態環境修復起到促進作用。油茶產業鏈下游涉及油茶產品的銷售流通,銷售渠道包括線上和線下,從而滿足國內外對油茶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油茶的高經濟價值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使其成為市場中的熱門商品。
從苗木生產到最終產品銷售,油茶產業的每個環節都在中國農業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油茶產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3.2 油茶產業綜合價值
油茶產業的綜合價值體現在經濟、生態和社會3個方面,對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經濟層面,油茶產業為農業經濟的多元化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推動力,以油茶為核心的產業鏈條不僅創造了直接的農業收入,還帶動了相關加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茶油作為高品質的食用油,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獨特風味而在市場上享有盛譽,可進一步提高油茶的經濟價值。
在生態層面,油茶樹對防止水土流失起到積極作用。營建油茶林有助于改善土地,促進生態環境恢復。同時,油茶林可為多種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對維持生態平衡起到積極作用。
在社會層面,油茶產業在促進農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中國南方山區,油茶是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發展油茶產業還能帶動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服務水平提升,對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拓展,油茶產業的綜合價值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4 油茶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4.1 發展模式創新,經營規模有序擴大
傳統的油茶種植多采用小規模、分散的經營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問題。在持續發展過程中,油茶產業經營主體應有序擴大自身經營規模。
模式創新需要注重規模化經營。通過集中種植和統一管理,林農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規模化經營能更好地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如精準農業和智能化管理系統),有利于實現標準化生產,保證產品品質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油茶的產量和品質。可持續發展不僅涉及生態環境保護,還包括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油茶產業各類經營主體在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還要平衡好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確保油茶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采用生態友好的種植方法(如有機種植),可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油茶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場的引導。政府在提供政策指導、財政補貼和技術支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市場需求的變化也是推動油茶產業發展模式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油茶產業經營主體通過對市場發展趨勢的精準把握,可優化產品結構、拓寬銷售渠道。
4.2 集約化經營管理,不斷提高油茶產量
集約化經營是指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如滴灌、肥料深施等)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包括合理規劃種植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及采用高效的種植和管理技術。這不僅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實現產出的最大化。改進栽培技術(如密植和修剪技術),能顯著提高單位面積的油茶產量[4]。同時,采用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并優化施肥計劃,可確保油茶健康生長,從而提高油茶產量和品質。集約化經營管理還強調對整個產業鏈進行高效管理,涉及從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的每個環節,以確保整個流程的高效運轉。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減少浪費,提高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保持生態平衡的前提下,采取集約化經營管理,能有效提高油茶的產量和品質,增強油茶的市場競爭力,為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4.3 加速技術推廣,實現本土良種培育
技術推廣有助于油茶的品種改良。相關經營主體可通過應用現代育種技術(如分子標記輔助選育等),培育出適應當地環境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油茶新品種,提高油茶的適應性和穩定性[8]。同時,技術推廣還涉及種植管理方面的創新。采用科學的種植模式、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技術,能有效改善油茶樹的生長環境,提高樹體的生長速度和提高油質。另外,技術推廣還包括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創新。引入生物防治和環境友好型的化學防治方法,可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推廣本土良種能更好地滿足當地的種植需求,提高油茶的總體產量和品質。此外,本土良種的推廣還有助于保護和利用地方特有遺傳資源,為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 結束語
油茶產業的發展應依托技術創新、規模擴張、集約化管理。目前,該產業已成為經濟、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典范。未來,該產業應繼續通過技術進步和市場拓展來實現更高效的產業升級與全球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宏志.軟枝油茶種植及病蟲害防治[J].中國林副特產,2023(6):29-30.
[2]劉佳麗,楊茜,李秀娟,等.湖南省主要品種油茶籽油的營養品質研究[J/OL].中國糧油學報,1-12(2023-11-29)[2024-02-15].https://doi.org/10.20048/j.cnki.issn.1003-0174.000682.
[3]潘相宇.油茶種植優勢及豐產栽培技術分析[J].黑龍江糧食,2023(10):36-38.
[4]任青榮.貴州省油茶栽植及成林管理技術措施[J].南方農業,2023(20):118-120.
[5]韋政學.高產良種香花油茶種植技術[J].鄉村科技,2023(20):80-82.
[6]孫萬流.不同種植年限下閩西油茶產地山地紅壤化學計量特征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10):134-135.
[7]趙福丹.貴州油茶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和管理方法探究[J].黑龍江糧食,2023(8):64-66.
[8]陳偉,李春霖,李雙龍,等.油茶林下種植魔芋技術及效益分析[J].中南農業科技,2023(8):87-89.
[9]譚錫樂.油茶栽培管理技術與油茶產業發展前景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2(2):78-79.
作者簡介:楊再武(1974—),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油茶種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