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之天
(靈山縣農村公路改造建設所,廣西 欽州 535400)
平陸運河是我國自京杭大運河后一千多年來的第一條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條運河,是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交通強國、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重大牽引工程[1],對靈山縣及廣袤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開發開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平陸運河途經靈山縣沙坪、舊州、陸屋三鎮約37 km(其中沙坪鎮8 km,舊州鎮15.4 km,陸屋鎮12.6 km),沿河設馬道和企石兩個樞紐。靈山段作為平陸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深入了解靈山縣平陸運河沿線交通的現狀,查找靈山縣平陸運河沿線交通規劃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探索下一步靈山縣平陸運河沿線交通規劃建設的對策建議,本文根據平陸運河(靈山段)綜合交通規劃建設專題調研情況[2],對平陸運河(靈山段)綜合交通規劃建設要點做出簡要分析研究。
靈山縣境內現有沙坪河(沙坪至南寧)為三級航道、欽江(陸屋至靈山)為七級航道;靈山縣唯一的內陸港口——沙坪港,是靈山通往南寧、百色、梧州、廣州等地的水路航道樞紐。現有航道及內河港口對促進該縣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比較小。目前靈山縣暫無在建的航道或內河港口。
全縣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逐年穩步增長,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別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11.5億元、13.2億元、21.12億元,年均增長25.3%。“十三五”期間,靈山縣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80 332.066 5萬元(詳見下頁表1)。
目前靈山縣初步形成了以六欽高速公路、大浦高速公路、欽靈一級公路為主通道,G209、G324、G359、S512、S312、S210、XB60等國省縣道為主骨架的公路運輸網絡。
到2020年底,靈山縣在冊公路總里程達到2 500 km,公路密度達到70 km/100 km2。其中:轄區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00 km,占公路總里程的4%;二級及以上干線公路332 km,占公路總里程的13.3%;按行政等級劃分:國道240 km、省道138 km、縣道372 km、鄉道817 km、村道819 km。按技術等級劃分:高速公路100 km,一級公路51 km,二級公路281 km,三級公路105 km,四級公路1 748 km,等外路200.175 km。
通過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納入平陸運河經濟帶規劃,進一步提升靈山綜合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努力實現運河兩岸互聯互通,順暢便捷、快速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爭取實現靈山縣19個鎮(街道)通過二級或二級以上公路就近連接高速公路出口快速直達平陸運河沿線港口碼頭,為實現靈山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服務保障。
加強平陸運河江海聯運體系配套設計規劃建設,提出運河江海聯運運輸內陸港口碼頭及服務設施等設置,提升運河港口物流集疏能力、搭建內河港航綜合服務平臺。
2.1.1 陸屋鎮規劃建設陸屋內河港口
陸屋內河港口規劃選址西以陸屋國家機電特色小鎮相接,東以陸屋城區接壤,南北以外環路為界,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4 km2,和陸屋臨港產業園連片建設,設計貨物年吞吐量1 500×104t,設綜合性、集裝箱等碼頭及倉儲物流區、船舶維護、加油區等,按照“港產城”融合一體化考慮,發展總規劃面積56.5 km2,其中:港口區24 km2,工業園區24.5 km2,城區8 km2。在陸屋鎮規劃建設陸屋內河港口,依托港口區將城區和工業園區相連融合發展,目前該項規劃已被采納。
2.1.2 將沙坪鎮規劃建設沙坪碼頭提升為沙坪港
沙坪鎮本來就有港口,沙坪港一期項目于1994年7月開始建設,2002-06-28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的交工驗收,建成了三個300噸級直立式泊位。平陸運河建成后,航道經拓寬拉直,可通航3 000噸級船舶,在原有沙坪港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打造新的沙坪內河港口,將有力促進靈山乃至北部灣經濟開放開發。目前已經規劃0.667 km2土地用于布局倉儲物流中心、農副產品加工和建材加工,將沙坪鎮規劃建設沙坪碼頭提升為沙坪港,目前該項規劃已被采納。
2.1.3 舊州鎮規劃設立運河舊州服務區及平陸運河博物館
建議在舊州服務區及平陸運河博物館規劃選址結合舊州江與小珠江設置,北以舊州古城遺址相連,東以舊州新城相鄰,南面、西面以外環路為界,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 km2,正好位于運河船只往來的中間必經之處,規劃建設服務可以輻射整個平陸運河航道,是規劃建設運河服務區和運河博物館的理想之選。
2.1.4 運河沿線途經村委設置小型簡易碼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議在運河沿線途經村委設置小型簡易碼頭,作為渡輪泊岸上落乘客及裝卸貨物之用,將利于運河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也是規范運河運營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
2.2.1 加快構建發達的快速網
續建南寧至湛江高速公路,新建橫州至欽州港高速公路、玉林至浦北高速公路,形成與平陸運河配套的南北通道和橫向通道。
2.2.2 加快構建高效的干線網
構建由普通國省道組成、運行效率高、服務能力強的完善的干線網,推動城市內外交通有效銜接,構建平陸運河與沿河產業的干線公路運輸網絡。
2.2.2.1 規劃將沙坪至陸屋一級公路作為疏港大道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一體實施建設
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途經靈山縣沙坪、舊州、陸屋三鎮。運河及沿線港口碼頭和服務區建成后,將會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交通流量將呈幾何級暴發式增長,沙坪至陸屋公路將難以適應繁忙的交通流量,無法滿足運河沿線進港車輛人員的交通需要,難以服務于平陸運河繁忙的進港交通需求。因此,建議將沙坪至陸屋一級公路作為疏港大道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一體實施建設,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同時開工、同時建成投入使用。
2.2.2.2 規劃將國道G359浦北至靈山沙坪一級公路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進行規劃布局
國道G359浦北至靈山沙坪一級公路屬于國道G359佛山至富寧公路其中一段,起點位于浦北縣城南,往東延伸至博白縣,終于靈山縣沙坪鎮(與橫縣規劃中的新福港連接),全長75.55 km,總投資38.8億元。該項目是廣西博白、浦北、靈山通往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最便捷的交通要道,沿線途經多個工業產業園區,產業布局密集、人口眾多,2020年沿線地區生產總值近800億元,沿線受益人口近500萬人,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及沿線港口、碼頭建成投入運營后,將有大量貨物通過浦北至靈山沙坪一級公路來往運輸,給沿線港口碼頭乃至北部灣港帶來源源不斷的貨物,進一步促進貨物吞吐量的提升,極大加快港口高質量發展。目前,浦北至靈山沙坪一級公路已由靈山縣牽頭組織編制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項目列入規劃即可加快推動實施。因此,建議將國道G359浦北至靈山沙坪一級公路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進行規劃布局、推動實施。
2.2.2.3 優化平陸運河境內影響區域交通環境
規劃國道G209靈山至北海公路平南至茅田段、G324 S312浦北寨圩至靈山公路、浦北龍門至靈山陸屋(蓮塘)公路、陸屋至臨港產業園區一級公路(陸屋環城路)、煙墩至舊州北二級公路、那隆經舊州至太平二級公路、平山至豐塘高速出口二級公路、石塘至豐塘高速出口二級公路,通過完善運河影響區域物流集散內外循環干線通道,實現靈山全縣19個鎮(街道)與平陸運河沿線港口、碼頭高速通達,無縫鏈接,進一步優化影響區域內產業交通營商環境。
沿河兩岸交通規劃原則上與運河設施統籌考慮、合理布設,最大限度滿足沿河兩岸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建議將運河兩岸交通的互聯互通橋梁建設項目同步納入平陸運河一體實施建設,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根據目前平陸運河的工可方案走向,為保障和恢復運河工程實施后的交通通行,靈山境內運河沿線共需新改建各類跨河橋梁15座。其中沙坪河段1座,舊州江段10座,欽江段1座,新開挖河段3座。
2.3.1 沿河城鎮區區域兩岸交通聯系規劃橋梁6座
(1)規劃S210和睦至西場跨平陸運河特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橋面寬度減小為12 m,現名:靈山縣沙坪河大橋)。
(2)規劃G359沙坪金科特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橋面寬度減小為12 m,現名:靈山縣金塘村大橋)。
(3)規劃舊州鎮西屯特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橋面寬度減小為12 m,現名:靈山縣舊州大橋)。
(4)規劃陸屋鎮古城特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橋面寬度減小為12 m,現名:靈山縣G242大橋)。
(5)規劃陸屋鎮環城公路欽江特大橋(建議增加)。陸屋鎮環城公路已納入“十四五”規劃,跨越平陸運河欽江段,是規劃陸屋港、陸屋臨港產業園與欽靈一級公路連接的最便捷通道,同時也是國道G242繞城過境公路改線段,避免國道進入城區造成交通擁堵,影響國道通行效率,建議按城市道路標準建設,橋梁寬度≥30 m。
(6)規劃陸屋鎮新城跨河特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橋面寬度減小為12 m,現名:陸楊新村大橋)。
2.3.2 沿河行政村區域兩岸交通聯系的規劃橋梁9座。
(1)規劃建設規劃Y501沙坪企石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現名:靈山縣新年排村大橋)。
(2)規劃建設沙坪鎮七里村長春麓大橋(建議增加)。原有村屯道路連接橋梁,運河隔斷兩岸后兩岸互通需繞行約10 km,建設該橋是為恢復兩岸的互聯互通,滿足七里村委松木隊、新東隊、新華隊、榃西隊、龍慶隊、七里隊等村屯8 000多名群眾生產生活及學生就讀的需要,涉及近2.4 km2耕作區面積。七里村委位于運河新開挖段,用地征拆及移民搬遷量最大,盡量滿足群眾生產生活的需求,利于工程建設的推進。該橋也是運河經濟帶鄉村振興產業連片開發區兩岸互聯橋梁,建議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橋梁寬度≥12 m。
(3)規劃建設舊州鎮石橋村委新塘大橋(又稱新農村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現名:靈山縣新農村大橋(馬道樞紐大橋))。
(4)規劃建設Y382舊州鎮石柱小學大橋(建議增加)。平陸運河將舊州鎮Y382舊州至石柱公路隔斷,拆除原有的石柱小學橋,該公路是舊州鎮石柱村委5 000多群眾與外界聯系的唯一公路,運河建成后,將兩岸群眾一分為二,對群眾出行需求造成極大影響,嚴重影響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學生上學等。為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降低社會穩定風險,同時便于公路提級改造的需要,建議按二級公路標準重新建設石柱小學大橋,橋梁寬度≥12 m。
(5)規劃建設Y075舊州鎮青松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現名:靈山縣青松大橋)。
(6)規劃建設Y369舊州鎮民主文子坳大橋(建議增加)。平陸運河將舊州鎮Y369民主至大嶺公路隔斷,拆除原有的民主橋,該公路是舊州鎮民主、大嶺村委10 000多名群眾與外界聯系的唯一公路,運河建成后,將兩岸群眾一分為二,對群眾出行需求造成極大影響,嚴重影響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學生上學等。為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降低社會穩定風險,同時便于公路提級改造的需要,建議按二級公路標準重新建設龍家塘大橋,橋梁寬度≥12 m。
(7)規劃建設舊州鎮文華塘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現名:靈山縣舊州華文堂大橋)。
(8)規劃建設C458玉石壩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現名:靈山縣萬勝塘大橋)。
(9)規劃建設Y073楊屋大橋(運河規劃已采納,現名:靈山縣企石垌樞紐大橋)。
靈山至陸屋航道全長約55 km,屬于欽江源頭段,是通往廣西人口在縣靈山縣的唯一航道。起點位于陸屋鎮順接平陸運河,沿線途經三隆鎮、那隆鎮、檀圩鎮,終點于靈山縣城,沿線有龍武莊園、靈山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區等多個旅游景點,以及十里工業園等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歷史上靈山至陸屋航道曾經通航,由于近年水位下降斷航,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內河水運發展規劃》,靈山至陸屋航道作為七級航道進行規劃建設,為進一步促進靈山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發沿線旅游資源與挖掘經濟發展潛力,同時輻射浦北、博白等人口經濟大縣,建議將靈山至陸屋航道提升為三級航道納入平陸運河規劃體系進行布局,適時啟動開展航道前期工作。
未納入工可事項的大橋有:沙坪鎮七里村長春麓大橋、Y382舊州鎮石柱小學大橋和Y369舊州鎮民主文子坳大橋。平陸運河建成后,將兩邊土地一分為二,將會嚴重影響運河沿線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農田耕作、學生上學等,也給地方行政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建議在群眾經常需要過河的地方或參照高速公路做法每隔一定距離建設過河通道,在原有道路被切斷的地方建設過河橋梁,把運河建設對群眾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建議考慮再增設三座跨河大橋。
對于靈山縣經濟發展急需的項目,如陸屋環城一級公路及跨河大橋項目(建議增加),對疏導陸屋港進出車輛,緩解陸屋城區交通壓力具有重要意義,需要盡快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建議相關部門積極加強與上級溝通對接,爭取列入相關產業規劃,或通過打包、PPP等形式納入港口、工業園區等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減輕靈山縣財政壓力。
普通公路建設融資渠道單一,爭取建設資金辦法不多,項目資金壓力較大。隨著建設材料、人工工資的大幅度上漲,國家下達的地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補助不多,地方政府因財力薄弱大部分無法配套建設資金。故平陸運河沿線未納入平陸運河規劃建設的集散路網工程項目還需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
綜上所述,平陸運河以是發展航運為主,兼顧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態環境等,是連通西江航運干線與北部灣國際樞紐海港,積極做好靈山段綜合交通規劃建設能夠促進靈山縣港口、集散路網的進一步完善,使靈山縣快速進入向海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