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翠敏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下,三地均科學制定了交通發展領域的發展規劃,在物流行業相關政策制定、物流基礎設施、集聚物流能力方面均進行了推進建設,但在京津冀協同高質量發展下物流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可從加快物流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統籌規劃網絡布局、注重物流人才培養四個方面,提升區域物流效率。雖然物流業面臨著各種壓力和挑戰,但是隨著相關政府部門頒發多項“十四五”專項規劃,如《“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發改經貿〔2022〕78號)、《“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國辦發〔2021〕46號)、《河北省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十四五”規劃》(冀政辦字〔2021〕142號)等,均從不同領域對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并對其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1.1 北京市科學制定交通規劃,進一步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早在2014年,北京市就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頒布了《北京交通發展綱要(2014-2030)》,描繪了未來北京市交通發展愿景。2021年12月,北京市相關部門發布了《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規劃中其交通線網總規模約2600余公里。2022年4月,北京市發布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之2022年工作要點,通勤、功能“兩圈”不斷深化,“雙城記”協同發展更加明確,進一步推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步伐。其中,“通勤圈”將不斷加強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等與北三縣、固安、武清等區域的深入協作,進一步實現交通一體化。“功能圈”進一步明確了雄安新區的功能定位。“雙城記”對各地的空港、陸港的協作發展進行了規劃。
1.2 天津市印發專項發展規劃,強化京津冀區域路網密接互聯。2022年3月,天津市發布了《天津市公路“十四五”發展規劃》,對高速公路、省道、農村公路的建設進行了規劃,對京津冀三地交通建設發展明確了思路。在路網方面,進一步對三地路網的互聯密接進行了便捷化打造和高效率提升,助力雄安新區的發展。在海空兩港的集疏運體系打造方面,建設了貨運專用通道,布局對暢通的對外通道,服務海港發展。
1.3 河北省加快健全規劃政策體系,布局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近年,河北省相關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加快健全。為了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16年,河北省發布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重點對環京津的六個市區的交通發展狀況進行了規劃。2020年,河北省發布了2020—2022年關于智慧交通發展的專項行動計劃,進一步順應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對河北省的智慧交通建設情況進行了戰略布局和規劃,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發展、綜合治理、一體化出行、應用示范等六大行動計劃,多措并舉推進智慧交通發展,為實現交通強國貢獻河北力量。2021年8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頒布了關于我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共建冀津世界級港口群,有序推進全省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構建多層次的航線網絡,加快構建高品質綜合化立體化交通網。意見明確了交通規劃發展目標,到2025年,綜合立體化交通網絡更加完善,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
2.1 物流行業相關政策制定方面。自三地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發布以來,京津冀交通領域的協同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河北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多管齊下,不斷加強現代物流業的建設發展。2021年,省政府發布關于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十四五”規劃(冀政辦字〔2021〕142號),規劃指出要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暢通區域物流網絡,建設京津冀一體運作網,構建跨區域協同運作網。
2.2 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目前,在各種運輸線路建設方面,初步形成了“軌道上的京津冀”:連通了23條鐵路線路,打通拓寬了30余條段的對接路(2000余公里),連通了47條(74個接口)的干線公路。公路結構完善,鐵路運輸相對密集,交通狀況良好。
2.3 在集聚物流能力方面。河北省與京津兩地在集聚物流方面的差距有所改善,三地協同發展狀況趨好。天津、河北兩地在港口協作方面,成效日益凸顯,天津港將建成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并與河北黃驊港、曹妃甸港加強合作,將與雄安新區連通起來,建設快速的通關機制,通過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網絡化、立體化、信息化的物流體系,使得京津冀三地的物流業得以協同發展;三地在機場群布局方面,不斷加速完善建設,基本上實現一體化運營,協作機制初步形成。
物流業因跨地域、各地標準化不同等的特殊屬性,其發展會受到一些限制和制約,不利于三地協同下的高質量發展。物流業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在物流市場一體化方面,由于行政分割,地方保護色彩明顯,阻礙了市場資源的整合,制約了區域一體化發展,物流市場一體化有待提高;其次,在物流功能定位方面,中心城市引領發展效果不佳,三地機場貨運量長期不均,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協作不易形成,物流功能定位需要進一步明晰;第三,在物流要素流動方面,各城市交通數據聯動性較低,河北省內公路網密度低,高等級路面比例小,北京徑向結構特征明顯的鐵路運輸方式容易形成物流中轉,增加了物流成本;第四,在物流現代化方面,區域內物流信息化水平不等,存在信息孤島現象,阻礙了物流業整體效率的提升。
4.1 加快物流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質量水平。在數字催化下現代物流產業不斷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現代物流也必須從粗放式、規模化擴張發展向精益化、標準化、一體化轉型發展,降本增效成為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綠色化、現代化、信息化將成為現代物流發展趨勢,要不斷優化流通發展方式,提升供應鏈智能化水平,以適應京津冀區域發展要求。
4.2 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助推物流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綜合考慮投資、效益與成本,對物流基礎設施設備進行規劃布局、投資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步伐,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加強對物流市場相關資源的整合,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推動物流數字化、電子化發展。完善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線上線下相結合,促進物流的協同發展。
4.3 統籌規劃網絡布局,實現高效協同。根據京津冀區域內產業分布、物流網絡特征,建設和改造配套設施,推動農業、工業、現代商貿流通業等行業物流資源的整合,加快建設大型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通過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統籌規劃交通網絡布局,推動交通立體化建設發展;通過建立物流聯盟,集聚物流企業力量,整合各方資源,降低整體成本,加快物流發展。
4.4 注重物流人才培養,提高專業素質。深化產教融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融入人工智能、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等新型專業課程,體現物流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和綜合性,強化物流新技術與傳統技術的緊密結合,探索構建多層次物流教育體系,培養從物流操作到物流中級、高級管理的不同層次的專業人才,提高人才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