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國秋 任心怡 劉瑩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中歐班列(沈陽)已經實現常態化平穩運行。本文對中歐班列(沈陽)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其發展困境,以給出發展對策。
目前,中歐班列(沈陽)已經通過多年的打造,實現了常態化的平穩運行,并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中,為東北地區企業形成了開放共贏的平臺優勢[1]。但是,隨著中歐班列的發展,各開行城市及線路競爭愈加激烈[2]。本文對中歐班列(沈陽)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其發展困境,以給出發展對策。
2017年9月,中歐班列(沈陽)開始建設與運行,現已進入了平穩運行階段。其為本地區企業與歐洲地區企業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建成了合作共贏且開放的新平臺。目前,中歐班列(沈陽)已建立并形成三種類型的運營模式。一是,面向歐洲的國際物流網絡[1-2]。二是,服務于東北亞地區的國際物流網絡。三是,以沈陽為樞紐的國內物流網絡體系。其主要貨物類別中制造業貨值占比超過80%,并幫助其服務的企業平均降低物流成本達到20%-24%。同時,中歐班列(沈陽)開行數量在全國也排到了前列。截至2023年2月,其累計開行2149列。
通過上述分析,中歐班列(沈陽)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但是,與國內其他中歐班列的重要節點城市相比來說,仍然存在著發展中的困境。1.開行數量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中歐班列(沈陽)在全國范圍內容開行數量位列第七,這與其他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2.海關口岸服務功能缺乏競爭優勢。近年來,中歐班列(沈陽)的發行及到貨接駁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都比沈陽集結中心更具競爭優勢。3.國際物流網絡還未完全打通。目前,中歐班列(沈陽)已經可通達14個國家。而全國中歐班列已經通達22個國家。這說明其服務于歐洲全境的國際物流網絡還需進一步拓展。4.信息化程度還略顯缺乏。中歐班列(沈陽)的信息化程度較其他重要節點城市較為一般,并且,對班列的集裝箱運行的實時監控能力還有待提高。
1.繼續完善打造國家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首先,充分發揮中外運的物流貨運綜合實力,建立國家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其次,要及時兌現各類專項補貼,保持班列的穩定運行。2.加強貨源組織。繼續依托沈陽都市圈,共同支持中歐班列與域內企業合作,加強貨物集散能力。要主動為沈陽都市圈提供鐵各類轉運及接駁等服務。此外,要為顧客企業提供全流程的定制化服務。3.完善海關服務功能。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探索與海關共建共管,將鐵路道線規劃在海關監管區域內,簡化操作流程和環節,減少搬運和裝卸的時間,提高運行效率。4.打造并完善場站管理信息系統。中歐班列沈陽集結將建設先進的場站管理信息系統,并完善內外端口,實現系統對接,數據傳遞及共享,一單通報。此外,建立起可視化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場站管理線上化。
本文分析了中歐班列(沈陽)的發展情況,總結了其發展現狀,并分析了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并最終研究給出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的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