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小萍
信息化技術與網絡化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不斷融入,使各地企業在經濟市場內的建設呈高速狀態。為順應行業的發展需求,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逐漸向信息化、網絡化、現代化、智能化等方向邁進。物流企業作為一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企業,其發展更是受到了市場的關注,而目前各大物流企業對于管理系統運行效率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是隨著現代物流企業不斷地發展,物流管理系統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1]。此次研究以信息技術驅動作為背景,對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優化策略展開研究,旨在通過此次設計,提升企業物流管理綜合水平。
1.1 物流信息交互與共享不夠順暢。目前,大部分企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統,但在深入現有工作的研究中發現,物流管理系統在運行中存在信息交互與共享不夠順暢等問題。在物流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所涉及工作是由不同企業協同完成的,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物流信息流通與共享需要各部門以及相關信息主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實現,盡管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實現物流信息的動態化共享,但由于各個部門之間存在獨立性,沒有做到資源共享的相互依賴[2]。
1.2 物流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由于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運行需要互聯網作為支撐,因此,可以認為企業物流信息管理行為的發生也需要在網絡中實行。在此過程中,考慮到網絡環境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因此,系統中物流信息在流通過程中的安全隱患與風險也是難以避免的[3]。現階段,信息安全問題是物流企業運營與發展中一直關注的問題,對于現代物流企業而言,物流管理系統中的信息也經常會面臨各種安全問題。而在此過程,很多物流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尚未建立較為完善的物流信息維護與安全機制,導致了大量企業物流信息數據出現泄露問題。物流管理系統中涉及的信息量比較大,當信息云存儲空間受限或系統存儲硬盤受損時,存儲的物流信息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4]。加之物流企業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安全意識薄弱,在操作物流管理系統時,存在不當操作行為,導致信息泄露、數據丟失、惡意篡改等,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系統中用戶個人信息被盜用的問題。
2.1 完善物流管理系統供應鏈中各環節數據共享機制。為解決上述問題,實現在信息技術驅動下,對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全面優化,應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系統供應鏈中各環節連通關系,通過此種方式,滿足系統在作業過程中的物流信息與共享等方面需求[5]。共享物流管理系統供應鏈中各環節數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物流配送的銷量與質量,實現對不符合質量規范產品的召回。在此過程中,應掌握企業物流管理系統中供應鏈各個環節產生的信息。可將物流管理系統信息源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供應方產生的訂單信息、需求方產生的需求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中其他信息包括:貨物分揀信息、資源處理信息、流通信息、配送線路信息、采購信息、倉儲信息等[6]。為實現對系統作業全過程的優化,應建立各個環節之間的連通關系,保證貨物在各階段產生的信息可以在系統運轉過程中實時流通與共享。企業物流管理系統中的各項業務都以訂單處理為出發點,同時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出發點。客戶提出服務需求后,管理系統物流中心會持續提供相應的配送和運送,訂單的接收方式主要有網絡、電話、傳真等[7]。因顧客的來源不同,因此應對不同的服務類別加以區別,將貨物的數量、種類、運輸方式等歸類,將完成歸類與格式規整的物流信息與數據上傳至物流中心,在系統作業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環節的需求,在數據中心調度數據,通過此種方式,實現對物流企業管理系統中供應鏈各環節數據的流通與實時共享。
2.2 建立系統中物流信息安全保障云存儲空間。在上述設計內容的基礎上,為確保系統在共享數據時,數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應建立系統中針對物流信息的安全保障云存儲空間[8]。在此過程中,應建立系統針對物流的認證中心與安全監控中心,對所有流入系統中的物流信息進行安全認證,追溯數據的來源與流向,避免異常數據對系統中其他數據的安全存儲造成影響。為滿足此方面的需求,應從物流數據防護、物流數據檢查、物流數據存儲響應、物流數據備份恢復等,進行物流信息的安全保障。根據我國現有的文件與網絡安全保障條例,明確物流管理系統要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應加大對終端數據的保障力度,即為物流各個環節產生的數據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存儲空間[9]。在制定物流信息安全保障云存儲空間相應安全制度的同時,嚴格地實施物流管理系統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當出現核心數據丟失、重點數據被篡改等方面的事故。此外,后勤公司也要堅決杜絕外網和內網的混合使用,在連接到內網的時候,必須考慮軟件和硬件的結合,以確保安全模塊的高效配置和連接,從而為整個系統提供安全的識別策略。由于物流企業管理系統屬于分區、分層系統,為了防止系統中邊界信息受到外界不法分子的攻擊,需要對系統邊界進行全面的防護。在邊緣網絡的管理方面,針對網絡的安全性和保密程度,設定物流核心信息網絡邊界隔離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根據物流管理系統的實時性需求,搭建系統防火墻,將系統通信協議作為支撐,通過對關鍵業務的隔離,實現對系統作業過程中內部資源與外部信息安全的實時保障。總之,物流企業要做到實時維護應用系統的信息安全,以防止外部干擾物流管理系統業務。除上述提出的內容,應在系統中建立物流信息安全調度日志,實時記錄系統中物流信息的流入、流出情況,對信息關鍵信息予以存檔。在物流管理系統中數據的安全保障處理中,應做好對系統中客戶信息、個人信息、貨物信息的安全保障,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保證數據的可追溯性。
2.3 信息技術驅動下優化系統中物流配送與調度網絡。為進一步實現對物流管理系統的優化,應在上述設計內容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作為驅動,優化系統中物流配送與物流運輸路徑調度網絡。在此過程中,明確物流配送是指物流企業根據用戶在終端下達的訂單,從上游物流點送達客戶端的過程,物流管理系統的作用是對貨物進出、流通、分揀、儲存、包裝、組配、裝車等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規范化存儲,從而保證貨物在集散地按照規定時間送達。為滿足上述需求,優化物流管理系統網絡拓撲結構,拓撲結構是指由物流節點和物流線路組成的物流運輸網絡,優化內容包括物流網絡層次結構、每個層次節點的類型、數量和布局等。物流管理系統網絡的布局是否合理,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物流和配送服務品質,也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物流功能的規范化、交通負載情況等。因此,在進行物流管理系統拓撲網絡結構的優化設計時,既要從顧客結構和地域分布出發,又要結合城市功能定位、區域交通結構、配送設施建設情況等方面,構建一個新的物流節點選址模式。通過此種方式,實現對物流配送過程中服務路徑的全面優化。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實現對物流管理系統中調度信息的及時更新,提高系統作業效率與質量。可將系統覆蓋區域內的網絡服務中心集散信息調度中心,根據地區物流節點的覆蓋情況,將每一個物流運輸節點作為網絡拓撲結構的節點,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模擬貨物在集散中心送出后需要經過的路徑。在此過程中,由信息技術對各個節點之間的信息進行連通,實現區域間物流信息的共享傳輸,避免中心貨物管理發生沖突,提高物流配送服務質量與效率。物流管理系統中的配送與調度網絡是企業組織物流活動的基礎,而要使企業從單一的“物流勞務”供應商,逐漸發展成為能夠為顧客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務的集成商和綜合物流服務商,應將物流管理系統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通過此種方式,發揮管理系統在物流企業社會發展與運營中的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運營能力與物流集散配送能力。
物流管理系統作為物流企業運營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企業能夠在物流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并能夠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企業在物流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現有的問題已經影響了企業整體經濟效益水平與物流管理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對物流企業在市場內的穩定運營造成了較大的隱患。因此,本文在此次研究中以信息技術驅動作為背景,從完善物流管理系統供應鏈中各環節連通關系、建立系統中物流信息安全保障云存儲空間、優化系統中物流配送與調度網絡三個方面,對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優化策略展開研究。在后續的工作中,將根據物流企業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與產業在市場的發展趨向,選擇某試點單位按照本文提出的措施進行物流管理系統的全面優化,根據企業階段性的實踐成果,為系統的持續優化與完善提供指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