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國慶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在互聯網信息與技術的飛速發展下,電子商務以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出現在各個領域,很多企業都將電子商務作為突破傳統實體銷售方式的重要途徑。本文闡述了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的研究背景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且列出了國內外學者對于茶企電子商務的研究現狀;闡述了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關理論;介紹了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當前的現狀。本文根據上述內容深入研究與分析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以及其存在的問題,發現其中存在電商人才短缺、茶企產品成交規模小等挑戰。通過對國外茶企電子商務的發展經驗以及國內其他省份茶企電子商務的發展經驗進行分析與借鑒,對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當前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若干建議,從而促進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的合理發展。
(一)研究背景。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不斷興起,茶企電子商務化已然成為必然趨勢。然而,由于福建省當地各級茶產品加工商與銷售商存在思想相對保守的問題,對于傳統的商務模式過分拘泥,導致其對電子商務的認知較為淺薄。大多是規模較小并且模式較為單一的電子商務運營。本文通過綜述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所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與對策,以促進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電子商務是由因特網快速發展所產生的,是網絡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因特網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征,并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
(二)雙邊市場/平臺理論。雙邊市場作為一種尚處于研究初期的新的概念,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定義了雙邊市場。Wright(2004)從雙邊市場的結構出發,提出雙邊市場中有兩類或者兩類以上的用戶,平臺提供一個供平臺一邊的用戶與另一邊的用戶達成交易,平臺的用戶從交易中獲取收益,平臺在交易中起中介作用[1]。Rochest和Tirole(2004)發現如果平臺對于所有用戶收取的費用不變的情況下,調整對用戶收取的價格會導致平臺上的交易量發生變化指出這種價格結構非中性的性質是判斷一個市場是否雙邊市場的充要條件[2]。
(一)福建省茶產品發展概況。福建省茶葉文化根基深厚,茶種資源豐富多樣,這些條件使它成為了白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等優質茶種的產地,悠久的發展歷史,讓福建省在這個時代,依然在國內外茶葉市場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2018年國內各省茶園面積統計中,福建省茶園面積達310.8萬畝,位列全國第五。福建省的茶葉近年來發展迅速,全省的毛茶總產量、畝產量、毛茶產值、平均價均位居全國第一。
(二)福建省茶企電商茶類結構。長久以來,由于傳統的加工技術不同,傳統的飲茶習慣也有差異,全省基本上形成了各類茶區,在各級市場的變動下,各類茶產品的競爭力也出現了變化,逐漸形成較大差異,這就導致福建省各個地區爭相引進較受歡迎的烏龍茶品種以及更為先進的生產技術,打算較大幅度地改善本地的茶類結構。而對于當地的茶企而言,外銷主要是中低檔,而內銷則是高檔茶的主要銷售點。所以自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的茶葉質量呈上升趨勢。綜上所述,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茶類結構在近十年間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物流成本控制困難。物流是電子商務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但茶企電商物流成本的控制十分困難。首先,一個茶企電商要在確保其互聯網線上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其線下要做到配送成本盡可能合理化,從而提升茶企電商整體的收益。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大多數茶企電商會僅僅是憑借經驗去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沒有去定量地向深層次去考慮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這就導致物流成本或多或少會相對較高一些。其次,茶葉的易氧化、易受潮、易陳化、怕熱性等特性導致茶產品對物流的要求很高,例如運輸工具的清潔、運輸過程中須做好防潮、防雨等措施,這些都直接致使運輸成本增加。這些成本的增加讓許多想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茶企望而卻步。
(二)茶企缺少品牌意識。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缺少品牌意識始終是整個茶行業的通病,福建省茶企也不例外。例如消費者通常都知道普洱茶、大紅袍等名茶品類,但卻并不是很清楚該茶有什么知名的品牌,難以做出抉擇。這就導致了茶企電商,特別是垂直類平臺沒有代表性的品牌去吸引客戶,很難形成足夠多的用戶粘性,也就是說很難有回頭客。福建省茶企電商雖然有做過品牌的相關措施,但是其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并不是很高,目前福建省茶企電商的人才、技術等方面還很薄弱,品牌的載體不夠強大,這使得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三)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長久以來,同質化競爭一直都是福建省茶行業的一大難題。譬如福建省安溪鐵觀音便深受同質化競爭的困擾。安溪出現了很多密集的區域強勢企業集群,競爭異常激烈,導致這些銷售鐵觀音的茶企競爭嚴重同質化,產品雷同,大部分的鐵觀音企業都只銷售鐵觀音產品,市場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他們的品牌定位十分相似,這些主營鐵觀音的企業都將自己的品牌定位為高端品牌;定價策略也異常接近,通過日照綠茶進行批發,目前這些鐵觀音茶企的定價策略都是通過高價的形式維持產品的高端形象,大部分產品都是作為禮品饋贈;他們的渠道策略也是大同小異,普遍采用市場上常見的連鎖復制模式。這樣的市場形勢直接抑制了茶企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加快茶產品物流體系建設。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在面對物流配送問題時有兩種選擇。一方面,如果企業規模較小,茶企電商應該選擇與其規模相適宜的物流運輸公司進行合作,并與其簽訂長期合同。在這種情況下,茶企電商必須與物流公司構建緊密的聯系,同時完善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即使是在配送過程中也能掌握充足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企業規模較大,構建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是最佳選擇。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要想建設獨立的物流體系,第一要培養物流人才,省內教育機構對于物流相關理論與實踐的課程需要增加;第二,福建省政府需要加大對物流技術研發的投入,物流技術的進步對省內茶企電子商務的物流體系構建有長遠的效益。
(二)建立個性化品牌。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缺乏品牌意識,需要建立個性化品牌。但是在推廣品牌之前,必須了解企業自身情況,并將其與茶產品的需求特點結合起來,深度探索并確立自身品牌的核心價值,圍繞核心價值并從核心價值出發推廣并建立品牌形象。眾所周知,茶葉是極好的營養品及保健品,有著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這些優勢可以作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為品牌形象提供健康方面的有力支撐。與此同時,茶產品還是人們休閑娛樂的極佳選擇,是情感上的一種享受,這些則可以為品牌形象提供情感方面的有力支撐。但要注意的是對于樹立品牌而言,與其他品牌差異化越大則越有優勢。福建省茶葉種類豐富,茶企電商可以根據不同的茶葉種類以及不同的茶文化建立不同的有獨特特征的優質品牌。
(三)突出自身產品特色。要想解決福建省茶企電商產品同質化的問題,需要省內茶企電商做好以下幾點:重新定位茶產品的核心價值。茶產品常被作為禮品送與他人,也因為這樣,高端茶品的市場一向都很廣闊。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消費者心理逐漸趨向于理性,伴隨著其他行業的發展,可以作為禮品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這直接導致茶產品作為禮物的功能逐漸衰弱。與此相對的,在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下,將茶產品作為平時的飲料的情況正逐漸增加。由此可見,不能單純地只將茶產品看作是互贈的禮品,也要將茶產品進行高中低檔次的區分,這樣可以針對不同消費者的不同偏好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豐富茶產品種類。隨著客戶消費理性的提升,多差類并存已然大勢所趨,這不僅可以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更有利于提高人們飲茶的科學性。福建省省內眾多已然成熟的鐵觀音茶企電商已經分配好了各自在福建省內的布局,在維持自己在省內鐵觀音市場份額的同時,這些茶企電商都已經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類茶產品,他們不再單單經營鐵觀音,而是在企業內加入了豐富的茶產品種類,其中一部分甚至開始銷售茶杯等與茶相關的產品,這樣大大擴展福建省茶企電商的市場。新渠道的探索。品牌影響力以及銷量對于福建省茶企電商十分重要,一些新的經營渠道開始出現在省內茶企電商的視野中。例如部分福建省茶企電商對一些類似于酒店、汽車裝修店等產生了興趣,就如同提到紅星,人們就會想到二鍋頭一樣,他們希望將自己打造成茶葉的代言詞,甚至是打造成福建的代言詞。
電子商務化對于福建省茶企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福建省是國內重點茶省,在茶行業的基礎十分雄厚。雖然福建省茶產業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如此成就,但是在電子商務領域仍存在諸如同質化競爭嚴重、茶企缺少品牌意識等不足之處。因此,在福建省茶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借助新媒體技術充分把握市場變化發展態勢以及消費者的訴求。除此之外,在電子商務發展模式下,企業應該廣泛應用所搜集到的大數據,細分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從而為福建省茶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科學的支撐,并結合針對福建省茶企電子商務當先所面臨的問題給出的若干相應解決對策,以促進福建茶企電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