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源
張小泉“拍蒜斷刀”的蝴蝶效應仍然持續。
近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杭州張小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杭州市臨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25萬元,原因是為降低“拍蒜斷刀”輿情影響,組織員工刷好評。2022年的張小泉“拍蒜斷刀”事件,不僅上榜中消協“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還引發張小泉業績波動、高管變動,最近更是被商務部等五部門責令整改。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杭州張小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事人”)受2022年7月張小泉菜刀拍蒜斷裂輿情影響,以及疫情期間商品負面評價,要求運營部提高部分商品的好評率,組織內部人員建立微信群,要求員工以0元或者1元的低成交價拍得商品后,虛假發布好評,以提高商品的好評率。經統計,刷單交易的支付次數占期間成交比為0.08%,銷售額占比為0.19%。2023年5月26日,當事人解散了前述“內部福利群”。
市場監管部門認為, 當事人通過刷單虛假交易,提升店鋪競爭優勢,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構成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行為。杭州市臨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處罰款人民幣25萬元。
針對刷單一事,張小泉方面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收到上述處罰通知后,公司已在規定時間內繳納罰款,并第一時間對電商子公司展開了調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并在內部進行了通報及合規宣導,也積極制定和落實了改進措施,進一步規范內控流程與紀律,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2022年6月,張小泉位于上海的一家門店。圖/視覺中國
張小泉品牌始創于1628年,是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如今,其已成為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現代生活五金用品制造企業,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2021年9月6日,張小泉在創業板上市,被譽為“剪刀第一股”。
“斷刀門”事件發生后,張小泉不僅口碑遭遇逆轉,業績也出現波動。
2022年,張小泉的營收同比僅增長了8.75%,而2018年~2021年,其營收增速分別為20.15%、18.03%、18.23%、32.81%。與此同時,張小泉的盈利能力也出現了下滑,當年凈利潤同比大降47.30%,接近“腰斬”。事實上,張小泉的銷量在去年是有明顯增長的,銷量大增之下,凈利潤卻為何大幅下滑?對此,張小泉在財報中解釋,由于宏觀經濟形勢下行態勢下,部分區域出現消費降級現象,公司銷售受其影響,中低端產品銷售占比提升;再疊加去年單價較低的紗剪銷售量同比增加519萬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拉低了平均銷售的單價,造成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增長低于銷售量的增長。
2023年前三季度,張小泉的頹勢依舊在延續,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3.78%,凈利潤同比下降77.41%。在業內人士看來,刀剪產品屬于耐用消費品,更換周期長,注定了復購率不高。張小泉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近年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矩陣布局,在以刀剪具產品為主線的基礎上,成立了廚房五金事業群和家居五金事業群。不過,刀剪產品依舊是絕對的營收主力。
近日,張小泉還被責令整改。11月8日,商務部等五部門公布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其中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張小泉”品牌位列“附條件通過”一欄。根據相關規定,各地商務主管部門會對本行政區域內“附條件通過”的中華老字號企業逐一提出整改要求,指導企業制訂整改方案。不僅如此,在企業整改完成后,各地要實地查驗、核實整改結果,對整改到位的出具“通過”建議,對整改后仍不符合中華老字號有關要求的出具“不通過”建議,并于2024年4月1日前向商務部報送。就整改原因及整改措施,《中國新聞周刊》向張小泉求證,對方并未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