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承龍
(上海舒適堡健身美容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市場快速發展的靈活性和企業內部資源的有限性,使越來越多的員工行為呈現出越軌趨勢,員工的越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越軌行為具有建設性和破壞性的雙重屬性已成為當前學者研究的熱點?,F有的研究大多著重于員工個性特征和領導風格對越軌行為的影響研究,而忽視了環境對行為的影響。員工并非一點也不敢冒險,當看到其他員工越軌不受處罰或越軌行為回報足夠大時,員工越軌行為會更加頻繁。本文在演化博弈論分析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行為控制模型,用來幫助企業尋找對員工越軌行為的最優控制均衡點,以達到節約控制成本的同時最大效用激勵員工的目的,希望對提高企業業績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第一,越軌行為的概念。企業中員工越軌行為是在各種情況下員工未遵循企業既有的制度規則,在沒有獲得領導授權的情況下而開展的行為。建設性越軌行為,又稱為越軌創新,是員工未經組織許可支持情況下改進工作方式,突破現有規則的束縛,取得突破成果,達成目標并獲得高績效。破壞性越軌行為是員工為了追求更高的個人利益,而使企業利益蒙受損失的行為,包括無故缺勤、消極怠工、貪污受賄、損公肥私等違法瀆職行為。
第二,主要理論分析。對企業中員工越軌行為可以用社會交換理論和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來進行分析。根據社會交換理論,員工越軌行為可以進行成本—收益分析,當越軌的期望收益大于越軌的機會成本時,員工就會選擇越軌。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指出,員工會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進行間接學習,根據情景不同來選擇終止或者繼續越軌行為。當員工采取越軌行為立刻被組織發現并給予嚴厲處分時,其他觀望的員工考慮到后果就不會采取越軌行為。如果員工的越軌行為沒有被組織發現,或者發現不受處罰或處罰力度很小,其他觀望的員工就會選擇加入,并且隨著員工的加入從而形成更大風險共擔群體,當風險被平均分割為N個風險單位,風險分散化使員工會更愿意加入越軌行為來獲得便利或利益。
1.越軌行為的預期收益分析。以0W表示企業員工的契約收入,越軌行為帶來的收益假設以W1表示,那么員工因實施越軌行為而獲得的總收益則為W0+W1。假設越軌行為被查處的概率為θ(0≤θ≤1),則實施越軌行為的預期收益為:
2.越軌行為的預期成本分析。實施越軌的行為成本,包括付出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總和。例如,賄賂收買監管人員的請客吃飯送禮等費用,用C1來表示。
越軌行為被發現將面臨懲罰成本。事實上,在對越軌行為處理過程中經濟處罰仍然是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例如,交罰款、降薪等,可用F來表示。實施越軌行為的機會成本是員工因選擇越軌行為而放棄的規范行為所能帶來的直接收益0W和間接收益K。例如,如果發現員工違紀行為,將取消該員工的獎金和年度晉升機會,這意味著獎金和晉升機會也就構成了越軌行為的機會成本。則越軌行為的預期成本為:
在企業管理活動中,員工實施越軌行為最根本動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對于越軌行為a建立一個越軌回報效用函數。當不考慮員工越軌人數對員工越軌行為影響時,即,員工越軌行為的越軌回報效用函數為U(a)=(1-θ)W1-θ(W0-F-K)-C1。當考慮到員工越軌人數對員工越軌行為影響時,當風險被平均分割為N個風險單位,此時員工會變得愿意接受風險即:
圖1 員工越軌回報效用函數
求效用函數對越軌額外收益 1W和越軌人數N的混合偏導數
所以,在效用不變的情況下,員工越軌的效用是隨著越軌人數的改變而改變的,員工是具有員工越軌人數遞增相對風險偏好的。對于一個理性決策者而言,員工并非一點也不敢冒險,當越軌行為回報足夠大,或者當越軌人數足夠多時他敢于冒險。
企業一般都會采取必要的監管措施,如安裝監控、匿名舉報、評價投訴等措施,來避免員工越軌行為發生。假設企業賞罰分明,發現員工建設性越軌行為則給予獎賞,可能是金錢上的獎勵,也可能是領導的賞識或晉升機會等精神獎賞;發現員工破壞性越軌行為則給予處罰,視越軌行為的性質和造成損失程度給予罰款、降薪、損失賠償等經濟處罰以及通報公示、免職降級等精神處罰。監督查處需要支付相應的監管費用,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投入。假設企業對員工行為進行監管所需要支付成本為C,員工守紀行為的成本為C0,守紀行為給企業帶來的收益為R0,越軌行為給企業帶來的收益為R1,如果企業沒有監管,或者監管費用投入較少,員工發生越軌行為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如果加大監管檢查力度又會增加成本,由此可見,過多或過少的監督檢查都是不經濟的。
基于以上假設可知,若企業采用監管的概率為x,如果員工越軌,則企業收益為如果員工守紀,企業收益為R0-C。若企業采用放任的概率為(1 -x),如果員工越軌,則企業收益為R1,如果員工守紀,企業收益為R0。對于員工而言,若員工采用越軌行為的概率為y,如果企業監管,則員工收益為如果企業放任,則員工收益為W1-C1。若員工采用守紀行為的概率則為(1 -y),如果企業監管,則員工收益為W0+K-C0。如果企業放任,則員工收益為W0-C0。
1.企業監管角度
(1)企業采用兩種策略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分別為:
企業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2)企業動態趨勢及穩定性分析
2.員工越軌行為角度
(1)員工采用兩種策略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分別為:
員工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2)員工動態趨勢及穩定性分析
以F(x)=0,F(y)=0得到(0,0)(0,1)(1,0)(1,1)四個基本均衡點??紤]到企業和員工復制動態的關系和穩定狀態要有一定的抗干擾的能力,即企業和員工博弈決策是順時針走向的,圍繞的中心點就是均衡點這說明員工是否實施越軌行為是根據企業監管程度來衡量的,當企業缺乏監管時,員工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會采取越軌行為。當企業逐漸加強監管時,員工權衡利弊后會終止越軌行為,選擇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員工。
博弈雙方各自行為的概率都在[0,1]之間,當企業和員工雙方選擇混合戰略時,可建立一個混合博弈數學模型,探尋企業何時進行監管最優、最經濟。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企業和員工的反應函數:
圖2 企業和員工的反應曲線
第一,提高監督查處成功的概率,及時引導和控制越軌行為。企業可通過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強上下流程間的監督以及后期的跟蹤反饋等監管措施提高越軌行為查處概率,增大員工選擇越軌行為的成本。對員工的行為設計客觀可量化的指標,使其行為具有較強的可觀測性。針對建設性越軌行為要及時發現并積極引導,針對破壞性越軌行為要及時發現并控制消除。
第二,消除滋生越軌行為的土壤,增大實施成本。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鼓勵員工參與建立企業內部的非正式監督渠道,即通過企業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相互監督防范或控制員工越軌行為的發生,當員工感到實施越軌行為難度大缺乏機會或者越軌行為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時,實施越軌行為的動機就會消失。
第三,落實懲罰措施,提高越軌行為的懲罰力度。最有效的企業控制措施是仍然是對越軌員工進行懲罰。如果懲罰力度太輕或者流于形式,員工權衡利弊得失后更加傾向于采取越軌行為,其他員工將會爭相效仿,助長了員工采取越軌行為的動機。如果按照規章制度從嚴處罰員工的越軌行為,認真執行落地制度,則越軌行為的預期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員工也就不敢輕易實施越軌行為。
第四,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減少獲得額外收益的可能性。員工選擇越軌行為所獲得的額外收益是他們選擇越軌行為的主要動因。越軌行為的額外收益越大,員工選擇越軌行為的概率就越大。企業內部信息越透明、公開,員工暗箱操作和潛規則的可能性越小。同時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明確企業各級人員的責任權限,利用制度來約束和限制員工行為。讓員工沒有制度漏洞可鉆,減少員工通過越軌行為獲得巨大額外收益的可能性。
第五,采取多元化的激勵手段,提高機會成本。員工遵守企業制度規范、對企業鼓勵激勵的行為積極響應就有可能獲得額外獎金或者是晉升機會,晉升將會帶來的薪資福利和地位權利變化。例如,一旦越軌行為被監管部門發現,將會取消年終獎以及取消年度任何評獎評優資格。企業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激勵手段,不僅僅是獎金激勵,還應該加強提高晉升機會、職稱評選、培訓資格等方面的激勵,提高員工越軌行為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