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康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進入中國空間站。飛行乘組中,1988年出生的江新林是一位“航天新人”。他曾是一名坦克兵,后來成為空軍飛行員,如今又做了一名航天員。他的人生像“開掛”了一般,有網友稱他“從貝塔變舒克,又成了航天員”。人們不知道的是,這“三連跳”的特殊經歷背后,是江新林超乎常人的努力與付出。
江新林出生在河南開封杞縣的一個小村莊。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從小就跟孩子們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小時候家里窮,沒有機會上學,但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供你們好好讀書。”
那時,年紀小的江新林還不懂得為啥要好好學習,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江新林和哥哥姐姐們放學后,顧不上跟小伙伴們玩耍,就放下書包去割草喂牛和羊。后來,江新林的姐姐們先后考上了高中,家里的經濟狀況更加捉襟見肘。
為了替父母減輕負擔,江新林主動跟著哥哥去一處工地上打工,成為那里年紀最小的工人。他打工的地方是一個火車小站,需要在一個廢棄廁所的原址建新的廁所。在炎熱的天氣里,他忍受著廁所的臭味和蒼蠅、蚊蟲的叮咬,拿著工具翻挖地基。“一天下來,渾身都酸軟了,一點力氣都沒有。”江新林回憶說。這段打工經歷讓江新林深刻理解了父母的囑托,“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天空”。
順利考上高中后,江新林的成績穩穩地占據全班第一名,高考時也考了一個好成績。反復權衡之后,他決定報考軍校:一方面可以省一些學費,為父母減輕負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實現自己內心深處的“參軍夢”。這一年,江新林順利被原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錄取。
四年的軍校生活,江新林每天都是在刻苦訓練中度過的。讓他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是去甘肅嘉峪關下連實習的日子。戈壁灘上經常黃沙漫天,嚴重缺水,刷碗都是先抓把沙子擦一遍后再用少量水沖一下。
炎炎夏季,駐地地表溫度高達50攝氏度,滾燙的坦克車內車窗緊閉,溫度更高。車子行駛時帶起來的揚沙飛到車內,被風扇葉加速,打到臉上生疼。江新林顧不上疼,只覺得快熱暈過去了,當時他只有一個念頭:“能活著就好!”
畢業分配那年,空軍開始從軍校畢業生中選招飛行員。得知消息后,江新林的內心產生了更高的理想追求。
“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飛行員的情懷和理想。”江新林說,就是這句空軍招飛宣傳語打動了他。江新林最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成為一名飛行學員。
新的選擇意味著新的挑戰。昔日的同學們畢業后都已經成為軍官,而從一名裝甲兵變成一名飛行學員的江新林,面臨的卻是從頭開始學習飛行專業理論和飛行駕駛技術。
江新林絲毫不敢懈怠,埋頭學習飛行理論,苦練飛行技能。他的飛行技術遙遙領先,學習初教機時他最先放單飛。第一次駕駛飛機時,他感覺有一種天大地大任我飛翔的快感,心胸和視野都變得開闊了。
飛行是一項光榮和危險共生的職業,在長期飛行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特情。在一次訓練中,江新林駕駛飛機在跑道滑行,把油門加到最大準備起飛時,他發現發動機轉速指針突然搖擺不定。“起飛危險著陸難”,因為起落航線高度低、時間短、動作多、風險高,一旦發生重大特殊情況,處置的時間和余地都非常小。這時,飛行速度已經接近每小時200千米,眼看著就要抬升前輪起飛了。江新林必須在幾秒之內做出決斷,不然就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后果。來不及猶豫,他果斷收光油門,放減速傘,剎車減速,最終將飛機安全地停在了跑道上。事后,他還因為處置正確、及時獲得了獎勵。
飛行生涯10年間,江新林共安全飛行1000余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由于工作積極,模范帶頭作用發揮得好,江新林還被任命為飛行大隊副大隊長。
2018年,國家啟動第三批航天員選拔計劃。江新林向往飛得更高,飛得更遠。他一路過關斬將,入選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后,他必須在一年內學完30多門理論課程。每天晚上,他沒有在12點前關過書桌上的燈。
轉椅訓練中,江新林一開始不適反應特別強烈,冒虛汗、惡心、頭暈,考核成績僅僅是二級。對于這一成績,江新林很不滿意。于是,他開始加練,每天練習20分鐘“打地轉”:一只手抓著另一側耳朵,原地旋轉。就這樣練習了一兩個月,他的不適反應減輕了,訓練成績從二級提高到了一級。
野外生存訓練在西北大漠,條件十分惡劣。江新林所在的第一批駐訓人員,需要在這里生活兩天兩夜。“野外生存訓練的時候,完全沒有外界的補給,只能靠返回艙帶著的應急物資進行救生,整個過程都是靠我們自己。”
一路走來,江新林感慨地說,他很幸運。而看似偶然、幸運的背后,是這個自稱“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的青年,30多年來始終如一的勤奮與韌勁。
被妻子評價為“木訥、不懂浪漫”的江新林,在工作中卻愛琢磨。比如,針對應急情況處置訓練,江新林制作了電子飛行卡片,幫助乘組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得到一致認可。另外,他還嘗試創新了一些訓練小妙招,研究了一些肢體語言,讓乘組配合更加密切、默契。
江新林說開坦克可以體驗到厚重感,開飛機可以感受到推背感,對于6個月的飛行任務,他非常期待:“要感受一下太空失重的樂趣,還要俯瞰美麗的星球,找找祖國的大好河山!最期待的還是能夠順順利利完成任務。”
(摘自“我們的太空”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