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爽
“與其他大多數偉大的創新者相比,馬斯克更多是被一種更大的使命感所驅使。他有一種強烈的沖動,要讓地球上的生命可持續發展,讓人類成為航天物種,并確保人工智能對我們人類有益而非有害。這些目標很大膽,他可能會失敗。但目前,他已經成為設計和部署創新最重要的一個人,這些創新將使我們離這些愿望中的每一個都更近幾步。”《埃隆·馬斯克傳》的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說。
在具體執行層面,馬斯克則篤信物理學,總是把第一性原理掛在嘴邊。“這意味著他總是要搞明白他創造出來的東西到底是怎么回事。”艾薩克森說道,“一些商業上極為成功的人,卻對產品的基本原理一竅不通,這很常見。”
2300年前,亞里士多德便闡述了著名的第一性原理。他寫到,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它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第一性原理推崇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即深入本質,再層層剝繭。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馬斯克而言,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式體現在如下場景:一輛電動車需要85kW·h的電池,而當時1kW·h電池的價格是600美元,但是只需82美元就能買到1kW·h電池所需的原材料,說明電池成本高的原因不是原材料,而是原材料的組合方式造成的問題。
馬斯克恪守這一原則,他不僅在乎產品,更執意要搞明白這些產品是如何制造出來的,他一會兒和設計師交談,一會兒又待在流水線上,問工作人員這個東西為什么要花這么長時間制造、那個閥門為什么設計成這樣、為什么不能再簡單一點。在他看來,創新的產品制造方法甚至比創新的產品本身更重要。
(摘自《新周刊》2023年第18期,魏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