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文
摘 要 黑木相思是相思類最高大喬木之一,不僅具有抗逆性和適應性強、耐瘠薄等生態特性,還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因此廣受栽培人員喜愛。但是,若人工栽培技術要點掌握不到位,將難以達到良好的種植效果。為給黑木相思高產栽植提供指導與參考,立足廣東省韶關市國有曲江林場實際,從選好造林地、選好造林苗木、選好造林時間、控制造林密度、營造混交林、科學施肥、除草修枝及堅持輪作等方面積極探索黑木相思高效栽培技術。
關鍵詞 黑木相思;栽培技術要點;效益分析;廣東省韶關市國有曲江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2.9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0.081
近幾年,在國家鼓勵營林造林的大環境下,黑木相思因突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備受關注,得到了積極地引進和推廣。如何實現黑木相思高產栽培是引進單位應重點關注的內容,只有在明確黑木相思性狀特征的基礎上,了解黑木相思種植要點,有針對性、規劃性地栽培,才能保證黑木相思栽培效果。
1 黑木相思性狀特征
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 R.Br.)是典型的豆科相思樹屬植物,喜光、耐干旱、耐低溫,屬于常綠喬木范疇,最高可生長到35 m,胸徑可達1.0~1.5 m。但黑木相思因生長環境、栽培管理、自身特征的差異也易出現種源的兩極分化。部分黑木相思樹高僅10 m,胸徑在0.5 m左右。黑木相思原產地為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南部、東部及塔斯馬尼亞州是黑木相思集中種植區域[1]。近幾年,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廣東省韶關市積極引進黑木相思,取得了理想的栽培效果。目前,黑木相思主要栽植在低坡、丘陵地段,在森林灰壤、砂壤、褐土、礦渣土中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黑木相思樹皮堅硬粗糙,顏色為棕灰色到深灰色,縱狀開裂,鱗片縱狀剝落。小枝具明顯菱角,幼枝生長從有軟毛到灰白色到光潔無毛,假葉長卵形、鐮刀形或直線形,深綠與淺綠交替變換,大小(8~13)cm×(0.7~2.0)cm,葉尖圓,少銳尖;葉脈明顯,3~5條;葉枕長2~4 mm,葉柄腺體1~10 mm,幼株的二回羽狀復葉常持續到第20個節間。總狀花序短生于葉腋,由3~5球狀頭組成,長2~5 cm,每個花球包含30~50朵白色到淺黃色的花,果莢扁平、薄狀,(6~10)cm×(0.4~0.6)cm,成熟時棕色,且呈不規則的盤旋和開裂卷曲。種子黑色,卵形、扁平,每果莢直線排列6~8粒種子。珠柄粉紅色或紅色,雙折后半包于種子兩側,假種皮很小。花期隨其分布區變化很大,南半球北部地區在晚冬和初春開花,南部則在春末夏初。在澳大利亞,黑木相思種子在夏末秋初成熟,2月為成熟盛期,過了4月樹上就少有種子。相對較寬的假葉、縱狀脈、白色花、盤旋或卷曲果莢及紅色珠柄是黑木相思的典型特征。在土層30 cm以上的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在中等立地條件和中上水平經營管理條件下,13~15年可主伐,心材出材比例可達到71%左右[2]。
2 國有曲江林場黑木相思栽植情況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著手黑木相思引進栽植工作,最早試點是廣東省、福建省[3]。在十幾年的栽植探索中,廣東省、福建省等地區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黑木相思栽植經驗。以廣東省為例,自1992年全面推廣黑木相思栽植以來,全省各地均種植有黑木相思。梅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2007年測量7年生黑木相思引種林分,平均胸徑14.70 cm,平均樹高11.77 m,667 m2保存株數103株,667 m2蓄積12.02 m3;在調查樣地內,最大胸徑24.80 cm,最大單株蓄積0.33 m3。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常年開展黑木相思選育工作,其選育的優良無性系干形通直,生長量顯著優于實生苗。國有曲江林場是韶關市林業局直屬林場之一,總面積8 127 hm2,場部位于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城東;林地比較分散,分布于韶關市曲江區、湞江區、武江區,從東南到西北跨越100 km,地理坐標為東經113°4′~113°27′、北緯24°28′~24°58′。國有曲江林場憑借豐富的林地資源,明確功能定位,積極探索森林資源科學培育路徑,進行林分改造優化提升,調整樹種結構,大力推廣黑木相思栽植,林場生態功能逐漸完善。2019年,在轄屬黑龍管護站(湞江區犁市鎮)種植黑木相思16.67 hm2,株行距3.0 m×2.5 m(每667 m2種植89株);2021年,在轄屬蓮花管護站(曲江區大塘鎮)種植黑木相思9.47 hm2,株行距3.0 m×3.0 m(每667 m2種植74株);2022年,在轄屬大富前管護站(武江區重陽鎮)種植黑木相思24.40 hm2,株行距3.0 m×2.5 m(每667 m2種植89株);2023年,在轄屬暖水湖管護站(曲江區烏石鎮)種植黑木相思26.67 hm2,株行距3.0 m×3.0 m(每667 m2種植74株),選擇適合粵北地區生長的耐寒、速生、通直的黑木相思無性系(如SR3、SR13、SR24、SR25等),目前生長表現良好,13~15年即可培育成25~30 cm的中大徑材。
3 黑木相思高效栽培技術要點
3.1 選好造林地
黑木相思對土壤條件要求較低,土層較厚、土壤肥力中等的土地即可,但土層較薄的石灰巖山地和土壤pH值低于8的土地不適宜種植黑木相思。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既有利于菌根的形成,也有利于黑木相思的種植。在地形條件上,廣東省部分地區緯度較高,在選擇種植區域時應側重南坡,以免產生凍害問題。緯度較低的地區可以選擇開闊通風的中上坡。黑木相思為強陽性樹種,營造黑木相思速生豐產林要選擇陽坡或半陽坡;黑木相思不耐水淹,種植黑木相思應避開山谷、沖溝[4]。一般來說,黑木相思最理想的立地條件應包括4個方面:光照充足;山地海拔普遍低于500 m;土層深厚且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排水性能良好。黑木相思高效栽培主要選在水肥條件優越的兩山夾一谷地帶。
3.2 選好造林苗木
1)苗木種源。黑木相思分布范圍廣,不同種源黑木相思的適生性和生長潛力不同,對光照、水分和溫度等氣候條件的要求也差別較大。因此,無論種植黑木相思實生苗還是組培苗均要選擇適宜栽植地氣候條件的種源苗木,種源不清晰的無性系組培苗要先進行小規模引種試驗。2)苗木類型。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以優良無性系組培苗為主,其具有生長快、樹干通直、分枝少等特點。大規模成片種植黑木相思速豐林建議采用3個以上優良無性系組培苗塊狀混種、行狀混種、帶狀混種或隨機混種,以增加生物多樣性和林分抗逆性,強化森林生態功能[5]。營造生態林、景觀林建議選擇優良種源或家系實生苗,以充分發揮生態效益。3)苗木規格。黑木相思適合選擇高30~40 cm的苗木造林,因其造林成活率高,干型好,生長較快。
3.3 選好造林時間
黑木相思幼苗易受白蟻、蟋蟀危害,而4—6月是黑木相思病蟲害高發期。因此,每年3月是黑木相思造林的關鍵期,因為3月以陰雨天為主,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更有保證,選擇該時間段種植黑木相思,除了可以避開黑木相思病蟲害高發期外,其成活率也會更高,因此適合在2—3月種植。
3.4 控制造林密度
黑木相思一般造林密度以74株/667 m2或89株/667 m2為宜,立地條件好、經營措施精細的林地可適當稀植;立地條件差、經營措施粗放的林地可適當密植,造林密度一般不超過107株/667 m2。
3.5 營造混交林
合理的混交林結構不僅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改善林地立地條件,提高林地生產力,還能增強森林的抗逆性。探索科學混交林經營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森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在栽植初期,做好黑木相思與木荷、紅錐和杉木等本地鄉土樹種混交模式的探索工作,營造黑木相思混交林,對于實現林業以短養長,提高森林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營造混交林時,根據立地條件和樹種特性,選擇固氮能力強、生物量大、凋落物多、易腐爛、有菌根共生及土壤改良效果好的米老排、香合歡、紅錐等闊葉樹種作為混交樹種,形成多樹種混種、多層次交錯的復合經營模式,提升林地土壤自我修復能力。
3.6 科學施肥
黑木相思有根瘤固氮,山地土壤又不缺鉀,因此基肥施足磷肥至關重要。另外,黑木相思生長快,需要多施微量元素硼,施基肥和每次追肥時需要給每棵樹添加硼砂10 g。基肥配方為桉樹專用基肥750 g(磷含量18%,硼含量0.1%)或12%鈣鎂磷1 000 g+m(N)∶m(P2O5)∶m(K2O)=15∶15∶15的復合肥150 g+硼砂10 g。追肥要分年限進行。第1年追肥:桉樹專用肥250 g,或尿素1 000 g+m(N)∶m(P2O5)∶m(K2O)=15∶15∶15的復合肥150 g+硼砂5 g。第2年追肥:桉樹專用肥500 g,或尿素100 g+m(N)∶m(P2O5)∶m(K2O)=15∶15∶15的復合肥250 g+硼砂5 g。第3年追肥:m(N)∶m(P2O5)∶m(K2O)=15∶15∶15的復合肥250 g +12%鈣鎂磷500 g+硼砂10 g。追肥以磷肥為主,深度20~25 cm,避免雜草吸收。
3.7 除草修枝
第1年結合追肥人工除草1~2次,第2~3年結合追肥除草1~2次,既可人工除草,也可采用除草劑。整形修枝也有具體要求,第2年結合施肥開展,平均樹高3 m時修枝最合適。剪去1~3條與主梢齊頭并進、基部直徑大于2 cm的中下部側枝。修枝方法:齊頭并進趨勢強的大分枝修去尾巴的2/3;趨勢較弱的大分枝修去尾巴的1/3;中間趨勢的大分枝類推。種植5年左右間伐1次,每667 m2保留45~50株。
3.8 堅持輪作
長期種植黑木相思單一樹種,會造成特定養分的虧缺,導致林地退化。實行輪作,可有效降低連作對林地生產力的負面影響。按照“適地適樹、良種良法”原則,可選擇輪種香合歡、大葉櫸樹、紅椿、米老排、雜交相思等適宜的樹種。與此同時要適當延長輪作期,從生態經營的角度出發,鼓勵以培育中大徑材為主,不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而且可獲取較高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4 黑木相思高效栽植效益分析
4.1 優化林場樹種結構
當前國有曲江林場森林資源結構存在不合理之處,主要表現為純林、針葉林占比高,闊葉林、混交林占比低;松樹、杉木多,其他樹種偏少,特別是一些珍貴樹種。引進推廣經濟價值高、生態效益好的速生珍貴樹種,如黑木相思,成為林場調整樹種結構,構造多元化造林格局,優化林分結構,形成良好生態環境的關鍵舉措。
4.2 助力國家儲備林建設
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是我國正在實施的又一重大營造林工程,造林樹種選擇是工程實施的重要基礎,也是工程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多一個優良樹種無疑多一份保證。已有的試驗結果表明,黑木相思生長快,產量高,干形通直,木材性質優良,非常適宜培育大徑級鋸材林,符合工程建設基本要求,因此可考慮作為造林工程的一個優良樹種。
4.3 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作為生態友好型樹種,黑木相思固氮能力強,枯落物豐富,生態功能突出。經測定,黑木相思每年每公頃可回歸土壤相當于400~600 kg尿素的有機氮,能夠改善立地條件,提升土壤肥力,減少低產地、貧瘠地,確保林分的高效、持續生產。
5 結語
黑木相思作為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兼具的樹種,被廣泛地引種與推廣。目前黑木相思主要靠人工栽培,因此要想提高存活率,需要在明確黑木相思生長特性的基礎上,掌握黑木相思人工栽培技術的要點。
參考文獻:
[1] 黃鯤.廣西國有博白林場黑木相思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3,17(4):10-12.
[2] 張偉皓,葉利奇,陳啟華,等.基于優化MaxEnt模型的黑木相思引種栽培區劃[J].西北林學院學報,2023,38(1):88-94.
[3] 陳水蓮,陳安,譚瑞坤,等.5個黑木相思無性系在肇慶地區的早期生長表現[J].林業與環境科學,2022,38(6):179-182.
[4] 裴浙玲,張澤彬,曾炳山,等.黑木相思幼林在肇慶市的適宜種植海拔研究[J].林業與環境科學,2022,38(6):183-187.
[5] 區志光.黑木相思的引種栽培技術及效益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3):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