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俊(常州市金壇區博物館,江蘇 常州 213000)
博物館展覽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讓歷史與主題相互交織。在這個魅力無窮的舞臺上,展品扮演著耀眼奪目的主角。為了使展品與其他陳列品、環境和觀眾緊密聯系起來,設計師需要巧妙構思呈現方式。只有如此,展品才能完美融入特定的陳列環境中,并為觀眾創造更加生動、直觀的視覺盛宴。
博物館空間設計不僅是簡單地堆砌文化符號或者平鋪直陳地羅列展品。相反,它需要從展覽主題和背景中提取、概括并升華元素,將其轉化為一種獨特的形式語言,并靈活運用于空間造型、陳列方式和色彩等方面。只有如此,空間才能賦予展覽獨特的藝術形態,并更好地傳達主題思想,即賦形傳意。那些富含深意且獨具匠心的展示空間往往能夠激發人們對展覽內容的無限想象,引發情感共鳴,即以意傳情。
作為一個承載著歷史文化遺產的展示場所,序廳不僅需要提供恰當的氛圍和環境來展示中國古代錢幣的珍貴性和歷史價值,同時還需通過精心設計的空間布局、陳設擺放及裝飾元素等方面來突出錢幣展覽的特色與魅力。
1.在序廳的空間布局上,采用開放式設計
合理安排展柜、展板及其他裝飾元素,使參觀者在進入序廳時能夠一目了然地了解整個展覽的主題和內容。借助巧妙擺放的燈光和投影技術,可以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吸引人的氛圍,激發參觀者對于古代錢幣文化的好奇心。
2.在序廳中可以設置交互式展品或多媒體設施
這樣做可以讓參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錢幣在中國歷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且深入了解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比如在墻壁上安裝大型電子屏幕,播放與古代錢幣相關的視頻資料;或者設置虛擬現實設備,讓參觀者仿佛置身于古代錢幣的鑄造過程中[1]。
3.序廳的裝飾元素應該與錢幣文化緊密相連
可以運用一些具有歷史意義的設計元素,如漢字、印章等,營造濃厚的中國古代氛圍。同時,在色彩搭配上可以選擇金黃色或銅綠色等富有錢幣特征的色調,以增強觀眾對于展覽主題的聯想和記憶。
4.在序廳中設置一個專門的展示區域,展示珍貴而罕見的古代錢幣
這些錢幣可以被放在透明玻璃柜或者密封展示盒加以呈現,這樣可以保護它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合理利用展柜內部燈光照明效果,并結合文字解說和圖像資料提供詳細信息,能夠使參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珍貴文物背后所蘊含的歷史價值。
(1)展覽主體空間的形態設計需要考慮整體布局和展示方式。針對不同類型的古代錢幣,可以采用多種布局方式,如按年代、地域或主題進行分類,并遵循特定的陳列原則來呈現。例如北京國家博物館展館的二三層是中國古代貨幣陳列區域,并常年設置特別展覽環節,根據不同的選題舉辦臨時展覽。(2)在形態設計中,策展人員還需考慮合適的展示材料和技術手段。例如在保護古代錢幣的前提下,可以使用高透明度玻璃柜來陳列珍貴品。(3)借助投影技術或多媒體設備,將相關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以及制作工藝等信息生動地呈現給觀眾。(4)為了增強參觀者與展覽之間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可以設置專門區域供觀眾近距離欣賞和研究一些具有特殊價值或獨特工藝的稀世珍品。例如安徽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古代錢幣展為增強與觀眾的互動性,達成古代文化宣傳的目標,在2021年5月首次展出全國唯一可見的楚銅版冥幣,反映了安徽地域錢幣特色的楚金版、楚蟻鼻錢、元末農民起義錢幣、珍品“東至縣關子版及印章”等(圖1、圖2)。(5)針對中國古代錢幣這一特定主題,展覽主體空間應該具有與之相匹配的設計元素和風格。比如在空間布局上可以采用傳統的中國建筑元素,如仿古建筑、琉璃瓦片等,以營造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6)在展示方式上,可以選擇將古代錢幣進行分類陳列或按時間順序排列,以便參觀者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例如北京國博序廳中國古代錢幣展分為“異曲同工”“周圓函方”“五銖改制”“寶通千年”“金銀寶貨”“一紙千金”“現代啟蒙”7個單元,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古代錢幣的演變。(7)在光線和色彩運用方面也要注意合理搭配,既能突出展品本身的特色,又能給人以舒適愉悅的感官體驗。(8)在考慮參觀者體驗方面,展覽主體空間應該提供足夠寬敞且流暢的通道和舒適宜人的休息區域,方便參觀者的流動和休息,同時也要考慮殘障人士的無障礙通行需求。

圖1 楚金版

圖2 楚蟻鼻錢
在展覽設計中,通過對色彩的精心策劃和運用,可以有效地凸顯錢幣藝術品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例如在呈現漢代錢幣“一刀平五千”(圖3)時,展覽設計主題顏色應為黃銅色,選取暖色調如紅、黃來強調其古老而莊重的氛圍;而在展覽宋代錢幣“宋元通寶”(圖4)時,則使用冷色調如藍、銀灰來突出其清新雅致之美;在展示唐朝錢幣“開元通寶”(圖5)時,黃金色可能被用于突出該朝代國家實力雄厚、百姓生活富足之態。在展示清朝鑄造的“咸豐重寶”錢幣(圖6)時,則可能采用白銀灰調或者藍白相間的清新背景,以體現其價值穩定與商業繁榮[2]。

圖3 漢代錢幣“一刀平五千”

圖4 宋代錢幣“宋元通寶”

圖5 唐朝錢幣“開元通寶”

圖6 清朝錢幣“咸豐重寶”
巧妙地運用不同色彩,可以在展覽中劃分不同歷史時期或代表特定朝代,從而讓觀眾在視覺上獲得更多關于錢幣發展過程和社會變遷的信息。比如在元代紙幣陳列區域中使用淺綠色作為主題色調,與當時鈔票所用顏料相呼應,觀眾能夠直觀感受元代紙幣在中國貨幣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合理分配展示燈光的位置、亮度和角度,可以使錢幣表面的紋飾、文字等細節更突出,并呈現動態變幻的效果。同時,適當運用陰影和高光效果,可以增加展品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從而使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錢幣的形態與特征。
不同年齡、文化背景以及審美偏好的觀眾,對于顏色有各自不同的情感聯想與反應。因此,在設計展區色彩時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并選擇符合大眾審美習慣并具有相應文化內涵的配色方案。這樣可以更好地引導觀眾對于古代錢幣展品進行主題思考,激發他們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興趣。
在研究中國古代錢幣展形式設計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展陳方式的改變對于多元化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展陳方式是指在博物館、藝術館和其他文化場所中,為了更好地呈現古代錢幣的歷史價值與審美魅力,而采取的一系列布局和裝飾手法。這些改變不僅從視覺效果上提升了觀眾對于古代錢幣展示的體驗,還有助于促進學術研究、培養文化自信以及推動國內外文化交流。
首先,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傳統靜態陳列逐漸為多媒體互動式陳列取而代之。通過運用影音、虛擬實境等技術手段,將古代錢幣與文字解說、動畫演示、聲音效果相結合,在空間感知、時間感知和情感參與上都能夠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例如在一個仿真井蓋前擺放一枚古代錢幣,通過觸摸屏幕,觀眾可以在視覺和聽覺上感受井蓋打開的聲音和實際打水的場景,同時還能了解該錢幣的歷史背景、鑄造工藝以及價值。
其次,展陳方式的改變也體現在空間布置和展示手法上。傳統的線性展示模式已經逐漸演變為多樣化、個性化的展陳方式。不再只是將古代錢幣按照年代或類別順序排列,并配以簡單文字說明,而是通過主題劃分、情境營造等方法進行更加有趣且具有故事性的展示。例如在“貨幣與文化交流”主題下,可以設置一個模擬市場環境的區域,在此處擺放各種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錢幣,以呈現中國古代貿易對外界文化影響的巨大效應。這種變革不僅提升了觀眾對于展品之間關系和內涵的理解程度,也激發了他們對于深入探究背后文化聯系與歷史演進規律的興趣。
最后,中國古代錢幣展形式設計也注重在國內外文化交流中的角色。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速,各國博物館之間加強合作與交流已成為一種普遍趨勢。通過舉辦錢幣展覽、組織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可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對話與共享。同時,在展覽設計上融入不同文化元素,使得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錢幣背后所蘊含的歷史、藝術和價值觀念。這種跨界融合的多元化發展勢必會推動中國古代錢幣展陳方式以及相關學術研究水平向前邁進。
多媒體互動設計是一種創新且富有活力的手段,通過使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種媒介形式,以及結合交互性和參與性元素,來實現對中國古代錢幣展覽的全面呈現。這些不同形式的多媒體互動設計包括但不限于虛擬實境技術、增強實境技術、投影映射技術、音頻導覽系統以及交互式屏幕展示等。
虛擬實境技術可以通過創建一個仿真的環境,使參觀者感受身臨其境的體驗。參觀者可以穿戴VR頭盔,并進入一個數字化重建的歷史場景中,在其中與錢幣進行互動,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價值。
增強實境技術將虛擬元素融入真實環境中,為參觀者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交互性的體驗。例如通過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安裝的增強實境應用程序,參觀者可以掃描展品上的二維碼或圖案,然后立即獲得關于該錢幣的詳細信息、歷史背景和相關文物展示。
投影映射技術可以將靜態的錢幣形象轉化為動態的視覺效果。通過使用高亮度投影儀和特殊效果軟件,可以在展臺上呈現逼真且生動的錢幣圖像,并配以相關文字或音頻解說,使參觀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賞中國古代錢幣的獨特之處。
音頻導覽系統也是多媒體互動設計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提供預先錄制好的解說音頻,在展館內部設置導覽設備或通過移動應用程序進行播放,參觀者可以隨時隨地聽取有關中國古代錢幣的詳細介紹、歷史背景和其他相關信息。例如北京國博錢幣展便應用了多媒體互動技術,在展覽設置中加入了觀眾互動多媒體,觀眾可在展廳查詢各歷史時期物價并了解所對應的相關錢幣。
在展廳中設置交互式屏幕展示也是一項能夠促進參觀者積極參與并深入了解中國古代錢幣文化的手段。這些屏幕可以提供具有豐富內容和多媒體元素的資源庫,并且允許參觀者自由瀏覽和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此外,還可以設置一些互動游戲或問答環節,以提升參觀者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本文從空間形態設計、色彩的精華提取、陳列方式改革以及多媒體互動設計等四個方面對展覽設計進行全面總結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