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益凡,尹智康(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30077)
煙標是煙草的包裝,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為了便于區(qū)分真?zhèn)危S持與保護煙草稅這一國之大稅,煙標也設計得越發(fā)美觀且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1]。中國的第一包卷煙是1902年北洋煙草公司在天津制造的“龍球”牌卷煙,它的煙標現在屬于稀世珍品,被故宮博物院所收藏。二十世紀初,江西歷經太平天國運動、多口通商、制瓷凋敝等多次衰落[2],現代制煙行業(yè)并未垂青于此,導致近現代并沒有什么出名的江西品牌煙標。直到國民政府在南昌大力推行新生活運動之后,“高而富”等較大的國產煙草品牌進入,江西才開始逐漸出現脫離小作坊生產的卷煙。但這一時期煙草廠商與公司性質也大都是封建買辦官僚資本[3],未成氣候。在抗日戰(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期間,新四軍開辦的卷煙廠由于煙草質量上乘、工藝精良,廣受市場追捧,所獲收益為抗日及解放戰(zhàn)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4],其生產的飛馬牌香煙大量流入贛北等地。這兩個時期的煙標,在江西煙標市場上最為罕見,也是最具歷史價值的。在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這一段時期,江西終于出現了成規(guī)模的卷煙廠。1957年,南昌卷煙廠推出“廬山”牌卷煙,是中國當時最高檔的卷煙品牌之一。隨后出現的煙標多以紅色革命主題為主,那一時期的煙標也是紅色收藏家們最為垂青的。改革開放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的這段時間出現的品牌較多,這一時期的煙標也是江西煙標市場的種類主力軍,再往后的煙標因為存世量大、年代近、稀缺性不足等屬性,除了一些針對特殊人群的特殊紀念煙標外,基本不太具備收藏價值與收藏潛力,故而不太被市場認可。
以南昌滕王閣文玩市場為例,僅有四家店鋪有煙標出售或是收藏,其交易規(guī)模也較小。即使收藏量與交易量最大的一家店鋪,樂觀估計,其交易額占營業(yè)額也不到0.05%。專職煙標交易的文玩店則是一家也沒有。發(fā)生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在江西地區(qū),煙標是過于小眾的收藏門類,這里收藏氛圍并不濃厚,這也就導致了煙標市場交易量不大。煙標為這些收藏店鋪或者古玩店鋪帶來的利潤過低,江西市場也較小,不足以支撐起一家煙標收藏店鋪的經營費用。

“龍球”牌煙標
煙標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時期、資方等。本文按煙標品牌名稱性質類型進行分類。目前,南昌煙標收藏市場還在流通的煙標主要有紅色,如一片紅;神話形象有月兔王、月兔等;動物有黃虎、黑虎、白鴿、醒獅等;地域別名有圭峰等;少數民族特色有達吉等;民族寓意有紅日、東方、東風等;吉祥寓意有藍太平、豐產、老金圣、富來門、綠寶等;紅色地域有井岡山、贛州橋等;諧音題材有:高而富等;包裝如黑牌;事件有南昌工業(yè)學大慶會議紀念香煙等;植物有青松、綠葉、均竹等;地標建筑有滕王閣等;地域包括于都、廬山等;美好事物有新城、青春;人物有諸葛亮、革命偉人等。江西煙標收藏市場雖種類較多,但市面流通的種類卻較少,如高爾夫、老版廬山等很有價值的煙標在市場上難得一見,較常見的是一些具有一定年代且存世量較大的種類,如歡騰等。
對比煙標拍賣網江西省各煙標種類價格分析數據可以發(fā)現,占比最高的是200~500元區(qū)間的煙標(41%),其次是500~1000元區(qū)間的煙標(29%)和1000~2000元區(qū)間的煙標(21%),2000~5000元的占比僅為7%,而5000元以上的有且僅有一款,占比2%。由于低于200元以下的煙標種類太多且通常不太具備收藏價值,故不納入統(tǒng)計。
煙標玩家的分布特點如九江市收藏協(xié)會會長徐錦明所言,不同于其他大多數種類的收藏,煙標藏家大多數在三、四線城市[5]。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煙標收藏早期是在上海這個民族煙草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發(fā)展起來的。在上海房價暴漲時期,許多老藏家選擇將煙標出售,用于購房。另一方面是現在的煙標收藏玩家大部分只進不出。以滕王閣古玩市場為例,據調研,雖然江西煙標種類繁多但是市面常見流通的煙標品牌只有幾十個,主要原因可能是手握稀缺煙標的藏家不愿意輕易進行交易,這也可能與藏家的年齡段和職業(yè)相關。文玩店店主介紹,煙標的大部分藏家年齡在40~70歲之間,職業(yè)大多數為公務員、企事業(yè)職員、教職退休人員等。沒有新鮮血液流入,意味著隨著現有收藏者逐漸老去離世,收藏市場凋敝已是可預見的未來。
就南昌而言,還沒有專職煙標收藏的文玩或收藏店鋪,這一點在前文中也給出了解釋,主要還是因為交易總額度較小。即使放眼江西,恐怕也很難有將煙標視為收入主要支柱的文玩或收藏店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么是以半官方的性質,如煙標收藏協(xié)會推出煙標交易點或者民間自發(fā)地解決煙標的小眾化收藏屬性,要么是南昌市場體量膨脹到了足以供養(yǎng)這樣一個小眾收藏市場的專業(yè)化載體。否則,專職的煙標收藏店鋪在南昌還是難以出現的。
這一點很有意思,恰好與店鋪碎片化相反。與其他收藏領域不太相同,許多收藏家在購買煙標之后大都選擇永久性收藏,如非遇見其他心儀的煙標要進行交換,一般很少拿出來。文玩店店主分析,這種現象的成因應該和煙標收藏領域的小眾屬性、其獨特的文化歷史魅力以及受眾人群有關。這一收藏領域的受眾人群一般為中老年實現財務自由或退休的人等,他們對于煙標收藏的態(tài)度并不是坐等升值、交易盈利,而是對于煙標或者煙標背后歷史的懷念。換句話來說,他們買煙標不是用來賣而是專門進行收藏的,這也是市面常見流通的煙標種類稀缺的原因。
老一輩人是收藏煙標的主力,他們經歷的特殊歷史時期決定了他們對老煙標情有獨鐘。這個特點對入門收藏的年輕人來說,極度不友好,因為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那段時期,因此,也就沒有對那些段特殊時段的留戀,加之收藏煙標保有量的不確定性。可能今天還是高價難求的一枚煙標,明天就不知道從哪個角落翻找出來一大堆類似的,從而導致巨額貶值,所以煙標收藏的門檻,對外行與想要入行的觀望者來說是較高的。
煙標收藏市場這樣長期發(fā)展,沒有新鮮血液的涌入,對一個收藏市場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方法便是降低其收藏門檻,比如各地官方協(xié)會推出一本煙標收藏指南,詳細介紹各個主流交易收藏煙標,給出市場指導價格,講述當地的煙標歷史故事等,讓年輕的收藏者能更低成本地收獲收藏知識。
與郵票等多個收藏領域不同,南昌地區(qū)少有,甚至可以說,沒有煙標收藏協(xié)會,也沒有一個官方機構能為之背書,沒辦法給收藏者以官方指導與管理。如若能將相關領域的大收藏家與行家聚集起來,成立一個協(xié)會或者委員會,整合這一領域內的新聞與資訊,定期發(fā)布官方收藏指導價、收藏介紹、收藏故事、舉辦煙標展覽、推廣煙標文化、處理交易糾紛以及鑒偽等流通事宜,給予收藏者來自官方的保障,那么對于處在觀望狀態(tài)的潛在收藏家來說便是重大的保證措施與利好消息[7]。
煙標具有收藏魅力,富有歷史文化底蘊,是毋庸置疑的[8]。但是,煙標收藏市場目前極其缺乏大眾傳媒帶來的知名度和流量。換句話說,就是缺乏適當的炒作。可能一兩部現象級IP改編劇所帶來的流量,便足以讓現有的煙標收藏市場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小說《官路十八彎》這樣旁敲側擊提及煙標價值的劇情[9],若其改編劇爆火,那么煙標收藏也必將會順勢收割一波知名度與流量。更為低成本的宣傳方式還有抖音、小紅書等自媒體平臺,通過短視頻等方式為煙標收藏領域科普講解煙標收藏案例、講解名貴煙標等煙標收藏領域的干貨知識[10],這樣的內容若是配上戲劇化的劇情和演員夸張的表演,必將吸引一部分粉絲,從而抬高煙標收藏這一領域的人氣,進而達到盤活煙標收藏市場這一目標。
煙標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文化上的大俗大雅,吸引著無數收藏愛好者。在民間收藏熱浪的推動下,形成了一道前所未有的煙標收藏風景線。我國有近百年的煙標印制史,生產、使用過煙標上萬種,為世界之最。可是我國的煙標收藏市場卻一直是不入流的存在,這一點令人遺憾。煙標這一收藏從題材到畫風再到印刷工藝,從地方民俗到民族文化,從歷史故事到風景名勝。煙標不僅是香煙的包裝,也是時代的縮影。觀賞一張紅大刀煙標,仿佛又聽見先烈高聲齊唱大刀進行曲。細撫一張美麗牌煙標,又夢回民國時期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把玩一張司令牌煙標,龍蛇混雜、激烈動蕩的北洋時代又浮現在眼前。有些人因它發(fā)家致富,有些人借它吊古傷今,有些人為它傾家蕩產:這正是煙標收藏的魅力。